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根基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开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开展的趋势。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决文学革命的立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梅光迪,胡先骕,吴宓。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稳健的文化抉择。基本点是否认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认革命的逻辑的。鲁迅《估学横》,批驳。文学革命实绩:1。白话文的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意义:文学观念:否认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群众,世界文学开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新文学社团的建设,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会刊:《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会丛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创造社:1921年6月。日本东京。郭沫假设,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创造》《创造周刊》《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忠实表现作者“内心的要求〞,强调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文学美感,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革命〞,侧重自我表现,浓重的抒情色彩。初期创作:郭沫假设《女神》,郁达夫小说,田汉戏剧。以1925年五卅为界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新月社:1923年,北京。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由此产生新月诗派:1926年4月,徐志摩《晨报》开辟《诗镌》〔代表刊物〕宣称:要把创格的新诗当做一件认真的事情做。倾向于自由主义,前期新月派被称为“新格律诗派〞语丝社,浅草社,湖畔诗社。胡适与周作人的理论奉献。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理性精神的显现。感伤情调的流行是个性化的追求。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第二个十年〔1928——1937.6〕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标志:1928年1月,全部共产党员作家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屯。+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文化批判》创刊。《创造月刊》突变。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同年3月,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核心的《新月》月刊创刊。“独立的原则〞“安康的原则〞“尊严的原则〞。此时期显著特征:1,五四时期的相对思想自由的气氛消失,文学主潮政治化。2,革命文学运动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运用,决定此后面貌。3.左翼文学兴发,多种倾向文学互竞,丰富30年代文学创作。基本线索:国民党建设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提出“三民主义文艺〞口号。发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文艺月刊》《民国日报》《觉悟》《前锋周报》《前锋月刊》决定面貌的是〔基本历史线索〕: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及其文学+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政治和文艺上倾向不同,分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同盟军:自由主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所保存,不以反对现行制度为目的。民主主义:对现实社会制度批判。革命文学论争:背景:1.现实政治的推进。2,作家的思想自身的开展。3,国际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影响。创造社和太阳社VS五四时期已成名的作家,鲁迅,矛盾等文学的工具论。对五四文学的全盘否认VS文艺提醒和认识生活的现实主义观点。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主要观点:1.上层建筑随经济根基变化而变化,革命文学是历史的内在开展。2、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学都有阶级性,无产阶级文学功利性要求。3、以“农工群众为我们的对象〞4.作家要确定无产阶级立场与世界观。左联:1930年3月。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文学与政治兼有的社团常务委员:冯乃超,鲁迅,田汉等七人。成立大会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讲话。刊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工作: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翻译,介绍,研究。加强与世界文学,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积极推动文艺群众化运动。创作方法的革新,新的现实主义的推行。从苏联引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义:1.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文学〕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了对中国文学运动的领导权,组织领导,把革命文学的开展纳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轨道。3.分散的文学团体统一于左翼。革命的文学队伍。文艺思想对立:马克思主义VS自由主义决定于:政治斗争锋利。特点:论争始终集中于文学的外部表现上,对内在的语言,形式等不深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主潮,自由主义文艺思潮起补充作用。自由主义作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为艺术而艺术〞“超脱现实〞原则。这两种文艺思潮的论争贯穿30年代。较重要的是:左翼作家VS“新月派〞新月派〔梁实秋〕观点:人性论。〔永恒的人性的文学,以人性的普遍存在论反对阶级论〕天才论。〔一切文明是少数天才的创造,文明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优胜劣败的定律注定反文明的无产阶级被文明征服〕革命文学等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延续和开展,左翼文学“伤感的革命主义〞“浅薄的人道主义〞评价:保守倾向和贵族色彩,但也看到主流派的公式化,概念化弊病。左翼与自由就“性灵文学〞的论争:论语派:1932年,林语堂,《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标榜“性灵文学〞特色:1.对内面灵魂的封闭性的自我审视与表现,绝对排斥自我以外事物。2.强调人的性灵,自然本性流露,文艺摆脱社会约束,回到自然。左翼VS京派京派:30年代,北方作家群,朱光潜,沈从文。《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阵地。