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Ⅱ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4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孔子有言,凡事应“三思而后行”。然而生活中的人们往往认为,①,因为某些常识已化为人们心中不可动摇的精神权威,获得了不受思维审视的“豁免权”。当你看习惯了,习以为常了,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觉得事物本就如此,对它的了解已烂熟于心,无须再做调查思考。殊不知,事物总在变化,由于对变化了的情况不了解,对自己“熟知”的事情也就不熟了。所以,我们不要把熟知当真知,更不要把常识、熟知当作全部的知识和智慧;②,学会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里反向追问,并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批判。只有颠覆惯性思维,让天翻,让地覆,让天地之间的至尊土崩瓦解,你才会在颠倒乾坤里开辟新的道路。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它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例如,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前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③,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划波浪线句突出了颠覆惯性思维的决心及重要意义,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简要分析。20.①常识不需要“三思而后行”②要学会逆向思维③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21.①使用了“只有……才……”的条件句,突出了颠覆思维惯性的必要性,以及产生新思维的可行性。②采用夸张、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强调颠覆力度需大,才能抛弃惯性思维,产生创造性思维。【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凡事应‘三思而后行’。然而……”可知,前后句是转折关系,即“……不需要‘三思而后行’”,在结合后文“因为某些常识……”可知,此处表达的是人们往往认为常识不需要“三思而后行”,据此可写“常识不需要‘三思而后行’”;第二空,由后文“学会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里反向追问,并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批判”“在创造发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维”可知,该空的意思是我们要学会逆向思,据此可写“要学会逆向思维”;第三空,通过后文的“即”可知,后文“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前后句意思一样,据此可写“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语意关系上看,“只有颠覆惯性思维……你才会在颠倒乾坤里开辟新的道路”使用了“只有……才……”的关联词语,“只有”后的内容“颠覆惯性思维,让天翻,让地覆,让天地之间的至尊土崩瓦解”为必要条件,突出了强调了颠覆思维惯性的必要性和产生新思维的可行性。从修辞手法看,“让天翻,让地覆,让天地之间的至尊土崩瓦解”采用了夸张、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天翻”“地覆”“土崩瓦解”强调了颠覆力度需要很大,才能抛弃惯性思维,产生创造性思维。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4.阅读下面漫画,完成题目。(1)为图三补全文字,不超过10个字。(2)简要评价这组漫画的创意。5.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②“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③“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于运用对比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性格迥异的人物。上述三段话中都有“妹妹”,请分别说出三句话分别出自谁人之口,并简要概括第③句说话人的典型性格。人物: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典型性格:____________4.(1)人生都要眉目带笑(人生都要昂首挺胸)(2)①构图简洁传神,寥寥几笔,生动地勾勒出牛的不同情态。②文字搭配,凝练贴切巧妙,赋予牛以人格色彩。③内容富有哲理,用“抬头”“向前走”等词,激励人们积极面对生活,引人警醒(发人深思,感召力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能力。(1)把三张图中牛的样子,进行细致比对,会发现第三幅图中牛的特点:仰头、挺胸、眉目传递着微笑、前行。然后再结合下方文字,得出“不管有多煎熬,都要微笑着向前”或者“不管有多煎熬,都要抬头挺胸微笑前行”。注意字数要求,文字传递正能量,给人哲理启迪。(2)三幅图,三个样子,三种状态,同中有异,以点带面,涵盖了生活特点,有牛的精神状态思及我们人自己,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图对应文字,可谓图文并茂,有助于理解内涵。细微处见深情,作者在牛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间用了心,力求给人以面对生活的正能量启示,可谓画龙点睛、大道至简。5.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典型性格:八面玲珑(善于逢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把握及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1)黛玉之前恼着宝玉,次日二人见面……“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其中“姐姐”“妹妹”既指史湘云有金麒麟,又指宝玉宝钗的金玉良缘之说,明显充满吃醋的意味,可以看出林黛玉说话尖刻、猜忌多疑的特点。(2)《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这句话明显不合常礼,是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是“痴公子”对林黛玉的一片痴心。宝玉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时时说出痴语,可以看出宝玉温柔多情,对黛玉一往情深的特点。(3)这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的一番话。“正是呢!我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是王熙凤的“奉承语”,看见这么可人的黛玉欢喜,想到姑妈早逝伤心。既体现了对林黛玉的奉承,也表达了对林黛玉的关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是照顾了贾母的面子,可见王熙凤逢场作戏、八面玲珑、善于逢迎的性格特点。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讲理的倡议往往来自于①,为什么有人可以不讲理?或者说为什么总有一些情境让讲理成为不可能?我们必须承认讲理是高度情境化的。讲理,是在某一个情境中的两个或更多的人展开的、尝试达成共识的行动。讲理并不是为了改变情境,而是为了改变情境中不同主体对自身选择所做出的价值判断。不讲理,即指讲理行动中的对方不遵守一种被你认为合适的理,因为双方坚持的“理”不同,②。即使我们都承认讲理作为一种规范的重要性,③。可见,讲理的难处在于我们尝试将宽泛意义的规范转变为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这实际上是在跨越从规范到现实的鸿沟。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2.①不讲理的现实②导致不讲理现象的发生(或导致讲理无法持续的结果)③也要关注讲理的情境性23.①把“讲理”由社会规范转变为真实行动的过程比喻成跨越鸿沟;②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讲理过程的艰难。