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政治-2.《追寻先辈足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思想政治-2.《追寻先辈足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思想政治-2.《追寻先辈足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思想政治-2.《追寻先辈足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思想政治-2.《追寻先辈足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击日本侵略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2.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3.培养学生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资料收集表。

2.利用搜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知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咱们现在来看一看,听一听。播放歌曲《松花江上》2.视频欣赏完了,看到了什么情景?心中什么感受?(低沉、悲壮)

3.你们知道这首歌诞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

生说自己的了解。4.同学们来看,(课件出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勿忘国耻的大钟)。这就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和勿忘国耻的大钟。这是“九一八”的历史见证,提醒中华民族要永远记住那个屈辱的时刻——1931年9月18日。

5.“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者侵华的开始。面对日本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抗击日本侵略者》。【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图片、视频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历史影象,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引领学生走入那个饱受耻辱的时代,带动了学生下一步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1.课前老师让大家按照自选课题搜集了关于抗日战争的一些资料,你们带来了吗?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2.为了使问题更好地得到解决,使我们交流合作得更加融洽,请同学先在组内交流整理资料,在整理前先看看我们的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交流整理资料。

(2)资料整理,突出重点,简单明了。

(3)组内推荐代表发言,其余同学补充。

(4)提议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进行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温馨提示的目的在于规范讨论的过程,面向全体,使学生人人有分工,时时有任务,锻炼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3.小组整理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出示汇报小组课题:

(1)日本侵略罪行

(2)抗日救亡、重大战役

(3)抗日英雄人物

4.汇报交流:

教师引领:看到同学们积极投入地整理,老师知道你一定收获了很多,“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咱们先来听听日本侵略罪行小组的汇报吧!

小组一:日本侵略罪行组

(1)学生汇报,老师课前了解学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整备课,准备课上的适时补充和及时点评,更好地调控课况。(下面预设中的资料为我班学生搜集资料的部分摘要。)

预设1、大屠杀惨案南京大屠杀平顶山大屠杀预设2、三光政策预设3、细菌战(2)了解了这些,同学们此时又想说些什么?(学生畅谈)

(3)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听到的,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敢想象的!这是罪孽中的罪孽!这是噩梦中的噩梦!(4)师引导总结:这一小组汇报完了,大家觉得他们的汇报怎么样?(预设:分工明确,汇报有序,重点突出,语言表达流畅)学习他们的优点,展示我们的风采,相信我们的汇报会越来越精彩。

【设计意图:对小组汇报情况的点评,旨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点评别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汇报能力,取长补短,同时,也很自然地给下几个小组的汇报提出了要求。】

小组二:抗日救亡、重大战役组

(1)教师过渡:日军的侵略,国土的沦丧,中华民族已身处生死存亡的风头浪尖,抗日救亡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相信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抗日救亡小组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资料呢?

(2)学生汇报,老师课前了解学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整备课,准备课上的适时补充和及时点评,更好地调控课况。(下面预设中的资料为我班学生搜集资料的部分摘要。)

预设: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另外一组补充其他历史事件: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较简单的介绍)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随机点拨:(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淞沪会战,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百团大战,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息,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小组三:抗日英雄人物组

(1)教师过渡:这一次次的浴血奋战,振奋了国民的精神,阻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由国共两党军队参与的战争,它更是一场更大范围的人民群众的对日战争。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你想了解吗,请看英雄人物组的展示

(2)学生汇报,老师课前了解学生搜集到的所有资料,调整备课,准备课上的适时补充和及时点评,更好地调控课况。

图片展示:杨靖宇、张学良、杨虎城并简要介绍主要事迹。其余组员补充书面资料。(3)师总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多少中华好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终于迎来了这段屈辱历史的终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层次清晰,主题分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和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了解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激发学生学习先烈和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归纳梳理,提升认知:

教师引领:在这么详尽而充分的了解了抗日战争的资料后,看着黑板上的这三个主题,回忆着我们刚才看到的、听到的,来谈一谈你的收获、认识或想法等。(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从对日军暴行的愤慨,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勿忘国耻等方面谈自己的认识。)

【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建立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段历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四、整合资源,拓展提升1.教师引领: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官方仍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否认那段历史,否认自己国家曾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还不断在钓鱼岛事件中挑起事端。

(1)播放课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

(2)汇报钓鱼岛事件的新闻。

(3)了解了这些,你又想说什么?请大家结合目前日本政府“购岛”事件,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觉得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3.教师总结:勿忘国耻,尊重历史;冷静思考,理性爱国。就像胡锦涛总书记说的那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4.最后老师有一首诗送给同学们,让我们共勉: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洗刷民族的耻辱!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赢得地位和尊严!

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设计意图:结合当前形势,使课堂贴近生活。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性,牢记民族仇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特别是在当前中日钓鱼岛争端矛盾激化的时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抗击日本侵略者—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因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这一门课程,能积极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通过

电视、电影、报刊、图书等载体经常接触,所以较为熟悉,但较为肤浅,只停留在侵略与仇恨的表层认识上。至于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先辈的英雄事迹了解不够深入。因此要适时加以引导,并借助课本的提示将资料搜集的更全面、更充实。抗击日本侵略者—效果分析1、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成功地实施情景教学,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思索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大大增加。2、教学中结合当前形势,使课堂贴近生活。在本课的尾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官方仍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否认那段历史,否认自己国家曾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还不断在钓鱼岛事件中挑起事端。(1)播放课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2)钓鱼岛事件的最新新闻(3)了解了这些,你又想说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畅所欲言。

3、课上学生把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老师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更多起的是一个线索作用。这样就把课上更大的舞台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再加上课前准备充分,所以在课上学生的表现比较好。抗击日本侵略者—教材分析“抗击日本侵略者”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这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以及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领导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二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日寇的后方,全面发动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许多仁人志士无谓牺牲,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主题活动内容较多,如“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大捷等。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广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学习抗日英烈不顾个人安危、百折不挠、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抗击日本侵略者—评测练习评测练习:列举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抗击日本侵略者—课后反思一、本教案的亮点:

1.利用多媒体资源,成功地实施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祖国奋斗的精神。本节课我创设了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思索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大大增加。

2.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分组介绍抗日战争的资料。课前,每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课上学生主要是把本小组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老师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更多起的是一个线索作用。这样就把课上更大的舞台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再加上课前准备充分,所以在课上学生的表现比较好。

3.结合当前形势,使课堂贴近生活。在本课的尾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可是,大家是否知道,在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官方仍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形式否认那段历史,否认自己国家曾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还不断在钓鱼岛事件中挑起事端。(1)播放课件“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2)钓鱼岛事件的最新新闻(3)了解了这些,你又想说什么?部分学生能畅所欲言。二、存在不足:

1.由于时间紧张,后面的教学内容太仓促,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挖掘的不够。

2.在课后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提出,三个小组的形式都一样,有点雷同。反观这节课,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利用的,但也确实是形式比较单一,汇报交流的后半环节学生的注意力明显下降。所以自

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老师更好地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会说、会听、会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教学的旁观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恰到好处地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这还要思考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