特点: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三大派别:左翼,京派,海派。共同时代文学的特征:1.文学创作题材规模开拓,表现角度开掘。2.文学形式为叙事,心理刻画艺术得到重视与开展。3.个人风格,民族风格与时代审美特征的形成几乎同时。第二个十年历史特点: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对民族灵魂开掘的历史深度,从历史潮流中吸取战斗激情和力的美。是中国现代文学日趋成熟的标志。第三个十年〔1937.7——1949.9〕特点:1.文学与战争救亡发生严密联系。〔最显著〕2.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学。3.孤岛文学战士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制约。分为: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上海“孤岛〞抗战初期:昂扬激愤的英雄主义,救亡。文协: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武汉。名誉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理事中无鲁迅。会刊:《抗战文艺》口号:“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具体:文学创作共同的爱国主义主题和思想追求。报告文学和通讯热门,诗歌向广场艺术方向开展。各种群众化的文艺形式唱主角。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国名党民族主义文学汇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相持阶段:沉静下来,正视战争残酷,现实腐败,沉郁苦闷,对战争,民族前途的忧虑。重新认识民族,自己,寻找民族振兴的出路。具体:1.爱国主义主题的扩展与深入,题材纵深立体开拓,多样化趋向。面对现实,总结历史。面向自己〔财主底儿女们,路翎〕2.长篇小说,多幕剧,长篇叙事诗,抒情诗。〔财主。。,霜叶红似二月花,四世同堂〕3.主题集中: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政治的否认+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历史总结。解放区:民族形式的革新与群众化,创作基调明朗,朴素。对新社会新制度的赞美+人民斗争生活的热情描绘。翻身解放成新人。形成新评书体,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喜剧。评论:优:作家与农民互相吸收,引起自身质变。农民从新文学中得到现代文明,新文化,促进觉醒。农民觉悟带来文艺创作热潮,中国民族传统文艺复兴,推动新文学开展。缺:某些传统文化道德中的封建性因素。文学开展的片面性。无视了文学自身的艺术规律,轻视知识分子,放松艺术形式手法现代化,无视高雅优美局部,单向突进。“孤岛〞文学:1937年上海沦陷,作家留在上海租界继续创作,配合抗日救亡运动。戏剧最活泼“上海剧艺社〞《夜上海》沦陷区文学:〔七七事变后,东北+华北沦陷区〕乡土文学。雅文学和俗文学在对立中接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座谈会上。正式发表于1943年《解放日报》内容:党如何领导文艺,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核心命题:革命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基本的,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工农兵方向〞如何为群众: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改造。群众化。文艺源于生活,比生活更高。文学思潮,论争:1.关于“民族形式〞问题2..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3.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胡风:主观战斗精神。三大支柱:到处都有生活,精神奴役创伤。“民粹主义底死尸〞复活。小说第一个十年:五四小说取得文学正宗地位:从文学边缘地位向中心移动:原因:梁启超“小说界革命〞,出版传播手段进步。五四革命给小说现代化的契机:原因:阅读群体扩大,西洋小说的引入。从“问题小说〞到人生派写实小说问题小说:问题产生的原因:五四塑造了“思考的一代〞,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作品的直接刺激。代表作家:冰心,王统照,庐隐,许地山,叶圣陶。叶圣陶:从问起步迅速转为写实派,《潘先生在难中》,老实,细腻,摆脱了问的幼稚。典型的灰色人物,暴露色彩中内蕴的挖苦喜剧手法。“不动声色〞的挖苦。人生派写实小说: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叶圣陶。王鲁彦《柚子》集,彭家煌《怂恿》集成就最大。乡土小说: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土农村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主要作家作品:王鲁彦《菊英的出嫁》“冥婚〞。彭家煌《怂恿》《活鬼》。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疯妇》意义:题材和视野的扩展,艺术表现手法的转换。3.“自叙传〞抒情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郁达夫。《沉沦》。其小说特点: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客观上反映伦理道德。独特的题材:城外留学生中青年人青春期的性心理。独特的人物:多情,得不到感情的孤独的游子,“自悲症〞患者,麻痹自我,缩小自我的孤独者。独特的表现形态:“心理情绪〞模式,主观抒情,感性为主。“自叙传〞小说特点:1.抒情性〔主观抒情〕2.自传性〔以创作者为艺术中心〕3.自我暴露〔侧重表现创作者心境〕4.创作者,表达者和作品主人公的统一性〔三位一体〕第二个十年:上一时期的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1.以左联为核心的左翼2.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的“京派〞3.接近读者市场的“海派〞原因: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1.“左联〞和左翼小说左联:造成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其准备期间的小说代表:蒋光慈。其中一支:以矛盾为首,沙汀,吴组缃,叶紫——社会剖析小说。还有:太阳社,创造社中的。共同特点:自觉运用文学为革命呐喊,在变革年代里以热情写出“思想大于艺术〞的,具有重大社会效果的作品。柔石:《为奴隶的母亲》:典妻,春宝娘。悲剧性:对自身命运的习以为常,欲有所动,无处表述。《二月》:对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晶。萧涧秋。强大的封建主义习惯势力面前,个人奋斗,人道主义理想的碰壁。丁玲:五四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保持女性立场的作家。第一个革命女作家姿态。20年代末期:处女作:《梦珂》,1927《在黑暗中》《自杀日记》《一个女人》三个集子主要描写:新一代青年女性性爱的苦闷。女子“新〞在:1.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新思想影响,逃离封建家庭,有家难回的漂泊者。2.个性解放,爱情至上。3.崇尚自由,博爱等源自西方的思想,充满憧憬,心地善良。《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自我感伤小说〕执拗的寻觅人生意义而无出路鄙视世俗又感到要沉入纵情声色重感情爱梦想,狂想对抗带有病态但仍是对抗。知识分子时代病的反映。三十年代左联时期《一九三O年春上海》知识分子从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开场试写表现工农群众的作品。代表作《水》农民觉醒,对抗的群像描写。突破了“革命加恋爱〞的模式,题材意义标志着左联文学的转变。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正确的表现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写出了生活的复杂性。构造匠心独具,十分严谨。