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刘河镇15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设计_第1页
荥阳市刘河镇15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设计_第2页
荥阳市刘河镇15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设计_第3页
荥阳市刘河镇15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设计_第4页
荥阳市刘河镇15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荥阳市刘河镇1:5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设计目录

摘要 IIXingYangShiLiuHeZhen1:500LARGE-SCALEDIGITALTOPOGRAPHICMAPDESIGNABSTRACTThisdesignismainlyintroducedtheuseof1:500large-scalemappingmethodforXingYangShiLiuHeZhenfieldsurveyingandmapping,throughtheestablishmentofGPSnetwork,traversecontrolnetworkandlevelingnetwork,throughthefielddatacollectionanddataconsolidationintheindustrymapoutacompletesetoflargescaletopographicmap.ThisdesignmainlyadoptedthetechniqueofGPSandtotalstationpolarcoordinatemethodforfielddataacquisition,andthroughthecomputertothedatainformationprocessingandeditingdrawtopographicmap.KEYWORDS:largescalemapping,theapplicationofGPStechnologyanddataprocessing荥阳市刘河镇1:500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设计PAGE241项目概述为了加大地籍信息的管理和对地形图的充分应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实用的、可靠真实并多用途的荥阳市刘河镇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按照荥阳市土地规划局的要求,现对刘河镇进行实地测量并编制出一套信息化齐全的数字地形图,以方便今后对土地的规划和管理。结合刘河镇的实际地形情况,制定出一套可操控的技术方案。1.1测区概况刘河镇位于荥阳市西南部,距荥阳市区15公里,东邻崔庙镇,南接环翠峪风景区,西连巩义市米河镇,北毗峡窝镇,辖区总面积32.6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刘河镇属浅山丘陵区,辖区内主要山脉为嵩山山脉,黄土丘陵,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645毫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绿豆、黄豆,主要矿产为石灰石、煤炭、铝矾土、硫铁矿、铁矿等。地形属浅山丘陵区,嵩山山脉贯穿而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645毫米,气候温和。经纬度北纬34°36'05"--34°58'01"东经113°09'36"--113°28'48"。本次主要任务是对甲方指定的2.1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1:500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1.2项目内容:1.2.1测区范围:荥阳市刘河镇。1.2.2工作目的:建立一套完整的、实用的、经济的、信息齐全的数字地形图。1.2.3工作内容:(1)根据刘河镇已有的D级和E级控制网布设GPS控制网并在其基础上采用动态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工作。(2)对测区进行采集野外信息的工作。(3)根据要求对地形图进行分幅处理。(4)缩编为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1.3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应用1.3.1控制资料在测区内,由1999年荥阳市规划建设单位布设的D级和E级的GPS控制点仍完好保存。平面坐标系采用的是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113°13’36"。高程坐标系采用的是1985年国家高程坐标系。经过对实地的勘察,发现控制点保存完好,经检验附和,精度符合要求,可在本次测量工作中使用。1.3.2地形图资料由规划建设单位提供的本测区2003年的1:2000地形图详图,可作为本次测量工作的参考依据,进行控制网的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1.3.3本次作业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以下简称《规范》;(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国家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73-97),以下简称《GPS规程》;(5)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发布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规范》(GB/T14912-2005),以下简称《数字测图规范》:(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14268-2008):(8)《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1.3.4项目工期及人员配备(1)工期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等要求限制,公司确定将于2013年3月底在该项目按质按量验收过后交与荥阳市规划建设单位。