【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的“往往来自于”和后文的疑问“为什么有人可以不讲理?或者说为什么总有一些情境让讲理成为不可能”可知,此空是说讲理的倡议往往是因为现实中有不讲理才制定的,所以可填“不讲理的现实”。②处,根据前文对“讲理”和“不讲理”的解释,及空前句“因为双方坚持的‘理’不同”的原因可知,此空是说明不讲理现象的发生(或讲理无法持续的结果),所以可填“导致不讲理现象的发生(或导致讲理无法持续的结果)”。③处,根据空后句“可见,讲理的难处在于我们尝试将宽泛意义的规范转变为具体情境中的行动”可知,此空是说要注意讲理的现实情境性,所以可填“也要关注讲理的情境性”。2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根据句意可知句子中的“规范”是指讲理的社会规范,“现实”是指讲理的真实行动,此句是把抽象的“讲理”由社会规范转变为真实行动的过程比喻成形象的跨越鸿沟,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讲理过程的艰难,使读者能够形象地理解讲理过程的艰难,是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1.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二组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A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A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读诗。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也不睡。材料二:B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她。B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正说着,只见麝月走过来笑道:“少作些孽罢!”宝玉赶上来,一把将她手里的扇子也夺了递与B。B接了,也撕作几半子,二人都大笑。请用“人名+动作”的四字短语分别概括与A、B有关的内容。(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二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摘编自原孝颖、宋国庆《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材料二:《红楼梦》第17回,贾政带着众清客到大观园内题匾额对联: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附属建筑)。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22.这是____________(人物)居住的____________(地方)。23.请根据材料一观点结合材料二内容分析居住此处的人物性格。21.香菱学诗晴雯撕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材料一中,香菱和宝钗住进大观园,由此想要学习写诗,和黛玉一说,黛玉爽快答应,于是香菱专心致志学起诗来。故第一空可填“香菱学诗”。材料二中,端午佳节间,宝玉因金钏儿之事,心情很糟糕。恰巧晴雯给宝玉换衣时失手把他扇子跌折,便训斥了她几句,晴雯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还击了一通,不仅把宝玉“气得浑身乱颤”,而且连来劝架的袭人也落了个灰头土脸。最后,宝玉一定要回了太太去,至袭人一干丫鬟跪下求情才罢。而宝玉赴宴回来,仍和晴雯有说有笑。听说晴雯喜欢听撕扇子的声音,就任凭她将一大堆名扇痛痛快快撕尽了。最后晴雯将宝玉手中的扇子撕了,又把麝月的扇子也撕了。第二空应填“晴雯撕扇”。22.林黛玉潇湘馆23.以竹林景观为主,风格简洁,凸显高雅意境,暗喻林黛玉的高洁风骨。【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林黛玉的住处是潇湘馆。潇湘馆原名“有凤来仪”,在曹雪芹笔下,潇湘馆里的这片竹林引来了清雅高贵的凤凰——林黛玉。《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众人所起的号都与自己的住所有关,探春为黛玉起号时说起了湘妃竹的典故,黛玉既住在潇湘馆,又爱哭,“将来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作潇湘妃子就完了。”材料二描写得景象正是潇湘馆的环境和布局。2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有“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从材料二的环境描写可看出,潇湘馆以竹林景观为主,风格简洁,竹子木质而中空,且竹竿笔直,可在寒冷的环境中生长,孤标傲世、宁折不弯,这也与黛玉孤高自傲、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相符。其内曲折、幽静,意境高雅,符合黛玉的气质,而翠竹掩映下的一条曲径,也是她寂寞、孤单时的徘徊之处。浙江省金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食客们早已习惯了“中华美食甲天下”的尊荣,街边商厦林林总总的小吃店的墙上往往喜欢挂一段上逾千年的传说——虽然食客大多也不会把这些动辄与乾隆、诸葛亮、秦始皇甚至是黄帝、女娲的故事当真,但换个视角将华夏五千年历史视为五千年美食史,似乎也不算太夸张。然而,历史真相往往令人感到意外。中国历史虽然,但中华美食文化异常晚熟:“南食”“北食”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渐分野,土豆、玉米、番茄、辣椒等食材直到明代才传入中国,“四大菜系”直到清初才成型。诸如大盘鸡、螺蛳粉等为人们所的小吃美食、菜肴菜式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诞生,而“菜系”作为一个专有词条,直到1992年才被收录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如今“八大菜系”的说法又被“34菜系”所取代。中华美食荣光背后,是其发展的漫漫长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句古训对食客们或许有更深的感动。中华美食是美好的,华丽的,精致的,同时也是坚韧的,顽强的,隐忍的;中华美食文化是古老悠远的,同时也是厚积新成的。五千年时光仿佛是一场漫长的蛰伏,为的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爆发出最绚烂的华章。食客们在、推杯换盏之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美食自古以来最不缺的,就是兼容并蓄的气度和能力。21.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岁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课 多彩的梦教学设计及反思
- 回迁房买卖合同范文汇编(16篇)2
- 刚入职第一年的工作总结范文(3篇)
- 三分钟的梦想青春演讲稿(4篇)
- 五年级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稿(19篇)
- 实习生的工作总结(17篇)
- 小班体育教案的设计方案2025幼儿园教案(4篇)
- 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篇)
- 努力提升教师的四种素养心得(4篇)
- 做饮食的劳动合同(5篇)
- 病历书写规范2025版
- 2025-2030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洗涤机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 (一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历史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详解)
- 湖北省武汉市七一华源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TSSITS 2006-2024 面向特定场景低速自动驾驶产品准入及运营规范
- GB/T 25020.1-2025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第1部分:钢支柱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社会福利 课件汇 高和荣 第1-5章 绪论- 社会福利主体
- 恐龙无处不有(2024年山东泰安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