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第二课时教案_第1页
狼第二课时教案_第2页
狼第二课时教案_第3页
狼第二课时教案_第4页
狼第二课时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狼第二课时教案

蒲松龄狼教案第一课时篇1导语:《狼三则》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狼三则》都是写屠夫在不怜悯况下遇狼并杀狼的故事。下面将和大家整理共享浪蒲松龄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狼》教案。

课题与课型

狼(清)蒲松龄自学导读课

教学目的1.识记: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尻寐

2.了解、作品及课文出处;读懂课文

3.把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4.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重点)

2.课文阐明的道理(重点)

3.名词活用和一词多用(难点)

教法学法

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拔

媒体设计

多媒体或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

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狡诈和凶残。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熟悉,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险些被狼吃掉了吗?今日,我们再来叙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郭沫若先生为他的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二、明确目标:

1.把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4.熟读、背诵课文。

三、自读与点拔

自读程序适时点拔设计意图

(一)预习识记。(留意音形义)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弛chí眈dān瞑míng隧suì黠xiá尻kāo寐mèi

(二)初读课文。完成两项自学任务:1.识记、作品及课文出处2.借助课文解释,梳理文句,读译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顺课文情节脉络。

(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几个问题(能用原句作答的,尽量用原句作答)1.这则故事的时间、地点和对立的双方各是什么?2.屠户对狼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3.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4.屠户是怎样杀死狼的?5.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谈论?

(五)口述“遇狼”到“杀狼”四个情节。

(六)品读课文。

重点落实如下内容:

1.屠户奔靠柴堆下,放下担子拿起刀,这时狼的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2.面对狼的阴险狡诈,屠户表现出怎样的勇敢和机智?

3.狼狡猾,但最终逃不掉“顷刻两毙”的下场,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课文阐明白什么道理?

4.把握下列文言词语,解释句中带点词的含义:(1)恐前后受其敌(2)场主积薪其中(3)屠乃奔倚其下(4)一狼洞其中(5)隧入以攻其后(6)屠自后断其股(7)恐前后受其敌(8)盖以诱敌(9)而前狼又至(10)狼不敢前(11)一狼洞其中(12)隧入以攻其后(13)其一犬坐于前(14)禽兽之变诈几何可采纳学生先识记,再同桌互测,老师抽查时以口答或笔答形式进行。老师范读(或录音带范读),领读、学生自读、齐读,借助解释轮流翻译句子,师生共同评说。

全文结构为故事、评议两部分:(板书或放投影)遇(故事开端)屠惧(故事进展)狼户御(故事进一步进展)杀(高潮结局)结合课本练习一作答详细表述为:屠户卖肉晚归,两狼跟踪而来(遇狼)---屠户投骨,狼照旧紧跟不舍(惧狼)---屠户倚薪对抗狼(御狼)---狼施阴谋,被屠户识破,击毙两狼(毙狼)。

可以制造性地口述,不只是对课文进行翻译。

1.“一狼径去”,看似无意攻击,实则声东击西。企图前后夹击,置屠户于死地。“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闲无事,实则暗施毒计,表现其狡诈本性。

2.“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3.用的是谈论的表达方式。禽兽,既是指狼,又是指狼一样的恶人,借题发挥,语意双关,既是对狼的嘲笑,又是对屠户机智勇敢杀狼的赞扬。用的是卒章显志的传统写法。通过这个故事,意在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擅长斗争,这就是在文中要阐明的道理。

4.(1)狼(2)麦场(3)柴草堆(4)柴草堆(5)屠户(6)狼(7)攻击、进攻,名作动(8)敌方、对方,名词(9)前面(10)上前,名作动词(11)打洞,名作动(12)钻洞,名作动(13)像狗一样(14)多少初一学生把握字词,积累词语,仍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学习文言文切忌老师串讲到底,要通过学生自学,师生互动,特殊是用朗读、看解释等手段来解决字词障碍,吸引学生学习爱好。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理解。通过讨论作答,消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口述”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消化。

(六)是全文自学的重难点。设计这一自学程序,侧重于进一步地让学生熟悉狼阴险狡诈的本性及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通过讨论和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对重要内容详细落实和消化。初步把握“其”在文中的不同用法;“敌”、“前”等一词多义现象;“洞”“隧”“犬”等词类活用现象。

四、小结(略)