(2)人员配备表1-1人员配备表序号项目内容投入设备种类及数量人员数1测区巡视工程车1辆12人2一级GPS控制测量GPS接收机2台;计算机2台;工程用车1辆4人3图根控制测量GPS接收机2台;计算机3台;工程用车1辆打印机1台4人3外业数据采集全站仪8台:2"级全站仪6台,5"级全站仪2台,计算机8台;工程车1辆;打印机1台。12人4内页数据处理计算机4台。4人5入库处理计算机2台。2人6成果整理计算机2台2人1.4基本要求本次测量工作在采集完野外数据信息后,将数据信息导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安装的CASS7.0绘图软件将野外信息绘制成数字化地形图。1.4.1比例尺的选定本次测量工作在绘图时选用的是1:500大比例尺。1.4.2图幅分幅本次测量的分幅规格为50cm×50cm。1.4.3图幅编号本测区图幅编号以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物、单位、村庄、乡、镇、湖泊、河流等为名称,编号以图幅左下角的坐标表示的公里数为准,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中间加“—”表示。(公里数整数取后三位并保留一位小数)1.4.4精度要求表1-21:500地形图地物之间精度要求地区分类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高程精度要求(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城镇、工业建筑区、平地±0.25±0.20±0.17m困难地区、隐蔽地区±0.375±0.301.5地形图测量作业程序(1)组织工作人员集体学习设计书和设计要求。(2)组织工作人员了解工作程序。(3)对测区控制网的检验、核对。(4)对测量的具体任务进行分工。(5)外业巡视。(6)导线测量。(7)图根控制测量。(8)野外数据的采集。(9)利用CASS软件处理数据,绘制地形图。(10)检查、巡视、修改。(11)绘制出准确地形图上交成果。(12)验收成果。(13)入数据库。2地形图测量2.1水平控制测量2.1.1一级GPS点的布设以原有D级GPS控制点为依据并作为起算点,使用我公司为荥阳市区计算的国际第五推荐参考椭球与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之间的转换参数。直接使用RTK布设一级GPS控制点,并且根据测区内原有的D级控制点进行联测。相对于D级控制点的相对中误差应在5cm之内。一级GPS控制点要布设在主要交通要道,均匀分布在整个测区及其外围。在布设时确保相邻点的通视,不能有孤点的存在。同时,两点间的距离不应过短,间距保持在500米左右且分布均匀。2.1.2一级GPS点的埋设与编号为了保证GPS控制点的牢靠、安全、准确和长久性使用的特点,我们要将控制点布设在通视效果好、不易被破坏、容易寻找的地方,一般可布设在十字路口中心处或者是高于其它地平面的凸起的地方。一级GPS控制点应保证其具有永久的实用性,因此我们需要设立能长久使用的标志。如果选点位于硬化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可采用长约15cm的钢钉打入地面,确保其牢固可靠。选点位于地质比较软的土层上面,可采用预制水泥柱,将其埋在现场的点位坑中并浇灌混凝土,其规格为12cm(顶)×20cm(底)×60cm(高)(见图2-1)再加上钢钉以确保牢固、可靠。图2-1一级埋石点示意图一级GPS控制点的编号采用“河南”两个字的拼音开头大写字母“HN”,后面是四位阿拉伯数字从0001开始往后按顺序排列,如第一个GPS控制点为“HN0001”。在选点的同时,要将该GPS控制点的点号用喷漆或油漆写在旁边固定的建筑物(如墙、电线杆、石壁、路面等)上,确保其能被容易发现和寻找,便于使用。(1)一级GPS点的数据处理接收机及其精度标准使用4台国产南方GPS接收机,型号为S820,采用静态相对模式观测。其精度为:静态基线:高程:(2)精度要求如下表所示表2-1一级GPS精度要求表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的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个数时间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时间(S)≥15°≥5≥1.6≥4515GPS接收机操作时应按要求有顺序的进行,关机前后都要量取天线高,且高差应在3mm之内。(3)基线解算的检验利用公式计算出一级GPS控制网它们的相邻点之间弦长精度,式中σ表示标准差(基线向量弦长中误差的单位mm);a-固定误差(取a=10mm);b-比例误差系数(取b=10×10-6);d-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单位Km)。①独立环x、y、z坐标分量闭合差分别应满足下列要求:独立环的全长闭合差应满足:式中的W—环闭合差,,n为独立环中的边数。②同步环坐标分量之间的相对闭合差要小于等于9.0ppm;同步环全长相对闭合差应小于等于15.0ppm。③复测基线长度较差值应满足ds,(4)GPS网平差结果检验在无约束平差中,GPS网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为:②在约束平差中,GPS网基线向量改正数和剔除粗差之后无约束平差结果同名基线的相应改正数之间的较差为:在符合上述要求后,且最弱边的相对中误差小于等于1/20000时,则说明该一级GPS控制网合格。本测区GPS点分布如图2-2图2-2GPS点分布图2.1.3图根导线测量在地形和环境等因素造成不能使用RTK采集信息时,可根据高级控制点或者RTK控制点来利用全站仪布设导线控制网。若以RTK点当作起算点布设二级图根时,RTK点之间间距不能小于150m。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线路,进行图根测量时,不得以无定向导线的方式进行并且按照下表规定。