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4东营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技术报告(送审稿)摘要东营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东营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2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山东省政府批准的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载体,是东营市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体战略的高端产业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东营开发区位于东营市中心城区,东营市是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处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京津冀联系的重要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同时它还地处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大河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境内石油、天然气、盐卤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东营开发区经过初创期,正在由培育期向成长期转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形态逐步提升。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东营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装备制造、化工、纺织四大主导产业,且产业集群效应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础。同时作为东营市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高端产业区,东营开发区正逐步向高端产业方向发展,按照高端产业区“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目前着力打造六大高端产业链,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光伏产业链、风电设备产业链、石油装备产业链和新材料产业链。本规划遵循“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生态效率”、“生命周期”、“区域发展”、“高科技、高效益”、“软硬件并重”和“3R”的原则,根据生态工业发展基本要求和东营开发区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以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原理为指导,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区域工业共生体系,实现区域层次的资源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拓展和优化行业内部及行业间的产品链和废物链,促进主导行业的产品升级和生态化发展,发挥东营开发区在东营市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产业和经济带动作用。加强环境准入和污染控制。通过组织制订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积极推进可持续消费,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扶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构建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和低污染的园区发展模式。用10~15年时间,把东营开发区建设成为以工业共生、物质循环、自然和谐为特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本次规划范围以东营开发区和滨海新材料产业园为规划核心区,规划面积共63.57km2。具体范围为原开发区规划面积43.72km2,东至东八路,西至东城与东营开发区界,南至广利河,北至北二路;滨海新材料园区是在原东营中心城独立工矿区(滨海工业园)规划扩建而成的,规划面积为19.85km2,西起养殖区骨干道,东至滨海路,南至广利河,北至黄河路南2400m。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期限为2008年~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为2008~2012年,主要目标是初步建成生态工业园的运行机制和框架,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初步构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区域工业共生网络。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实现高技术的装备制造、盐化工、有色金属等主导行业的规模化和高效益,成为东营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完善、整合区域内能源、污水处理、土地等基础设施配置,构建区外经济共生网络,促进园区和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努力延伸产业链,积极培育产业内核,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进一步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区域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生态景观、生态社区建设与生态工业建设同步,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相应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现端倪。