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矿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_第1页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矿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_第2页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矿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_第3页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矿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_第4页
DB23-T 3462-2023 采石尾矿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1.100.30CCS

Q

1323 DB

23/T

3462—2023采石尾矿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布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DB

23/T

3462—2023 前言

.................................................................................

II引言

................................................................................

I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基本规定

............................................................................

35

原材料与生产要求

....................................................................

36

分类与规格

..........................................................................

47

质量要求

............................................................................

48

检验方法

............................................................................

89

检验规则

...........................................................................

1110

标志、储存和运输

..................................................................

12附 录 A (规范性)

石粉亚甲蓝值(MB)试验.........................................

13附 录 B (规范性)

石粉流动度比试验...............................................

16附 录 C (规范性)

砂需水量比试验.................................................

18DB

23/T

3462—2023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省城乡建设研究所限公司、哈尔滨岩拓建筑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守恒、常远、董淑慧、吴自涛、朱效宏、韩宏伟、陶成云、宋玉宝、张悦、军、郭晓东、林广学、王海波、包文慧、徐鹏举、李志刚、李松涛、于永江、谭景瑞、李瑛、常继锋、李治远、张阳、马越、刘文喆、殷少辉。IIDB

23/T

3462—2023 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受生态保护及限采禁采政策的制约,河砂价格高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制约了河道的过度采挖,有效保护环境,且有长远的社会及环境效益。定本文件。IIIDB

23/T

3462—20231 范围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建设工程用机制砂、采石尾矿机制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2419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4684 建设用砂GB/T

1767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50733 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JC/T

2299

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T

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机制砂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

mm的颗粒,不包括软质、风化颗粒。[来源:

14684,3.2,有修改]采石尾矿机制砂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4.75

的颗粒,不包括软质风化颗粒。DB

23/T

3462—2023天然砂/4.75

的岩石颗粒。[来源:

14684,3.1,有修改]混合砂由天然砂与采石尾矿机制砂或机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来源:

14684,3.3,有修改]细度模数衡量砂粗细程度的指标。[来源:

14684,比粒度将砂粒近似为球形,以

mm粒级的筛余为基准,相同质量的每一粒级砂的粒径与相邻粒级砂的粒径之比为,称作比表面积指数。比粒度为各粒级分计筛余与相对应的比表面积指数的乘积之和。用以衡量砂的比表面积大小程度。泥块含量砂中粒径大于1.18

,经水浸泡、淘洗等处理后小于0.60

mm的颗粒含量。[来源:GB/T

14684,3.6,有修改

]亚甲蓝值(MB)用于判定采石尾矿机制砂或机制砂吸附性能的指标。[来源:

14684,3.12,有修改]石粉含量采石尾矿机制或砂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

mm的颗粒含量。[来源:

14684,3.5,有修改]石粉含量极差判定石粉含量稳定性。片状颗粒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

000

的物质。DB

23/T

3462—2023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

000

的物质。采石尾矿机制砂或机制砂中粒径1.18

mm以上的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来源:GB/T14684,3.9,有修改]坚固性砂在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来源:

14684,空隙率采石尾矿机制砂或机制砂在松散堆积体积中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石粉流动度比在掺加减水剂和0.40对减水剂吸附性能。砂需水量比采石尾矿机制砂或机制砂与ISO标准砂在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偏差下的用水量之比,用于综合判定砂级配、粒形、吸水率和石粉吸附性能。轻物质3[来源:

14684,碱骨料反应并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膨胀反应。[来源:

14684,4基本规定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可与天然砂混合使用,其混合比例由试验确定。混合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应按本文件执行。在建设工程混凝制品和砂浆中使用的采石尾矿机制砂,除应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黑龙江省有关标准的规定。5原材料与生产要求10080605.1.5 生产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母岩表观密度不小于