表2-2图根导线测量要求级别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回差(")方位角闭合差(")全长导线相对闭合差测角中误差(")DJ2DJ6一级1.212012181/5000二级0.77011/3000因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导线无法闭合时,最多可布设2条支导线且每条不得超过160m。支导线在第一站要联测至少2个已知方向,采用对向观测方式观测且圆周角闭合差要小于40"。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利用极坐标法,在一级图根点的基础上加设测站点。2.1.4图根点的布设使用RTK在一级控制点或其他高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来布设,在选取图根点时要确保两两通视,通视效果好。按照《规范》中的要求,在硬化路面砸上钢钉或水泥钉或在地质较松软的土地里砸上木桩以做出永久性标记并确保该点能够长期使用。2.1.5图根点编号本次野外采集数据时,所布设的二级图根控制点和上面所述的一级GPS点编号原则一样。在计算机上应该分类明确避免重复。图根点要分清标明埋石点和非埋石点,以便在今后的施工建设中能够再次使用。2.1.6图根测量本测段由于地势复杂,建筑物分布不均匀主要使用RTK来完成对图根点的测量工作。使用RTK在所选定的控制点上进行观测,观测数据不能少于2组,每组观测时长不能小于30s,最后求取平均值。使用RTK测量定位的原理:首先将GPS接收机架设在有已知坐标的基准站上用来接受卫星信号,然后通过数据链再将得到的观测值、分析得到的改正数和基准站上的坐标信息一并发往流动站,流动站在接受来自基准站的信息的同时跟踪着GPS卫星信号,然后系统内部通过分差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将定位结果传输给接收机。RTK作业精度高、灵活性强、操作简单、易于计算机或其他测量仪器通信,并具有较强的数据输入、储存、处理、输出等功能。由于信号的限制,无法进行RTK作业时,可根据已有的图根点用全站仪进行加密,来布设附和导线或支导线,边数不得超过2条。2.1.7水准测量水准网的布置按照国家四等水准网的要求对水准网进行布设,以D级和E级GPS控制点作为起算点,再结合所布设的一级GPS控制点构成水准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作业。2.1.8基准站的建立基站点的选择应避开高压线、变压器所产生的电磁波和无线电造成的影响,建立在空旷地带,避开繁华的地段。应架设在地表坚实的地面,并尽可能的固定在地面上。天线高度要高于周围建筑物,以免对信号造成影响。确保电量充足,以免中途断电。3地形图测绘本次测量过程中,公司提供TopconGPT3000型全站仪3台用于碎部点坐标的采集。在采集碎部点的同时,要画出草图并标明编号,以便于内业绘图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3.1基本要求(1)地形图中高程标记要至小数点后两位(如0.01m)。(2)数据的采集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数字测图规范》标准进行。(3)对数字采集完成后要进行信息核查和整理,发现错误及时更改。(4)地形、地貌信息表示要准确,简明扼要,主次分明。(5)对成图要特别注意分层,分色,线型和符号等要求。3.2地形测绘原则(1)对已知点的要求,这里主要指的是对图根点密度的要求,常规方法测量时,比例尺为1:500的图幅要求每幅有8个图根点。(2)对碎部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和测量距离长度。可以使用测距仪对测量距离长度进行控制。在地形图上,主要地物应该小于0.6mm,对于次要地物放宽至0.8mm。(3)图纸上的高程点标注要均匀,根据地形的不同,一般控制在每0.01平方米内均匀分布8至20个高程点。对于稻田地、菜地、树林、丘陵、山顶、路面、广场、花池、河道的坡底等处要进行高程点的加密。(4)在仪器对中整平时,要确保三脚架固定在地面,不能轻易晃动,水准气泡居中,全站仪的水准管气泡限偏离一格。(5)依据主要是《规范》和《图式》。(6)凡是实际地物信息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的都要表示出来。(7)绘图时要做到看不清不绘的原则,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8)对于范围较大的地物要绘出主要轮廓,并在中心位置标出地物文字信息。(9)对于不依比例和半依比例的地物要相应绘出其的中心位置或中心线。3.3地貌测绘的要求(1)在施测前,工作人员应先对现场地形地貌进行巡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地形地貌关系和取舍处理细则的规定,做出决定和方案。(2)灵活掌握立尺密度,一般控制在地形图上3cm-4cm内有点。(3)地形线的连接处理要圆滑,不是棱角的地方要处理的缓和。(4)正确选择立尺点,立尺点要选择在地形线方向的拐角点处。3.4地形要素表示方法及取舍原则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等有关的各项要素。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应按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执行,在表示方法和取舍上注意下述规定。(1)测量控制点基础地形图上应准确表示所有高级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各等级控制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2)居民地和垣栅①对居民地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和其他的附属设施都要测出其轮廓,并且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来其形状和特征。②以建筑物的脚基外角为准,标明构造材料、层数(图二层混凝土房标注为混二),临时性房屋可在图中舍去。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逐个表示,并注记建筑结构和层数;房屋按实际层数注记,不同层次、不同高度的房屋需分别独立表示。