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件7细菌个论_第1页
微生物学课件7细菌个论_第2页
微生物学课件7细菌个论_第3页
微生物学课件7细菌个论_第4页
微生物学课件7细菌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分类地位:原核生物界(真)细菌:狭义:专指其中的细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广义:指各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古细菌:生存在极端环境下(高温、高盐、低pH), 细胞壁无肽聚糖。未发现有病原菌。细菌的分类单元:纲、目、科、属、种,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单元是种,其次是属。科及科以上的划分在细菌学不太完善,细菌中常用属和种。属(genus):具有共性的若干种的组合,应与其它属有明显的差异。种(species):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菌株(strain)对不同来源的同一种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同

一种细菌可有许多菌株,其主要性状应该完全相同,次要性状可稍有差异,通常用地名或动物名的缩写

加编号作菌株名。如:

Aeromonas

hydrophila

S-1气单胞菌属

嗜水

鱼标准菌株: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细菌的命名细菌的命名依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所谓“双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字。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如:Escherichia

coli

属名+种名Salmonella

pullorum属名重复出现,可缩写如:E.coli

(大肠杆菌);S.

pullorum(鸡白痢沙门氏菌)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某一株细菌Salmonella

sp.只确定属名,未确定种名的若干菌株Salmonellaspp.几种不同的书写情况:细菌学个论球菌是细菌中的一大类,种类很多,根据形态和染色特性可分为: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这些球菌主要引起化脓性感染,故又称化脓性球菌(pyogeniccoccus)第一节 球菌

Coccus一: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化脓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空气、水、土壤、人及动物的体表与体内均有存在,多数不致病,有些人的皮肤和鼻咽腔带有致病菌株,一般带菌率为(20~50)%,医务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染源。1.

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①革兰阳性,典型的细菌呈球形,直径0.8~1.0μm;

②繁殖时沿多个平面不规则分裂,堆积成葡萄状;脓汁或液体培养基上可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呈双/短链状,易误认为链球菌;③衰老、死亡及被白细胞吞噬者可呈革兰阴性。2.培养特征:①需氧或兼性厌氧;②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加入血或其他养分生长良好;③耐盐,某些菌株可在含10~15%NaCl培养基中生长④菌落特征:普通平板培养12~24h后形成圆形、凸起、边缘光滑、湿润、中等大小、不透明的菌落,不同菌株可产生不同的脂溶性色素;在血平板上致病菌株能产生β-溶血,在肉汤等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均匀混浊,管底有沉淀。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抗原结构较复杂,重要的主要是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90%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存在的、具有属特异性的单链多肽,可与IgG的Fc段非特异性接合3.抗原构造SPA在医学上的意义1、存在于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只存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每个菌体表面可有多个

SPA分子2、是完全抗原,具有属特异性3、可以与人及多种动物的IgG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4、意义①体外:协同凝集试验②体内:抗吞噬

、促细胞分裂、导致变态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协同凝集试验13抗吞噬作用吞噬未吞噬144.抵抗力:为无芽胞细菌中最强的,可概括为“四耐一敏感”:①耐干燥,在干脓汁、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②耐热,在60℃1h或80℃30min以上仍能存活;③耐盐,可在含10~15%NaCl培养基中生长④耐药,目前对青霉素耐药以达90%以上;

⑤对碱性染料敏感,1:1000~

1:2000龙胆紫能抑制其生长。5.分类:按生化反应和色素主要有三类。性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菌落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凝固酶+——甘露醇+——溶血素+——A蛋白+——耐热DNA酶+——噬菌体分型多数能不能不能致病性强弱/无弱/无㈡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酶和毒素很多,故致病力极强,而表皮和腐生葡萄球菌则一般不致病,为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1.致病物质(一酶五毒素)凝固酶(coagulase):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此酶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相关,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葡萄球菌溶血素(staphylolysin):分为四种,其中α溶素为主要致病病因子,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血小板及多种其它组织细胞。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