张天翼:挖苦小说家《包氏父子》蒋牧良:《雷》沙汀:《法律外的航线》《代理县长》《凶手》《兽道》《在祠堂里》吴组缃:《西柳集》叶紫:《丰收》艾芜:《南行记》萧红:中国诗化小说精品〔首创〕处女作:《王阿嫂之死》成名作:《生死场》北中国农村的生活的沉滞,闭塞,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窒息。这一方浸润着血污的黑土,是人轮回的“生死场〞挖苦长篇《马伯乐》代表作:《呼兰河传》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传统的落后文化对人的戕害,中国社会滞后的开展,生与死,空间的永存,时间的永动的生命体验。精神被扭曲,人性被毒害的呼兰河人,还写了农民的抗争与觉醒。有着回环复沓的感觉,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只是一个个片段诗化的链接。其作品:1。直面惨淡的人生,继承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的主题。艺术的沙漠,有隔膜和沙漠,没有光和热。2.具有诗的体裁与散文的风韵。3.构造散漫,但非散乱,有一根情感的主线索。4.信马由缰的方式。5.强烈的抒情色彩。自我抒情,心无城府,超越审美观念。2.京派小说与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京派:代表作家作品:废名《桥》《莫须有先生传》,芦焚〔师陀〕《谷》,杨振声,萧乾汪曾祺《受戒》萧乾:第一篇小说《蚕》《篱下》:借用儿童眼光看世界,清澈中透出酸楚,寄人篱下,世态炎凉,返璞归真。《栗子》:把爱国情怀与男女恋爱交织。强烈的政治情怀超越京派。代表长篇《梦之谷》:自叙传长篇。感伤的诗。李劼人:“人生派〞的延续《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以四川为背景,描写出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广阔的社会图画。宏伟的构架和深广度。——“大河小说〞海派: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畸形繁荣产物。初期特点:1.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2.过渡性的描写都市3.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张资平,叶灵凤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说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处于独立地位。施蛰存:《在巴黎大戏院》《魔道》心理分析小说,城乡二元倾向。刘呐鸥:《都市风景线》《残留》《风景》在批判中迷失,与中国现实结合不够,洋味浓。穆时英:“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真正意义上的新式洋场小说家。《南北极》集《上海的狐步舞》批判,迷恋,潜在的哀婉抒情气息,更能表达现代都市人灵魂深处的悲哀。特点:1.快速的节奏表现现代都市生活,半殖民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矛盾:左翼代表,站在阶级立场上,提醒民族资必将灭亡新感觉派: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濡染,融入其中,认可与接收,沉醉,压抑,批判。2.刻意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追求小说形式,手法,技巧的翻新,表现其“新现实〞通感,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等3.注重挖掘潜意识,隐意识,生活中微妙心理,变态心理。刘呐鸥《残留》施蛰存《春阳》丰富了心理小说的表现手法,夸张“本我〞的作用第三个十年1.暴露与讽喻张天翼《华威先生》“包而不办〞抗战文化官僚的典型。攫取权力的狂热,无孔不入的亢奋,外部具有“开会迷〞的行为。具有历史预见性。钱钟书:学者型挖苦小说家抗战胜利后《围成》:揭露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界的众生相。多重意蕴:1.生活层面。40年代抗战时期中国老城乡,农村的落后,闭塞及知识界,教育界的腐败。2.文化层面: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西方文化的批判。3.哲理层面。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没有一个英雄,均是盲目寻梦者,为命运所玩弄。人类困境的感受,精神的孤独感,反讽。人生到处是围成。主人公方鸿渐:性格怯懦,柔弱,弱智知识分子,嘴上机敏。传统文人的正义感,忠孝为核心,儒道合一的文化性格。没有一帆风顺的原因: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遇到的困境,西方价值评估体系,重利益,重自我实现,个人,拜金主义等,他处于这样一种虚伪自私的重利社会中肯定无所适从,对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不以为然,东方重义轻利的观念使他被现实击垮。小说传达:对现代世俗的揶揄和挖苦。主题深刻,意蕴多面。独特风格的挖苦特征。表达故事,旁征博引,引用了丰富的比喻。2.体验与追忆“七月派〞小说:胡风〔理论代表〕,《七月》,国统区,路翎,丘东平。主张: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生活血肉感,对人心灵的直视。特点:1.小说审美内容和艺术风貌异常复杂。竭力挖掘生活本身复杂性。〔路翎《燃烧的荒地》〕表现人物性格复杂性。〔财主底儿女们〕2.深刻而丰富的心理刻画,心理斗争和心理状态的极端变化。〔财主底儿女们〕3.重体验的现实主义色调,融入作家热情和战斗精神。4.沉郁,浓重,激越,悲凉的创作风格,悲剧气氛。其作家笔下都有倔强的灵魂,坚韧的品性《饥饿的郭素娥》,但都趋于消灭。语言拖沓,重浊,不透明,粗暴,压抑。路翎:创作代表。《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财主底儿女们》师陀:把悲凉中国乡镇的衰败和人生命运的难以把握相结合。《无望村的馆主》勤俭的,暴力的,靡费败亡《果园城记》朴素,纯情,柔和,凄凉。活在昨天的宗法制小城。《结婚》最好的挖苦长篇。3.通俗与先锋张爱玲: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新旧杂糅,雅俗共赏,中西结合。表现泸港两地男女两性和两性心理,男女之情——贯穿小说的主线。成名作:《倾城之恋》范柳原,白流苏。新感觉派写的是对“性〞的沉溺,张爱玲是女性的悲剧,写出了女性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的生活情境,与旧小说不同。.意象的特点:1.把自然景观化解为都市生活中的琐细物象。2.意象的繁复〔相互映衬又相互独立,产生新的意韵〕3.把人物心态植入客观物象,突出主观感觉,营造心理意象。4.意象连缀。“月亮〞月亮:凄凉,阴森,寂寥。产生于最悲惨绝望的时刻。自己的生命感受,情绪记忆。小说形式表达新旧,雅俗特点:1.叙事模式:借鉴传统又自如运用西方蒙太奇手法。有古典章回感又融入现代人的情绪特征。〔七巧变老〕2.语言上的新旧杂糅:工笔的细腻,写意的蕴藉,传统小说的清雅别致,现代人的创造。3.风格:苍凉之感。自身经历,中外文学素养。徐訏:基调:浪漫虚构,群众传奇,爱与人性善恶的多重性。《鬼恋》变态的出世心理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恋情。1943年写《风萧萧》,徐訏年。无名氏〔卜乃夫〕:浪漫爱情小说的畅销作家。《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后期浪漫派小说的特点:1.凭想象编织故事,多有夸张,理想化。2.异国情调,神秘色彩3.人生哲理的寻绎,对象征诗情的刻意追求。4.现实与民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新诗第一个十年1.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散文化,平民化。打破诗的格律,白话写诗。2.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具有明白而平凡的特点,缺乏飞腾的艺术想象力。3.“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说明新诗在经历萌生后蹒跚着前进。小诗体: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即兴式短诗,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性,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冯至《昨日之歌》诗集,鲁迅说:“中国最为出色的抒情诗人〞其抒情诗最大特色:出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幽婉的风格。