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1页
浅谈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2页
浅谈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3页
浅谈农田防护林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转Word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摘要: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态建设渐渐的成为了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热点话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生态目标建设,加强防护林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村常见农田防护林,并就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论述。并对未来农村应如何建设提出简要的建议。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农田生态环境1.引言森林是“地球之肺,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共同构建了生物圈。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林种共同构成了森林。防护林作为中国林种分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抵御自然灾害、固持水土、预防水土流失、保护生产、改善生态和维护生态平衡等能力。所谓防护林即为: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污染所经营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农村地区是农、林、牧、副、渔的主要的经营场所,是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主要来源,同时也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与改造的基础单位,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高有利于国家总体的生态环境进步。为保证农村地区经济与生态的发展,防护林作为有效改善局地环境的生态措施之一,对于农村的生产建设、生活具有重要作用。2.防护林的种类在中国的林种分类下的防护林依据其防护目的与效能其种类主要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等。现就农村常见的农田防护林进行讨论。2.1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是指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呈带状或网状,配置在遭受不同自然灾害的农田上(旱作农田和灌溉农田)的人工林。农田防护林是防护林中重要的林种之一,对于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减少自然灾害的迫害具有重要作用。农田防护林的基本布设形式为,根据农田的布设和走向,将具有一定长度、宽度、结构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的周围,通过栽种树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风速、温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田间小气候。农田防护林带由主林带(起主要防护作用的林带,一般与风向垂直)和副林带(一般垂直于主林带,起到辅助防护作用)[1]按照一定的距离纵横交错构成格状,即防护林网。主林带用于防止主要害风,林带和风向垂直时防护效果最好。但根据休具体条件,允许林带与垂直风向有一定偏离,偏离角不得超过30°,否则防护效果将明显下降。副林带与主林带相垂直,用于防止次要害风,增强主林带的防护效果。农田防护林带还可与路旁、渠旁绿化相结合,构成林网体系。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国内外大多将林带的结构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为紧密结构、透风(通风)结构、疏透结构。2.1.1紧密结构(不透风结构)紧密结构一般行宽或者株行距小,由乔木、亚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具有三层林冠的林带。此类型一般应用在沙区、绿洲最外围。在其有叶期枝叶密集,几乎不透光、透风孔隙,中等风力经过此带时基本不能通过,大部分空气由林带上部绕行。防风距离较短,在背风林缘附近形成静风区。风速很快恢复其原有的风速。2.1.2疏透型(稀疏结构)疏透型由行数较少的乔木和灌木或乔木、亚乔木、灌木形成二层或三层林冠,树木侧枝不发达、林带窄时可形成疏透型。此类型一般应用于风沙较小的地区,如华北地区。稀疏结构透风、透光,通风孔隙在林带上从上至下均匀地分布,不疏不密,数量适中。透光孔隙在纵断面上从上到下的分布可为均匀的。害风遇到林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林带上方绕过,另一部分均匀的穿过林带,往往当遇到害风时,通过林带的气流遭到了枝叶的摩擦削减了风力,打乱气流的结构,其与从林带上方绕过的气流互相作用,在林带背面形成了大的弱风区。2.1.3透风型(通风结构)透风型林带主要由乔木或乔木、亚乔木构成,一般具有明显枝下高的乔木或者配有低矮的灌木。在渠道和道路的两旁常用此种防护林。透风型林带通常具有两个明显地层次,其上部林冠层紧密不透光、不透风或透光但通风小。下层主要为树干层,有较为均匀地呈栅栏状的大透光孔隙,风从其下部通过。当害风经过此林带时,一部分风从上部绕行,另一部分从林间穿过,从林间穿过时形成压力差,往往风速大于旷野,到了背风面后开始扩散,并且逐渐消减。目前决定林带的布设类型还具有一定争议,由于影响因子和考虑的因素不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分析林带具体结构时,常遇到许多问题。事实上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作用和防护距离与其结构、高度、断面类型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应当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2.2农田防护林的发展我国建设农田防护林的历史有百年之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①自发建设阶段(1949年之前)据《国语》记载,我国早在公元前550年,为防御风沙灾害,就已习惯在耕地边缘、房前屋后种植树木,以堵风口。周朝时,开始了栽植“行道树”,这是最早的绿化工程。②规模化建设阶段(50-60年代末):大规模的发展防护林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营造东北地区防护林带的决定》。