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8篇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学问的基础。教材选取了老师带着同学们到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能力,进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意义,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在比较两个数量时沟通“同样多〞和“1倍〞的联系以及“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观看、推理、迁移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作业纸,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去海边玩吗?今日科技小组的同学正在海边采集贝壳标本呢,咱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收获吧!(出示情境图)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完好地说一说)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沟通反馈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和、差的问题,说明:同学们提的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的问题。
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说明:预设二是依据上课环节中学生提出倍的问题这一生成而设计的。)
3、谈话:王晶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问题,师板贴问题。
4、谈话: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提问:什么是倍?)是啊,倍的学问咱们以前没有见过。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讨论它,和倍做朋友。
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爱的海边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新课,简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课件出示的问题,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演示,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遍问题。(生齐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指生说)
2、摆一摆:用你手中的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
生操作学具,师巡察指导。
沟通展示摆法。
3、观看: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1)李飞拾的贝壳数比王丁拾的多3只。
(2)王丁拾的贝壳数比李飞拾的少3只。
预设二: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
预设三: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这是上课时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4、(1)依据预设一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比王丁的多3个?
预设一:画竖线(在李飞和王丁同样多的3只贝壳后面画竖线)
预设二:分一分(将李飞的贝壳数分成3只和3只两部分)
谈话:如今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部分呢?
预设:同样多。
预设:也是同样多。
(2)依据预设二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你能给大家摆一摆,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吗?
生到黑板摆一摆,分一分。
谈话:如今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同样多。
这一部分呢?
预设:也是同样多。
(3)依据预设三即课堂生成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课堂生成: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有2个3,所以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谈话:你真棒!老师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你都提前会了。真是个喜爱学习的孩子!
谈话:同学们看,假如把王丁的贝壳数3只看做1个3,依据这位同学说的,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是否有2个3?(预设:是)
谈话:那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
5、讲解:我们把王丁拾的3只贝壳看作一份,是1个3,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这样的2个3。
小结: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6、谈话: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
同位相互说。
7、谈话:如今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最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学生再摆一摆,让生到前面展示。
追问:为什么要3个一份,3个一份的摆?是依据谁的只数摆的?
谈话: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如今你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1、谈话:王丁把自己的贝壳送给好朋友一只。王丁如今有几只贝壳?(2只)那么李飞如今的贝壳数还是王丁的2倍吗?
2、谈话:请你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摆的时候先想一想,要依据谁的只数来摆?要几个一份,几个一份的摆?
学生摆,师巡察,指导。
3、展示沟通:你是怎么摆的?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
4、课件演示:6里面有3个2,6是2的3倍。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操作活动,并在每次操作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操作,然后通过操作之后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每次操作活动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谈话:李飞同样是6只海螺壳,为什么一会儿是王丁的3倍,一会儿又是王丁的2倍?
生沟通想法。
2、回顾总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倍的?
引导学生梳理认识倍的方法:摆一摆,圈一圈。
3、揭示课题: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认识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同学们真的和倍交上了朋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观看比较,使学生发觉倍数会因比较标准的转变而转变,初步体会比较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
四、稳固拓展,应用概念
1、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的内容,然后展示沟通。
2、解决问题。
谈话:再让我们回到大海边,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师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解决。
(1)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生圈一圈,汇报结果: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师说明:8是4的2倍。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8÷4=2
让学生说一说:8表示什么?4和2分别表示什么?