叙事诗。《蚕马》《吹箫人的故事》4.新诗的“标准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新月派:提出:“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闻一多:三美:音乐,绘画,建筑美。闻一多〔理论的基石〕徐志摩:〔艺术的范本〕奉献:1.诗歌音乐性的建设。2.诗歌体式的变化多样,追求形式完美3.创造深邃优美的意境。《再别康桥》5.“纯诗〞概念的提出与早期象征派诗歌。象征派:李金发〔诗怪〕《弃妇》,颓丧,感伤,忧郁的情绪,弃妇难以名状的“隐忧〞。题材:1.生命的哀歌。2.自然和爱情。3.思念故土家乡,追溯童年。6.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5+6显示了诗的“群众化〞与“贵族化〞不同趋向。第二个十年在前一根基上开展,出现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VS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1.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上海总会。机关刊物《新诗歌》发起人: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其诗人特点:与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直接,自觉的血肉联系。创作口号:“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群众歌调,我们自己也成为群众中的一个〞这一时期的诗歌观:1.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去。反映现实,“诗的意识形态化〞2.要求“诗与诗人的群众化〞由此产生的创作特点:表现工农群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煽动作用“诗的意识形态化〞,作为主体的是奉行战斗集体主义的群体。在艺术表现上,直接描摹现实。中国诗歌会外,始终关注现实的诗人:臧克家:乡土诗人,农民诗人,有别于新月派诗歌的绅士气和中国诗歌会的功利性第一本诗集《烙印》,还有作品《洋车夫》《老马》“坚韧主义〞:正对生活苦难,倔强的精神,沉着迎接磨难。鉴赏:简约明朗的古典主义色彩,注重炼字,提倡苦吟,用具体单纯的象征表现古典诗歌含蓄凝重的风格。以暗示代替说明。2.后期新月派的创作后期新月派:1928年《新月》月刊新诗栏+1931《诗刊》季刊为阵地。基本成员除前期徐志摩等外,还有陈梦家等南京青年诗人群。特点:出现向自由诗开展,幻灭的空虚感,迷茫的感伤情绪。暗示,象征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3.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现代诗派:形成于30年代,以《现代》杂志为中心,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群体,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注重表现个人内心世界的苦闷,把外来诗歌的观念和形式与古典诗歌相结合,使现代诗歌中国化。主要成员: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李白凤,金克木等由后期新月派和象征诗派演变而成。戴望舒的《雨巷》已经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起点:《我的记忆》特点:1.用暗示和象征表现个人内心的深层情趣。诗歌主题的多异性和审美风格的朦胧美。捕捉微妙瞬间,神秘恍惚2.西方象征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结合,新诗的现代化,民族化。音乐性,旋律美。戴望舒:早期特点:哀婉,朦胧,晦涩,爱,梦死的交织。成名作《雨巷》开启“诗的音乐性〞时代。抗战爆发后,后期:高亢,清晰,思想力度加深。汉园三诗人:何其芳《燕妮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汉园集》为1936年三位诗人的合集。卞之琳:《音尘集》《鱼目集》“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的艺术家。特征〔奉献〕:1.由“主情〞向“主智〞转变。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断章》“新的智慧诗〞2.“诗的非个人化〞第三个十年1.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的出现七月诗派:艾青影响下,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呼吸》等杂志为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代表诗人:牛汉,绿原,方然等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自由诗体为旗帜,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主张:1。反对琐碎的描摹生活现象本身,主张凭借历史力量,“突入生活〞,2.反对冷淡的摹写生活,主张诗人渗透到客观对象中。主观与客观,历史与个人的融合统一。2.从冯至等校园诗人群盗以穆旦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中国新诗派:继七月诗派以后出现于国统区诗坛的一个青年诗人群。1947年7月,杭约赫,上海,《诗创造》月刊和《中国新诗》,围绕两刊物形成一个以校园诗人为主体的诗歌群体。主要诗人:王辛笛,穆旦,郑敏,陈敬荣,袁可嘉,唐祈,唐,杜运X。九人合集《九叶集》九叶诗派由此得名。特点:表达内容上:1.寻求时代与自我的平衡〔两点融合〕〔强调对人类的苦恼和荒唐意识的表现,对人类存在的价值进展拷问和追索,表现时代的希望和自我的执着〕审美追求上:1.强调情感的理性化。穆旦:中国的哈姆雷特,反叛性,异质性。代表作《被围者》内向的,冷漠而又热烈,内敛的,冷酷的,哲理的深度,厚重,深沉。郑敏:最具有沉思气味的人,雕塑感,绘画感,哲理的沉思。代表作《金黄的稻束》4.敌后根据地的创作:民间化倾向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信天游诗体阮章竞《漳河水》散文:第一个十年2.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周作人:特点:内容上:1.自我心理剖析2.写民俗3.写个人私事艺术上:1.个性化的文学观2.真诚随意的创作态度3.朴实自然的风格4.冲淡,闲适的韵致,平和,中庸的性格,清冷,简洁。作品:《北京的茶食》《故土的野菜》《苦雨》《喝茶》3.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冰心:《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朱自清:《荷塘月色》《背影》5.“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散文语丝派:1924年,《语丝》杂志,散文流派。核心作家:鲁迅和周作人。其次林语堂。主要成就:短小犀利的杂感“语丝文体〞: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催促新的产生,排击旧物。现代评论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政治倾向与鲁迅和局部语丝成员相对立。作家:徐志摩,陈西滢,吴稚晖第二个十年1.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第三个十年3.小品散文的多样风致梁实秋《雅舍小品》,生活的智慧。张爱玲《流言》集。讲庸常的生活陌生化。戏剧第一个十年1.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春秋社,进化团,“甲寅中兴〞2.“国剧运动〞国剧运动:徐志摩,1926年,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提倡主张:1.从整理和利用旧剧入手建设中国新剧。2.发扬传统戏剧娱乐,纯粹艺术的倾向,反对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3.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糅合东西方戏剧特点。4.