人均工业增加值达到67.6万元/人,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25%;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达到0.5t/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达到4.06m3/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3.33t/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0.01kg/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单位工业增加值COD和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34kg/万元和1.0kg/万元;环境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规划中期期限为2013~2020年,此阶段完善生态工业园区运行机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人均工业增加值达到94.5万元/人,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到20%;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标煤)达到0.425t/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达到2.15m3/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1.99t/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0.01kg/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单位工业增加值COD和SO2排放量分别控制在0.10kg/万元和针对东营开发区的现状,本规划提出了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保障、技术保障、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措施,企业开展的清洁生产、生态设计、绿色采购,以及公众参与的绿色消费、环境监督等。目录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1.1概况 11.2自然条件现状 21.2.1地理位置 21.2.2地形地貌 51.2.3地质及水文地质 51.2.4气候气象 61.2.5水资源现状 71.2.6土壤与植被 81.3社会经济现状 81.3.1现状概述 81.3.2经济指标 91.3.3产业结构 111.4基础设施 121.4.1服务体系 121.4.2配套设施建设 121.4.3投融资体系 131.5污染排放 131.5.1废气污染源排放状况 131.5.2废水污染源排放状况 141.5.3固体废物排放状况 141.6生态环境 141.6.1大气环境质量 141.6.2水环境质量 141.6.3声环境质量 151.6.4近岸海域 161.6.5土壤环境质量 162.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172.1园区污染源数量和分布的变化 172.2主要污染物特征和来源的变化 212.3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应急方案 232.4园区节能减排情况 232.5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 242.6园区环境管理 263.建设意义和有利条件 273.1重要意义 273.1.1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273.1.2转变资源利用方式,降低自然资源供给压力 273.1.3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83.1.4为东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293.1.5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 293.2有利条件 293.2.1政策优势 293.2.2区位优势 303.2.3产业基础优势 303.2.4资源优势 303.3制约因素 313.3.1不可再生资源的限制 313.3.2人才资源储备不足 313.3.3基础配套设施缺乏 313.3.4环境监管机制有待完善 323.3.5低碳经济发展面临问题 324.总体设计 334.1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334.1.1指导思想 334.1.2规划原则 344.2规划范围和依据 374.2.1规划范围 374.2.2规划依据 384.3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 394.3.1规划期限 394.3.2规划目标与具体指标 394.3.3建设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414.4园区建设总体设计 434.4.1总体框架设计 434.4.2主导行业建设重点 444.4.3污染控制方案 474.4.4政策保障系统 484.4.5工业生态链总体描述 495.主导行业发展生态工业方案 525.1主导行业总体规划 525.1.1行业现状 525.1.2东营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545.2盐化工行业 565.2.1现状分析 565.2.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635.2.3清洁生产措施 645.2.4生态工业链构建与完善 675.3新能源行业 835.3.1现状分析 835.3.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885.3.3清洁生产措施 895.3.4生态工业链构建与完善 905.4制造行业 985.4.1石油装备制造业 985.4.2汽车制造业 1105.5有色金属行业 1255.5.1现状分析 1255.5.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近期、中期) 1265.5.3清洁生产方案 1275.5.4生态工业系统设计 1295.6其它行业 1365.6.1现状分析 1365.6.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 1385.6.3清洁生产措施 1405.6.4生态工业链构建与完善 1446.园区污染物控制方案 1536.1大气污染控制 1536.1.1大气污染现状 1536.1.2存在的问题 1566.1.3发展目标和指标 1576.1.4主要控制方案 1586.2固体废物控制 1596.2.1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现状 1596.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666.2.3产生量预测 1666.2.4发展目标和指标 1696.2.5主要控制方案与污染防治策略 1706.2.6园区固体废物代谢 1746.3水污染控制 1746.3.1水污染现状 1746.3.2存在的主要问题 1806.3.3用水量预测 1806.3.4废水产生量预测 1816.3.5发展目标和指标 1866.3.6污染控制与循环利用方案 1876.4能源综合利用规划 1956.4.1能源利用与消耗现状 1956.4.2存在问题 1986.4.3发展的目标和指标 1996.4.4园区节能方案 2006.4.5能源综合利用规划 2036.5低碳经济规划 2096.5.1低碳经济管理 2096.5.2建设低碳园区 2096.5.3发展低碳生产 2096.5.4发展低碳能源 2096.5.5推动低碳建筑 2106.5.6引进低碳新机制 2106.5.7刺激低碳生产 2117.关键项目及其投资与效益分析 2127.1关键项目的选择原则和入园条件 2127.1.1关键补链项目的选择原则 2137.1.2补链项目的入园条件 2137.2关键项目优先发展方向 2147.2.1产品代谢类入园重点项目 2147.2.2废物代谢类入园项目 2167.2.3管理服务类入园项目 2167.2.4近期关键项目清单 2177.3效益分析 2237.3.1经济效益 2237.3.2生态环境效益 2237.3.3社会效益 2248.保障体系 2268.1组织机构建设 2268.2政府部门职能定位 2288.2.1制定政策保障措施 2288.2.2环境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2348.