):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抗吞噬、增强病菌侵袭力。肠毒素(enterotoxin):部分金葡菌产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其特点:——耐热,100℃30min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不受胃肠液中蛋白酶影响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1,TSST-1):引起发热、休克、肾衰、皮疹等多个器官功能紊乱,毒性休克综合征(TSS)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exfoliatin):具有丝氨酸蛋白酶功能,裂解表皮组织的棘状颗粒层,破坏细胞间连接,表皮与真皮脱落——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2.所致疾病:⑴侵袭性疾病: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常见的有

◎皮肤软组织的感染:疖(jie)、痈(yong)、毛囊炎、脓疱疮、甲沟炎、麦粒肿、伤口化脓;◎内脏器官的感染:气管、肺、脑膜、中耳、尿路感染◎全身感染:败血症/脓血症⑵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皮肤烫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二:链球菌菌属(Streptococcus)链球菌属种类繁多,致病性强弱不一,分布广泛,主要引起化脓、猩红热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多为正常菌群,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㈠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①革兰阳性,菌体圆/卵圆形。直径0.6~1.0μm,/排列呈链状②链长短不一,与菌株及生活环境有关,在临床标本和固体培养基中多呈双或短链状,在液体培养基中则较长;一般致病菌株较非致病菌长。③一般无特殊结构,幼龄时有荚膜。培养特征和生化反应:⑴兼性厌氧;⑵营养要求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需加入血清、全血或葡萄糖;⑶生长温度:最适为37℃,⑷菌落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管低有絮状沉淀;在血平板上可有

α、β、γ三种溶血,菌落细小,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圆形、突起。⑸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不分解菊糖◎胆汁溶菌试验(—)不被胆汁或10%的去氧胆酸钠溶解3.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不耐热,对常用消毒剂敏感。青霉素首选,极少产生耐药性。4.分类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⑴甲型溶血型链球菌:菌落周围有草绿色溶血环(甲型/α型溶血),亦称为草绿色链球菌。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可能是细菌产生的H2O2使血红蛋白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的产物。此类细菌多为条件致病菌。⑵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乙型/β溶血),也称为溶血性链球菌。其致病性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⑶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也称为不溶血/γ链球菌,无致病性,主要分布于乳类或动物的粪便中。☆不完全溶血(α-溶血)溶血圈窄,圈内RBC未完全破坏,呈草绿色☆完全溶血(β-溶血)溶血圈宽大,RBC完全溶解溶血圈透明2)根据抗原分类:

根据细胞壁中的多糖抗原不同分类,现已有20个血清群,用A、B、C、········表示。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A群(90%以上),其它如B、C、D、G群偶尔可感染人。同一群的链球菌因其表面抗原不同又可分为若干血清型,例如A群根据M抗原的不同分为80个型。三、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一)致病物质:⑴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能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据其对氧的敏感性分为溶血素O(SLO)和溶血素S(SLS),前者对氧敏感,对热较稳定,抗原性强,于感染后2~3周可产生抗体(ASO);后者对氧稳定,对热敏感,抗原性弱。⑵红疹毒素:也称致热外毒素或猩红热毒素,具有致热作用和细胞毒作用,抗原性强,是人类猩红热主要致病物质。⑶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球菌纤维蛋白溶解酶)、链道酶(DNA酶)。感染特点:感染病灶与周围界限不清,易于扩散,脓汁稀薄⑷菌体表面结构:M蛋白、纤维结合蛋白(F蛋白)(二)所致疾病:

A群链球菌:主要导致化脓性感染,约占人类链球菌感染的90%,主要引起:

1.急性化脓性炎症:丹毒、蜂窝组织炎、淋巴(节)炎、脓皮病等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3.感染后超敏反应性疾病:⑴急性肾小球肾炎⑵风湿热:其他链球菌感染B群链球菌:致牛乳腺炎,危害畜牧业;近年来发现可感染人,为

