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第二学期质•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正是从《诗经》的许多具体作品中,后人归纳出了所谓“赋、
比、兴”的美学原则,影响达两千余年之久。最著名、流行最广的是
朱熹对这一原则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古人和
今人对此又有颇为繁多的说明。因为“赋”比较单纯和清楚,便大都
集中在比兴问题的讨论上。因为所谓“比兴”与如何表现情感才能成
为艺术这一根本问题有关。
中国文学(包括诗与散文)以抒情胜,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能成为艺术。
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
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
解相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
《文心雕龙》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
生”。钟噪《诗品》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兴也;因物喻志,比也。”实际上,“比”
“兴”经常连在一起,很难绝对区分。“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
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这样才能使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联系在一起,而得到
客观化、对象化,构成既有理知不自觉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使外物景象
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情感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
而成为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客观形象。这样,也就使文学形象既不是外界事物
的直接模拟,也不是主观情感的任意发泄,更不是只诉诸概念的理性认识;相反,它
成为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具有情感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
王夫之说:”《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姜斋诗话》)所
谓'‘不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标准之一。司空图《诗品》所谓“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等,都是指的这种非
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的艺术审美特征。这种特征正是通过“比兴”途径将
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而为一的产物。《诗经》在这方面作出了最早的范例,从而成
为百代不桃之祖。明代李东阳说:“所谓比与兴者,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
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
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寄情思而壮实也(《怀
麓堂诗话》)”。
这比较集中而清楚地说明了“比兴”对诗(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正在于它如上述是
情感、想象、理解的综合统一体。“托物寓情”“神爽飞动”胜于“正言直述”,因
为后者易流于概念性认识而言尽意尽。即使是对情感的“正言直述”,也常常可以成
为一种概念认识而并不起感染作用,“啊,我多么悲哀哟”,并不成其为诗,反而只
是概念。直接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所以后代有所谓“以景
结情”、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等等理论,
就都是沿着这条线索而来的。(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古人讨论诗歌时常提及的“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
思维方式的一种表述,比兴思维在审美想象的作用下实现物我交互,四时万物在激发
人的情感的同时,又成为情感的寄托,物我相照,贯通交融。比兴思维不同于理性判
断,它遵循“类”的规律和原则,实现物与物、情与物的联结。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
象都可起兴,任何一物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联系到他物,起兴之物象和所
咏之物象两者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但这样的联系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必须遵循“类”
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比兴思维中有两方面的体现。
其一,主体基于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征的感知,将此物与彼物联系在一起,此为以
物喻物的基础。其二,两个事物虽然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但是都具有能够与主
体的某种情意产生共鸣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将物与情联系起来的关键,也是“取警引
类”与以类比逻辑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之间的重要区别。如作为“岁寒三友”的松、竹、
梅,在形貌上相去甚远,并没有相似性特征。但是,由于松树岁寒不凋、翠竹经冬不
衰、梅花凌寒独放,三者共同拥有的耐寒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的情志产生共鸣,因此
使其成为人们联类讴歌、表情达意的对象。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基于比兴思维展开的类
比联想,是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一种表现。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
认识传统,在这个浑然为一的系统之中,物与物、物与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
是强调彼此间的互相感应、转换与影响。(选自何琪琦《论审美意象生成的心理过
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熹从《诗经》中归纳出的“比兴”原则与诗歌抒情的根本问题密
切相关,历来讨论颇多。
B.中国文学能以抒情取胜,主要归功于“比兴”手法的恰当使用,“赋”
的作用则微乎其微。
C.“岁寒三友”形貌上不相类,却因耐寒的共同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
的情志产生共鸣而被联类赞美。
D.在诗歌创作中遵循“类”的原则不是对事物之间相似性的感知,而
是有情感共鸣的“取譬引类”。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情感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模拟,不是主
观情感的任意发泄,也反对诉诸理性认识。
B.对情感的“正言直述”是一种概念性的认知,言尽意尽,所以直接
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有审美效果。
C.“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体现了“比兴”的理论,通过想象和反面理
解使情感客观化,这体现了古诗贵情思而轻事实的特点。
D.如果具有能与主体情感产生共鸣的某一属性,任何一物都能突破时
空限制和与之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联结。
3.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不宜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氓》)
B.“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离骚》)
C.“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望海潮》)
D.“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
4.材料一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
用。(4分)
5.“‘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思维方式的一种表
述”,请结合两则材料,分别从创作手法和思维方式的角度给“比兴”
下定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边城(节选)
沈从文
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城里军官已派人驾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
鸭子,祖父还不见来。翠翠恐怕祖父也正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因此带
了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踪迹。后
来看看天快要黑了,军人扛了长凳出城看热闹的,皆已陆续扛了那凳
子回家。潭中的鸭子只剩下三五只,捉鸭人也渐渐的少了。落日向上
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
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
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
喝酒,故一时不能脱身。正因为这也是可能的事,她又不愿在天未断
黑以前,同黄狗赶回家去,只好站在那石码头边等候祖父。
再过一会,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
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颦鼓弹月
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
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
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
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使
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
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
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
到心里有一会儿。
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慢慢地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来,
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
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
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她“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
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
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
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
什么,手脚并用她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地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
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那人才注意到翠翠。
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
“是谁人?”
