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xuéxiào)常见传染病防治第一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潜伏期和传染期一、潜伏期:病原体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潜伏期。潜伏期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1、判断受感染时间;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医学观察时间;3、可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已采取预防措施的效果;5、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tèzhēng);6、评价疫源地的消灭。第二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二、传染期: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之为传染期。
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意义:1、传染期短的病,所引起的续发病例往往成簇出现,每簇病例之间有一定间隔,间隔期限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2、传染期长的病,续发病例会陆续出现、拖的时间很长。3、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最重要依据。第三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肠道传染病患者的粪便都含有大量病原体。病原体随病人或携带者排出的粪便污染环境后,经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由口而入引起感染。发病相应地以气温(qìwēn)较高的夏秋两季为多。第四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一、传播途径:通过(tōngguò)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播方式有:1、经水传播2、经食物传播3、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4、经苍蝇、蟑螂等媒介传播第五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二、预防措施:1、及时发现病人,加以隔离治疗;2、加强(jiāqiáng)“三管一灭”工作;3、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4、有特异性预防接种的要进行预防接种,如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六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流行性感冒(gǎnmào)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chuánbō)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易引起暴发流行。第七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一)病原体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病毒科,分甲、乙、丙三型。病毒由三层构成,内层为病毒核衣壳,含核蛋白(NP)、P蛋白和RNA。中层为病毒囊膜,由一层类脂体和一层膜蛋白(MP)构成。外层为两种不同糖蛋白构成的辐射状突起,即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H和N均有变异特性,故只有株特异(tèyì)的抗原性,其抗体具有保护作用。根据核蛋白(NP)抗原性,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按H和N抗原不同,又分若干亚型。流感病毒不耐热、酸和乙醚,对甲醛、乙醇与紫外线等均敏感。第八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bìngrén)和隐性感染者。病人(bìngrén)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日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2、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4、流行特征: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第九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各型流感病毒所致症状,虽有轻重不同,但基本表现一致。1、单纯型流感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bìngrén)有鼻阻、流涕、干咳等。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部分轻症者,类似其他病毒性上感,1~2日即愈,易被忽视。第十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2日内即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生,或某地区有流行,均应作为依据。2、临床表现: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zhèngzhuàng),而呼吸道表现较轻。结合查体及X线照片进行诊断。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分类正常或相对淋巴细胞增多。如有显著白细胞增多,常说明继发细菌性感染。另外,可将起病3日内咽部含漱液或棉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培养。第十一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鉴别诊断:1、其它(qítā)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可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可根据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鉴别。2、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较缓。咯少量粘痰或血丝痰,病情和缓,预后良好。冷凝集试验及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效价升高。第十二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五)治疗1、一般治疗:按呼吸道隔离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yǐnshí),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口腔清洁卫生。2、对症治疗:有高热烦躁者可予解热镇静剂,酌情选用APC、安乃近、鲁米那等。高热显著、呕吐剧烈者应予适当补液。3、消炎抗病毒治疗:早期用药有一定效果,可抑制病毒增殖,病程缩短。此外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效果明显。第十三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六)预防1、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3、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xuésheng)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第十四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4、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liúɡǎn)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间为9至11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liúɡǎn)可能性,没有接种禁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liúɡǎn)疫苗。重点推荐人群
(1)60岁以上人群;(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慢性病发作期;(6)严重过敏体质者;(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第十五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流行性腺腮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jiànyú)成人。第十六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一)病原学腮腺炎病毒属于副粘液病毒科,呈球形,大小约80~300nm。是单股核糖核酸病毒(SSRNA)。病毒外膜有血凝素抗原(V),核壳有可溶性抗原(S)。S抗原和V抗原各有相应的抗体,S抗体有无保护作用尚有争议,V抗体具有保护作用。本病毒耐寒(naihán),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然界中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第十七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qìguān)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第十八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有母递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fābìng)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2~7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7~8年周期流行的倾向。第十九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三)临床表现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言语、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刺激(cìjī)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腮腺管开口处早期可有红肿,挤压腮腺始终无脓性分泌物自开口处溢出。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全程约10~14天。。第二十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3、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与血凝抑制试验早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定补体结合及血凝抑制抗体,有显著增长者可确诊(quèzhěn)(效价4倍以上)。国外采用酶联免疫吸咐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作早期诊断。4、病毒分离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四)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典型急性发作的腮腺肿痛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无腮腺肿痛或再发病例及不典型可疑病例,确诊(quèzhěn)有赖于血清学及病毒方法。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鉴别诊断1、化脓性腮腺炎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肿块局限,晚期有波动感,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发现化脓菌。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zhōngxìng)粒细胞明显增高。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可活动。可发现颈部或耳前区淋巴结相关组织有炎症,如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五)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无特效治疗,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可试用干扰素,对病毒有作用。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症处理。1、一般护理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2、对症治疗宜散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板兰根60~90克水煎服或银翅散加大青叶15克水煎服;局部外涂可用紫金锭或青黛散用醋调,外涂局部,一日数次;或用薄公英、;鸭跖草、水仙花根、马齿苋等捣烂外敷,可减轻局部胀痛。