“小剧场〞培育的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田汉:多产,充分的创造活力,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第一个剧本:1920《梵峨嶙与蔷薇》对“真艺术〞与“真爱情〞的追求。是其早期创作的总的主题。“艺术家〞形象系列。《南归》另一主题:美的幻灭与消灭。具有社会批判性。《获虎之夜》“诗人写剧〞的特色:长篇人物独白,叙事,抒情。丁西林:出色的剧作家+物理学家为数不多的喜剧家,独幕剧,“超前性〞,剧中常有充满机智,幽默感的警句。处女作《一只马蜂》其戏剧构造:“二元三人〞模式。《压迫》《酒后》附:常考名词解释晚清文学革新运动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到达“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场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女神》《女神》是郭沫假设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出版于1921年8月,全诗共三辑,以第三辑最为重要。《女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改造旧世界、冲击封建藩篱的要求。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其次,是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诗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女神》在艺术上取得了新诗最辉煌的成就,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峰。《女神》的格式追求“绝对自由,绝对自主〞,而不受任何一种格式的束缚。它的形式自由多变,依感情的变化自然地形成“情绪的节奏〞。《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女神》的诗风多豪壮、雄健、颇具阳刚之美。郭沫假设的诗可以说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文协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假设、茅盾等。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论语派1、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登载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挖苦。1934年后,挖苦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根基。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
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1、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要人物有郭沫假设、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假设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2、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3、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1、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承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2、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
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假设、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3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局部,文学革命的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了“新思想,新学术〞开展,新文化运动借北大学术的自由空气推波助澜,导致了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文学革命在这种背景下发生。〔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推动了一场旨在反对文言,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这场革命的先驱者一身二任,同时又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文学革命自然纳入新文化运动轨道,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局部,表现出浓厚的思想启蒙功利色彩。21胡适《论新诗》必须“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后来胡适将上述主张概括为“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要求: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语法构造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方面的散文化。22北大歌谣研究会1920年成立,发起人与参与者大都是早期白话诗人,如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由此开场了现代新诗〞歌谣化“的努力,刘半农从故土江阴采风同时,用江阴方言写作“四句头山歌〞20余首,刘大白《卖布谣》借鉴了民间歌谣形式,这是对传统诗歌的文人化贵族化的反拨,与五四文学平民化一致。《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展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奉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说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说明了更坚决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认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登载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竭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场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鸳鸯蝴蝶派: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黑幕小说: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中国黑幕大观》洋洋百万言,涉及社会各界人物、事件,但不外乎都是些风流案件、私娼秘史之类,专以揭露阴私、泼污水、进展人身攻击为能。虽然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但在写法上赤裸裸地描绘现实,社会效果适得其反,有些作品还成了军阀、政客相互中伤、攻讦的工具,在五四运动后即销声匿迹。钱玄同、沈雁冰、鲁迅曾撰文加以批判。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开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假设、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清楚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对抗情绪的主要形式。翻译大多是西方浪漫主义的作品。
