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议论文阅读第二部分阅读目录安徽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2010~2017)
中考基础知识常考阅读能力“1对1”辅导
考点1提取并概括中心论点考点2概括或补写论据考点3分析论证思路考点4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文章一《科学不怕挑战》
课时讲解一整体感知
目录考点5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6内容理解与概括考点7拓展延伸文章二《学者的态度与精神》目录考点追踪训练一考点8分析句段作用考点9词语的指代义考点10品味议论文的语言文章三《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课时讲解二词句段赏析目录考点追踪训练二常考议论文分类训练安徽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2010~2017)
议论文文体知识中考基础知识梳理常考阅读能力“1对1”辅导课时讲解一整体感知【文章解构我来填】中心论点A____________论证思路先以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物竞天择”引出“科学也在不断接受挑战”,再举量子力学和进化论不断接受挑战并不断发展的例子从正面论证;进而从反面论证伪科学不敢正视科学,进一步深化论点;结尾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科学不怕挑战”。文章一《科学不怕挑战》
科学不怕挑战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②段):通过列举生物界“物竞天择”的例子,引出“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第二部分(第③④段):以量子力学和进化论接受挑战并持续发展作为事实论据,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第⑤⑥段):阐述了伪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不敢正视科学,从反面进行论证。第四部分(第⑦段):结尾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深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1)B___________:文章第③④段列举量子力学接受爱因斯坦的挑战,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进化论接受创世说的频频挑战,证明了自身的科学的事例,进一步证明了“科学不怕挑战”的道理。(2)C__________:第⑦段将“科学接受挑战”比作“大浪淘沙”,进一步深化论点。举例论证比喻论证1.[真题5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共4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1提取并概括中心论点[必考]【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一)议论文三要素”★找准论点的方法有:(1)位置分析法:①看标题[2016年11题、2010年5题]:议论文的标题或直接揭示论点(《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或提示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或提示议论的范围(《想和做》)。②看开头:这就是所谓开门见山的写法。如《谈骨气》中的开头第一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即为中心论点。③看结尾[2014年13题]:即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
④看中间: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如《想和做》的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连接起来”,便是从中间位置提取出来的。(2)词语提示法:从提示性词语(“可见”“总之”“所以”“归根结底”以及衔接过渡词语和行文中反复使用的同一个词语等)找论点。(3)归纳提炼法[2012年5题]:当文中没有明确的语句可以作为论点时,就要根据内容分层理解、概括。有时看各段的分论点,并列相加,偏正论点以正为主。★论题与论点的区别:论题只是表述的范围、关系等,表意不明确,而论点是一句表意明确的判断句。如“学问与智慧”,只说明了论述的对象,是论题。2.[真题6题]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量子力学接受爱因斯坦的挑战,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第④段:进化论接受创世说的频频挑战,证明了自身的科学。(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考点2概括或补写论据[2016.11/2010.6]【方法指导】考向1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件?请概括这些事实论据。[2016.11/2010.6]叙事的内容大都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如本文第③段“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进行挑战”“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等。只要抓住这些要素,紧扣文章中心论点,再加以完善组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可采用“人物+时间+事件+结果”的格式进行回答。考向2根据中心论点,给文章补写一个事实/道理论据。[未考](1)要审清题目,看是补写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补写事实论据: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补写道理论据:一般直接引用即可,最好选择众所周知的名人名言、格言、俗语等。(2)要围绕论点去写。论据补写“三要”:
①要准确,所写论据要和论点观点统一。②要真实,材料虚假或张冠李戴,都不能有效地证明论点。③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注意:写道理论据时,论据要与论点一致,所写的名言、格言应有一定的权威性。警句、谚语、诗句等直接引用时要与原文对照,认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3.[原创]第③④段论证了“科学不怕挑战”的观点,请你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自公开之日起就不断受到教会、天文学家的蔑视和嘲笑。后来“日心说”被证明是正确的,它打破了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共3分。符合要求即可)【变式提问】1.把课文的最后一段抄在本子上。并选取这段中的某一个观点,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人教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出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人教九上《敬业与乐业》)4.[真题7题]第⑤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因为前一句承上,对应第③④段内容;后一句启下,对应第⑥段内容。(共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人教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2.反复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人教九上《敬业与乐业》)
考点3分析论证思路[2010.7]【方法指导】分析论证思路即说明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论点的经过,回答时需紧扣议论文一般结构特点完成。
第一步,找论点,分析文章论点的提出方式。是直接提出论点、通过某一现象提出论点还是通过道理引出论点。
第二步,析结构,理清论证层次间的关系,注意先后和主次。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分析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段)。注意答出三方面内容:①强调中心论点,得出……的结论;②充分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可根据语境“对号入座”)。
