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蜡烛》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蜡烛》1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这一新闻文体的特点。
2、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培育理解和想象的力量。
3、透过行为领悟人性和善的本质,让学生体会憧憬和*的人民共有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学习通过反复、细节描写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
教学难点:
分析蜡烛、炮火的特别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葬礼,炮火是葬礼的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掩埋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一捧地捧出来的,进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这样一个特别的葬礼,发生在反*战斗中。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通讯报道——《蜡烛》
二、新授课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用两个字来表达读后的感受。——感动
(二)理清文章内容
这篇通讯的是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当时他秋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故事。今日,在这里,我就来扮演西蒙诺夫,让我们通过合理的想象,复原一下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
“你好,得意的战士们,我是记者西蒙诺夫,你们真的很勇敢,我听说在战场上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你们能给我讲一个吗?”
(请学生复述故事)
“这个故事真的特别感人,但是由于我要写的是一篇通讯,所以要求时间、地点、人物、大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特别的精确,所以我可以再核实一下这几点吗?”
【时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大事: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缘由),
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
最终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
(三)文章主题
(1)“我想请问战士们,你们认为这个南斯拉夫的老妇人与我们的红军战士素不相识,她为什么在这样危急的状况下埋藏我们的战士?”——对战士的崇敬与哀悼
(2)“我们出兵南斯拉夫,老人掩埋烈士的深刻意义在什么地方?”
——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老人和烈士之间的母子深情,对和*的共同的渴望
(四)写作技巧
(1)“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是我要突出哪些因素,才能到达更为感人的艺术效果呢?”
感人因素——环境危急,炮火连天
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形烈士特别吃力
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
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别意义
可以运用反复、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补充说明
(2)“那么,我们给这样一篇文章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吗?”
蜡烛——象征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深情。
“感谢大家,那我这就回去赶快完成篇文章。”
三、迁移训练
那么,让我们回到课堂,学习西蒙诺夫来设计一篇感人的文章
一个女孩拾金不昧把钱还给失主。我们为这样一个*凡又感人的小故事设计一些感人的因素。
1、天气恶劣
2、女孩需要钱
3、钱对失主来说很重要。
四、结语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斗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久回荡在喜爱和*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喜爱和*,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斗,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教学杂谈
〖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自我进展·拓展延长,联系生活〗
教师要加强文本学问与学生日常阅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拓展延长到现实,联系现实谈熟悉看法,利用文本信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如学习《蜡烛》一文可延长问:战斗还会给人类带来什么苦难?联系你在报刊杂志电视上看到过的大事谈谈看法。学了《台阶》后拓展问:台阶与人的品行、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文本信息作为激发学生思索的食粮,扩大体验的范围。又如,学了诗歌以后让学生设置某种陈述环境,从诗中选取诗句加以运用,缩短诗歌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增加活动的刺激感。
〖养成教育:语文教学的捷径〗
议读课型──议读贵在活泼思想。数、理、化、史、地、生教学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与把握教材中的定理、公式、年月、人物、大事,唯独语文课可以大胆超脱文本,作心灵的远游,不需要记住其中人物的名称、性格、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而主要为了逐步学会阅读运思的方法。议读课的落脚点还在于“读”字,读出原汁原味来,让学生的情感与的情感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从而发觉文章的质美理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精确表述,并与同学共享阅读感受。而争论的目的是合作学习,发觉问题,表述观点,听取意见,记录要点。让学生质疑争论,并不是放羊,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力求每个问题之间有肯定的规律挨次,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比方:八年级上册第3课西蒙诺夫的《蜡烛》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概述课文内容后,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别的象征意义呢?
2、你发觉文章对哪些内容进展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3、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仆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如何让语文课导入语更具吸引力·启迪之美〗
诙谐明快的导入语,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有一位教师上西蒙诺夫《蜡烛》一文时导入语是这样的:“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有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吧!”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把留意力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了,从课文中拾取疑点,启迪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使讲课有了肯定的思路。
以上总结的几点课文导入语,意在启发教师在教学中擅长实践总结,每一堂课成败与否,好的开头是关键。只有设计好美的导入语才能使每一节课生动自如。
〖“把谎话说得圆”──关于文学作品艺术真实性问题的一点思索·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对小说艺术真实性的质疑〗
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性的质疑通常会消失以下状况:首先,学生基于其学问水*及生活阅历所限,有时候对小说的艺术真实性还缺乏客观理性的把握,把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彻底等同,因而可能产生一些偏颇的看法。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对学生不正确的看法要赐予订正。如《背影》一文,有学生就会认为这个父亲买橘子是违反了交通规章,月台上确定有警察,怎么就没来干预呢?这里涉及的就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阅历随便移植而造成的对艺术真实性的错误判定。其次,学生假如对作品艺术真实性的质疑的确有肯定的道理,教师一方面要赐予确定,另一方面可尝试引导学生对情节进展适当的修改,尽量“把谎话说得圆”。
那么谎话如何才能说得圆,让人信以为真呢?亚理士多德就此问题也曾说过自己的见解:“把谎话说得圆主要是荷马教给其他诗人的,那就是要利用似是而非的推断。假如第一桩事成为事实或发生,其次桩即随之成为事实或发生人们会以为其次既已成为事实,第一桩必已成为事实或已发生。”这些话通俗地说就是要把前后大事细节的联系把握好,作品的艺术真实性就能够较好的表达出来。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西蒙诺夫的《蜡烛》为例,学生普遍认为:攻击方场的炮火如此猛烈,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在方场上呆了大半天竟然安稳无恙实在不行信,莫非炮弹都长了眼,预知到老妇人身上将要发生感人的事而“手下留情”了吗?确实,这篇课文给人的感觉就是把生活写得太光滑,太有条理,让人摸不到生活原来的毛茸茸的特性,反而留下了编造的痕迹。在这种状况下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欧派橱柜出口贸易代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门卫服务满意度调查与改进协议4篇
- 二零二五版内部退养员工离职后社会关系维护与互助协议4篇
- 二零二四年光伏发电项目EPC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摩托车品牌代理权转让及市场拓展合同4篇
- 2025年度充电桩充电效率与成本控制合同4篇
- 2025年度木材运输与木材加工企业战略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房产买卖合同争议解决机制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危废无害化处置与环保设施租赁合同2篇
- 2025年度门窗工程承包合同书(智能安防系统)4篇
- 2024-2030年中国海泡石产业运行形势及投资规模研究报告
- 动物医学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非遗文化走进数字展厅+大数据与互联网系创业计划书
- 2024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总结与反思
- 加油站廉洁培训课件
- 现金日记账模板(带公式)
- 消化内科专科监测指标汇总分析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