后期创造社: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开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局部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完毕,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奉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缺乏,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54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根基,集合了辛酉,南国,摩登等进步戏剧团体,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演剧群众化〞口号下,努力把戏剧这种形式向群众普及55中国新诗派即九叶诗派,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结合,注重在诗歌中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传统,为新诗开展做出了奉献。56新诗戏剧化新诗派诗人强调“从抒情的进展到戏剧的〞,其依据是“现代文化的日趋复杂,现代人生的日趋丰富直线的运用显然已缺乏应付这个奇异的现代世界〞,必须“放弃原来的直线倾泻,而采取曲线的戏剧的开展〞,由此产生“现代诗〞定义——“现代化的诗是辩证的,包含的,戏剧的,复杂的,创造的,有机的,现代的〞。57《野草》杂文作家群在国统区艰辛环境下,坚持鲁迅杂文传统,围绕文学杂志《野草》而形成以聂,秦似,夏衍等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野草》1940年创刊于桂林,后迁香港改月刊为旬刊,期间出过“野草丛书〞13种,聂结集《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配记》《血书》,主题是抨击腐朽事物与黑暗现实之外,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精神面貌。好用反语到达挖苦,其杂文多有冷嘲风格,他学习鲁迅笔法,善于接过论证的悖谬之论加以剖析驳难,寓庄于谐,蕴怒于嘲,平易质朴中见深沉,名篇有《我假设为王》。秦似也是鲁迅的后学,其杂文用广博的生活与历史知识做根基厚积薄发,舒缓有致,文化气息浓重,53后期新月派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外,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后期新月派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1931年陈梦家《新月诗选》理论调整,称〞主张本质的纯粹,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同时又〞决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的空气不容许格律来应用时,还是得听诗的意义不受拘束的自由开展〞。后期新月派仍坚持超功利,自我表现,贵族化“立场,在这一基本点上与前期新月派是一致的,但〞诗感“发生变化:从单纯信仰流入疑心的颓废。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
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挖苦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挖苦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成心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锋利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开展有重要影响。28春柳社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曾孝古,陆镜假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第三幕,接着公演五幕剧《黑奴吁天录》,引起东京戏剧界的轰动,他们注重演出的布景道具服饰表演的“写实性〞,以建设新的演出方式,1912年初,陆在上海邀欧阳成立了新剧同志会,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保持春柳社的宗旨作风,可算是“后期春柳〞。29文明戏要创作的是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的应适于现代文明需要的,主要借鉴西方的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的戏剧形式,当时称为“文明新戏〞,具有全国性影响。30民众戏剧社汪仲贤首先建议,并联合陈大悲,及新文学界中的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等人,与1921年3月成立,它是五四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同时创办《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刊物。民众戏剧社强调戏剧必须反映时代人生,负担社会教育的启蒙人物,认为它是“推动社会使之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是和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基本一致的,他们还介绍罗曼罗兰的“民众戏院〞及西欧小剧场运动,以助长“爱美剧〞声势。它的奉献是将五四革命精神在戏剧理论方面作了充分发挥,也强调舞台实践,鼓励青年学生参加爱美剧运动。31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成立,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成员最早有应云卫,谷剑尘,后来有欧阳予倩,洪深参加。明确提出创造“适合我们社会的戏剧〞。反对“摹仿与复制别人的东西〞。浅草-沉钟社:1922年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创办《浅草》季刊,并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中出过《文艺旬刊》,其骨干成员又于1929年秋组成沉钟社,办有《沉钟》周刊、半月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冯至的诗歌,林如谡、陈炜谟、陈翔鹤的小说,多抒写知识青年苦闷的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于感伤色彩。
莽原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等,以创办《莽原》周刊和半月刊而得名。《莽原》提倡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向旧势力、旧文明发起攻击。
未名社:1925年成立,由鲁迅发起和领导。成员主要有韦素园、台静农等。这是一个着重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的团体,有专收翻译作品的《未名从刊》和专收创作的《未名新集》。台静农的小说集《地之子》是未名社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乡土文学的成功之作。
湖畔诗社: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同年4月,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为"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诗作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
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场于1907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幕表戏,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根基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展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