五、作业:背诵全文

设计简要说明:这是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既不能像教读课文那样教学,也不能像现代自读课文那样放手,主要采纳引导学生朗读、品读、讨论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强化整体导读功能,留意文言词语积累。

张巨宏,男,现任教于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天门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天门市十佳校长,十佳园丁,湖北省优秀老师,全国优秀语文老师;湖北省写作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曾先后担任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校长,推行人本管理,坚持教学改革。学校多次被评为先进,学生多次获奖。在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上海师大学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30多万字,主编中学语文拓展阅读、高考专题训练6+

1、初中作文教程、中考试题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等著作10部,参编著作计36部。

蒲松龄《狼》教案

复习目标:

1、娴熟朗读文本。

2、梳理文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叙述故事,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才智与狼搏斗的精神。

复习重点:

1、梳理文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复习难点:

叙述故事,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才智与狼搏斗的精神。

复习过程:

一、预习检查:

(一)狼是凶残的,狡猾的。可是在聪慧的屠户面前又变得如此愚蠢。下面我们一块学习蒲松龄的小说《狼》,体会一下屠户的机智和狼的愚蠢。

《狼》的是,选自短篇小说集《》

(二)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屠大窘()()

2、麦场()

3、苫蔽()()

4、奔倚()()

5、弛担()

6、眈眈()()

7、径去()8、目似瞑()

9、意暇甚()

10、尻尾()

11、假寐()

12、狼亦黠矣()

(三)根据图片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集体沟通与相互提问相结合。

二、自主合作复习基础知识。

小组自主复习文中的字词句的翻译,小组长监督。

三、沟通展现:

(一)每组组长抽查其他组的两名组员,评最优秀的小组

(二)归纳特殊用法的词语(屏幕显示)。

(三)巩固

1、意:①意暇甚()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止: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

3、敌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盖以诱敌()

4、犬:其一犬坐于前()

5、盖:盖以诱敌()

6、股:屠自后断其股()

7、洞:一狼洞其中()

8、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9、其:(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屠自后断其股()

10、以:①屠惧,投以骨之()

②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之:①复投之()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检查句子翻译。(组长大比拼)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8、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四、小测。

1、词语(10个)

2、句子(2个)

3、你从本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迁移训练:(屏幕显示)

1、根据意思写成语

2、写作。

六、作业:

比较下面两文与课文的区分: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狼》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及其作品

2.把握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并翻译课文

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

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熟读课文,了解。

2.试着翻译课文,划出自己不能翻译的句子。

二、课堂展现

(一)预习展现

(二)小组探究

1.留意读准的字音:

缀窘苫弛

眈少瞑尻

寐黠

2.把握文意: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第5段是。

4.文意探究:

请在课文中找出详细描写狼和屠户的语句,并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分析狼的特性:

分析屠户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深层感悟:

学了这个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狼和屠户两个角度加以阐述

狼的角度──

屠户的角度──

二、基础巩固

(一)解释文言词语:

1.缀行甚远

2.一狼仍从

3.骨已尽

4.顾野有麦场

5.弛担持刀

6.屠暴起

7.乃悟前狼假寐

8.盖以诱敌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3.目似瞑,意暇甚

4.一狼洞其中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三.当堂测试

一词多义:

1.止2.以

①止有剩骨:①投以骨:

②一狼得骨止:②以刀劈狼首:

③止露尻尾: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④止增笑耳:④盖以诱敌:

3.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一狼洞其中: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④屠自后断其股:

⑤其一犬坐于前

4.之

①复投之:

②久之:

③数刀毙之:

四、有关狼的成语:

杯盘狼藉豺狼成性豺狼当道鬼哭狼嚎虎狼之势虎穴狼巢狼狈为奸狼吞虎咽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如狼似虎声名狼藉引狼入室前门去虎,后门进狼前怕狼,后怕虎

五、作业:

1.请结合课文展开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白话文.课本剧.小品等。留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2.结合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内容,以“我要为狼辩护”为话题,写一篇富有新意的短文。(任选其一完成)

狼第二课时教案推举篇2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小溪、故意、借口、吃惊、温和、上游、气冲冲、家伙、背地里、争辩、逼近、反正”等词语的意思。

2、懂得像狼一样的恶人是蛮不讲理的,对这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要勇敢机智地跟他斗争。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狼说的话是故意找借口,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2、教学难点:理解狼为什么找借口。

三、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1、揭示课题,联系学生原有熟悉,说说对狼和羊的了解。

2、快速读课文,指名用贴图在黑板上贴出狼和小羊正确的位置。(理解上游和下游的意思,并懂得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狼故意找借口吃掉小羊的事。)

(二)从理解“借口”入手,理清课文脉络。

理解“借口”的意思。

引导比较“借口”与“理由”。

方案1:假如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理由”,那就顺势引导:是怎么样的理由。

方案2:假如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站不住的理由,那就直接转入下一个学习步骤。3.朗读课文,理请课文脉络,讨论: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哪些借口?