有地下室的房屋按《图式》4.3.1b表示,人字形房顶、水箱和顶层层高在2.2m以下的房屋均不计层数。有些楼房上部的前后部分层数不一致,当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的长度均大于3m时应分别注记层数,若其中有小于3m的,则可合并到主楼。集镇街道两侧不正规的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正规的停车棚图上大于20mm的,用棚房符号表示。③对于建筑物或围墙在图上表示长度小于0.5mm的可用直线忽略代替。④房屋内的天井应当区分表示。⑤测绘垣栅时应当类别清晰,取舍恰当。栅栏、围墙、栏杆等可根据它们的永久性、安全性、实用性、重要性等综合因素考虑是否取舍。⑥图上显示室外楼梯宽度大于1mm时应表示。大型单位的房屋入口处台阶表示出来外,居民住宅前的台阶不用表示。表示出垃圾楼和垃圾台。⑦在图上显示出居民地内有大于4cm的水泥地应当表示,进行加注房屋材料性质。大型单位、小区建筑物和公园建筑物的材质不表示。(3)工矿建(构)筑物和他设施图上应该准确详细的表示工矿建筑物和它设施的位置、性质及形状特征。若工矿建筑物以及其它设施都是依照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出它们的外部轮廓,并标注符号或按照《图式》规定用相应符号表示;不依照比例尺表示的建筑物,应当准确实测其定位点或中心点后并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进行表示。①凡依比例尺的水塔、水塔、烟囱、塑像、高压线塔、等独立地物,按照它们着地位置的范围的几何中心,便是这些地物的中心点,在图上标注的符号仅仅只起说明作用。不依照比例尺表示时,地物中心点和符号在图上显示的位置必须一致。②当水泵站的建筑物图上显示的尺寸小于符号时,不绘房屋,只绘符号,其他类似。③散坟应表示。用地类界表示出公墓或大行的墓地范围,中间标注符号且不注坟数。墓地有名称的要加注名称。④大型宣传橱窗与长期使用的广告牌用《图式》4.3109a表示,注意这些符号要按照真实方向表示出来。高度在4m以上的,对于独杆广告牌具有方位意义的用《图式》4.3109b表示出来,当杆的定位点恰为圆几何中心时,其符号规格为:圆的直径为1.0mm,高为3.0mm,符号上部分矩形尺寸为3.0mm×1.0mm。⑤路灯、旗杆、线杆、塑像等应实测。⑥有季节性的打谷场可以不表示。⑦文物古迹和挂牌名木古树都应表示。(4)交通及附属设施①图上要准确反映出道路的等级和类别,附属设施的关系和结构;正确合理处理道路之间的相交关系和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正确表示出河流通航的情况以及各各道路之间的通过关系。②公路中间、桥面、铁路轴道顶(取两铁轨中间最高处)等都要实测标注高程。③公路和其他双线道路均要依照比例在图纸上绘制出来。国道、省道等大型道路均应注明线路编号,如G104,但是可以不注公路技术的等级代码;各段高速公路和城区内的主干道、次干道要注明道路名称,如北三环路等。公路、城市干道、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可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石板等,应分别以水泥、沥、渣、石等准确标注在图中的路面上,不同铺面材料接点处用点线分开。小区内、单位、花园的内部道路可不标注材料成分。④铁路与公路之间或者其它道路之间若平面相交时,道路符号可以中断,而铁路符号不能中断;当测绘路段出现高架桥或者是道路立体交叉的情况时,绘制出能显示出的部分,对于高架桥要绘制出匝道、绿化带、上层桥面、桥墩等。⑤路堤和路堑均应按实地宽度依比例绘出边界轮廓,并在它们的坡顶、坡脚处每隔一段距离标注高程。⑥当道路通过居民地时不宜中断,应该按照真实位置依比例绘出。高速公路应实测出两侧的栅栏和出入口,道路中央的分割带可以不表示。市区道路应将人行道、车行道、天桥、环岛转盘、绿化带依比例绘制出来。⑦大型桥梁或跨河桥要对其桥头、桥身、桥墩的形状、位置进行实测并标注材料性质的信息。⑧道路的路标等信息均应准确表示。(5)管线及附属设施电力管道、通信线位置信息均应准确表示,线杆和高塔的位置信息均应实测。当多种不同线路均交汇在同一个线杆上时,要求仅表示主要的舍弃次要的。建筑区域内的电力线和电信线可不用连接,但应绘出线路实际走向。各种不同线路之间要做到类别分明并且走向连贯。对于地表的、架空的、在管堤内的管道都要进行实测,并且用相应符号对管道的性质和出送物质性质进行标注。当架空管道的支架分布密集时,应进行适当取舍。(6)水系及附属设施河流、水库、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他水利设施,均应准确测绘表示,有名称的加注名称。河流、水库、池塘、沟渠等水涯线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堤坝应测注顶边及坡脚高程;池塘应测注池顶边及塘底高程;泉、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不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度。(7)境界所有境界线均不表示。(8)地貌和土质地貌和土质的测绘,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崩塌残蚀地貌、坡、坎和其它特殊地貌应用相应符号或用等高线配合符号表示。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土堆、坑穴等应在上下方分别测注高程,不采用注记比高的方式表示相对高差。坡面较宽时用范围线(点线)表示出坡脚线。各种土质按图式规定的相应符号表示,大面积沙地应用等高线加注记表示。(9)植被地形图上应正确表示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园地、耕地应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同一地段生长有多种植物时,可按经济价值和数量适当取舍,符号配置不能超过三种(连同土质符号)。对于其它耕地、园地等,则配置相应的符号。