必要(bìyào)时内服去痛片、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六)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miànduì)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水痘水痘(Varicella,Chicken-pox)由水痘-带状疱疹(pàozhěn)病毒(Varicella-herpds,zostervirus,VZV)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pàozhěn)与结痂为特征。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一)病原学本病毒(bìngdú)属疱疹病毒(bìngdú)科,呈球形,直径150~200nm。中心为双股DNA,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内含补体结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人为唯一的宿主。该病毒不耐高温,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4、流行特征全年均(niánjūn)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三)临床表现潜伏期14~16日(10~24日)1、前驱期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1~2日后才出疹。2、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皮疹有以下特点(tèdiǎn):(1)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皮疹发展迅速,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形成疱疹,疱疹时感皮肤搔痒,然后干结成痂,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如无感染,1~2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2)皮疹常呈椭园形,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浅表易破。疱液初为透明,后混浊,继发感染可呈脓性,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4)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bùwèi)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第三十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四)诊断1、流行病学对冬春季有轻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学龄前儿童,应注意仔细查体,询问有无与水痘患者的接触史。2、临床表现根据(gēnjù)皮疹的特点,呈向心性分布,分批出现,各种疹型同时存在,出现粘膜疹,全身症状轻微或无,多能确立诊断。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3、实验室检查(1)血象(xuèxiàng)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2)病毒分离在起病3天内取疱疹液做细胞培养,其病毒分离阳性率高。(3)血清抗体检测可用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测定。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五)治疗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止庖疹破溃感染。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xǐjì)及抗组织胺药物。激素一般禁用,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酌情使用。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2、抗病毒疗法干扰素,10~20万μ/日,连用3~5天;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六)预防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jíhuì)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接种水痘疫苗:用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1周岁以上儿童。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麻疹麻疹(MeaslesRubeola)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jíxìng)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一)病原学麻诊病毒属副粘液病毒。电镜下呈球形或丝状,直径为120--250nm,中心为直径17nm的单股RNA,外包核衣壳,核衣壳外为10--20nm厚的脂蛋白囊膜,表面有短小突起。该病毒外界抵抗力不强,易被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灭活;耐寒不耐热,4℃可存活5个月,-15℃存活5年;而20~37℃仅存活2小时(xiǎoshí),56℃30分钟即被破坏。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后90%以上可得病(débìnɡ)。2、传播途径:患者咳嗽、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递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开展广泛预防接种后,发病年龄有增大趋势。4、流行特征本病目前多为散发,但如传染源进入易感者居住集中的地区,则可致暴发流行。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三)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0~14天。严重感染或输血感染者可短至6天;被动免疫或接种疫苗者,可长达3~4周。本病典型经过分三期。1、前驱期又称出疹前驱期,持续2~4天,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késòu)、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咳嗽(késòu)逐日加重。婴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起病2~3天第一臼齿对面的颊粘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细盐粒样灰白色斑点,微隆起,周围红晕称为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此征有早期诊断价值。初少许,随后扩散至整个颊粘膜及唇龈等处。粘膜斑多数在出疹后1~2天完全消失。下脸缘可见充血的红线(stimson'sline)。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2、出疹期于第4病日左右开始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逐渐皮疹增多,融合呈卵园形或不规则形,疹间可见正常皮肤,皮疹出透后转为暗棕色。本期全身中毒症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糜、嗜睡,有时谵妄抽搐。面部浮肿,皮诊,眼分泌物增多,甚至粘连眼睑不易(bùyì)睁开,流浓涕,上述表现之面貌称为麻疹面容。舌乳头红肿,咽部肿痛,咳嗽加重,声音嘶哑,呼吸道急促,胸部X线检查,可见轻重不等的较广泛的肺部浸润病变。肺部体征,除重症病人肺部闻有细湿罗音外,多为阴性。该期病人肝脾可肿大,婴幼儿易伴腹泻稀水样便,粪检含有少许脓细胞。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3、恢复期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精神食欲(shíyù)好转,呼吸道炎症迅速减轻,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并留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淡褐色色素沉着,以驱干为多,1~2周退净。若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10~14天。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四)诊断1、流行病学易感者(未出过麻疹,亦未经自动免疫),在病前3~4周内有与麻疹患者接触史。2、临床表现凡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充血、流泪等症状应疑为麻疹,如口腔查见麻疹粘膜斑,可基本确诊。若有典型皮疹,退疹后留有色素沉着,其它症状相应(xiāngyīng)减轻,则诊断更加明确。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3、实验室检查仅用于不典型的疑难病例或久无麻疹(mázhěn)地区的首发病例的确诊。(1)病毒核酸检测或病毒培养:采早期病人漱口液或鼻、咽拭子。(2)血清学检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人血清抗麻疹IgM;以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麻疹抗体IgG,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呈4倍升高,均有诊断价值。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鉴别诊断1、风疹(rubella):多见于幼儿,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炎症轻,起病1~2天即出疹,为细小稀疏淡红色斑丘疹,1~2天退疹,无色素沉着及脱屑。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是其显著特点。2、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rosedainfantum):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骤发高热,上呼吸道症状轻微,患儿精神好,高热持续3~5天骤退,热退时或退后(tuìhòu)出疹,无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是本病的特征。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八页。整理课件3、猩红热:前驱期发热,咽痛,起病1~2天内出疹,皮疹为针头大小,红色斑点状斑疹或粟粒疹,疹间皮肤充血,皮肤弥漫性潮红,压之退色(tuìshǎi),退疹时脱屑脱皮,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4、肠道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感染常发生皮疹。多见于夏秋季,出疹前有发热,咳嗽、腹泻,偶见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工业(工业的分布)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 药学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 个人主管述职报告集合十篇
- 大病困难补助申请书集锦15篇
-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六 漂亮的剪贴画》教学实录
- Unit 7 Happy Birthday Section A 2a~2e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研究食品工业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
- 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 跳蚤效应详解
-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综合能力测试(一)附有答案
- 大学体育与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 化学实验操作评分细则表
- 西安市莲湖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
- JBT 14543-2024 无刷稳速直流电动机技术规范(正式版)
- 动静脉内瘘的物理学检查
- 中国麻辣烫行业市场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探究进展文献综述3800字】
- 思想道德与法治(海南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海南大学
-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湘少版(三起)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探索2-个人信息资源的防护措施-课件-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