阴道的正常菌群,分娩时感染胎儿,导致新生儿脑膜炎、肺炎、败血症。D群肠球菌:属于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可导致老年及中青年女性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化脓性盆腔感染、败血症等。草绿色链球菌:为人鼻咽、口腔、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入血可导致亚急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变异链球菌与龋齿有关。三: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肺炎链球菌属于链球菌属,但因其形态、生化反应等方面与链球菌属的其它细菌有所不同,故习惯上的链球菌属一般不包括肺炎链球菌。该菌主要寄生在人上呼吸道,40~70%的正常人鼻咽部携带有此菌,但大多数不致病,仅有部分菌株有致病力,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⑴革兰阳性球菌,菌体呈矛头状,排列时钝端相对,尖端相背,故又称肺炎双球菌;在脓汁、痰液标本中有时呈单个或短链排列,液体培养基中呈链状。⑵在人体内可形成荚膜,人工传代后消失。2.培养特征与生化反应:⑴兼性需氧⑵营养要求高

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常用血平板、巧克力培养基,草绿色溶血(与甲链相似),菌落细小,灰白色、透明/半透明,表面光滑。⑶产生自溶酶

培养超过48小时菌落中央凹陷,边缘隆起,呈肚脐状。⑷生化反应肺炎球菌与甲型链球菌区别--Optochin敏感,菊糖分解(+),胆汁溶菌试验(+)抗原结构:荚膜多糖抗原具有型特异性,据之将本菌分为80多个血清型;二、致病性:一般不致病,多形成带菌状态;感染后获得牢固的免疫。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作用)、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壁酸(黏附)、神经氨酸酶(定植、繁殖、扩散)所致疾病:主要是大叶性肺炎。四:奈瑟菌属Neisseria重要的致病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一、脑膜炎奈瑟菌(N.meningitidis)简称脑膜炎双球菌,是流行性脑脊膜炎(流脑)的病原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⑴革兰阴性球菌,菌体呈肾形或咖啡豆形,多成双排列,凹面相对;在脑脊液中常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人工培养过久易出现膨大衰退的菌体。⑵多数有菌毛,新分离株有荚膜。2.培养特征⑴专性需氧菌,初次分离时应用5~10%的CO2刺激;⑵最适pH值7.4~7.6,最适生长温度37℃,低于30℃或高于40℃不长;⑶营养要求较高,在一般培养基上不生长,需加入全血、血清、腹水、卵黄等,

用:①巧克力培养基:培养24~48小时后形成圆形、突起、光滑、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露珠样,直径1~2mm。②血平板:菌落形态似巧克力平板,不溶血。生活过程中产生自溶酶,培养48小时后不易生长。3.生化反应: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4.抵抗力:弱,对热、冷、干燥等敏感,对常用消毒剂敏感。(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菌毛、荚膜和内毒素。2.所致疾病:人是本菌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飞沫传播,流脑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菌寄生于人的鼻咽部,正常人5~30%带菌,流行期(冬末春初)可达90%,但人对其有较强的抵抗力,感染后仅有2~3%发病,儿童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发病率较高。侵入人体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菌死后菌体溶解释放出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出血和坏死、皮肤出血性皮疹和瘀癍;作用于肾上腺可致出血。少数细菌入血可导致菌血症,病人恶心、呕吐、发热,大量细菌入血后可到达脑脊髓膜,出现流脑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肾衰、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危及性命。二、淋病奈瑟菌N.gonorrhoeae(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⑴革兰阴性双球菌,菌体呈肾形或蚕豆状,凹面相对;⑵急性患者的分泌物中菌量多,多数细菌位于脓细胞内;⑶部分细菌有菌毛,负染可见荚膜。2.培养特征:专性需氧菌,初次分离需要5~10%的CO2刺激;最适pH值7.5,最适温

度37℃,30~40℃以外不生长;营养要求高,在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缓慢,

36~48小时形成圆形、光滑、无色或灰白色小菌落,血平板上不溶血。3.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不分解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4.抵抗力:弱,不耐冷、热、干燥,对一般消毒剂敏感。(二)致病性致病物质:菌毛(决定有无致病性)、荚膜、外膜蛋白、脂多糖等所致疾病: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球菌只能感染人。成人泌尿系的淋球菌感染几乎全是通过性传播,偶尔污染的内衣、被褥、毛巾等也可间接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感染淋球菌后,细菌借助菌毛吸附于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上,局部大量繁殖,导致上皮细胞的溶解、破坏,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男性为尿道炎,女性为急