2

500

,吸水率不大于

5.1.5 生产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母岩表观密度不小于

2

500

,吸水率不大于

%原材料5.1.1 用于生产机制砂的采石尾矿或矿山废石的放射性和毒性除应符合本文件7.14和7.15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我国环保和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5.1.2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生产用原材料来源应稳定可靠。5.1.35.1.4生产采石尾矿机制砂的母岩宜采用开采的新鲜岩石尾矿或采石废石,不应使用泥岩、页岩和板岩类岩石尾矿。3系数大于

。5.1.6 生产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母岩抗压强度应满足表

1

的规定。软质、风化的岩石不应用于

1

足本文件

的要求。表1母岩抗压强度MPa5.1.7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原材料应进行碱活性试验,并应符合

GB/T

50733MPa生产要求5.2.1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生产技术应符合

的技术要求。5.2.2

原材料石应经除土处理。制砂设备应具有整形、在线调整颗粒级配和粉体含量的功能。5.2.3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成品储存和堆放应具有防止离析的措施。5.2.4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生产应符合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的规定。6 分类与规格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按技术指标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四种规格,其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特细砂:~。7 质量要求颗粒级配7.1.1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中Ⅰ类砂的累计筛余应符合表

2

2

区的规定,分计筛余应符合表

3

2

4.75

mm

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类砂累计筛余超出值的总和不应大于

%。mm9.504.752.363525151.186550250.608570400.309592850.15979494mm4.752.361.180.600.300.15101520201520

MB

0.15

25

0.21.02.02.03.04.0DB

23/T

3462—2023表2 累计筛余表3 分计筛余7.1.2 采石尾矿砂、机制砂的粗细程度由细度模数或比粒度表示,Ⅰ类砂的细度模数应为

2.3~3.2,生产控制波动范围为±。当需求方有要求时,应提供比粒度值。7.1.3 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宜在

之间,细度模数需经试验确定。7.1.4 制备混合砂的天然砂品质应符合

JGJ

52

的规定。7.1.5 混合砂成品应按本文件进行质量检验和分类。泥块含量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

4

的规定。表4泥块含量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极差限值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石粉含量极差亚甲蓝值(MB)与石粉含量MBMB15.00.5MB10.01.0MB5.0MB1.0

aMB15.01.0MB10.0MB3.0

aMB15.0MB5.0

aa

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经试验验证,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Ⅰ类砂石粉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

8.010.05.010.02025DB

23/T

3462—2023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亚甲蓝值(MB)与石粉含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石粉含量片状颗粒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片状颗粒含量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坚固性应采用硫酸钠溶液检验,试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坚固性指标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压碎指标1.02.02.01.0aSO30.50.010.020.06a

0.952.03.03.010510095——表观密度不小于

2

;——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

1

kg/m——表观密度不小于

2

;——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

1

kg/m

,空隙率不大于

%。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下规定:33含水率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含水率,当需方有需求时应提供。饱和面干吸水率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饱和面干吸水率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 饱和面干吸水率的规定。表11 有害物质含量石粉流动度比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石粉流动度比应符合表的规定。表12 石粉流动度比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需水量比应符合表13的规定。115125135DB

23/T

3462—2023表13 需水量比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碱骨料反应活性应符合GB/T

14684的规定。放射性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放射性应符合GB

6566的规定。浸出毒性当怀疑采石尾矿机制砂与铅、锌、钼等尾矿有混合时,应进行浸出毒性检测,浸出毒性应符合GB5085.3的规定。8检验方法试样8.1.1 试样数量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数量应符合GB/T

14684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8.1.2 取样方法8.1.2.1 试样按本文件

8.1.1

规定的数量取样。8.1.2.2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8

份,组成一组样品。8.1.2.3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全断面定时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4

份,组成一组样品。8.1.2.4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砂

8

份,组成一组样品。8.1.2.5 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避免细料散失,防止污染,并附样品卡片,标明样品的编号、取样时间、代表数量、产地、样品量、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式等。8.1.3 缩分处理8.1.3.1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样品缩分方法可选择下列两种方法之一:a)

过分料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b)

人工四分法: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

20

mm

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8.1.3.2 堆积密度、坚固性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试验环境DB