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学生齐读有关倍的小学问。
(2)学生独立解决“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沟通算式,订正结果。
(3)解决“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学生独立解决,沟通想法,认识3是3的1倍。
迁移学习:4是4的1倍,5是5的1倍。
学生举例:说一说谁还是谁的1倍。
观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沟通看法。
小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使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通过解决问题,迁移学习1倍的学问。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倍〞的小学问,理解倍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不能做单位名称。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学问、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谈话:关于倍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期望你们能用数学的小眼睛去找一找,用数学的小脑袋去算一算。好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从学问、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思维,培育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查找倍,解决倍,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2
第三单元
统计
教材分析: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依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把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学问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练习十第2、3、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正确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重点难点:
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预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特别关怀同学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体重,身高等假如老师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组5位同学的身高的状况,你有什么方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提问:请你制作一张这一组同学身高的条形统计图,你想怎样制作,把你们的想法告知大家〔先让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进行商量〕
汇报:假如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话,这张条形统计图要画得特别大,假如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单位的话,不简单表达这五个同学的身高状况,因为他们的身高状况,因为他们的身高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段里,只相差几厘米。
教师:大家提出的问题,老师想个方法帮你们解决。
二、亲身实践,学习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教师: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状况,看得很清晰,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很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好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2、制作体重统计图
教师:你能依据刚刚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小组合作完成,评价沟通。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依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三、稳固运用
1、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
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依据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稳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会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
2能依据倍的意义,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稳固用一位数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合理地进行除法估算;正确解决有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和估算,这节课我们特地来进行有关练习,来进一步稳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还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看谁最有收获。
二、组织练习
1.专项练习
〔1〕口算
第一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学生先口算,再从各列中任选一个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第二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观看每列中三道算式,说说有什么发觉;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说说有什么改变,为什么?
〔2〕估算
第一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独立估算,有困难的可以找老师帮忙,或把难题直接写到黑板上。集体沟通,假如出现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确定。
第二组:用你喜爱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学生练习后沟通。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17页第4题。
学生读题后问:此题你预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用哪种计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2〕教科书第18页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空格后,沟通各自的想法。
小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中,求一倍数的要用除法去计算。
〔3〕第18页第7题。
有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会计算56÷4和64÷4吗?我们后面将学习他们。
〔4〕挑战题:a第18页第8题。
b找规律填数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课堂小结
今日你又有什么收获?你如今是怎样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堂作业本》第9页。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娴熟把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娴熟把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重点难点:
留意发觉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预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60÷2600÷26000÷28÷480÷4800÷48000÷410÷22×5
60÷320×324÷3240÷32400÷3120÷370÷710×754÷648÷8
二、估算竞赛
用你自己喜爱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三、笔算竞赛
8÷280÷2800÷28000÷218÷3180÷31800÷390÷3
54÷96×981÷97×98×97×927÷36×75×840÷545÷5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假如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预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商量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沟通。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沟通。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索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觉想和大家一起共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阅历?
七、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阅历?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⒉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洁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讨论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依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看商量
②学生分小组沟通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观看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相互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相互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看: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受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稳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假如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稳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状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期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学问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学问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奇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把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了所学的学问。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板书
吨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把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商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并把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确地进行计算。结合具体情境,在商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植树节马上就到了,你们有什么计划吗?请看明明班的同学在干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认真观看并说出图意。
2、谁能依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引出:20×3=
4、商量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尝试解决,拓展应用
1、每箱草莓40个,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独立解决,全
班沟通〕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⑴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⑵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学问?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本节课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并把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有3捆树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需要多少钱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经受观看、操作、比较合发觉的过程,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依据需要进行简洁计算。
3、在观看、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育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依据本班学生状况,学生都很熟识类似长方体正方体样子的物体,面对这一节学问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看、探究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到达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支配: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样子,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样子,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预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看,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商量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样子?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商量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索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商量并回答下列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预备好的正方体观看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商量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分。
3、商量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下列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觉了什么?
三年级教案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增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阅历。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以下填空
2×〔〕+3×〔〕=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假如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假如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质培训提升员工质量意识
- 东野圭吾作品分析
- 上证50ETF期权介绍
- 《虽有佳肴》课件
- 七大浪费知识
- 宏观深度报告:2025年十大“不一致”预期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选集职员管理篇十篇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无答案)
- IFRS17对保险行业影响的深度解析:专题二开启计量“黑盒子”
- 单位管理制度展示汇编【职员管理】
- 单位委托员工办理水表业务委托书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真题
- 02S501-2 双层井盖图集标准
- 小班幼儿能力测查与分析报告
- 停车场管理系统说明书
-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考试复习题库200题(含答案)
- 出租车服务质量提升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
- 科技成果转化培训资料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练习题和答案全册
-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与康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