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388.2.4技术保障体系 2388.2.5人才培养和引进 2388.2.6宣传教育和国际交流 2398.2.7生态文化建设 2398.2.8低碳宜居环境建设 2408.3企业职能定位 2408.3.1积极开展清洁生产 2418.3.2生态设计 2418.3.3绿色采购 2428.4公众职能定位 2428.4.1提高环保意识 2428.4.2绿色消费 2428.4.3环境监督 243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概况东营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东营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2002年9月被省政府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山东省政府批准的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主要载体,是东营市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体战略的高端产业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目标是现代化新型开发区。东营开发区位于东营市中心城区,东营市是一个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处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中心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京津冀联系的重要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同时它还地处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大河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境内石油、天然气、盐卤资源丰富,是山东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造纸、纺织、新材料、粮棉基地之一。东营开发区经过初创期,正在由培育期向成长期转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形态逐步提升。开发区本着“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的原则,突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主题,坚持“高新技术项目立区”的指导思想,始终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标定位于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高效生态型工业新城区”。2008年开发区已完成配套区面积50km2,累计批准进区加工制造业项目508个,项目总投资460亿元;已投产工业企业1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2家。东营开发区管委会连续3年被省政府授予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3年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园区,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排名第六位。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被列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园区”。目前东营开发区已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投资热点,在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本次规划面积共63.57km2,包含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滨海新材料园区。具体范围为原开发区规划面积43.72km2,东至东八路,西至东城与开发区界,南至广利河,北至北二路;滨海新材料园区于2007年正式成立并开工建设,在管理职能上隶属于东营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9.85km2,位于东营市东部、东营开发区东南部,西距东营市东城区约16km,南距广利港口约2.5km,其范围为西起养殖区骨干道,东至滨海路,南至广利河,北至黄河路南东营开发区的规划范围及产业布局如图1-1所示。图1-1东营开发区规划范围图1.2自然条件现状1.2.1地理位置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km,东西最大横距74km,总面积8053km2。海岸线长350.34km,海域面积4800km2。东营市处在东北经济区至中原经济区及京、津、塘经济区至山东半岛经济区的交汇点上,是黄河经济协作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东营开发区位于东营市东城区东邻,紧靠东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东营港、广利港、飞机场和规划建设中的黄东大铁路、环渤海高速路均穿过或设在开发区,距济南、青岛、天津、北京分别为2、3、4、5小时的路程,距机场、火车站和海港仅0.5-1小时路程。滨海新材料园区位于东营市东部,西距东营市区(东城)约16km,南距广利港社区约1.5km。园区西、南、东三面被养殖区骨干道、广利河及滨海路环绕,园区边界距环海防浪堤在300~2500m之间。东营市的区域位置如图1-2和1-3所示,东营开发区在东营市的地理位置如图1-4所示。图1-2东营市在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图图1-3东营市在环渤海区域的地理位置图图1-4东营开发区在东营市的地理位置图1.2.2地形地貌东营市地势总体平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m,东北部最低高程为1m,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11m,东部最低高程1m,自然比降为1/7000。黄河从中部穿境而过,顺河方向为西南高、东北低,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小清河从南部穿越境内,小清河以南地区为山前冲积平原,小清河以北为黄河冲积平原,呈典型的三角洲地貌,地表既受洪水的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形成岗、坡、洼地相间排列的复杂地貌。东营开发区位于东营市城区的东部,其位处地貌类型属黄河三角洲冲击平地,区内地势平坦,相对高差10~27m,平均坡降约1/10000。开发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势整体倾向为西高东低。1.2.3地质及水文地质(1)地质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盆地边缘济阳坳陷东北部次级构造单元东营凹陷中,是中、新生代的一个沉降区,沉积幅度达12000m,中生代以前地层及构造均为数千米的新生界所覆盖。