“我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蛆■撑渡船的孙女。”
“这里又没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
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
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
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
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
就轻轻地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
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
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
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
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
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
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叫,放肆地
笑着,不见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一面晃着一面喊
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
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诉翠翠,要她
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
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
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告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这是二老告
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
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
是叫!”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
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
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傩送二老在茶崛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
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文本二:
《边城》(话剧)第一幕:湖畔初会
[五月端阳,翠翠和祖父一同进城,到大河边去看划船。人很多,很
拥挤,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翠翠(焦急地):爷爷怎么还不回来啊?他在哪里呢?(张望一阵,
无奈她走到码头边,凝视着水中的白鸭)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
[水中的傩送敏捷她捉住了白鸭,湿淋淋她爬上岸,注意到岸上的翠
翠]
傩送:你是谁?
翠翠:我叫翠翠!
傩送:翠翠又是谁?
翠翠:是碧溪崛撑渡船的孙女。
傩送:你在这儿做什么?
翠翠: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傩送(一笑):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醉了
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翠翠: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傩送(皱眉思忖了一阵):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手指远方)
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傩送的好意,头一甩,生气地):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傩送(笑道);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
里大鱼来咬了你,不要叫喊!
翠翠: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散漫的灯光下,翠翠和傩送四目相对,害羞地低下了头,含笑地走
开了]
[不一会儿,有人打着火把走来]
傩送家伙计(晃着火把,大叫着):翠翠,翠翠!
翠翠(娇憨地嚷着):爷爷,衿爷,我在这里!你怎么现在才来,我
等了你好久!(看到举火把的人不是爷爷,不大高兴她)是我爷爷一
—碧溪胆撑渡船的让你来接我的?
傩送家伙计:不是,是我家二老。
翠翠:二老是谁?
傩送家伙计(吃惊地):二老你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
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翠翠: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傩送家伙计(笑着):他从河边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看到你,他说
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
[翠翠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不作声地随着火把走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吊脚楼上的人家、楼下热闹的船只、水手谈话,表现了当地自然
祥和的生活状态,为二老出场做了铺垫。
B.”假若爷爷死了?”这一突然间冒出可怕的念头,看似无来由,实
际上是表现翠翠对祖父的依赖、担心。
C.小说写翠翠与傩送见面,通过她从吃惊羞涩,再到默然无语,可以
看出她的微妙心理:后悔、懊恼、生气、自责。
D.话剧《湖畔初会》写翠翠与傩送的见面背景,只用了“端阳、划船、
人多、拥挤”等,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晰了。
7.下列对本文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河面、码头渐渐变得冷清,衬托了翠翠越来越焦急的心
情,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反差,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B.文中的黄狗形象忠诚又极富灵性,衬托了翠翠的天真、单纯,表现
了人与物的亲密关系,使这里的风土人情充满和谐。
C.“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运用环境描写,衬托翠翠想要
回家的心理,也暗示了祖父年寿已高,未来暗淡。
D.话剧“湖畔初会”省却了大量场景与人物心理的描写,只突出展现
了原小说里主要人物之间的相见与冲突。
8.“误会”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手法,小说中写了翠翠误会二老、
二老误解翠翠,这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4分)
9.有人说话剧《边城》“湖畔初会”里的画线句改编得不佳,请谈谈
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
晁错论
苏轼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
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犯于治平之
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
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无故
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吾能收之,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
欲去之,使他人任其责,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
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