南国社:1923年成立于上海,领导人田汉,先是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话剧创作《获虎之夜》等,后又办《南国特刊》、南国电影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开展话剧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928-1929年,全部公演田汉创作的剧本《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南国社开展了"五四"时期的爱美剧,他们对黑暗现实的对抗往往带有伤感成分和浪漫色彩。它在中国话剧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它的成员,以后不少成为中国戏剧、电影、音乐、美术等方面的骨干人才。
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开展进展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
现代评论派:1924年,胡适与陈西滢、徐志摩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称为现代评论派。其成员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以《现代评论》为主要阵地,为美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张目,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群众革命运动。1927年7月,《现代评论》迁至上海,遂由原来依附于北洋政府转而投靠国民党政权。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屯阝〔阿英〕、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开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群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缺乏,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41《蚀》三部曲写于1927-1928年,以广阔场面宏大气势真实迅速地反映了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及失败后的社会心理,三部曲第一部《幻灭》: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天真梦想向往革命身临革命实际,梦想破灭由失望空虚而退出革命,回到个人恋爱小天地,《动摇》: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冲突中,不敢打击敌人也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中葬送了自己和革命。《追求》:男男女女在大革命失败后,看不见光明与希望又不愿苟活沉沦,只能盲目挣扎而终不免失败,《蚀》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灵历程角度反映大革命,不回避历史教训,显示了茅盾对革命的认识和现实主义精神。42两类形象系列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1〕民族资本家包括:《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轮船老板王伯申,《子夜》中吴孙甫,《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的何耀先,《清明前后》林永清夫妇。〔2〕时代新女性又分为两型,静女士,方太太属于同型,慧女士,孙舞阳,章秋柳属于同型。前一型和谐匀称有东方女性之美,后一型热烈狂欢,从道德伦理观,生活追求到性格都异于传统东方女性,是受欧风美雨思潮产生的西方型女性,也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43农村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具有鲜明的三十年代特征。45巴金《爱情三部曲》由《雾》《雨》《电》三部中篇合成,写革命,恋爱,写小资产阶级的对抗追求和苦闷,可说是《灭亡》《新生》主题的延续,不同在于它更生动更真实地展现了一群知识青年的各种思想性格,如近似雾一样的性格的“多余人〞周如水,势利堕落的洋派青年张小川,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病态人物吴仁民,还有纯洁美丽坚强冷静的“近乎健全的女性〞李佩珠,在《电》里,巴金用了不同以往的明快调子和诗意笔触多面展示佩珠的品质,在她身上倾注爱和理想,爱情三部曲写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青年,使当时的青年读者读出一种同一代人的心境,思考不同的生活道路。46《激流三部曲》《家》写成于1931年,最初题名为《激流》,1938年和1940年巴金顺着《家》的情节开展线索,写了《春》《秋》。这三部长篇合称《激流三部曲》。三部小说一开场并无总体构思,写作时间间隔长,每部各有其独立构造,但写作中兼顾到各部相互照顾,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47《家》为代表的青春型创作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特别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家》只求与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洋肆意,语言流水行云,虽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渗透读者内心。48左联青年作家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完毕了革命文学时代而向前迈进。丁玲《水》,张天翼《二十一个》,沙汀《法律外的航线》曾称为“新写实主义〞势头。他们扫除了概念化描写身边琐事风气,造成左联文学崭新地位,逐渐摆脱了“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性与艺术真实性结合,以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人物典型,注重环境典型化,表达独特生活藏量,语言储藏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多样化。50海派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由操新文学体而向市民读者倾斜的作家来写的,接续鸳蝴派文学商业传统再来突围,白话小说度过先锋时期,向通俗层面回落,张资平,叶灵凤带头“下海〞,成为新海派作家。特点是〔1〕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2〕过渡性地描写都市,〔3〕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常写常新的主题,〔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44京味小说老舍是京味小说源头,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其次是对北京文化心理构造的提醒,再次是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最后是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39左联的代表刊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另外还改组了《群众文艺》《现代小说》《文艺新闻》等期刊。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认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无视文艺的特征、夸张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文艺群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群众,为群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群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群众文学委员会",群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群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1931-1932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群众化的意义,群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群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群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普罗文学:1928-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惧下的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行文坛,产生很大社会影响。