23/T

3462—2023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

℃±5

℃。检验方法8.3.1 颗粒级配8.3.1.1颗粒级配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

的规定。8.3.1.2 细度模数计算方法应符合

GB/T

的规定。8.3.1.3比粒度应按公式(1)计算:𝑀𝑏

=

(1⁄2)𝑎1

+𝑎2

+2𝑎3

+4𝑎4

+8𝑎5

+16𝑎6·································(1)Mb4.75mm2.36mm1.18mm0.60mm0.30mm0.15mm比粒度取22次试验的比粒度之差超过0.2时应重新试验。8.3.2泥块含量泥块含量试验方法应按

14684的规定进行。8.3.3亚甲蓝值(MB)亚甲蓝值试验应方法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8.3.4 石粉含量石粉含量试验方法应按

14684的规定进行。8.3.5 石粉含量极差8.3.5.1 在同一批次的机制砂中随机采取不少于

6

GB/T

14684

的规定进行水洗法测试石粉含量,获得砂的石粉含量最大值与石粉含量最小值。8.3.5.2石粉含量极差按公式(2)计算:𝑅

=

𝑃𝑚𝑎𝑥

−𝑃𝑚𝑖𝑛

(2)R8.3.5.3 石粉含量极差取

2

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

2

次试验值的差超过

0.5

时应重新试验。8.3.6 片状颗粒片状颗粒试验方法应按

14684的规定进行。8.3.7坚固性坚固性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DB

23/T

3462—20238.3.8压碎指标压碎指标试验方法应按

14684的规定进行。8.3.9 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和空隙率试验方法应分别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10 云母云母试验方法应按GB/T

的规定进行。8.3.11 轻物质轻物质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12有机物有机物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13 硫化物及硫酸盐硫化物及硫酸盐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14氯化物氯化物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15 含水率含水率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16 饱和面干吸水率饱和面干吸水率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17 石粉流动度比石粉流动度比试验方法应按附录B进行。8.3.18 需水量比需水量比试验方法应按附录C进行。8.3.19 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试验方法应按GB/T

14684的规定进行。8.3.20 放射性放射性试验方法应按GB

的规定进行。8.3.21 浸出毒性浸出毒性试验方应按GB

的规定进行。109.020.0MB6.06.036.04.58.020.03.0105.0111.0123.0132.0141.0151.0DB

23/T

3462—20239 检验规则检验分类9.1.1 出厂检验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的出厂检验项目:颗粒级配(含细度模数、比粒度)、亚甲蓝值(MB还应包括片状颗粒含量。9.1.2 型式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投产时;b)

原材料产源或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时;c)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d)

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

其他情况需要时。组批规则与试样数量9.2.1 按同分类、类别及日产量,日产量不超过

4

t,每

2

000

t

为一批,不足

2

t

亦为一批;日产量超过

4

t,按每条生产线连续生产

8

h

的产量为一批,不足

8

h

的亦为一批。9.2.2 单项试验的最少取样质量应符合表

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表14 单项试验取样质量kgkg164.5174.5184.51920.0206.02110.0DB

23/T

3462—2023表

14 单项试验取样质量(续)kgkg9.3.1 试验结果均符合本文件的相应类别规定时,可判为该批产品合格。9.3.2 技术要求

若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文件规定时,则应从同一批产品中加倍取样进行不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10 标志、储存和运输10.1.1 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出厂时,供需双方宜在厂内验收产品。10.1.2 生产厂应提供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其内容包括:a)

母岩类型、分类、规格、类别和生产厂信息;b)

批量编号及供货数量;c)

出厂检验结果、日期及执行标准编号;d)

合格证编号及发放日期;e)

检验部门及检验人员签章。10.1.3 生产厂应提供产品的型式检验报告。10.1.4混合及污染产品。10.1.5 运输时,应有必要的防遗撒措施,避免污染环境。12

𝑚𝑔×100(A.1)DB

23/T

3462

𝑚𝑔×100(A.1)

附 录A(规范性)石粉亚甲蓝值(MB)试验A.1 范围本附录规定了采石尾矿机制砂、机制砂石粉亚甲蓝值试验的方法。A.2 仪器设备a)

