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4。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纸条分析问题和数量关系,理解“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意义。2.掌握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意义。教学准备: 彩色纸条、多媒体课件。预习提纲:1.准备长短不同的纸条4根。2.观察课本73页信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3.尝试解决“蛙蛙捉了多少只蚊子?”先用纸条摆一摆。再列式解决为:4.尝试解决“青青和蛙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想一想:怎么用摆纸条说明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列式为:5.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提出问题谈话导入:出示情境图,通过预习,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请把找到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生1:青青吃了150只,蛙蛙吃的比青青少30只,蛙蛙吃了多少只蚊子?(引导学生口答:谁能解答?)生2:青青吃了150只,蛙蛙吃的比青青少30只,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学生初步思考,说一说思路:有能解答的吗?)这位同学的想法对吗?下面我们深入分析来验证)二、师友互助,探究新知1. 师友活动:借助纸条,分析问题(导语:解决比多比少问题我们常借助纸条来分析,看屏幕)先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完成后师友交流,统一思路:1、在问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先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完成后师友交流,统一思路:1、在问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2、用小纸条表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师友交流展示2、师友展示:(说出每根纸条表示什么,已知什么,求什么)讨论:这样表示可以吗?好在哪里?括号、问号在右边表示什么意思?3、这个问题应怎样分析?师友短暂讨论,上前汇报,先让学友说,之后小老师补充。预设1:要求一共有多少只,需要青青的加蛙蛙的,青青的是150只,蛙蛙的没有,所以先求蛙蛙吃了多少只?然后用结果加青青的就是要求的一共吃了多少只了。预设2:知道青青吃了150只,蛙蛙吃的比青青少30只,所以可以求出蛙蛙吃的是150-30=120只,青青的加蛙蛙的就是要求的结果了。4、列式解答过渡谈话:刚才我们借助小纸条弄清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你能试着自己解答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交流反馈。预设1:分步解答150-30=120(只)120+150=270(只)预设2:列综合算式。150-30+150=270(只)引导学生交流,进一步疏理思路。5、比较算法,回顾小结讨论: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喜欢哪一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先求出蛙蛙吃的,再求一共吃的只数。只是一个用分步表示,一个用综合算式,两种做法都可以。(导语:对照答案,我们原先的想法对吗?聪明的孩子爱思考)回顾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明确先用摆一摆的方法表示出了信息和问题,然后分析题意,根据信息和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用两步计算解答。(板书3个步骤)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谈话:青蛙是池塘小卫士,它们的小宝宝你知道是谁吗?它们也是捉害虫的能手,咱们一起去瞧瞧。【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预设: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谈话:题中有几个量?(板书:蝌蝌,蚪蚪)你能用解决青蛙问题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看看谁做的最快。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名到黑板上展示)交流学生的解题思路。预设:先求出蚪蚪吃的只数,再加上蝌蝌吃的只数就求出一共吃了多少。小结:今天解决的两个问题都需要两步计算(板书),(出示两个问题及综合算式),在问题中,已知一个量,求另一个量,已知的量用了两次,也就是一个条件用了两次(板书),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适时小结: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练一练:快速说出先算什么?(课件出示)100+280+320900-620-200270+320-450600-550+320(选择一题进行巩固)四、巩固拓展,构建网络1.看图列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反馈。2.变式练习(1)蜻蜓妈妈吃了200只蚊子,宝宝比妈妈多吃了40只,两只蜻蜓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口头列算式,订正反馈。(2)蜻蜓宝宝吃了200只蚊子,比妈妈多吃了40只,两只蜻蜓一共吃了多少只?(比较信息的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口头列算式,订正反馈。小结:刚才我们解决了几个用两步解决的问题,在解答的时候要注意找准信息,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五、回顾反思畅谈收获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预设:(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收获)知识、方法、情感等谈话:引导学生爱护青蛙、蜻蜓等。板书设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个条件用两次)1、摆一摆2、分析题意(学生贴纸条表示信息、问题)3、列式解答学情分析一、教材概述这部分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和解决比多比少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求两个量一共有多少,解题时要分清楚已知量、未知量,要求一共有多少,需要先求什么。因此,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清楚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对动手也很感兴趣,因此动手操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学生的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的能力,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自己构建数学,掌握知识。二、学情分析1、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有25人,女生有23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7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儿童。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上学期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爱学、会学、勤学、乐学、愿学、主动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成绩较稳定,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在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主动,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习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2.学习了窗3解决“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通过摆图形比较直观看出结果,同时也学会利用多种方法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3.孩子们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概括、分析能力也需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比较感兴趣。4.本班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认同。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分析本节课是考查学生对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掌握情况。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次评测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一:基本情况及分析1、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对于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方法掌握较好,能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分析数量关系。2、学生运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但是中下生的能力明显还是不足。尤其表现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计算出错。二:需改进的地方: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继续贯彻课改精神,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2、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最薄弱的,也是最需要提高的。3、从班内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能力确实存在差距,在数学的理解能力、审题能力、估算能力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做到“抓两头,促中间”。教材分析

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节课内容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材以池塘小卫士青青蛙蛙、蝌蝌蚪蚪吃蚊子的情境为载体开展解决问题的研究。通过梳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借助摆纸条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解答两步计算问题通常要按照“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思路进行,通过交流理解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与多样性。评测练习1.看图列式。2.解决问题。蜻蜓妈妈吃了200只蚊子,宝宝比妈妈多吃了40只,宝宝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3.变式练习。蜻蜓宝宝吃了200只蚊子,宝宝比妈妈多吃了40只,宝宝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反思《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二)第四信息窗的内容,是在学习了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解决比多比少实际问题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数量关系的分析是教学的重点。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不从数量间的关系去分析,而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因此为了让学生切实明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我借用摆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要求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要先求蛙蛙吃了多少只蚊子,然后再用青青吃的蚊子只数加蛙蛙吃的蚊子只数。2、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根据上面的分析及对教材两个问题的解决,给学生总结归纳出做此类题目时用用两步计算。让学生更直观的去掌握怎样列式,怎样解决。3、注意当堂练习,当堂达标。本节课中,我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当堂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提问时,以学困生为主,在错误中解决问题。本节课讲授中的不足之处:1、课堂气氛虽然较活跃,但学生未能真正的作为学习的主人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留给学生探究的机会较少。2、在借用纸条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时,让学生说的太少,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显。此处应重点强调,培养学生借助学具来解决问题的好习惯。3、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读题是一项很难掌握的技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读题,找出重点句,分析重点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读题。我在此方面还有很大欠缺,需要改进。课标分析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节课内容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