第三步,找出主要的论证方法和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的:指出摆了什么事实(或论据),讲了什么道理,如何从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
第四步,运用答题模式概述。开头提出(引出)了……的论点(或列出……的事例),接着从正面(反面、正反两面)用……的事例证明了……论点(从……的角度分析了……的道理),最后再次强调了……的观点(总结出了……的观点)。
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起承转合的词语。5.[真题8题]第⑥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2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具有特殊含义(或:是为了表示否定),说明这里的“科学”不是科学。(共2分。意思对即可)6.[原创]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科学接受挑战正是为了求真求是,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共4分。内容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4论证方法及其作用[2016.11/2014.12/2012.8]【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通常的解题步骤如下:
(1)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设问是针对全文还是某一段或几段,是问一种还是多种论证方法,题干设问有没有具体到某个论证方法。如本文题干已经表明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2)通过标志词辨别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再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不同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文章解构我来填】中心论点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思路先提出问题,再从B___________、C___________与D________三方面进行对比论证,提出学者应具有的态度与精神,得出中心论点。文章二《学者的态度与精神》中国新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真理当作第一种的生命。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中国学者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提出问题,对于古印度学者的态度与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我”是佩服与景仰的。第二部分(第E_______段):分析古印度学者和欧洲中古学者与中国学者态度精神的差异。第三部分(第F___段):解决问题,提出中国新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真理当作第一种的生命。②~⑤⑥论证方法第③段把古印度学者的态度和中国学者的态度G_______;第⑤段把欧洲中古学者的态度和中国学者的态度H_______,这里运用了I_________的论证方法;第⑥段运用J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总结中心论点。作比较作比较对比论证道理论证1.[真题10题]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4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B考点5议论文的结构层次[2014.10]【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三)议论文的结构”]
要具体分析其结构层次,需抓住文章的显性标志和隐性标志。
(1)显性标志:①起到分层作用的词句,如关联词语、顺序词语、时间词语、空间词语和重复使用的某个词语或语段、过渡句等,这些既是层次转换的标志,又是文章组合的手段。如本文第②③段句首同时出现的“古印度”,第④⑤段同时出现在句首的“欧洲中古”,第⑥段句首出现的“总之”,就可作为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的标志。②标点符号,如问号、分号、引号等往往表明文章的段落层次及其关系。
(2)隐性标志:指文章层与层之间的意义联系、转换和过渡。2.[真题11题]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强辩,作遁词,作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共4分。意思对即可)考点6内容理解与概括[2016.13/2014.11/2012.6]【方法指导】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从题干寻找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紧扣什么内容等。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①抓关键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论点的作用。②抓中心句:它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石,常常是阐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③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
(2)“概括”实际上是对材料内容进行简要提炼,有以下三种方法:①摘录法:提取原文中心句、结论句、论点或分论点句,将其摘录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②拼接法:即组合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来进行概括。着眼点要放在文章或文段各个层次的起始句以及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上。③自拟法:即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适用于提炼文章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等方面的概括性题目。第三步:根据要求整理答案,列序号,求规范。第四步:根据题干赋分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3.[原创]文中“学者的态度与精神”给你带来哪些关于“学习”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6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①对待学习要认真。②在学习过程中要放下成见,博采众长。③在学习中要勇于探求真理。(共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考点7拓展延伸[未考]【方法指导】考向1谈认识/启示①仔细审题。如“从作者的观点出发”“结合主题谈启示或认识”,一定要明确结合作者的观点或文章主题进行谈论;建议紧扣作者观点或文章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②善于提炼。写清楚该观点在自己人生经历中所起到的作用,最后表达自己领悟到的启示。切忌写名人事例,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③表述流畅、简明。考向2提建议
①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②建议紧扣阅读材料;③要合理,可操作性强;④陈述理由,能自圆其说;⑤答案组织分条陈述,一目了然。4.[真题12题]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到“中国学者”,是和欧洲中古学者进行对比,突出欧洲中古学者“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的精神,暗示了“中国学者”身上缺失这种牺牲精神。(共6分。意思对即可)见课时讲解一“考点4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指导5.[真题13题]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课时讲解一“考点1
