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五第四章第二节《糖类》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作用。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烃及其衍生物,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必修2中,简单介绍了基本营养物质,主要从用途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几种糖类。本书前几章,对官能团的性质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本节课将从结构与性质的角度对几种糖类进行分析,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生活的关联。三、学情分析虽然本节课讲的内容与必修二中《基本营养物质》有较大重复,但考虑到学生的记忆水平,本节课有必要对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通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官能团的性质有一定掌握,因此本节课许多内容可以采用自学+点拨的形式进行。本节课内容与生活关联紧密,总体思路从生活出发,归结于生活。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物(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知道他们的组成及性质,能够写出水解方程式。(2)了解糖类物质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完成知识的建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到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糖类水解产物的探究,进一步体验化学物质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糖类重要代表物质的组成及性质2、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及性质对比六、教学媒体投影仪,黑板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八、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展示PPT中的糖类物质的图片,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质中都有糖的身影。大到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与支撑,小到食品调味,满足味蕾。【设问】那究竟什么是糖?哪些物质属于糖?它们又具有哪些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列举生活中的糖从生活入手,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引入新课,设置悬念【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79页第1、2段及资料卡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糖?2)糖的分类3)糖类是否都满足Cm(H2O)n?板书【回答】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它们的脱水缩合物2)单糖,低聚糖,多糖3)不是,碳水化合物是错误说法。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讲解】按照能否水解,我们把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1mol糖水解产生2-10mol单糖的称谓低聚糖,我们只讨论最重要的二糖,即麦芽糖,蔗糖;而多糖,顾名思义是水解后产生很多摩尔单糖的糖,这类物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例如淀粉,纤维素等。听讲理解,巩固提高教师讲解,使知识更深,加深学生的理解【题目】优化方案P72自我检测2,PPT呈现思考问题,做出答案巩固所学,补充新知【讲解】通过这道题,我们要补充的一个知识就是:1.糖不一定是有甜味的(淀粉,乳糖),有甜味的也不一定是糖(木糖醇)2.糖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但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糖,可能是羧酸,醛,酯,醇等。反思,总结补充完善我们对糖已经有了整体的认识,那么接下来我们在具体认识几种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糖类,首先从简单的单糖开始。过渡首先,葡萄糖。【提问】看他的名字,大家知道葡萄糖是从哪来的么?【讲解】没错,葡萄糖最初是从葡萄汁中分离得到,因而得名。但它的来源远不止于此,所有带甜味的水果,蜂蜜,植物的种子,叶,根,花,动物的血液等都含有葡萄糖。【答】葡萄从名称着手,讲解来源【图片展示】葡萄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46°C,有甜味,易溶于水,稍溶乙醇,不溶乙醚。看图分析物理性质讲解总结物理性质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问】请同学们通过分子式分析葡萄糖中可能存在的不饱和官能团【答】1.碳碳双键2.碳氧双键(醛,酮)训练同学们对未知有机物的分析能力。【视频】葡萄眼的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观看视频,了解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观看视频,引出葡萄糖的官能团【讲解】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出,葡萄糖与醛一样具有还原性,具有醛基,属于醛糖。其实,葡萄糖分子中有5个羟基,1个醛基,同学们要能够写出它的结构简式。听讲讲解葡萄糖的结构从官能团的角度分析,葡萄糖具有羟基能够发生酯化反应,具有醛基能够与氢气加成,能被氧化剂氧化体现其还原性。视频中我们知道它能够被银氨溶液等弱氧化剂氧化,【问】那它能否被氧气氧化?那么,请同学们写出葡萄糖完全氧化的化学方程式。【答】能书写方程式(一个同学上黑板)体现还原性,动手写方程式【讲解】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可释放出2804KJ的热量,这也就是为什么,葡萄糖存在在动物的血液当中,在体内酶的催化下,葡萄糖会释放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体内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听讲

葡萄糖在体内氧化的作用葡萄糖不仅用于糖果制造业,制镜业,在医药工业也有广泛的应用

听讲以用途结束葡萄糖的讲解【趣味研究】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对千余名中小学生实验表明,饭后吃一些巧克力,下午1-2节课打瞌睡者才2%,而对照者(不吃巧克力)却高达11%。糖有趣的应用【讲解】葡萄糖是有甜味的,而糖类中最甜的糖是果糖,在水果和蜂蜜中的含量最高。【问】果糖的物理性质看书,PPT【答】纯净的果糖是无色晶体,熔点103~105°,不易结晶,黏稠状液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果糖的物理性质果糖分子式与葡萄糖相同,是C6H12O6,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和1个酮基,属于酮糖。因此,葡萄糖与果糖的关系是?同分异构体果糖的分子式,结构分析【问】请同学们猜想,果糖是否具有还原性?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答】不是,与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猜想,设计实验【视频】葡萄糖的与菲林试剂反应【讲解】果糖虽然不含醛基,但也是还原性糖,在碱性条件下,果糖异构为含醛基的结构,因此能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观看听讲造成认知冲突,教师解释,加深印象。【提问】怎样鉴别葡萄糖与果糖?与溴水反应【讲解】介绍了两个单糖,我们在介绍一下最简单的糖,P81,丙醛糖。丙醛糖的2号碳上,分别连有氢原子,羟基,醛基,羟甲基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像这样的原子我们叫做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大家看到图4-5,两甘油醛中,像两个手一样很相似,但不能完全重叠,就像是镜像关系,这样的现象叫做对映异构,也叫手性异构。存在对应异构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看书,听讲,理解拓展讲解单糖练习,优化P75随堂检测1做题练习巩固蔗糖,是大家最熟悉的单糖。为什么这么说?最地道的川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都是甜辣口味,这其中的甜,就是添加了白糖。而生活中常用的白砂糖,冰糖,红糖其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要食用蔗糖,难道大家不想多了解一点吗?听讲从生活贴近化学,激发求知欲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二糖,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其物理性质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较难溶于乙醇。