东营市凹陷发育太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缺失元古界、下古界、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新生界古新统。东营开发区地质构造的基本形式为中新生代以来周边被深断裂围限的负向地质构造单元,按大至次级构造单元依次处于华北坳陷区—辽冀台向斜—济阳坳陷区—东营凹陷。东营凹陷位于济阳坳陷的东南部,它的北部为陈家庄凸起,东部为青坨子凸起,南部为广饶凸起,西与青城凸起及滨县凸起相连,并与惠民凹陷相通,面积5700km2,是一个新生代拉张块断型盆地。该盆地以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为基底,属地层北倾、断裂南倾的反倾结构。(2)水文地质黄河三角洲由于特定的沉积环境条件,决定了含水层(粉砂、粉细砂、中细砂及粉土)和隔水层(粘土、粉砂质粘土、粉质粘土)以多层迭置和交错状态存在,并以含水岩组(全新统和上更新统为浅部含水组,中更新统至上第三系为深部含水岩组)和水质为基础,划分为五种组合关系:浅部和深部全淡地下水;浅部咸水,深部淡水地下水;浅部淡水、深部咸水地下水;浅部和深部全咸地下水;地下卤水。浅部大致以60m深度为界,包括潜水-微承压水;深部以60m以下为承压水。东营开发区区域埋深30m范围内各土层岩性主要为粉土、粘土、粉质粘土,皆为全新世松散沉积物。粉土、粉质粘土是主要含水层,厚度23.50~25.30m。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由于场地内地面平坦,包气带岩性主要为粉土,结构松散,大气降水入渗和蒸发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和排泄方式。另外,当周围地表水体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还接受周围地下水体的补给;反之,地下水向周围地表水体排泄。地下水位埋深浅,水位变化主要受降水、潮汐影响,降水的影响尤其显著。1.2.4气候气象东营市东邻莱州湾,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气候影响较为明显。气候主要特点是:季风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少雪多干燥。气温:据东营市各县区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2.8℃,年极端最高温度40.7℃,极端最低温度-20.2℃,历年平均月最高26.6℃,月最低-3.0℃。霜期:历年平均出现日期初霜为11月2日左右,终霜一般在3月30日左右,无霜期历年平均216天,最长的年份为262天,最短的年份为173天。降雨:东营市在省内属少雨地区,年均降雨量593.6mm,主要集中在6~9月。雨量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不均。蒸发:据多年蒸发资料,年平均蒸发量为1848.5mm,最大年份蒸发量为2246.3mm(1981年),最小年份蒸发量为1470.3mm(1991年),年平均蒸发量为年平均降雨量的3.3倍。风向、风速:东营市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季风盛行区内,年平均风速为3.8m/s,大风日多出现在3、4、5月份,以4月风速最大,平均为4.8m/s。全年春季多南、南东风,夏季多东、东南风,秋季多南、南东风和西南西风,冬季多西北风。光能源:光能源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57.5小时,年均日照率59.9%,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39.7×103/cm2,高于全省平均值。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年内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多集中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特别是5、6月份光照时间最长,分别达到277.9小时和261.7小时。冻土:境内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60cm,出现于1968年3月3日至5日,发生在利津县,其他县(区)最大冻土深度为36~59cm不等。1.2.5水资源现状(1)地表水资源东营市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73.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72.4亿m3,占该区域水资源总量的99.7%,构成其水资源的主体。东营市境内地表水系比较单一,河流主要为客水,有黄河、支脉河、小清河和淄河等。黄河横穿全市138km,流域面积54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59.4亿m3,是东营市最为重要的民用和工业水源。境内历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地表水径流量为4.48亿m3,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海洋,利用率较低。东营开发区位属黄河流域尾闾广利河流域,广利河位于广通河与溢洪河之间,流程约47.3km,发源于东营区辛店镇东营村,由西北向东南与淄脉河相会后进入广利港海域。广利河流经开发区的南侧,是开发区各类废水排放的唯一受纳者,目前,广利河水质受污染影响严重,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要求,已完全丧失其渔业养殖的基本功能。由于受海水顶托的直接影响,广利河上游水质有时Cl-含量高达2000mg/l,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滨海新材料园区附近的地表水主要为广利河、益洪河和广南水库。(2)地下水资源区域第四纪河床相冲击层巨厚,具有一定的贮水能力,但因受海水的侵入影响,水质咸化严重。据有关部门物探表明,该地区大部无浅层淡水资源,个别地段偶有淡水,亦水量甚微,属非资源性。深层淡水埋深约500m以上,近海滩地淡水埋深可达2800m。东营市浅层地下淡水面积为373.93km2,多年平均水量为4627.28万m3,深层地下淡水多年平均量为1219.96万m3。东营开发区所在地区地下水埋深大约2m,由于受地形和海水的双重影响,其地下水含盐量较高,且排泄不畅,地下水水平运移缓慢。该区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显著,地下水位随年内降水量的大小而呈现出升降变化。该区地下水与广利河之间的互补关系不密切,区内挖沟垫浅对降低局部地下水位有一定的作用。(3)近岸海域东营市海岸线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沟口,全长350.34km,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海水透明度为32~55cm,海水温度、盐度受大陆气候和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一般为0.2~2m,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高超过5m。易发生风暴潮灾,近百年来发生潮位高于3.5m的风暴潮灾7次。近海在黄河及其他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回游。