(三)、划出小羊说的话,练习朗读,用自己的话反对狼找的借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对——激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说法说,促成从课文语言到个性化语言的转换)

1、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狼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是个借口?——除了课文上说的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如:小羊是在那里喝水,又不是在那里玩水,怎么会把水弄脏呢?(这里可结合进行反问句的练习。)再说,狼其实根本不想喝水,而只是想吃小羊,说小羊弄脏了河水是故意找事儿。

2、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为什么说这也是个借口?(班级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请学生用上“莫非 ”加以反对——帮助学生把握反问句的又一种说法。)

3、随机结合课后题练习。练习用“由于——所以“说话。

(四)进一步理解狼的险恶专心。

1、狼找了这么多借口,他到底想干什么?(狼想吃掉小羊)

狼想吃小羊,想到什么程度?课文第二段哪个词语告知了我们。(非常)

2、看图,说说狼想吃小羊的外部表现。(狼恶狠狠地瞪着小羊,咧着嘴,龇着牙,血红的舌头伸得老长,馋得直流口水。)

3、狼心里又会怎么想?谁能结合狼的外部表现连起来说说。

4、狼这么想吃小羊,现在他找的借口都被小羊一一反对,所以就——(引读“狼不想再争辩了┉)“反正都一样”什么一样?也就是说无论小羊——都要——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狼?小羊又是一只怎样的小羊?

四、发散填空,理解寓意。

()()()的小羊

()()()的狼

能填几个就填几个,看谁填得又多又合适。

(训练发散思维,引导多角度理解寓意。)

五、训练分角色朗读。

1.三人一组,分旁白、狼、小羊练习朗读。

2.二次组合,两人一组,直接对话。

3.自我设计,表演朗读。

(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水平;设计表演,培育制造能力。)

六、结尾补续,读写结合,进展思维,加深理解。

1.导讲。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谁能把故事再讲下去?(让学生自由发言)

2.补充角度,打开思路。老师很高兴,大家都有一颗和善的心,都不希望可怜的小羊受到损害。可是小羊最终难逃恶狼的魔掌,由于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小羊,你打算怎么办呢?

3.读写结合。(自选一个内容。)

(1)选一种故事的结尾写下来。

(2)对狼(或小羊)说几句话。

《狼》教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篇3《狼》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揣摩语言,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正确熟悉人和动物的关系,学会多角度客观地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积累有关狼的故事、成语等。教学重点:

1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2.逐步培育学生客观熟悉社会,对美妙自然的关注。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爱好

1.由齐秦的歌曲《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导入,分析其中狼的形象。2.蒲松龄的这篇《狼》中又塑造了狼怎样的形象呢?

二、分析形象,理解寓意1.复述故事情节。

2.故事中塑造了狼怎样的形象?从文章的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3.故事中塑造了屠夫怎样的形象?从文章的那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来?4.本文是人与狼之间的较量,人与狼谁更聪慧呢?

请用:“我认为——更聪慧,是由于——”的句式来回答。

5.面对这个故事,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6、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7、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明确: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欲、凶恶、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擅长斗争,这正是本文的寓意所在。

8.你还知道那些关于狼的故事、成语、谚语或歇后语?(多媒体投放)

三、拓展思维,辩思狼性

1.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欲、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社会,我们对狼还有别的熟悉吗?现在阅读相关资料,看看狼的另外一面。(多媒体投放)

2.通过阅读材料以及课外的知识积累,说说现在你眼中的狼。

3.老师小结:动物是人类的是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生趣盎然。在今日这个日益拥挤的地球村里,动物与人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空间。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四、布置作业

1.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小说。2.背诵课文。

板书:

狼{

敢于斗争

狼:贪欲、狡诈、阴险、凶狠

勇于斗争

屠户:果断、勇敢、机智、细心

25《狼和小羊》第二课时-教学教案篇4狼和小羊(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研读课文,感受狼的凶恶、狡诈、不讲道理和小羊天真、和善的形象。

3、领会寓意:对像狼一样的坏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教学打算:课件、卡片、头饰。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看词语表演气冲冲、吃了一惊、扑去、温和

今日我们继续学习《狼和小羊》,板书课题,读题。

一、复习巩固。

1、美读词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这些词语伴侣你还记得吗?