197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三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第一期工程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曹新孙,1983)、③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阶段(70-80年代末)1978年以来,我国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林业生产部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如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被称为中国的绿色长城。尤其是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发展到以改造旧的农业生态系统为目的,把农田防护林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实现“网、带、散、疏、片路综合治理”建设农田防护林综合体系的新阶段,实现农、林、牧、副、渔综合性生态农业的新趋势。现如今过去栽植的树木对农田的生产效益和提高肥力、净化田间小气候等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由此可见生态建设需提前做好长远规划,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建设生态措施。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次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3.农田防护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1对水分的影响农田防护林作为农田的“绿色屏障”减少水分蒸发、控制地下水位起到了排涝改碱、改善农田的作用。由于林冠对大气降水具有再分配和截流作用,从而可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了雨滴击溅侵蚀,防止汇流形成面蚀,增加入渗产生良好的水文效应。经对林网内的棉花生长环境多年实测与对照点相比,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26.9%,20-40cm土层平均提高30.42%,水分蒸发量减少37%,日平均提高空气相对湿度28%,减少地表径流90%左右,50%-80%右的雨水得以渗入地下,不易形成水土流失。[2]同时可以减少蒸发,在干旱地区影响显著,背风面20H范围内蒸发量可降低10%-30%。近地层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高于旷野,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与下垫面性质、气温等有关。在干旱天气条件下作用较为明显,在空气较湿的条件下改善作用不明显。3.2对土壤的影响农田防护林的树种往往具有深根性。主根向下扎根较深,对周围的土壤起到固持作用。须根虽然不如主根扎根深,但其数量大、分布广,在扎根时改良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形成的大孔隙有利于雨水入渗和气体交换和热交换。避免由于土壤过于板结或黏重而使植物缺氧。可以减少蒸发,对于干旱地区,减少蒸发就意味增加土壤含水量,减缓土壤干旱程度。其次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吸收交换和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落在地上的枯枝落叶层腐败后形成腐殖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由于其对风产生遮挡作用,减少了表层肥沃土壤的流失,促进田间作物生长旺盛。3.3对生物的影响农田防护林带抑制了土壤的无效蒸发,有足够的水分供给植物,形成有效蒸腾,增加作物产量。植物根系的活动为土壤里的微生物和动物创造了活动通道,有利于一些动物、微生物活动,起到疏松土壤结构和固持土壤所需养分元素的作用。同时因为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生物活动的较以前更加频繁,不仅是地下活动的动物,地上活动的动物也将农田防护林作为栖息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减少害虫的作用。3.4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指微区域小气候,即:贴地表层1—2m范围内空气层的光照,温、湿度,风速,蒸发等气候因子的总和。这些气候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作用指的是农田防护林围绕着田地,对强风具有阻挡作用,减少风对农田的吹蚀和农田水分的蒸发。保证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表土少受侵蚀。农田防护林对局部小气候具有明显的作用,高大的林木起到防风效应,对降水有再分配作用,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削弱林带背风面的能量交换,改变能量收支,春季产生增温作用(1-2℃)、夏季产生降温作用(2-4℃),形成良好的小气候。3.5对农田的影响由于农田防护林对土壤、水分、气候都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在这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为农田提供了非常好的生长环境,如免受强风侵蚀、增温、增肥、用水补给充分,起到了增产、稳产的作用。林带对作物的生理功能同样具有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的膨压、光合作用、水分利用率、气孔开度等方面,增强了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质累积。农田防护林的林带建设使部害风从其上部分通过,另一部分从其林下通过,起到分流作用,在林后形成静风区或弱风区减小风速,可以减少受风害吹折、吹歪的现象,从而实现增产增收。4.如何加强农村防护林的建设4.1加强宣传,调动农民积极性农田防护林大多建设在农业生产用地上,农业生产用地是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大多数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不到位,往往产生不懂防护林和建造后变成无用防护林的现象,这就需要专业人员结合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等挨家挨户造访讲解或集中统一讲解,务必让老百姓合理栽植建造农田防护林。4.2当地政府和国家应采取一定政策来帮助农村建设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落后、人民不富裕,不愿意舍掉部分耕地建造防护林或没有资金建造防护林。国家和当地政府应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一定的政策鼓励农民建造防护林,如造林退耕后给予一定补贴等。5.总结农田防护林是生态建设的一部分,是加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其不仅可以改良局部地区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子还可以使农田增产增收,是应该积极推动鼓励的生态造林工程。参考文献:[1]《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第二版编辑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