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2107_第1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2107_第2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2107_第3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2107_第4页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水墨画》教案三篇210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语】童年是⼀幅画,画⾥有我们五彩的⽣活,童年是⼀个梦,梦⾥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教学⽬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活和美好的愿望。2、认识本课⽣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童诗的特点,尝试写⼀⾸⼉童诗。教学过程⼀、出⽰课题,朗读诗歌1、出⽰课题《⼉童诗两⾸》,说说你知道那些⼉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两句。2、朗读课⽂,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童诗,⽐较:这两⾸⼉童诗有什么不同?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组讨论。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我想》是⼀⾸诗歌,《童年的⽔墨画》是组诗。引导学⽣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标题;每⼀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墨画》不押韵。引导学⽣朗读这两⾸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活学习场景。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②说说《童年的⽔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1、指导学习《我想》(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2)想象⼀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指导学习《童年⽔墨画》(1)朗读诗歌,⽐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浒传》。②鱼⼉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上打⽔仗。……(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活的美好。四、诵读诗歌,感悟语⾔1、⾃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2)“忽然扑腾⼀声⼈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和笑声。”(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旋风’⽔战‘浪⾥⽩条’。”……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1)很有韵味。(2)语⾔中有图画。……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五、作业1、选择背诵诗歌。2、写⼀⾸⼉童诗。篇⼆学习⽬标1、学会本课的“墨、染、竿、碎、爽、浪”等10个⽣字,会读本课的“墨、爽、溅”等5个⽣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活和美好的愿望。3.背诵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童诗。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准备摘录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激趣导⼊1、播放《童年》歌曲。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由描述)2、导:对呀!童年是⼀幅画,画⾥有我们五彩的⽣活;童年是⼀⾸歌,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个梦,梦⾥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的⼉童诗《童年的⽔墨画》。板书课题:《童年的⽔墨画》⼆、⾃读⾃悟,理解⼤意幻灯⽚出⽰⾃学要求:1、⾃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意,在不理解的地⽅作上记号,写会“墨、染、竿、碎、爽、浪”等10个⽣字,读准“墨、爽、溅”等5个⽣字字⾳。2、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个表⽰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等。3、指名读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幻灯⽚出⽰)①街头阅读②溪边钓鱼③江上戏⽔……3、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活的美好。5、学⽣质疑,释疑。尤其是⼀些含义⽐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和笑声”,让学⽣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三、感受诗意,学习借鉴1、读了《童年的⽔墨画》,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学⽣感觉作者写的真是⼀幅幅画,是童年⽣活的⼀个个镜头。)2、师:如果溪边是⼀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由畅谈)3、播放⾳乐,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描写的场景四、诵读诗歌,感悟语⾔1、⾃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幻灯⽚出⽰)教师重点指导的句⼦。(1)“垂柳把溪⽔当做梳妆的镜⼦,⼭溪像绿⽟带⼀样平静。”(2)“忽然扑腾⼀声⼈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和笑声。”(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旋风’⽔战‘浪⾥⽩条’。”……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1)很有韵味。(2)语⾔中有图画。……3、再次跟随⾳乐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4、优美的诗句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幅幅童年的画⾥,⽼师收集了⼀些童年⽣活的图⽚,请同学欣赏⼀下,同时也请你回顾⼀下你童年⽣活的⽚段。(多媒体出⽰图⽚)现在和同学交流你童年时的⼀个⽚段,然后请⽤你灵巧的⼩⼿把它画出来。5、⽣动笔画画,教师巡视。6、交流作品,师⽣互动点评。五、总结谈话,结束教学童年的⽣活是⼀幅连绵不断的⽔墨画,⾥⾯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活的⽂学作品,今天⼜学习了这⾸⼉童诗,再⼀次打开了通往⼉童世界的⼤门,请⼤家课外阅读其他⼉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活的记忆。六、作业1、背诵诗歌。2、有兴趣的,可以试着写⼀⾸⼉童诗。板书设计童年的⽔墨画街头阅读童年快乐溪边钓鱼江上游泳篇三教学⽬标:1.