指名读,齐读。

2、词语读得好,课文读得怎样呢?谁愿意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过渡:故事中出现了谁?(贴图)这时的狼开头动起了歪脑筋,猜猜看:它在想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二、精读品尝。

过渡:是呀,狼很想吃小羊,于是,它就故意——(板书:找碴儿)齐读词

(一)自读课文,整体入手。

1、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汇报自读情况。

①几次?②分别是什么?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演演这三次找碴儿。

(二)读一读,演一演。

1、首先,我们来读读狼的第一次找碴儿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读2、3自然段,留意狼和小羊分别说了什么。

2、汇报:谁来读一读狼的话?

评议:(你真会找碴儿,你已经会找碴儿了,你已经读懂了狼的心理。)

3、听了狼的话,小羊有什么反应?(吃了一惊)谁来演一演小羊吃了一惊的样子?

指名读小羊的话。指名评议: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抓住“温和”)

4、比较句子,理解反问句。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指名读,你能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吗?意思不变。出示比较的句子。分男女生读,说明:上一个句子虽然用的是问号,但表示的意思却非常肯定,那就是——

5、孩子们,你们信任谁的话?为什么?看图理解:“上游”、“下游”明明不行能,狼却说是小羊弄脏的,这就是在故意——,[找碴儿]

6、老师想请同学们把2、3两个自然段连起来分角色读,谁愿意?个别组合、集体组合

过渡:第一次找碴儿没有成功,可狼是不会放过小羊的,它眼珠一转,又找了第二个碴儿。

(三)第四、五自然段(第二次找碴儿)

1、课文哪两个自然段写了狼第二次找碴儿?(四、五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分角色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一人读小羊的话,一人读狼的话,比比谁读得更好。

2、汇报:

①指名小组读一读,评一评:你觉得狼的话读得怎么样?。

②指导:

狼的话:狼的第一次阴谋失败了,非常生气,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气冲冲):谁来气冲冲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相机理解:背地里。换个词来理解背地里。

羊的话:当狼第一次找碴儿时,小羊是温和地对狼说话,而这一次小羊——(喊了起来)是啊,此时的小羊又急又怕,它的处境真让人怜悯啊!谁来做做这只可怜的小羊?指名读。

③演一演

大家读得真好,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想想狼要怎样演?怎样演好羊?

(带头饰表演)

过渡:小羊还没有诞生,怎么可能会骂它呢?这分明又是在故意——(找碴儿)

虽然两次借口都被小羊拆穿了,可狼是不会善罢甘休的,狼又找了第三次碴儿。

(四)第六自然段(第三次找碴儿)

1、指名读狼的话,采访:狼先生,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大声?你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和小羊说这句话的?

2、齐读第六自然段。

3、羊爸爸真的骂狼了吗?这显然又是狼在找借口,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找碴儿就是——

三、分角色朗读。

1、欣赏动画并分角色配音。(同学们表现很好,老师嘉奖大家欣赏精彩的动画片,要求大家选一个角色,跟在电脑后面为它配音。)2、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揭示寓意,课外延长。1、《狼和小羊》是一则寓言故事,学完后,大家的头脑中一定对狼和小羊的形象有了自己的熟悉,完成填空:()的狼()的羊

2、小结:凶恶的狼为了吃小羊,一次又一次地找碴儿,尽管小羊耐心地和它讲道理,可最后,狼还是扑向了小羊。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对这只可怜的小羊说些什么吗?假如你是这只小羊,你会怎么做?3、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时也会有坏人坏事发生,你知道该怎样保护自己吗?

4、这里老师真诚地送给大家两句话。

①故意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②对于像狼一样的坏家伙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勇敢、机智地作斗争。

五、作业超市

让我们进入作业超市,为自己选些课外练习吧。

二班级董亚2021年10月

《狼和小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篇5狼和小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羊羊和灰太狼》大家喜欢看吗?歌大家会唱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首歌(播放主题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2·这部动画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呢?(相机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图片),来认一认图片上的人物是水?