性阴道炎和尿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该菌可沿泌尿系统扩散,造成各种合并

症,如男性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盆腔炎、输卵管炎等,严重者可导致不孕、不育。少数情况下淋球菌可侵入血流造成其它部位的感染,如关节炎、心内膜

炎,甚至肝炎、脑膜炎等。如孕妇患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分娩时胎儿可经产道而感染,导致新生儿结膜炎,俗称“脓漏眼”。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生物学性状相近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与水、土壤及腐败物中。该群细菌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是致病菌,经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疾病。细菌种类很多。一、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形态结构:革兰阴性杆菌,中等大小(0.4um×3um),多数有周鞭 毛,少数有荚膜,无芽孢培养特征:⑴需氧或兼性厌氧;⑵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可以生长⑶形成湿润、光滑、灰白色菌落第二节 肠道杆菌

Enterobacteriaceae生化反应:⑴活泼,能分解多种糖和蛋白质;⑵致病菌多不分解乳糖,非致病菌多分解乳糖.抗原构造:⑴O抗原:菌体抗原⑵H抗原:鞭毛抗原⑶K/Vi抗原:表面抗原(荚膜/包膜抗原)5.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敏感、一般消毒剂易于杀灭。6.变异:同种或不同种细菌之间可以通过转导、接合、溶源性转换等方式发生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一:大肠埃希菌埃希菌属代表菌(E.coli),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婴儿出生后几个小时就进入肠道,并伴随一生。大多数不致病,甚至对人有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导致肠道外感染;少数血清型可直接引起肠道感染。一、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多数有周鞭毛,运动活泼。培养特征:⑴需氧或兼性需氧;⑵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可以生长生化反应:⑴活泼,能分解多种糖;⑵IMViC:+

+

-

-⑶多分解乳糖I:吲哚;M:甲基红;Vi:VP;C:枸橼酸盐3.抗原结构:复杂,有O、H、K抗原;血清型公式:O

170:K

100:H

604.抵抗力:弱,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侵袭力:菌毛,K抗原(抗吞噬)外毒素:志贺毒素(同源性噬菌体介导)肠毒素(质粒编码):⑴不耐热肠毒素(LT):可激活腺苷酸环化⑵耐热肠毒素(ST):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酶(二)所致疾病:1.肠道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发生于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泌尿系感染最多见,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婴幼儿、老年人可发生败血症、脑膜炎等。2.肠道感染:某些大肠杆菌血清型致病力强,不属于正常菌群,可经消化道导致肠道感染。致病因素所致疾病感染部位及临床表现名

称肠产毒大肠杆菌ETECST/LT婴幼儿腹泻旅游者腹泻轻度腹泻,或霍乱样腹泻肠致病大肠杆菌EPEC大量繁殖婴幼儿腹泻十二肠、空肠、回肠黏膜损伤,腹泻肠侵袭大肠杆菌EIEC侵袭力志贺样毒素较大儿童和成人腹泻侵犯结肠黏膜,引起出血,类似细菌性痢疾肠出血大肠杆菌EHEC志贺样毒素Vero毒素出血性肠炎<5岁儿童易感二:沙门菌属沙门菌属有2200多个血清型,但仅少数对人致病,主要有伤寒杆菌、甲、乙、丙副伤寒沙门菌等。一、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多数有周鞭毛,运动活泼。培养特征:⑴需氧或兼性厌氧;⑵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可以生长⑶胆汁可刺激生长

3.生化反应:⑴活泼,能分解多种糖;⑵多不分解乳糖⑶H2S(+)4.抗原结构:复杂,有O、H、Vi抗原O抗原:用1,2,3…58阿拉伯数字表示;将具有相同O抗原的沙门菌划为一个组,共有42组(A-Z,051-063,065-067)。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H抗原:第一相:特异相,a,b,c…表示;第二相:非特异相,1,2,3…表示;◎2相都有的称为双相菌,仅有一相的称为单相菌;◎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型抗体。

Vi抗原:与毒力有关,多见于新分离株。抵抗力:弱变异:H-O(失去H抗原),S-R(失去O抗原),V-W变异

。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侵袭力:Vi抗原,菌毛内毒素:肠毒素:类似E.coli的肠毒素,引起水样腹泻(二)所致疾病:

1.肠热症(伤寒与副伤寒)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致病机理:细菌经口进入小肠→黏附于黏膜上皮细胞→侵入黏膜下淋巴组织→吞噬细胞吞噬→不被杀死,在细胞内繁殖→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流→原发(第一次)菌血症→胆囊、肝、脾、肾、骨髓繁殖→血流(第二次菌血症)→内毒素→随粪便排除进入肠壁淋巴组织→迟发型超敏反应↓临床症状:高热、WBC↓,皮肤玫瑰疹食物中毒:肠炎沙门菌、鼠伤寒大量感染时。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见于抵抗力低下者和儿童。三、微生物学检验(一)细菌的分离培养:标本的采集:根据疾病的类别、病情、病程采集不同的标本。伤寒病人在发病1周内采血液,2-3周采粪便、尿、骨髓。分离培养:增菌→接种S.S.培养基→N单个菌落→生化、血清学鉴定(二)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Widal

test)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H、O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O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患者体内有无相应抗体,辅助诊断。结果判断:伤寒沙门菌的H凝集价≥1:160;O凝集价≥1:80甲、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凝集价≥1:80临床意义:O抗体(IgM)出现早,时间短;H抗体(IgG)出现晚,维持时间长O抗体H抗体临床意义增高低⑴感染早期;⑵与伤寒沙门菌有共同抗原的其他沙门菌感染增高增高患伤寒正常增高⑴疫苗接种;⑵非特异性回忆反应三:志贺菌属Shigella是人类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一、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有菌毛。培养特征:⑴需氧或兼性厌氧;⑵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可以生长⑶胆汁可刺激生长

3.生化反应:⑴活泼,能分解多种糖;⑵多不分解乳糖抗原结构:有O、K抗原抵抗力:弱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侵袭力:菌毛内毒素:毒性强,引起脓血便、中枢神经和心血管中毒肠毒素:志贺毒素。(二)致病机理和所致疾病:急性菌痢:发病急,症状典型,高热、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慢性菌痢:病程大于2月,反复发作;见于治疗不彻底、营养不良、 伴寄生虫感染或抵抗力低下者。菌

名血清群生化反应甘露醇鸟氨酸脱羧酶痢疾志贺菌A--福氏志贺菌B+-鲍氏志贺菌C+-宋内氏志贺菌D++第三节:弧菌属Vibrio一群菌体短小、弯曲呈弧形、运动活泼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大多为非致病菌。其中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最为重要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菌。霍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曾在世界上引起7次全球性的大流行,死亡数百万人。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1.革兰阴性杆菌,菌体弯曲呈弧状;2.单鞭毛,运动活泼;3.有菌毛;4.无芽孢,不形成荚膜。(二)培养特征:

1.兼性厌氧菌,有氧生长良好。2.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3.耐碱不耐酸,在碱性培养基(pH8.8-9.2)上生长良好。碱性琼脂平板:遍平、光滑、无色菌落;碱性蛋白胨水:生长迅速,液体表面形成菌膜,可用于增菌。(三)生化反应:氧化酶(+),分解蔗糖,产酸不产气,吲哚反应(+)(四)抵抗力:弱,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耐低温,耐碱。湿热55℃,15分钟,100℃,1~2分钟,水中加0.5ppm氯15分钟可被杀死。0.1%高锰酸钾浸泡蔬菜、水果可达到消毒目的。在正常胃酸中仅生存4分钟。(五)抗原构造及分型:

H抗原:特异性差,所有弧菌共有;

O抗原:特异性强,将弧菌分为155个血清型【WHO霍乱弧菌分型】O1群霍乱弧菌:包括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O139群霍乱弧菌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鞭毛:穿过小肠黏膜黏液层;菌毛:使细菌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行繁殖霍乱毒素:肠毒素(外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 中最为强烈的毒素(二)所致疾病粘附于小肠粘膜的上皮细胞表面的霍乱弧菌,在此大量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1个霍乱肠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又分为A1和A2两个肽链,两者依靠二硫链连接。A亚单位为毒性单位,其中A1肽链具有酶活性,A2肽链与B亚单位结合参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中的转位作用。B亚单位为结合单位,能特异地识别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霍乱肠毒素→肠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由神经节苷脂GM1组成)↓