1.2.6土壤与植被东营市土壤分5个类型,9个亚类,15个土属和73个土种,土壤质地主要有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主要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小清河南褐土区的低洼处;潮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9%,在全市广泛分布,是全市主要的耕种土壤,经耕作改良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盐土在近海呈带状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6%,自然植被有芦苇、黄须菜、茅草、蒿子等;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利津、垦利老稻区。东营开发区地处东营市区东部,以潮化盐土为主,区域植被由人工植被和原生草甸植被两部分构成,生态系统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其植物群落主要特征为:1)年轻性,该区域成陆时间晚,各类植物资源处于产生与发展的最初阶段;2)发展性和频繁性,黄河三角洲的陆地面积每年以32.4km的速度增长,在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其植物资源不断地由陆地向海岸方向发展,各类植物群落的演替频繁;3)自然性,该区域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相对较轻,各类植物资源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滨海新材料园区土壤为滨海潮盐土,属盐土类,主要分布于近海一带,顺海岸呈带状分布。表层质地壤质为主,潜水埋深1~2m,矿化度高达100g/L,土壤含盐量在8%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为0.84%,在全国养分分级第五级,不经重大改良难以为农业、林业用地。目前区内植被由人工植被和原生草甸植被两部分构成,生态系统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1.3社会经济现状1.3.1现状概述当前,东营开发区已累计批准进区加工制造业项目508个,项目总投资460亿元;已投产工业企业1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2家。区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过10亿元的企业5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近年来开发区在大力实施“科技兴区”的战略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39家,国家级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2个,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同时开发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达到6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44家。近几年,东营开发区在国家各项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按照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努力提高投资质量,使投资规模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2008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比2007年增长24.3%。1.3.2经济指标2008年,东营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430亿元,同比增长30.3%;实现生产总值(GDP)130.38亿元,同比增长2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5.5亿元、工业增加值11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5.9%和23.1%。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9.1亿元,同比增长31.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实现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4.8%;完成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4亿美元、进口额7.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0.2%、100.3%和85.8%;实际利用外资41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8.5%。然而2008年受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原材料市场波动幅度大、产成品价格难以与原材料的波动相吻合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增幅有所回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4.3亿元,利润24.1亿元,利税36.1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31.5%、22.8%和42.6%,增幅分别同比下降10.5、52和35.2个百分点。东营开发区自1992年创建以来,最初由于政策不健全、决策不力等各种因素限制,经济发展缓慢。自“十五”以来,开发区国民经济(GDP)呈现逐年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71亿元,2002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亿元,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4.56亿元,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0.40亿元,2005年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34亿元,年均增长56%。迈入“十一五”后,开发区经济得到快速迅猛发展。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75.5亿元,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4.6亿元,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30.38亿元。与此同时,东营开发区其他各项经济指标都呈快速发展态势(见表1-1和图1-5)。全区业务总收入由2001年的12.5亿元,到2005年的103.24亿元,增长了7.3倍,2008年比2005年增长了3.2倍;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11.5亿元,到2005年的97.7亿元,增长了7.5倍,2008年比2005年增长了2.5倍;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3.5亿元,到2005年的30.48亿元,增长了7.7倍,2008年比2005年增长了2.7倍;税收收入由2001年的0.44亿元,到2005年的2.68亿元,增长了5.1倍,2008年比2005年增长了1.8倍;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1.67亿美元,到2005年的5.95亿美元,增长了2.6倍,2008年比2005年增长了0.8倍。