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现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抑制;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局部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版,可以看作是左联有方案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展了清算,否认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12历史的文学观念论文学的历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新陈代谢的历史,是“活文学〞随时起来代替了“死文学〞的历史。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然另换新的,这就是“文学革命〞。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由"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提出,而于1930年11月国际革命作家联盟代表大会所确认。强调世界观对创作直线式的决定作用,完全用哲学方法或世界观取代艺术方法,认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具体的人物和生活的描写将唯物辩证法表达出来,那么图解政治概念就是合理的。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后期从苏联引入这一口号,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其影响比以往其它方法更加深远,甚至一直延续到当代。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2年苏联首届作家代表大会确定的。它要求文艺家从现实的革命出发,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现实,这种艺术的描写还必须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这个口号的提出,是为了清算"拉普"机械论的文学思想以及"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偏误,所以有强调"写真实"的一面。〔传入时有些变形,由于周扬在左联的领导地位,文章几乎给此后左翼文坛对创作方法探求定下了调子,即既吸收了其中有利于现实主义恢复与开展的因素,又不能从基本上摆脱左倾机械论的束缚〕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1931年至1932年,"左联"与"自由人"
"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提示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随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的《文艺新闻》载文批评胡秋原,苏汶即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论第三种人》、《文艺的自由与文学家的不自由》、《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二人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两个口号论争: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群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周扬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群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设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到达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设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剧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1930年成立于上海。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剧联成立后,起草并通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最近行动纲领》,除在上海设立总盟外,先后在北平、汉口等地设立了分盟和小组,使左翼戏剧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在演剧方面,团结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成50多个左翼剧团。其中上海就有艺术剧杜、南国社等。剧联领导的演剧活动,具有革命性、群众性和战斗性的特色。为了开展工人演剧活动,剧联成立了工人演出委员会,推动了工人剧运的开展。左翼戏剧运动为后来话剧向职业化、实用化过渡准备了条件。为中国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初步开拓了道路,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1936年初,根据形势开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开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群众歌调",就是要创作群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群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开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派: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焊技术培训服务合同(2024年度)
- 2024年度文化艺术活动合作协议
- 2024年度风力发电项目投资建设合同
- 导演合同完整版
- 二零二四年度木托盘防腐处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宾馆网络建设合同:规定宾馆网络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 2024年度市场营销与代加工生产协议2篇
- 拆除合同范本简单16
- 二零二四年度采购合同书范例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授权与加盟合同
- 生命哲学:爱、美与死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 扬尘治理的方案
- 2024年全国高考体育单招考试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大国工匠徐立平
- 护理投诉及纠纷的应急预案
-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 2024年04月天津市应急管理局招考聘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专职技术检查员笔试历年高频考题难与易错考点摘选后附答案详解
- 医院数据隐私泄露预案
- 多用户预编码
- 初三家长培训
- (高清版)DZT 0282-2015 水文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