(10)注记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包括市镇的街、巷、沟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11)地形图上各种要素的配合表示①当两个地物重合或接近,难以同时准确表达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表示,不采用缩小符号尺寸的方式。线状符号相距很近时,可移位或共线描绘。比如: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可不留间隔。铁路、公路的路基线与斜坡、陡坎的上沿线重合或图上间距不足0.3㎜时,按斜坡、陡坎符号绘出,省略路基线。②独立性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时,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不能采用中断其它地物符号的方式,但应注意不影响判读。③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④应注意避免注记压盖地物符号情况。当必须压盖时,应避免压盖遮断主要地物和地形特征部分。被压盖的线划符号等不能修剪。⑤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流、坡坎线等)重合时,可省略不绘;与地面上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等高线、架空管线、电力线的连线等)重合时,将地类界移位0.3mm绘出。⑥等高线中断规定:等高线遇到双线河、渠、湖泊、塘;房屋及其它建筑物、双线道路、路堤、路堑、坑穴、陡坎、斜坡等均应中断;遇到电杆、独立地物符号时,稍微移位等高线的局部位置;遇到高程注记、文字注记时调整注记位置;遇到植被符号时可移位符号或删除被压盖的符号(在不影响正确判读的情况下);允许采用计曲线上的等高线注记压盖等高线的情况,即等高线遇到等高线注记不断开。⑦要注意梯田坎与等高线的配合与交接。(12)高程注记点①图上的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因测区地势平坦,高程注记点间距可为20m。②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旁、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③建成区内高程注记点应测注在街道中心线、道路交叉中心、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④高程注记点上的高程值应与其真实高程数值一致。⑤高程注记优先选择注在点的右方,其次选择注在左方。(13)地形测量时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无法进入的厂区、部队等单位或个别居民院落,可只测出其外廓,在其范围线内加上“据测”等文字说明。凡不属于军队或保密单位的,还应加注单位名称;属于军队的加注“军”字;属于保密单位的不注名称;属于居民院落的,只注记“据测”即可。考虑到全野外数据采集机助制图方法的特点,在进行地形测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有方位的独立地物,应测定两个点的坐标,取两点的中点作为独立地物的中心位置,并以两点的连线确定符号的方位。②任何依比例的矩形形状地物,只要测出三个角点的坐标,第四个点的坐标可由程序计算。③房屋的附属建筑(如台阶、门廓、阳台等)和房屋轮廓线的交点可不实际测量,按垂线法计算出交点的坐标。④依比例表示的双线地物,如道路、沟渠、河流等,测定两侧边线特征点的坐标,按规定的线型连线表示。⑤圆状地物应在圆周上测定均匀分布的三个点的坐标。较小的圆形可测定对径方向的两个点的坐标,由计算机绘出图形。⑥圆弧线一般应测定起点、终点和大致中间的一点。连接直线的较短圆弧(如道路转弯处的小圆弧段)可只测两个切点的坐标,圆弧的绘制由程序自动处理。⑦陡坎、梯田坎、斜坡,应量出比高或测定坡顶及坡脚线的高程。3.5取舍一般原则(1)要求绘制出来的地形图上的地物信息准确,位置信息要精准,符号使用恰当并能充分表明地物的特征信息。地形图要做到图面清晰,信息表达明确,布局合理,严格按照规范制图,便于今后使用。(2)遵循“保主舍次”原则即保留主要地物舍弃次要地物,对有方位意义和参考意义的地物要做出明显标注。(3)当地物符号在图上过于密集影响视图的情况下,可将主要地物精准表示出来,将表示次要地物的符号移至恰当位置,表示出总貌的特征。(4)当出现同类地物聚集密集,不能一一表示时,可取其主要地物表示,舍弃次要地物。如分布密集的楼房可表示为居民地。(5)1:500大比例尺要根据比例尺测图,即地物地貌能测即测,尽量显示。4数据采集及内业处理4.1数据采集的准备工作(1)熟悉本台全站仪的操作步骤,在每一个测站上测量数据文件名称以当天日期为准(如日期为2013年3月12日,文件名为20130312)。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后,应选用较远的后视点来定后视,左右盘各观测一回且圆周闭合差应小于20",可以利用其它图根点来进行检核。(2)在图根点密度不足或需要添加控制点时,可使用极坐标法利用全站仪在高级图根控制点上进行加密补充测站点。这里要求对测站点进行双向观测,左右盘各观测一回,圆周闭合差应小于20"。(3)由于地形的限制,障碍物对后视点定向影响较大或不能通视时,可采用避雷针、通信塔等尖状建筑物进行角度观测,在不同角度进行观测,通过公司提供特定软件计算出坐标值,方便测量工作的进行。(4)在碎部点的采集时,测站点到碎部点的距离通常应小于两个定向测站点的距离,不能大于定向测站点距离的两倍。(5)在对地物点的测量时,应选择能明显表示出地物轮廓形状的地方进行观测。在对地形的测量时,应对能表示出地形特征的点位进行观测。如由于有些障碍阻挡而不能用全站仪观测的地物时,可用钢尺量出距离并在草图上进行明显标记。数字地形图的图形编辑在野外数字信息采集完后,进行图形编辑。将全站仪仪器内存储的数据或RTK手薄里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里,并将原始数据文件和转化过后的TXT文件进行备份。用编辑软件进行展点并通过CASS7.0软件按照数据编码和草图进行地形图绘制。在地形图的编辑、注记等绘图工作完成后输出成图,供外业工作人员负责进行核对,再经补充修改编辑成果图。成果图要符合《数字测图规范》的要求。4.2图形文件的编辑和生成本次数据编辑统一采用CASS7.0软件进行编辑,数据格式为*.dwg格式。