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水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PAGE高一地理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水圈与水循环教学时间月日星期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第二单元第三节,前两节分别讲述了岩石圈和大气圈,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水圈,有利于学生熟悉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利于把水圈的时空范围置于岩石圈和大气圈背景环境中去,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地理意义。教材第一目是水圈的组成,通过这部分学习学生建立节水意识!同时补充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利用一副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示意图,加以整合各个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教材第二目是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明确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可以把课本上的示意图按时空分成三类画成三幅简图,加以巩固。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来说明归纳。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圈的组成、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沼泽的形成、河流的断流等与水有关的地理现象。三、学生分析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水圈的组成具体直观,易于通过图片、图示归纳出来,但水体的比例学生比较陌生,通过数据说明,培养学生的节水意思,体现地理的学科价值。水循环发生的地理范围广、环节之间的联系不直观,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系统完整的认识,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结合图示加以说明。最后利用水循环的原理来解释沼泽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沼泽的形成、河流的断流等与水有关的地理现象。难点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沼泽的形成、河流的断流等与水有关的地理现象。五、教学资源实验(演示)教具教材、学案、课本插图、ppt六、教学过程导入以“海绵城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部分在与之呼应,解决导入的问题“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探究过程探究一水圈的组成【问题探究】1.阅读课本第47页的一二自然段,读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说出水圈的概念及其组成。【尝试体验】考查点一水圈的组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思考总结】探究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问题探究】1水循环有哪些环节?2.选一个水循环的环节,讨论其影响因素?3.举例说明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4.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尝试体验】考查点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4题。2.下列能够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3.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思考总结】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探究三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沼泽的形成:例如三江平原:1.夏秋多雨,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2.河流凌汛导致河水泛滥;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4.地势低平,排水不畅;5.土壤黏重,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内流河的断流:例如塔里木河:1.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季冰雪融水减少,河流补给减少,2.流域内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3.多沙质土,下渗强烈;4.人类大量引水,导致河流水量减少而断流。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沼泽的形成:例如三江平原:1.夏秋多雨,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2.河流凌汛导致河水泛滥;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4.地势低平,排水不畅;5.土壤黏重,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内流河的断流:例如塔里木河:1.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季冰雪融水减少,河流补给减少,2.流域内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3.多沙质土,下渗强烈;4.人类大量引水,导致河流水量减少而断流。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板书设计思维导图七、教学评价这节课陆地水体相互关系需要补充,地理图示很重,能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地理课件的运用增加了老师讲解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大尺度宏观的地理事物。结合生活实例,尝试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具有实际意义,并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八、教学反思课堂互动稍显不足,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准备材料不足,大部分是住校生没办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讲课是录播室门被风吹开,没有及时关上,影响了录课的质量。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水圈的组成具体直观,易于通过图片、图示归纳出来,但水体的比例学生比较陌生,通过数据说明,培养学生的节水意思,体现地理的学科价值。水循环发生的地理范围广、环节之间的联系不直观,大部分学生在高中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系统完整的认识,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结合图示加以说明。最后利用水循环的原理来解释沼泽的形成,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提高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学生的课后做题情况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节水意识。下面是学生做的饮水机提示语:利用水循环的原理来解释沼泽的形成的设计,很好的帮助学生利用地理原理来解释地理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课上互动稍显不足,也是今后教学中须要着力改善的地方。本节课内容属于第二单元第三节,前两节分别讲述了岩石圈和大气圈,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水圈,有利于学生熟悉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利于把水圈的时空范围置于岩石圈和大气圈背景环境中去,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理解水循环的过程与地理意义。教材第一目是水圈的组成,通过这部分学习学生建立节水意识!同时补充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利用一副河流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示意图,加以整合各个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教材第二目是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应明确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可以把课本上的示意图按时空分成三类画成三幅简图,加以巩固。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来说明归纳。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组成、特点。