提取并概括中心论点”中国新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真理当作第一种的生命。(共4分。答“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方法指导考点追踪训练一课时讲解二词句段赏析文章三《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文章解构我来填】中心论点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思路本文从对成长的不正确认识开篇,引出对成长话题的讨论;然后第③~⑤段分别从三个不同侧面展开对成长内涵的论述;结尾自然收束,深化中心。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提出问题,从“我”对“成长”的不正确认识谈起,引出下文讨论的话题。第二部分(第②~⑤段):分别从三个方面去论述“成长”的意义和内涵,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第三部分(第⑥段):由上文的论述自然归结,深化文章中心。论证方法第③段列举不同年龄段不同成长的主题,运用了B_________的论证方法;第④段运用C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通过“蹲苗”的比喻阐明“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的道理;第⑤段用议论性的语句论述“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的道理,运用了D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1.[真题5题]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课时讲解一“考点1
提取并概括中心论点”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共3分。意思对即可)方法指导2.[真题6题]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课时讲解一“考点6内容理解与概括”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共4分。意思对即可)方法指导3.[真题7题]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共3分。内容2分,结构1分。意思对即可)考点8分析句段作用[2016.12/2012.7]【方法指导】(1)议论文开头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开门见山,得出中心论点。
内容上:①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依据。③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依据。④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⑤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2)议论文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内容上:
①强
调……的中心论点。②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③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④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⑤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3)议论文中间文段的作用:
结构上:①引出下(全)文;②总结前(全)文;③承上启下。如本文第②段“后来才明白”的具体内容在第③段以后,“不是这样”是对第①段认识的否定,因此第②段是为了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要具体分析段落内容,看其与前后段的关系及与文章中心论点的关系,总结出其存在的必要性。如本文第①段叙述“我”小时候对“成长”的不正确认识,第③段是长大后“我”对“成长”的理解与感悟,因此,第②段在内容上是为了强调小时候“我”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4.[真题8题]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共4分。道理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见课时讲解一“考点4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指导5.[真题9题]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4分)【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联系全文,辨析下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说明“状元宰相”“地底下”指的是什么。(人教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考点9词语的指代义[2016.10/2012.9]【方法指导】确定词语指代义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
二是在原文中找出所指代的内容,如果是代词的话,要从上文中找,由近及远。找出所指代内容后,可用“代入法”检验,以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解题时可按以下步骤(六字诀:明确、辨认、归纳):
(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多可少,可以指代一个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段落。如本文画线句是第⑤段最后一句,分析可知指代内容为整个段落。
(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些”“某类”是不定指。
(3)归纳指代内容。找关键词或关键句(即找中心句),二者都没有的情况下,先通览有关指代内容,理清其内部关系,再简洁、准确地概括。最后将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通顺。如本文第⑤段主要讲两方面的意思:做错事后,人还会成长;身体在老去,内心在成长。6.[原创]试分析下列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通俗形象地说明“我”小时候认为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的错误认识。(共3分。修辞手法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变式提问】课文第四段末尾提出设问:“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引导读者去思考,然后作者又对此做了回答。请从课文中再找出几个设问句,仔细体会这种修辞方式的表达作用,并且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好设问句。(人教九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考点10品味议论文的语言[2010.9]【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中考基础知识梳理”中的“(四)议论文语言特点”考向1画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不锈钢水箱风险防范与违约责任合同
- 2024年度城市核心区域喷泉规划合同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投放内容详述
- 身体护肤乳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头发脱色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及售后服务协议
- 2024年度服务外包合同:某足疗店与服务外包公司之间的合同
- 2024年度建筑工程合同标的详细描述
- 2024年度市场营销合作独家代理合同
- 2024年度农产品采购与保密合同
- 深圳大学《西方文明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30年中国肉牛养殖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效益分析报告权威版
- 租赁合同 排他条款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节约粮食英文课件
- 初中数学30种模型(几何知识点)
- 固体废弃物专项措施方案
- 多能互补规划
-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语文答案
- 50万吨生物柴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