该软件适用于大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地物平面图的绘制。4.3数据的处理将野外采集碎部点的数据信息传输于计算机,再通过软件转换成坐标信息展示在图上,然后检查所展出的点中有无漏点或重复点并进行修改,从而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对于不能用仪器观测出来的地物坐标要通过丈量法,将丈量出的信息输入计算机,间接求出坐标信息。在确保碎步点坐标信息准确后,根据坐标的编码和在现场绘制的草图进行连线绘制成图。4.4图形的生成和编辑按照《图示》和《规范》要求将生成的图形文件进行修改、注记等工作。依比例的地物要根据实际特征点连线绘制并加以文字说明;不依比例的地物点要实测其中心点并根据《图式》规定,用特定符号表示。如水井、电线杆等。4.5图面整饰(1)地形图内的各种地物符号要按照《图式》要求的尺寸和规格执行。(2)文字和数字注记字间距不能超过字体大小的5倍,字头朝北并用水平字列表示。(3)高程注记要离点位0.5mm,位于点位右边。房屋性质注记一般标注在房屋中间,如果位置不够,可标注在旁边。(4)新建道路还没有路标路牌的应按照规划局设计的道路名称进行标注,今后进行修改。(5)在每组绘图完成后提交资料前,每组图幅进行内部接边工作并与相邻组完成接边工作,特别注意高程的准确性。4.6地形图的绘制(1)地形图应按照规定在专业的绘图纸(80g/㎡)上绘制。(2)严格按照《规范》和《图式》要求进行符号的注记和轮廓的整饰。(3)基本的高距离一般为0.5m,高程注记精确至0.01m特殊规定对于面状地物要确保形成闭合图斑,主要指房屋、区域、水系等,以确保图形规范统一,便于管理,方便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5数据库的建立5.1建库原则实用性: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其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并以能够满足地理信息的维护和分发为出发点,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开放性:采用标准的数据库信息数据模型,建立大型的通用的管理平台。可扩展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更新,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需要保留其足够的可扩展空间,为数据的更新、内容扩展、功能更新预留足够的空间。现势性:能够提供数据库功能,合理方便的进行更新,能够合理的处理历史数据,确保数据库的现势性。5.2地形数据库的流程项目总体方案项目总体方案软硬件配置技术设计数据生产入库前整理系统开发数据入库建立管理、运行机制图5-1数据入库流程图5.3数据库质量保证措施设计的合理性:能够检查数据库设计的合理性、完善性、有效性。正确性检查:对数据进行入库数据检查对于不合格的数据进行修改。准确性检查:为了避免在数据入库过程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编制特定的数据入库软件,使用半自动方式或全自动方式入库,确保入库信息的准确性。然后通过软件对入库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检查。6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运行。①质量方针科学管理,信誉至上,技术创新,高效施工②质量目标工程施工质量和成果严格遵循规范和合同的要求,产品质量的合格率确保100%。③全面的质量管理在项目的施工前,对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要求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测量技术和测量规范要求,并做记录。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制度和质量体系制度,明确责任,将责任明细到个人,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率。④三级质量检查制度本项目要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标准执行,贯彻三级检查和验收制度。由项目组自检和甲方项目组检查,其中包括项目组各组自检和各组之间互检,并且要求通过公司质检部合格检查验收。每一级检查之后均已电子文件形式上交检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外业巡视检查、图根控制检查、碎部检查、数据检查和全面检查。第一级检查为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占工作量的100%。第二级检查为全部数据的100%,重点检查精度和电子文件数据内容。第三级检查以抽样的形式与第二级检查相同,抽查率不少于总工作量的10%。(2)成果检查内容①精确性检查已有资料是否符合精度要求,精度要符合《规范》、《图式》要求标准,并且通过项目部的要求。②齐全性检查在项目最后完工上交资料时,上交的资料内容要齐全,包括电子图、纸质图、质检报告等内容。③规范性检查地形图上的文字、符号等注释以及图面的整饰要符合规定的要求。电子图的图式分层、编码、属性要符合规范的要求。(3)检查方法及步骤主要分为过程检查、成果检查。检查方法人机检查、成图目视检查。各种检查报告要详细注明问题及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7提交资料(1)1:500大比例尺数字标准地形图1套(2)设计书、技术总结、质检报告1份(3)相关资料1套(4)电子数据资料1套参考文献:[1]朱东亚,魏晓琴.1:500数字化测图技术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14)[2]黄刚手.城市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及其应用[J]现代测绘,2010,33(5)[3]王朝林.大比例尺地面数字化测图精度分析[J]甘肃科技,2010,26(22)[4]陆永红.大比例尺地形数字化测图方法浅析[J]地矿测绘,2003,19(3)[5]王生才.于丽喆房产地籍中的宗地面积测算及其精度分析[J]-地矿测绘2003,19(2)[6]范大昭,张保明.