B亚单位与受体结合,使毒素分子变构↓

A亚单位进入细胞,A1肽链活化↓激活腺苷环化酶(AC)↓使三磷酸腺苷(ATP)→环磷酸腺苷(cAMP),cAMP↑↓抑制内皮细胞对Na+和Cl-的吸收↓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由于大量脱水和失盐,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血循环衰竭,甚至休克或死亡。厌氧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气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分布广泛,包括有芽孢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无芽孢厌氧菌两类。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共同特点:革兰阳性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多比菌体宽,使菌体成梭形。常见细菌:第四节: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厌氧菌所致疾病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梭菌艰难梭菌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一:破伤风芽孢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tetani)是导致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一、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革兰阳性,周鞭毛,芽孢圆形, 位于菌体的一端,呈鼓棰状;无荚膜。培养特征:⑴专性厌氧;⑵在庖肉培养基可以生长抵抗力:繁殖体弱,芽孢强二、致病性:感染途径:经伤口感染。感染条件:伤口形成厌氧环境:窄而深的伤口,伴有泥土、杂物混入;

(2)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3)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3.致病性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质粒编码)。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毒素能与神经组

织中的神经节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

动的传递介质,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

致屈肌和伸肌兴奋性同时异常增高,出现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状。三、特异防治破伤风一旦发病,治疗困难,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正确处理伤口,清创扩创以破坏厌氧环境;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白百破三联疫苗)和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可以抑制破伤风梭菌在伤口局部繁殖。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染色:革兰阳性大杆菌,无鞭毛,芽孢卵圆形,芽胞宽度不比菌体大,位于中央或末次端。有荚膜。2.培养特征:⑴厌氧程度不如破伤风梭菌要求高。⑵在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有双层溶血环。3.生化反应: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生成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海棉状碎块或蜂窝状。这种现象称为“汹涌发酵”,是本菌的生长特点。二、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产气荚膜梭菌既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又有多种侵袭性酶,并有荚膜,构成其强大的侵袭力,引起感染致病。毒素的毒性虽不如肉毒毒素和破伤风毒素强,但种类多。1.气性坏疽2.食物中毒三、防治原则预防的办法主要是早期扩创,清洁伤口,局部用双氧水冲洗,以破坏厌氧环境。三:

肉毒梭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一、生物学特性革兰阳性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有鞭毛,无荚膜。厌氧,营养要求不高。血液琼脂平板上有β溶血。二、致病性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最强的一种,它比氰化钾毒力还大一万倍,人服0.1微克即可致命。(染色体或噬菌体编码)肉毒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妨碍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引起肌肉松驰性麻痹。肉毒中毒的发生,表现为全身无力、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第五节: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一类细长而略带弯曲的杆菌,因其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常常呈分枝状故名。本属细菌无特殊结构;不易着色,经加热、延长加热时间、提高染料浓度等措施后,一旦染色又能抵抗酸酒精脱色,故又称抗酸杆菌(acidfastbacillus)。抗酸染色阳性:红色,其他细菌和背景呈蓝色。美兰复染对人致病的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加热5min抗酸染色方法:涂片固定 浓石炭酸复红染色 盐酸酒精脱色一: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TB),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通常是指人型和牛型,其中以人型对人类致病最多见。一、生物学性状:㈠形态染色:1.组织中典型的结核杆菌为细长、