表1-12001-2008年东营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年度指标(亿元)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业务总收入12.530.0642.3662103.24234.36330430工业总产值11.525.2928.44397.7187.51261.6345.5工业增加值3.58.412.4317.130.4868.590.2113.1税收收入0.440.680.921.272.683.925.97.4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672.873.64.635.954.275.710.8图1-52001-2008年东营开发区经济增长情况1.3.3产业结构东营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东营市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的四大主体产业区之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近年来,东营开发区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冶炼与压延加工、装备制造、化工、纺织为主的产业结构。2008年全区业务总收入达430亿元,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业务收入301.7亿元,占全区业务总收入的70.2%。2008年东营开发区四大支柱产业业务收入、利税、利润,以及与2007年同比情况见表1-2,各支柱产业业务收入完成情况、占全区业务总收入比例详见图1-6。表1-22008年东营开发区支柱产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单位:亿元)项目有色金属专用设备制造纺织行业化工行业业务收入/同比129.1↑18.5%92.5↑38.1%42.7↑102.5%37.4↑13.2%利税/同比--9.2↑12.1%4.1↑48.4%--利润/同比6.3↑21.8%8.2↑32.6%3.3↑55.5%2.3↓27.7%图1-62008年东营开发区支柱产业业务收入完成情况1.4基础设施“十一五”以来,东营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土地、水、电等资源条件的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区内的软、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开发区管委会坚持环境兴区,加快推进综合环境建设,使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自2004年以来,先后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实力考核排名中名列第4位。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10个先进开发区之一。2007年,被省政府列为首批5个科学发展示范园区之一,20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1.4.1服务体系建设了现代化的“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开展项目全程代办,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各项审批服务程序便捷高效;打造了“项目洽谈、项目审批、建设管理、投产后服务”四个平台;成立了黄河口企业家俱乐部,每周五召开企业家早餐会,加强企业之间、企业与管委会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实施了以“十大工程”、“十大项目”、“十件实事”为内容的“三个十”工程,集中解决困扰企业职工和居民的实际问题。1.4.2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东营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道路、通讯、供电、供热、供水、供气、排水及场地的“七通一平”。宽带通信网、天然气管道、垃圾填埋场均已建成。同时开发区积极推进大型热电联产、工业用天然气、建立污水厂等重大项目运作,提升配套设施水平;推进铁路支线、广利港、东八路南延等重大工程建设,打开开发区对外联系的通道。截至2008年,东营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3.4亿元,区内通车里程达到158km,配套区面积达到50km2,为项目引进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已建成路灯3434基(6310盏),覆盖府前街等19条城市主干道。建成府前街与沂州路等18处交通信号灯设施;建成并投运泵站8座,总控水面积达到38.46km2;接管道路63.14km,附属排水管线189.42km,其中雨水管线126.28km,污水管线63.14km;接管桥梁15座。绿化总投资约1.5亿元,共完成绿化面积143.6万m2,其中道路绿化面积95.5万m2,水系绿化面积34.5万m2,公共绿化面积6.8万m2,苗圃地绿化面积4.4万m2,庭院绿化面积2.4万m2。东营开发区内现仅有1#锅炉房(东营经济开发区市政局供热站),机组配置为4台14MW热水锅炉,“三用一备”,4台锅炉总供热能力为70万m2。配套2.5万m一次热网,辐射12座交换站,配套13万m二次热网。为了优化区内能源结构,有效解决热源紧张的局面,拟于2012年建成并投运2#锅炉房。2#锅炉房设计总规模为4台14MW热水锅炉,一期土建按3台建设,安装按2台建设,预留1台锅炉的位置;其余1台土建和2台安装的扩建,根据东营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确定。项目计划配套2座交换站和12000m一次热网,总投资约4428万元。另外,滨海新材料园区规划新建一集中供热中心,建设规模为6台130t/h高温高压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和2×30万kw热电机组,2009年底前投入运行3台130t/h锅炉和1×C25+1×B25MW热电机组,供热能力达到333.6t/h,2020年前规模再扩大一倍,供热能力达到667.2t/h。加大了城市环境建设力度,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污水综合治理方面,东营开发区已在区内东北部集中建设东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1座,一期处理规模为4万t/d,总规模可达12万t/d,并于2009年建成投运。该污水处理厂将接受开发区和东营市东城区的生活污水,以及开发区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所占比例不超过15%。2008年规划在滨海新材料园区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厂建设随园区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处理能力与工业项目排放污水匹配,2012年前建成处理规模为3万t/d,2020年处理规模扩建至7万t/d。