鲁新应基于调绘片数字影像的街区式居民地全自动提取[J]-测绘学院学报2000,17(3)[7]何良君,李和忠.WTO和高等职业教育[J]-地矿测绘2003,19(3)[8]肖寒,宋金玲.吴侃数字矿区的设计构想[J]-地矿测绘2003,19(2)[9]王朝晖.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L-1范数最小解统计性质[J]-地矿测绘2003,19(2)[10]黄林清.GIS在河道与库区泥沙淤积系统中的工程应用[J]-地矿测绘2003,19(3)[11]马泽华.关于测绘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思考[J]-地矿测绘2003,19(2)[12]靳海亮,韩奎峰,周兴东.李博RTK技术在矿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003,19(3)[13]余卫平.利用AutoCAD2000绘制三轴剪切线包络线图[J]-地矿测绘2003,19(2)[14]梁盛智.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促进测量学教学健康发展--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教学研究[J]-地矿测绘2003,19(2)[15]杨荣宗.暖通空调安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建筑与装饰,2009(9).[16]孟华强.中央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J].广东科技,2007(6).[17]GB/T13990-92,1:50001:10000TopographicMapAerialPhotographyMeasurementIndoorWorkSpecification[S].Beijing:ChinaStandardPress,1992,pp.8-15.[18]GB/T19711-2005,NavigationGeographicalDataModelandExchangeFormat[S].Beijing:ChinaStandardPress,2005,pp.1-8.致谢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沙从书老师,在沙老师的精心辅导下,使得我能够在这段时间内从课题的选择到设计书的完成。沙老师知识渊博、平易近人,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激励着我们。通过这段时间老师对我的辅导,感觉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为人处事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老师莫大的帮助之下,我能够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毕业设计,将我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我要向沙老师送上深深的谢意。在此我还要致谢我的同学,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给予我莫大的帮助,给我极大的鼓舞和动力。大家的团结互助、和睦相处、互相帮忙使得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在毕业设计即将完成之际,我们也将走出大学校门面向社会,大学时光使得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再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最后在向父母送上一份深深的谢意。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 11.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2承办单位 11.1.3项目建设地点 1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1.2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1.2.1报告编制依据 11.2.2研究范围 21.3承办单位概况 21.4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 31.4.1项目提出的背景 31.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5项目概况 51.5.1建设地点 51.5.2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51.5.3项目投资与效益概况 5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 82.1绿色农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82.1.1生产现状 82.1.2市场前景分析 92.2花卉市场分析及预测 112.2.1产品市场现状 112.2.2市场需求预测 122.2.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32.3中药材产品市场分析及预测 132.3.1产品简介 132.3.2产品分布现状分析 152.3.3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162.3.4市场需求预测 17第三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03.1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203.2建设规模 203.3产品方案 213.3.1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 213.3.2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213.3.3中药材种植基地 213.3.4花卉种植基地 