直或微弯曲,在痰液中多单个存在,有时呈分枝状;菌量多时可聚集成团或束(簇);人工培养后可呈丝状、棒状。一般牛型较人型粗短。2.通常视之为革兰阳性杆菌。抗酸染色染成红色。胺染料染色呈金黄色荧光。㈡培养特征:专性需氧。温度范围广,37℃最适;最适pH值6.5~7.0;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营养要求高,需要加入卵黄、血液、马铃薯粉、氨基酸,无机盐等(罗氏培养基)。生长缓慢,约18小时分裂一代,2~6周形成菌落。5.在罗-琴培养基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为粗糙型表面干燥、颗粒状、不透明,乳白色或淡黄色,菜花状;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菌落为S型。(三)变异性.可发生形态、菌落、免疫原性、和耐药性等变异。卡加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是毒力变异的典型例子。是将有毒的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接种。(四)抵抗力:结核杆菌细胞壁含有大量脂类,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⑴耐干燥: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脂质,可防止水分的丢失;在干燥的痰液中可存活6~8个月,粘附于尘埃中传染性能保持8~10天;⑵耐酸碱:4%NaOH、3%HCl、6%H2SO4中半小时仍能存活,故可用酸或碱处理标本去除杂菌;⑶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耐青霉素及低浓度的染料(龙胆紫、孔雀绿等);⑷对酒精、过氧乙酸、湿热、紫外线敏感,60℃煮1小时、日光照射2小时即可被杀灭。二、致病性结核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侵袭性的酶,其致病主要是依靠细菌在机体细胞内外的强大的繁殖能力,以及菌体成分、代谢产物引起的免疫活性损伤、变态反应等有关。(一)致病物质1.脂质:约占细胞干重的60%。脂质的含量与毒力密切相关,毒力强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脂质含量大于腐生性分枝杆菌。⑴磷脂:能促进单核细胞的增生,引起结核结节的形成与干酪样坏死。⑵蜡脂D:可激发机体的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并具有佐剂的作用。⑶索状因子:能使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互相粘连,使细菌按纵轴排列成索状。索状因子与细菌的毒力密切相关,它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膜,影响细胞的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⑷硫脂(硫酸脑苷脂):能增加索状因子的毒性,抑制巨噬细胞内溶酶体与吞噬体的结合,使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吞噬细胞内长期存活。蛋白质:结核杆菌细胞壁与原生质内有多种蛋白,如结核菌素,其本身无毒,但与蜡脂D结合注入体内能诱发对结核杆菌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多糖:主要与脂类结合存在于细胞壁内,无毒性及免疫原性但能与免疫血清起沉淀反应。(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的皮肤侵入机体,引起各组织、脏器的结核,其中以肺结核最多见,腹膜、淋巴结、皮肤、肾脏、肠、骨、关节等亦可发生。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则结核杆菌可血液、淋巴液扩散,引起全身粟粒性结核。人对结核杆菌的感染率很高,但发病率低,表明机体对其有较强的免疫力,该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初次感染时机体释放出蛋白-类脂复合物激活T细胞,形成致敏的T细胞群,当再次感染时致敏T细胞被激活,释放一系列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于病灶周围,分泌水解酶,杀伤、消除病原菌,测试机体是否已建立抗感染免疫可用结核菌素(OT)试验。结核菌素试验1.方法:取5U结核菌素蛋白注射入前臂皮内,2-3天后观察结果。若注射局部红肿硬结直径大于0.5cm阳性,大于1.5cm为强阳性,小于0.5cm为阴性。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卡介苗成功,对结核杆菌有免疫力。强阳性结果:机体可能有活动性结核。阴性结果:机体未感染过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3.实际应用:1)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接种后效果观察;2)在未接种卡介苗人群中作感染流行病学研究;3)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第六节人畜共患病病原菌zoonotic

bacteria能引起动物和人发生某些传染病的病原菌,称为人畜/兽共患病病原菌主要有:布鲁菌Brucella鼠疫耶氏菌Yersinia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人兽共患病主要传播方式接触患病动物及其排泄物消化道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一:布鲁菌属(Brucella)革兰阴性小杆菌(球杆状)Gram-negative

coccobacillus微荚膜(光滑型菌)专性需氧Obligate

aerobic营养要求高Fastidious生长缓慢,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血清或肝浸液,可促进生长致病物质内毒素(主要)荚膜透明质酸酶抗原物质:两种---A、M抗原(LPS抗原)A抗原:牛布氏菌体抗原

M抗原:牛布氏菌体抗原所致疾病动物:母畜流产人:布氏菌病——波浪热革兰阴性短杆菌荚膜美兰染色呈两极浓染抗原结构–

至少还有18种抗原二:鼠疫耶尔氏菌Yersinia.