3·今日,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狼和小羊》的故事,想一想书上的故事和动画片一样吗?

二、精读课文

过渡:“在一个酷热的夏天,一只小羊口渴了,她来到一条小溪边喝水。这时,臭名昭著的大灰狼出现了······,狼想干什么呢?”1·小伴侣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狼想干什么?(很想吃羊)

2·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很想吃”,我们可以把“很”换成哪些词语?(十分、非常、特殊)

3·狼这么的想吃小羊,当狼看到小羊时,狼会想些什么呢?(狼心里想:看,小羊长得肥乎乎的,他的肉一定又嫩又香。要是捉住他,我就能美餐一顿了!)

(狼心里想:我肚子饿得咕咕叫,正好遇到这只又肥又嫩的小羊。嗯!可不能放掉他。)

4·狼多么想吃小羊啊,谁来读好这句话?(出示:狼很想吃小羊),指读,齐读。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狼非常想吃小羊。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看看狼为了吃小羊是怎么做的?

(故意找碴儿)

适时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音。

5·这里有个词语老师没有读懂,想了半天也不明白。谁能教教老师什么是“找碴儿”?(找借口)

三、学习狼第一次找碴儿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朗读课文,找一找狼找了几次碴?(三次)

2·谁来说说狼找的第一次碴儿?

(老师相机出示第二自然段:“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此时,狼一心想吃小羊,这句话该怎么读呢?哪位小伴侣来读读!

一生读。

安的什么心?是什么意思。(小羊担心好心)你认为刚才这位小伴侣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哪里不好?应该怎么读?你来读读!(留意把!和?的语气读出来。)

你真会读书!我们一起把第二小节连起来读一读!(生读)3·狼为什么说小羊担心好心?

4·小羊真的把狼喝的水弄脏了吗?为什么?

哪位勇敢的小伴侣来替小羊跟狼讲讲道理?(引读并出示小羊说的话)

(1)大家看看,小羊说了几句话?(2句)

第一句话的后面用了个?我们知道一般只有疑问句时才用?,小羊是不是要问狼?(读小羊说的第一句话)那小羊的意思是(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

出示并计较两句话

总结:“怎么会”就是“不会”。反问句的答案在句子里含着,不需要别人回答。用反问句比用一般叙述句更有力气,这里更加强调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再读一遍,(齐读)

(2)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呢?谁来读小羊说的第二句话?(指读)

(3)小羊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懂吗?(狼在上游,羊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

谁来指给大家看看?

通过看图理解上游、下游,水流的方向以及狼和小羊站的位置。

所以小羊是不行能把狼喝的水弄脏的。

4·你瞧小羊说得多清晰啊,她共说了两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很有力地把狼的话驳倒,然后又讲自己的根据,理由十分充足。听了小羊的辩解,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呢?

(有礼貌、讲道理、和善、温和)请女生温和地读一读。

5·角色朗读,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谁愿意读狼的话,小羊呢?(先指名读,师读旁白,同时指导学生以动作辅助表演,然后男女生分角色齐读,直接读对话。)

6·小结

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小羊绝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可狼偏说小羊弄脏了水,这就是狼第一次???(师板书:故意找碴儿)

7·师引导学生归纳学习狼找的第一个借口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

2、找(划出狼和小羊的对话)

3、议(讨论沟通)

4、练(练习对话)

四、过渡:狼第1着失败了,看看第二次狼又找了一个什么碴儿,小羊是怎么跟它讲道理的?我们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

1·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后指名回答

2·相应出示狼和小羊的第2次对话。把这两段话读一读。(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评议的过程中做指导(2)你们说xxx小伴侣演得狼怎么样,为什么?

书上有一个写狼心情的词,是——(师相应贴出:气冲冲)气冲冲,你们懂吗?(就是很生气,发火了)我们一起气冲冲地读——(齐读狼的第二次对话)(3)小羊呢,演得怎样,为什么?(根据生答的情况,引导学生:我们来看图上的小羊,你觉得它怎么样?)(述说小羊的样子,后得出:很可怜,很委屈,很害怕,很惊慌)这个“啊”该怎么读?