1.4.3投融资体系成立了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正在组建投资公司,与国内外知名投资公司开展合作,通过产权投入等形式,拉动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企业资本运营,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或参与外资并购。同时东营开发区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打造生态、创新、高效、宜居和谐开发区。1.5污染排放1.5.1废气污染源排放状况2008年东营开发区主要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源单位为19家,主要是燃煤锅炉产生的废气污染源。2008年开发区SO2总排放量为1602.56t。1.5.2废水污染源排放状况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2008年东营开发区主要工业企业废水污染源单位为9家,工业用水量约为530万t,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总排放量为450万t,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为266.09t。1.5.3固体废物排放状况东营开发区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2008年开发区主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源单位为15家。2008年全区共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8.46万t,危险废物约11t,生活垃圾10220t。1.6生态环境1.6.1大气环境质量东营市地势平坦,海陆交换风大且频率高,不易形成逆温,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根据东营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2008年对例行监测点的监测结果,东营市城区近三年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说明东营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东营市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2008年环境空气中的PM10年均值为0.090mg/m3;SO2、NO2的年均值分别为0.053、0.035mg/m3。1.6.2水环境质量(1)地表水质量现状全市地表水中,只有黄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Ш类标准要求,淄河、广利河、支脉河、溢洪河、挑河、神仙沟水质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小清河水质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要求,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石油类,已丧失水体使用功能。东营开发区内的河流主要是广利河,由于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其水质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主要污染物为COD和NH3-N,属于典型的有机污染。根据东营市环境监测站2008年1月~12月对广利河例行监测断面广利港的监测结果(见表1-3)可见,广利河例行监测点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体标准的要求。区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较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要求。表1-32008年1月~12月广利港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mg/L,pH除外)项目pHCODBOD5氨氮石油类总磷氯化物1月7.343772432月8.1236.75-3月8.373852454月839.392435月8.0738.981.330.70.312136月8.0738.52437月8.0839.542398月8.063982349月8.0639.171.060.70.3424710月8.1637.681.090.80.3824911月8.0436.581.0510.3423912月8.1037.11216标准值6~94010210.4250是否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2)地下水质量现状广利河至黄河之间地域,淡水仅分布在黄河两岸的滩区,数量甚微,其他均为咸水区,矿化度平均为24.63g/l;滨海区绝大部分浅层地下水矿化度高,不宜灌溉。深层地下水开采困难,而且含氟、碘量超过人畜饮用标准,目前无开采价值。根据《东营经济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监测结果,目前滨海新材料园区内地下水水质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总硬度、氟化物、氨氮和氯化物在所有监测点均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8.41、0.390、1.600和212.6。1.6.3声环境质量2008年东营市的功能区噪声全部达标。道路交通噪声的总平均值为66.0dB(A),未超标。所有17条道路53个监测点位噪声监测值均达到国家标准。全市210个监测点位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均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数据来源于《2008年东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根据《东营经济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监测结果,滨海新材料园区西侧、南侧两条主要道路夜间噪声略有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Ⅳ类区标准的要求,园区内监测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Ⅲ类区标准的要求。1.6.4近岸海域根据《东营市海域使用规划》(2006-2020),在广利河河口设置排污区和污染防治区,海水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入海口附近海水优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排污区边缘主要污染物浓度符合二类水质标准。广利河口污染防治区,面积2000hm2,接纳经广利河排海的东营市中心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由于采油污水和部分企业工业废水的排入,近岸海域水质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但主要污染物都能达到功能区划标准:东营港、渤海埕岛石油开发区的水质达到Ⅳ类标准,莱州湾海域和渤海海域的其他点位都能达到Ⅱ类标准。1.6.5土壤环境质量东营市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受滨海海水的长期顶托,加之高潮水的年内反复侵渍,盐化潮土的发育相对较为广泛。