21第四章建设场址及建设条件 224.1建设场址现状 224.1.1建设场址现状 22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224.2建设条件 224.2.1气象条件 224.2.2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 234.2.4交通运输条件 234.2.5水源及给排水条件 244.2.6电力供应条件 244.2.7通讯条件 244.3其他有利条件 244.3.1农产品资源丰富 244.3.2劳动力资源充沛 254.3.3区位优势明显 25第五章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65.1概述 265.1.1种植基地运营模式 265.1.2种植基地生产执行标准 265.23000亩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285.2.1品种选择 285.2.2耕作技术 285.2.3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335.3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345.3.1概述 345.3.2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 345.3.3蔬菜栽培与田间管理 355.3.4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375.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385.4.1概述 385.4.2GAP基地建设要求 385.4.3选择优良品种 395.4.4金银花栽培与田间管理 395.4.5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435.5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方案 445.5.1概述 445.5.2技术方案 455.5.3种植基地建设内容和产量预期 49第六章田间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516.1概述 516.23000亩绿色粮食作物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516.2.1总体布局 516.2.2设计依据 526.2.3灌溉制度的确定 526.2.4渠道衬砌工程设计 536.32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556.3.1总体布局 556.3.2设计依据 556.3.3主要设计参数 566.3.4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566.3.5滴灌灌溉制度拟定 576.3.6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586.3.7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596.3.8管网水力计算 606.3.9水泵扬程及选型 646.42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656.4.1设计依据 656.4.2设计参数 656.4.3喷头选型和布置间距 656.4.4灌溉制度 666.4.5取水工程规划布置 686.4.6管网水力计算 706.4.7机泵选型 726.52000亩花卉种植基地灌溉方案 726.5.1设计依据 726.5.2微灌主要设计参数 726.5.3微灌灌水器选择与毛管布置方式 736.5.4微灌灌溉制度拟定 746.5.5微灌支、毛管水头差分配与毛管极限长度确定 756.5.6微灌网统布置与轮灌组划分 766.5.7微灌管网水力计算 776.5.8水泵扬程及选型 816.6田间道路工程 866.7灌溉工程 866.7.1机井工程 866.7.2提灌站改造 876.8沟道治理工程 896.9田间配套设施 906.9.1仓储工程 906.9.2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93第七章节能、节水 967.1研究依据 967.2能耗分析 977.3节能措施 97第八章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 988.1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988.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988.2.1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88.2.2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88.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988.3.1采用的依据和标准 988.3.2建设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998.3.3运营期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1008.4环境影响评价 100第九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 1019.1公司体制及组织机构 1019.2劳动定员 1019.3人员来源及培训 1029.3.1人员来源 1029.3.2人员培训 102第十章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计划 10310.1基本要求 10310.2项目组织 10310.3项目管理 10310.4建设周期计划 104第十一章风险分析 10511.1风险因素 10511.2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程度 105HYPERLINK\l"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