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沼泽的形成、河流的断流等与水有关的地理现象。课前预习案一、水圈的组成1.特点eq\b\lc\{\rc\(\a\vs4\al\co1(面积广:约占地球表面的①,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eq\b\lc\{\rc\(\a\vs4\al\co1(海洋水,陆地水\b\lc\{\rc\(\a\vs4\al\co1(陆地淡水\b\lc\{\rc\(\a\vs4\al\co1(冰川:占2/3以上—淡水主体,地下淡水,其他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②______,B降水,C③____________,D降水,E④____________,F植物蒸腾,G⑤____________,H⑥______。2.水循环类型eq\b\lc\{\rc\(\a\vs4\al\co1(⑦循环,陆上内循环,⑧循环))3.地理意义(1)实现了⑨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⑩________的相互联系。(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4)使地表物质发生⑪______。4.河流补给eq\b\lc\{\rc\(\a\vs4\al\co1(概念:河水的来源,类型:雨水补给、⑫补给、湖泊水补给、,⑬补给等))探究案探究一水圈的组成【问题探究】1.阅读课本第47页的一二自然段,读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说出水圈的概念及其组成。【尝试体验】考查点一水圈的组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思考总结】探究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问题探究】1水循环有哪些环节?2.选一个水循环的环节,讨论其影响因素?3.举例说明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4.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尝试体验】考查点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4题。2.下列能够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3.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①B.④C.⑤D.⑥【思考总结】类型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例证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探究三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沼泽的形成:例如三江平原:1.夏秋多雨,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2.河流凌汛导致河水泛滥;3.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4.地势低平,排水不畅;5.土壤黏重,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内流河的断流:例如塔里木河:1.气候干旱降水少,冬季冰雪融水减少,河流补给减少,2.流域内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3.多沙质土,下渗强烈;4.人类大量引水,导致河流水量减少而断流。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训练案一、选择题1.关于水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的水呈固态和液态存在B.水圈是一个连续而规则的圈层C.水圈是一个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D.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2.水圈是由①地下水、②河流水、③海洋水、④湖泊水、⑤冰川水等各种水体构成的,以上水体在地球上的储量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A.⑤③①②④B.③⑤①②④C.③⑤①④②D.③⑤②①④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3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A.地下水位上升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C.蒸发量增加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4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用水量增加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下渗量减少D.城市热岛效应5下列对地表径流的改造,对环境有利的是()①修建水库②植树造林③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④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综合题6读图,回答问题。(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过程: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_____(填字母)。(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答案知识清单①71%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④地表径流⑤地下径流⑥下渗⑦海陆间⑧海上内⑨水圈⑩生物圈⑪迁移⑫冰雪融水⑬地下水基础达标练1.B[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识记内容。]2.C3.C4.A[第2题,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知,①是水汽输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第3题,南水北调是改变地表水空间分布的工程措施。第4题,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方法技巧练(1)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2)夏春(3)径流量(4)水库②水库和湖泊一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图中A、B、C补给特点,判断A、B、C的水源补给形式。(2)由积雪融水形成春汛,雨水形成夏汛,推断该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3)由水库能调节径流时间分布,推知建坝后河流流量曲线应变化较小。综合提升1.D[本题四个选项主要涉及水圈的特点,兼顾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圈具有连续而不规则的特点;地球上的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2.C[地球上水体海洋水占主体,储量最多,其次为冰川水,冰川水是淡水的主体,河流水储量较少。]3.B[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且集中在夏秋季节,故①为雨水补给。]4.A[②为高山积雪融水补给。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冬季积雪大量融化,到夏季时,高山积雪量减少。]5.D6.C[这两幅图反映出城市建设后,绿地减少,被水泥、柏油等不透水的硬化地面所取代,降水后雨水多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走,或从下水道排走,下渗雨水少,可供蒸发的水分少。第5题,雨水汇集成地表径流快速流到河里,使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第6题,城市不透水的地表阻隔雨水下渗。]7.B[毁林开荒属于破坏环境的做法。]8.C[东北地区春季有积雪融化形成的春汛;结合四种补给方式的季节变化和湖泊与水文站的位置关系可知:①为地下水补给;②为积雪融水补给;③为雨水补给;④为冬季枯水期的湖泊水补给。]9.(1)A↑C←D↑(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3)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F(5)C(6)E解析本题展示了三类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分清每一个环节的含义和名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教材P47问题地球上存在着海洋水、湖泊水、江河水、大气水等不同类型的水,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水循环,可以相互转化。教材P49活动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下表分别说明了各种补给类型的主要特点。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时间集中;②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有时间性;②不连续性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③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②湖泊水量的大小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关系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