自东向西随地势升高,离海越远,成陆时代越老,依次分布滨海潮盐土、滨海盐化潮土和小部分潮土。土壤八项(汞、铜、锌、铅、铬、镉、砷和硫化物)评价因子综合污染指数(PI)为0.71-0.95,基本未受污染。东营开发区以潮化盐土为主,土壤矿化度较高,肥力较低,不适合大面积农作物的种植。根据《东营经济开发区滨海新材料园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监测结果,滨海新材料园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三级标准的要求。由于位于渤海滩涂,该区土壤还受到水蚀和风蚀的侵蚀作用,侵蚀模数为1500~2300t/km2.a,按照水利部颁发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属轻度。2.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2.1园区污染源数量和分布的变化2002年山东省政府批准东营经济开发区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开发区成立环保分局。由于环境监管能力刚刚建立,故2004-2005年对区内部分企业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2008年东营开发区正式成立环境监测站,对开发区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由于2004-2005年数据缺失,因此本节仅对东营开发区2006-2008年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大气污染2006年东营开发区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华泰化工集团和天信纺织有限公司的热电厂,主要污染物SO2、NOx和烟尘,其中SO2年排放量共为2666.4t,占开发区排放总量的86.6%;其次为东营经济开发区市政局供热站的集中供热中心的燃煤锅炉,SO2年排放量为115.5t,占开发区排放总量的3.8%;剩下的大气污染源都来自为企业生产提供的蒸汽、供热锅炉,如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胜利油田高原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东昌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SO2年排放量共为296.5t,占开发区排放总量的9.6%。2006年SO2总排放量为3078.4t,重点企业排放的各类大气污染物均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2008年东营开发区的主要废气污染源单位为19家,其中以燃煤锅炉为主产生废气污染源的单位有13家,全区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烟尘和工业粉尘。2008年SO2总排放量为1602.56t,废气排放达标率为100%。重点企业排放各类大气污染物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限值。2006年到2008年,东营开发区主要大气污染物SO2年排放量的变化如图2-1所示。从变化趋势可知,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出台,东营开发区加强对SO2的总量控制,2006-2008年SO2年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SO2年排放量为2340.6t,下降明显,比2006年降低了24%,;2008年下降幅度进一步增加,分别比2006、2007年降低了47.9%、31.5%。图2-1东营开发区SO2年排放量变化图水污染东营开发区废水污染源重点企业一般都自建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和区内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是东营开发区废水排放总量的主要部分。2009年东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并投入运行,之后区内企业达到纳管标准排放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将直接排入东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006年东营开发区废水排放总量为420万t,COD总排放量为317t。2008年东营开发区主要工业企业废水污染源单位为10家,废水经企业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2008年东营开发区工业用水量约为530万t,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总排放量为450万t,COD总排放量为266.09t。2006年至2008年东营开发区COD和废水排放总量年排放量变化情况如图2-2所示。根据图2-2可知,2006年至2008年COD年排放量整体呈逐年递减趋势,2008年比2006年下降16.1%,说明东营开发区在COD总量控制上取得了明显效果。2007年在节水、减排各项管理措施的推动下,废水排放总量有下降趋势,比2006年下降了4.8%;2008年由于新开工项目比较集中,废水排放总量又呈上升趋势,比2007年增加了12.5%,但是COD总量没有上升,比2007年下降了7.9%。图2-2东营开发区COD和废水排放总量年排放量变化图固体废物东营开发区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2006-2008年东营开发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保险科技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药用碘化物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广告材料制作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农业废弃物能源化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磁性编码身份鉴别手环产品供应链分析
- 药用木炭项目营销计划书
- 医用身体康复仪产品供应链分析
- 射频识别RFID阅读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绢纺机械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电热翻转烤肉器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结核病实验室检验技术培训班测试题
- 4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演进课件
- 托福阅读必备词汇
- 护理美学第一章绪论
- 县交通运输局申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 高级运筹学课件库存论
- 美的集团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
- 34_专题五 圆的计算与证明ppt课件
- JJG 162-2019饮用冷水水表 检定规程(高清版)
- 消防系统供电与布线
- 疯牛病检测规范与防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