pestis致病因素鼠毒素(MT):外毒素(质粒编码)F1抗原:荚膜抗原,抗吞噬V/W抗原:与细菌毒力有关(质粒),抗吞噬外膜蛋白:与侵袭有关(质粒)内毒素:发热、休克、DIC等所致疾病鼠疫(

plague

)烈性传染病,病人死亡后皮肤常常呈黑紫色,又称“黑死病”三:炭疽芽胞杆菌属Bacillus.

anthracis需氧(Aerobic)有芽胞(

spore-forming)革兰阳性杆菌,两端截平, 竹节样排列无运动能力生物武器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已阻止自动下载此图片。致病物质–荚膜(抗吞噬,利于菌体扩散,质粒编码)–炭疽毒素(质粒编码)由水肿因子(EF)、保护性抗原(PA)和致死因子(LF)组成直接作用于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形成水肿。导致患者微循环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死亡。传播途径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所致疾病炭疽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防治原则病畜处理疫苗抗生素四: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suis根据荚膜抗原的不同可以将猪链球菌分为多个型;猪链球菌病主要是由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第七节放线菌概念: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G+原核微生物,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状生长,因此叫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生物.一方面,放线菌的细胞构造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细菌相似,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另一方面,放线菌菌体呈纤细的菌丝状,而且分枝,又以外生孢子的形式繁殖,这些特征又与霉菌相似..放线菌的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70%的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剂;此外,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染)、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放线菌中两个重要的菌属放线菌属(actinnomyces)不规则、无鞭毛、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寄居在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构成机会致病菌。对人致病性较强的是衣氏放线菌。有些菌种在浓汁中形成

“硫磺颗粒”,为放线菌的感染特征之一。诺卡菌属(Nocardia)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专性需氧放线菌,多数是腐生性细菌,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可以由创伤或呼吸道引起外源性感染,引起诺卡病。第八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的比较特征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直径(μm)0.5~2.00.15~0.3(0.3~0.6)*(0.8~2)0.2~0.3<0.25可见性光学显微镜光显勉强可见光学显微镜光显勉强可见电镜过滤性不能过滤能过滤不能过滤能过滤能过滤革兰染色阳或阴性阴性阴性阴性细胞壁有坚韧细胞壁缺与细菌相似与细菌相似无细胞结构一:支原体Mycoplasma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也是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其特点为细胞膜含固醇,能通过细菌滤器;高度多形性、形成分枝的长丝;含DNA和RNA,二分裂繁殖等。肺炎支原体

M.pneumoniae人型支原体

M.

Nominis生殖器支原体

M.genitalium溶脲脲原体穿透支原体U.urealyticumM

.

penetraus(一)生物学性状最小的原核细胞生物;球形、球杆形、长丝状及分枝状等多种形态G-,着色困难,常用Giemsa染色法染成淡紫色。细胞膜由蛋白质和脂质(固醇)组成三层结构(二)培养特性:荷包蛋样菌落培养基中含人或动物的血清(10~20%)及酵母浸液。多数支原体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或细胞培养中生长。(三)基因组: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基因组为环状双股DNA,但其分子量小,故其合成与分解代谢都很有限。(四)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出芽、分枝。(五)抵抗力:对强力霉素、红霉素敏感(五)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自然界广泛存在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独立的微生物)生长时需胆固醇等渗培养L型由细菌诱导生成在遗传上与细菌相关(可回复)生长时不一定需胆固醇高渗培养(六)致病性顶端结构与宿主细胞上受体结合而粘附于细胞上夺取宿主细胞膜上的脂质和固醇产生毒性代谢产物粘附并损伤精子、干扰精卵结合(溶脲脲原体)粘附、侵入CD4

T淋巴细胞(穿透支原体)二:立克次体(Rickettsia)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可以引起斑疹伤寒、

Q热、恙虫病、斑点热等传染病。(一)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球杆状或多形性,Giemsa染色呈紫色或兰色活细胞内排列方式:立克次体在细胞内常呈致密团块排列,不同种立克次体在细胞内分布的位置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