认识染、笠等13个⽣字,学写染、碎等10个⽣字。指导写好碎的“⼗”字部分、爽的笔顺。2.运⽤“联系上下⽂,联系⽣活实际”的⽅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如:从“染”字体会溪⽔的绿;从“蹦跳”⼀词体会⼉童钓鱼的欢乐;⽐较⼩蘑菇和⼉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童的可爱。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4.续编诗歌的第四⼩节,体现⼉童⽣活的欢乐。教学重点:运⽤“联系上下⽂,联系⽣活实际”的⽅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如:从“染”字体会溪⽔的绿;从“蹦跳”⼀词体会⼉童钓鱼的欢乐;⽐较⼩蘑菇和⼉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节,体现⼉童的欢乐。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制作课件。学⽣:预习诗歌。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谈话导⼊,揭题解题1.孩⼦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家听听,⼀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幅画,画⾥有我们五彩的⽣活,童年是⼀个梦,梦⾥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设计意图:从学⽣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1)⽣书空和⽼师⼀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初读课⽂,学习⽣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借助课后⽣字表,读准字⾳,读通课⽂,难读的地⽅多读⼏遍。2.请3名学⽣接读课⽂,每⼈⼀节。师随机正⾳。预设点:(1)染,出⽰演变过程,字本义:⽤取⾃草⽊的⾊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读句⼦,于⽂中识字,组词:染绿、⽿濡⽬染。(2)碎:造字本义:岩⽯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块。形近字:翠、醉【设计意图:引导学⽣利⽤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字。加深学⽣的印象,拓宽学⽣知识宽度。】三、复习⽣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字,⾃由练读。2.⽣字组词,巩固识字。3.指导书写“碎”。提⽰最后⼀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样盖住下⾯部分。第⼆课时⼀、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播放歌曲《童年》。师导⼊: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幅幅⽔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起读⼀读⼉童⽂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墨画》。⼆、整体感知:本课包括三⾸⼩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看到这三个题⽬,你能发现什么?学⽣随便发⾔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活发⽣的场景,在这些场景⾥究竟发⽣了些什么呢?让我们⼀起来看⼀看。三、学习《溪边》1.⾃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个别读。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和笑声”呢?【设计意图:体会诗歌⽤词的精妙。】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多数学⽣同样不明⽩。⽼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读⼀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会给你灵感呢!⾃⼰试着联系上⽂读⼀读,思考⼀下。

⽣:⽼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着⼀只红蜻蜓”知道⼀个⼩孩在这⾥钓鱼。从“忽然扑通⼀声⼈影碎了”知道⼩孩钓上鱼来了,特别⾼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和笑声。”师:谁给⼤家读⼀读,读出⼉童的欢乐。指导学⽣有感情读好最后⼀句话。预设2:⽣:⽼师,我不明⽩“溪⽔给⼈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影都是⿊⾊的,为什么这⾥溪⽔给⼈影染绿了呢?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家学习。刚才我们采⽤联系上下⽂的⽅法读懂了最后⼀句话,现在⼤家也可以采⽤这种⽅法,联系上⽂读⼀读,思考⼀下。⽣:默读、思考⽣:⽼师,我从“溪⽔像绿⽟带⼀样平静,知道了溪⽔很绿,所以⼈影倒映在溪⽔⾥也变成绿⾊的了。师:为什么说溪⽔染绿了⼈影呢?你觉得这⾥哪个字⽤的?好在哪⾥?同桌交流。【设计意图:体会诗歌⽤词的精妙。】⽣:“染”字。这样把溪⽔当成⼈来写,就把溪⽔写活了。⽣:这样写就让⼈感觉溪⽔好像魔法师⼀样,特别神奇!谁给⼤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个别⽣读。师:多美的想像啊!⼤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师,我从“钓竿上⽴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写溪⽔和⼈影是绿⾊的,这⾥写蜻蜓是红⾊的,颜⾊特别漂亮!5.多么富有⽣机的画⾯啊!谁给⼤家读⼀读,读出景⾊的美丽,⼉童的快乐?⾃由读、个别读。6.师范读:⽣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由交流。思考⼀下,作者写孩⼦们快乐钓鱼的场⾯,为什么还要写景呢?师总结:写景⾊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垂钓》体会⼉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四、学习《江上》1.如果说《溪边》是写⼉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刚才学到的⽅法:联系上下⽂、联系⽣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学《江上》。2.出⽰⾃学提⽰,⾃学。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的地⽅吗?《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交流:师:《江上》是写什么?⽣:游泳⽣:戏⽔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异⼝同声):戏⽔!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写⼉童的。⽣:都写童年的快乐的。⽣:都运⽤了⽐喻的⽅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江上》没有写景⾊的美丽,只是写了⼉童的戏⽔的情景。师:如果说《溪边》是⼀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呢?想象⼀下,孩⼦们会怎样戏⽔?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体会⼉童的游泳⽔平⾼、戏⽔的快乐。4.感情朗读。读出⼉童的游泳⽔平⾼、戏⽔的快乐。五、学习《林中》5.总结学法: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