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
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
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
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
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
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
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
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
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已身任其危,日夜淬砺,
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
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
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
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
10.下列对文中划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B.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
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C.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D.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
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期月”,一年或一月,文中指相对较短的一段时间。期,原指服
丧一年,《氓》中“秋以为期”的“期”就是这个意思。
B.“山东”,指靖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秦人称靖山、
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文中沿用了这一说法。
C.“七国”,文中是指西汉封国。西汉初年封国与郡县制共存,国与
郡在地方行政级别上大致相等,其主要行政官员并称“郡国守相”。
D.“天子”文中指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文、景二帝仁
慈恭俭,二人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刘启在位期间,因晁错
的“削藩”政策而引发“七国之乱”。
1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在这篇史论中,对晁错“削藩”的改革措施基本还是采取赞成
的态度,对晁错的出发点是忠于君国的观点也是基本认可的。
B.苏轼在这篇史论中的主要观点,不是对晁错的失败表示可惜,而是
指出晁错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C.晁错提议“削藩”的本质是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但是
汉景帝并不能体察晁错的忠心和用意,以致在七国以“清君侧”为名
发动叛乱时,用杀晁错来说服他们退兵。
D.苏轼这篇史论的时代背景是:北宋中期,天下治平已久,文恬武嬉,
却积贫积弱,隐藏忧患。作者论史,是希望在有所作为、铲除积弊的
同时,也能借鉴历史教训以成就大事。
13.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4分)
⑵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4分)
14.文中总结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有何办法可改变
这样的结局?(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官舍竹
宋•王禹俏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傅因徐铉雪诬,抗疏论道来为其辩解,结果受到小人的讥谤,被
贬为商州任团练副使。作此诗。
1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采用了咏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
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B.首联从问是谁种下的竹子起笔,引出自己感慨:闲来无事以竹子陪
伴自己吟诗,自己可称得上是一名闲官了。
C.颔联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对竹子展开了联想:春日,桃李争宠,竹
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
不渝的操守。
D.尾联中作者猜测自己可能还会再贬别处,但趁着今年冬天还可以看
看雪中竹子的身影聊以自慰,表现了作者豁达的心境,也暗含牢骚不
平与自我宽解之意。
16.颈联”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中的“拂”与“侵”字
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凭箜篌引》中既以声写声,又以形写声的句子是“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O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急
流飞瀑,冲击山崖,更显蜀道之艰险。
(3)碣石山是自古以来的海滨名胜,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高
适《燕歌行》中都曾提及此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
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在“村BA”现场,四
面看台,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
里八乡的人都会,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
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
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
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
BA'o”
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
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
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
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
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
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
样来自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
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
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
文化盛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
是(3分)
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B.承担了“啦啦队”的
功能
C.操着“贵普”的解说员D.绝不囿于“乡土”
二字
20.网友们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本题共2小题,9分)
经常看到媒体呼吁献血,让人感觉血液似乎一直不够用。其实,(),
这是因为,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
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21天内,血小板制剂是4天内,血浆制剂是1