(4)此时的小羊又惊又急又委屈,他的处境多么令人怜悯啊!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板书:可怜)

师再强调:可怜就是让人怜悯,尽管这样小羊还再跟狼讲道理,小羊急呐!(板书:喊)一起来喊一喊:“啊,这是不行能的,去年我还没诞生呢!”(不行能,没)

3·小伴侣,假如你在旁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怎么样?(很生气,气愤,恼火,??)为什么?

(由于去年小羊还没有诞生呢,怎么可能说他的坏话)他这样没有道理地捏造瞎编,就叫——(找碴儿)

过渡:狼找的第二个碴儿又被小羊驳回去了,它再也没有耐心来跟小羊烦了,你们瞧:师引导他们观察图来帮助理解

1·让学生说说狼此时恼羞成怒的模样

2·书上是怎么些的呢?请小伴侣自由大声地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指名朗读,同时板书(喊)

这儿也有一个“喊”,跟小羊的“喊”一样吗?为什么?

由于狼已经很不耐烦,不愿意跟小羊磨嘴皮子了,他已经火冒三丈了,所以课文说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到:“——”

学着狼的样子做做动作,一起读。狼找不到理由竟然说“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他这么说不过是为吃掉小羊所找的——(碴儿)但是他已经不想让小羊说话了,就露出原形,向小羊扑去。狼向小羊扑上去,结果怎么?

五、明理深化:

1·总结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这儿有狼和小羊的头饰,你们想不想来演一演狼和小羊的故事?要演好这个故事关键是读好它们的对话,现在请同桌之间先专心练一练它们的对话,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生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一边是蛮横无理凶恶的狼,一边是据理力争和善的小羊。)2·面对不断找碴儿的狼,小羊一次又一次跟它讲道理,但狼还是往小羊身上扑去了!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懂了什么?

(由于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跟像狼这样的坏蛋是没道理可讲的。我们不要上当,也要不怕,应该动脑筋灵活机智地去战胜他,保护自己。)

3·这个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在故事的结尾,伊索写了这样一句话(出示:故意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齐读)

狼和鹿第二课时篇6《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班级下册第18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词。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教学重点:

在品词、读句、赏文中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狼少了,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教学难点:

由狼和鹿之间的联系知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亲密的联系及环保的重要性。教具打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读题质疑。

1、师:今日,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生齐读课题:狼和鹿师:这些词语还熟悉吗?一起打声招呼吧![出示:捕杀葱绿特意消退功臣

提防传染竟然血泊祸首]学生齐读。

2、师:在你印象中,什么样的人是功臣?祸首又是什么样的人呢?(生说)

3、文中谁是功臣,谁又是祸首?(指名说)

4、导入:为什么贪欲而凶残的狼是功臣,而美丽和善的鹿却是祸首呢?让我们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

评析:课始,教者由复习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功臣”、“祸首”以及课文中“功臣”、“祸首”分别指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读中悟情,情中悟理。

1、感受一百多年以前的凯巴伯森林的美妙。[多媒体展现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这样的景色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回答]生1:树木很茂密。生2:有五彩缤纷的花朵。生3:百花齐放。生4:绿树成荫。

生5: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生6:树木郁郁葱葱,花朵五颜六色,小草亭亭玉立。

师:是啊,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多美啊![出示句子: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玩耍。]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师: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生齐读]评析:利用多媒体画面带领学生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由画面的直观美进而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为下文学习一百年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作伏笔,使学生的对比意识更强烈。

2、感受森林和鹿群的变化及其原因

师:此时凯巴伯森林是(),鹿是()。一百年后的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鹿又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此时,整个森林是怎样的?[生说]

师:是啊,[师边读边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扩散。]读读看,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森林?读出你的感受。

师:一百多年前呢?[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师:一百多年后呢?[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扩散。]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1:为什么凯巴伯森林原来一片生机勃勃,而现在竟然是绿色在消退,枯黄在扩散?

生2:什么原因使原来一片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绿色在消退,枯黄在扩散?师: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原因,再和同桌沟通。集体沟通。

师:森林闹起了饥荒,由于此时鹿群的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万只。[板书:]这就是十万,它究竟是多少呢?周一升旗时,全校师生聚在一起,人多吧?十万就是100个这么多,多不多?我们一起来感受鹿的多。

[出示:凯巴伯森林从今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学生齐读。

师:而一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