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

105

℃±5

b)

天平,称量

1

g,感量

1

g;称量

g,感量

0.01

g;c)

标准筛:规格为

0.075

mm、0.15

mm、0.60

m、1.18

、2.36

mm、4.75

mm

的方孔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d)

摇筛机;e)

600

r/min±60

r/min

mm±10mm;f)

定时装置:精度

1

s;g)

温度计:精度

1

A.3 试剂和材料·a)

亚甲蓝(C16H183S

3H2O):纯度不小于

98.5

%;·b)

移液管:5

mL、2

移液管各一个;c)

玻璃容量瓶:容量

1

L;d)

玻璃棒:2

支,直径

8

mm,长

;e)

烧杯:容量为

1000

mL;f)

其他:定量滤纸、搪瓷盘、毛刷、洁净水等。A.4 试验步骤A.4.1 标准亚甲蓝溶液配制A.4.1.1 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

w

5

g

m

0.01

g100

5

℃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

m,精确到

0.01

g。按式(A.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

w:𝑤

=

𝑚ℎ−𝑚𝑔A.4.1.2取亚甲蓝粉末(100+w)(

g±0.01

g)/100(即亚甲蓝粉末质量

g

0.01

g。A.4.1.3 加热盛有约

600

mL

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

40

℃。13𝑀𝐵

=

𝐺

×10𝑀𝐵

=

𝐺

×10(A.2)A.4.1.4 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

45

,直至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主,然后冷却至20

A.4.1.5 将溶液倒入

1

L

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

20

1

℃,加洁净水至容量瓶

1

L

刻度。A.4.1.6 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

28

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A.4.2 制备石粉悬浊液石A.4.2.1

105

5

0.075

mm

min

0.075

mm

方孔筛以下筛底石粉试样累计

g,分两份备用,精确至

0.1

g。A.4.2.2 称取石粉试样

g,精确至

g。将石粉试样倒入盛有

mL±5

mL

叶轮搅拌机调整到

r/min±60

转速,叶轮距离烧杯底部约

10

。搅拌

5

min,形成石粉悬浮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

5

ml

400

r/min±40

r/min

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A.4.3粉亚甲蓝值(MB)的测定A.4.3.1 将滤纸架空放置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A.4.3.2 石粉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

r/min±40

r/min

转速搅拌

1

min

起,在滤纸上进行淀物,液滴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

8

mm~

mm

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的水环。观察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是否放射出

1

宽的浅蓝色晕。A.4.3.3 如果第一次的

5

mL

亚甲蓝溶液没有使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再向石粉悬浊液中加入

5

1

min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

1

mm

宽的稳定浅蓝色晕。A.4.3.4 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但继续搅拌悬浊液,每

1

蘸取一次悬浊液进行色晕试验。若色晕在

4

5

mL

5

消失,再加入

2

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

5

min。了。因此,需要每隔1

进行一次色晕检验,连续5次出现色晕为有效。A.4.3.5记录色晕持续

5

min

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

1

mL。注:试验结束后应立即用水彻底清洗试验用容器,清洗后的容器不得含有清洁剂成分。A.5 石粉亚甲蓝值(MB)计算A.5.1 石粉亚甲蓝值(MB)按式计算:𝑉g/kg

14DB

23/T

3462—2023

50——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10A.5.2 石粉亚甲蓝(MB)值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5mLmm450

180180

180315135

180LDB

23/T

3462—2023

附 录B(规范性)石粉流动度比试验B.1仪器设备和材料B.1.1 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a)

搅拌机:符合

GB/T

17671

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b)

流动度跳桌:符合

GB/T

2419

的规定;c)

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

105

5

℃;d)

标准筛:规格为

0.075

mm、0.15

mm、0.60

m、1.18

、2.36

mm、4.75

mm

的方孔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e)

摇筛机;f)

天平:称量

1

g,感量

1

g;称量

g,感量

0.01

g;B.1.2 试验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

水泥:采用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

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当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b)

砂: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