年内。除此以外,血液制剂需要“ABO血型”和“RH血型”等不同的
血型,定期采血,保持血型多样性,有助
于。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安全献血
量不能超过全身血量的1/10,而:
体重越大,血量就越多;体重越轻,血量就越少。因此,献血时要考
虑体重。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血液是需要定期采集的B.血液定期采集由保存时
间决定
C.定期采集血液至关重要D.定期采集由血液特性决
定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近日,一
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说的是念了大学,却
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大家自我调侃是“当代孔乙己”,学历成为了思想负
担。但也有观点认为,学历和脱不下的“长衫”绝不能划等号。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3分)C(A项,A项并非朱熹归纳;B项于文无据,中国文学能以
抒情取胜的原因
原文并无交代;D项类的原则体现在两方面,也包括相似性的感知。)
2.(3分)D(A项,“反对诉诸理性”错,反对的是只诉诸概念的理性
认识;B项过于绝对,原文是“易流于”、“常常可以成为“;C项贵
情思轻事实,原文无据。)
3.(3分)C(非“比兴”,赋笔。)
4.(4分)引用论证1分;引用《文心雕龙》、《诗品》阐述古人往往
注重“比”、“兴”之区别,1分;引用王夫之、司空图、严羽,论证
中国“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类的中国艺术审美特征与比兴关系密切;
1分;引用李东阳证明了“比兴”对诗(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正在于
它是情感、想象、理解的综合统一体。1分。(答案笼统最多得2分)
5.(6分)①“比兴”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
感和观念(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而为一)从而使文学形象具有非概
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的艺术审美特征(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审
美效果)的诗歌创作手法。②“比兴”是遵循“类”的规律和原则,实
现物与物、情与物的联结的一种审美思维方式。
6.(3分)C(通过小说前面的描述可知,她这时才知道那人是有着岳云
美名的二老,通过她的从吃惊羞涩,再到默然无语,这说明傩送在她的
心里投下了一道美好的影子,理解为“后悔、懊恼、生气、自责”偏颇。)
7.(3分)C(暗示了祖父年寿已高,未来暗淡”错误,此处的环境描写
一方面写出祖父年事已高,另一方面写出天色已晚,翠翠想要回家,却
不见祖父来接,因此担心祖父,“未来暗淡”解读过度。)
8.(4分)①突出了二老的善良与宽厚:他关心翠翠,笑对误解和狗吠,
用好心猜度别人的嗔怒。②表现了翠翠的纯真,为下文写翠翠害羞做铺
垫;③引发了人物的心理波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调动了读者的
阅读期待。
9.(6分)确实不佳。①画线句是写人两心相印、含情脉脉的情状。②
前写两人初见,翠翠还在防备着对方,不可能一下就会两心相悦,不符
合人物的性格和心理。③原小说写翠翠警告狗别白费口舌,而傩送放肆
地笑着走开,这样情节衔接自然顺畅,符合人物性格特点。10.(3分)
C
11.(3分)A(“秋以为期”的“期”是期限)
12.(3分)C(文中的“不以察”是指不察七国动机,所指方向不对。)
13.(8分)(1)天下人都为晁错因尽忠而遭杀身之祸而痛心,却不明
白其中部分原因却是晁错自己造成的。
(2)按情理来说,皇帝本来已经觉得这是勉为其难的事情,但又不好
反对他的建议。
14.(3分)原因是引发七国叛乱给皇帝造成压力和受到政敌(袁盎)中
伤。(2分)作者认为晁错如果勇于承担责任,主动带兵平叛,是有成
功的可能的。(1分)
15.(3分)B(称,在这里是“与什么相称”的意思)
16.(6分)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化无形为有形;竹影
“侵棋”写出竹影映在棋盘上,时光暗移,两字绘声绘色(2分)具有
拟人色彩和互动性,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体现自己情趣高雅,也流露出诗人的孤独寂寥(2分)
17.(6分)(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2)飞湍瀑流争喧魅,
眯崖转石万壑雷。(3)碣石潇湘无限路/旌旅逶迤碣石间评分建议:
每答对一空给1分,如有错字、漏字、多字,皆不给分。
18.(3分)①座无虚席(人潮涌动)根据下文“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
不断"和''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可知,此处是说四面看台人
多。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人
潮涌动:形容人很多。②蜂拥而至(纷至沓来)根据下文“一些观众甚
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可知,本空是在陈述人们从四面八方迅速迫
切地前来。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
一个地方聚拢。纷至沓来:连续不断地到来。③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根据上文“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和下文“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
不上”可知,本空是在形容比赛氛围非常热烈。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
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热火朝天:形容
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19.(3分)D(A.表特定称谓。B.表特定称谓。C.表特定称谓。D.表强
调。)
20.(4分)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
大的社会影响;在简称前冠以“村”字,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
与后文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的简称连用,构成强烈反差,具有幽
默效果。(每点2分)
21.(3分)A(根据文意此处的主语应是“血液”,据此排除C、D项。
再根据后句中“因为”可知补写的句子和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且后句
说“全血制剂和红细胞制剂的使用期限是采血后的21天内……定期采
血”,可知此处是说血液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金会项目执行协议书
- 获取拆迁协议书
- 花木租摆协议书
- 绿植租赁协议书
- 股东办学协议书
- 和父母断绝合同协议书
- 承包蛋糕店合同协议书
- 幼儿园投资分红协议书
- 续签合伙协议书
- 工程逾期违约金协议书
- 建平磷铁矿业有限公司磷(含磁铁磷灰石)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DB22∕T 3181-2020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通用规范
- GB/T 36713-201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
- GB/T 25068.1-2020信息技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第1部分:综述和概念
- “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汇报材料
- 《狼王梦》读书分享PPT
-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快乐的节日》优秀课件1人教版
- 电力市场交易模式
- 第四课《单色版画》 课件
- 门诊手术麻醉原则课件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质量验收项目缺陷判定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