看书介绍来源及物理性质由于是二糖,因此1mol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可生成2mol单糖,分别是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请大家写出蔗糖酸性条下下水解的方程式注意:1.有机物写成分子式2.有机物要标明名称理解,写出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蔗糖水解方程式是二糖讲解部分的重点【讲解】蔗糖的同分异构体是麦芽糖。顾名思义,它主要存在与发芽的谷粒与麦芽当中,它也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的中间产物。与蔗糖相同的是,他们都可以水解称2mol单糖,不同的是,1mol麦芽糖在酸或酶催化下水解产物是2mol葡萄糖,正是由于这种结构的不同,使得两者性质也有很大差异,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能够发生银镜反应是还原性糖。听讲写出麦芽糖水解方程式通过讲解水解产物的不同,倒推结构差异,还原性不同。把握多糖水解方程式书写要点接下来我们要介绍两种都是由多摩尔葡萄糖脱水缩合得到的多糖。过渡【提问】大家今天吃淀粉了吗?有,没有【讲解】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不论你早餐吃得是小面还是面包,米饭还是馒头,主要成分都是淀粉。因此,我们每天都要食用淀粉。淀粉的分子式是(C6H10O5)n,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是无色无味的粉末状固体,不溶于冷水。将玉米粉加入热水搅拌,变成玉米糊的过程实际是玉米淀粉部分溶解,部分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淀粉糊,这一过程称为糊化作用。听讲,理解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解释原理。【提问】淀粉本身没有甜味,为什么吃馒头时,长时间咀嚼会感到甜味呢?【答】淀粉可以在酸或酶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的特征反应是遇碘变蓝。【提问】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判断淀粉水解程度?以淀粉,稀硫酸,银氨溶液,碘水为材料,设计实验。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实验探究,增强分析能力。【讲解】对照优化方案P74,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微热得到水解液,此时水解也呈酸性,取出部分水解液加入碘水,观察现象B,再加入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酸,然后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遇加热,观察现象A当A未出现银镜,B溶液变蓝说明,证明淀粉尚未水解当A出现银镜,B溶液变蓝,证明淀粉部分水解当A出现银镜,B溶液不变蓝,证明淀粉完全水解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另一种分子式与淀粉相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纤维素。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纤维素不具营养价值,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植物纤维也有独特的作用。纤维素分子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因此多吃水果,蔬菜对健康很有好处哦。阅读P83资料卡片纤维素是白色无臭无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化学性质稳定,无还原性,在强酸中的水解产物有还原性(葡萄糖)。棉麻的衣服穿着舒服清凉,其中就富含纤维素,它也是纸的成分之一,纤维素酯化产物更可以用于制造塑料油漆。体会纤维素的广泛用途【注意】淀粉与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多糖水解的方程式都须标明反应物与生成物。[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2阶段学过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学生已经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及性质,学生也了解有机化学的有机物官能团以及基本化学原理,本节内容从实际出发与生活相关联,使学生能深入了解糖类,探究有机物官能团,深化对有机物了解。效果分析1、本课的教学因为采用了教学案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课前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准备,学生课上反映比较积极主动,学生的思维能较好地与老师的教学同步。2、评测练习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加深了对于糖类的理解。[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和烃及其衍生物知识后进行学习,同时在必修二有机化学基础章节也做了初步了解和学习。在必修二中,简单介绍了基本营养物质,主要从用途的角度介绍了几种糖类。本节内容之前,对于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分析学习,因此,本节课将从物质与结构的角度对于糖类进行分析,注意知识的联系与生活的关联。评测练习1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A.糖类中含碳原子的数目最少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C.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D.糖类中结构最简单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符合通式Cn(H2O)m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糖类,不符合此通式的不属于糖类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C.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一种多羟基醛D.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它具有还原性3有机物X能实现下列转化,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有机物X→CH2OH(CHOH)4CHO→有机物Y→CH3CHOA.有机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B.有机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有机物X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B.利用FeCl3溶液鉴别苯酚和甲醇C.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鉴别乙酸和硝酸D.向与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中滴入碱性条件下的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鉴定淀粉是否完全水解5下列能用来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苯四种无色液体的一种试剂是()A.金属钠B.溴水C.新制Cu(OH)2悬浊液D.氢氧化钠溶液6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错误的是()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7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A.加金属钠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后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C.与醋酸和浓硫酸共热,观察是否有果香味物质生成课后反思本节课深挖教材内容,从知识落实、能力立意角度设计教学过程,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探究式的教学是一种趋势,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进行,既不是老师把内容、活动、步骤都设计好,而学生只是傀儡的假探究,又不能没有任何铺垫的全开放探究。中学阶段的探究是有条件的探究,根据我们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是设计实验方案的探究,也可以是组成成分的探究,还可以是最佳实验探究的探究,等等。只要我们有心、用心,一切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出发设计教学,日积月累,相信我们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就会逐渐提升。[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