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_第1页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_第2页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_第3页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_第4页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究有效性策略探究有效性策略

摘要:“有效课堂”的提出,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的一种反思与应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现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好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活动是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就能切实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反思我们的课堂在现实的教育条件下,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如何有效地调控小学科学课堂,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这是我们每个小学科学老师都在思考和追求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

科学探究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潜能释放学习,它赋予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由于科学探究具有开放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因教师引导不当而实际探究效果低迷的状态。

回顾笔者在多年的科学教学工作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反思、分析,可以说小学科学探究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的认识欠到位,包括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学生原有的知识了解的欠透彻,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课前准备欠充分等等:其次是在探究实施的过程中运行低效,教师不能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寻求到较好的平衡。有的是过份地看待“预设”,忽视了学生探究的主体性,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有的是过份地看重学生的主体探究。始终围着学生打转,淡化了教学内容、目标。为此,探究的随意性很大,缺少必要的约束和反馈机制。探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而这些都是我们追求科学探究有效性应竭力避免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科学探究有效性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小学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1利用问题引领探究方向

探究源于问题,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师生的连接纽带,是探究中激发潜质、训练思维的常用手段。有了问题学生的探究就有了方向,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才会提问,在学会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尽量让小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有的教师在创设了相应情景后就直接开门见山的向学生提出,这节课你们想研究什么?你们想探究什么?你们想观察什么?……通过思考讨论,学生能提出一大堆的问题,接着教师就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探究,这样就会导致探究很难

利用材料有效调控课堂

展开。因此,作为科学教师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利用材料有效调控课堂和引发点,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问题或问题群,把握学生思维的方向性,从而提高回答问题的有效性。

如我们观摩了王老师的一堂小课题研究课《鱼的呼吸会变化吗》,课堂上材料并不是很多,每张桌子都放了一个水槽和鲫鱼,然而他那精心设计的问题像磁铁一样的吸引着学生,使学生思维活动在探究中步步推进。以鱼的呼吸片段为例。教师设置的问题有:

平静时,鱼半分钟大概要呼吸多少次?(先猜测,后求证)

鱼怎样的呼吸为一次呢?(概念的界定)

我们怎样来确定时间呢?(正确掌握时间,控制不变量)

学生分组观察鱼在平静时的呼吸,我们应该测几次?(保证观察数据的科学性)

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处理)

鱼的呼吸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呢?(深化探究)

学生再次自控时间、自测呼吸、自评结论、发现规律。……

另外,在课堂讨论交流中,教师也可以顺着学生交流的语境,提出简单明快的、具有亲和力和鼓励性的插问,让学生更有探究下去的兴趣和信心。

如笔者在教学《小苏打和米醋的混合》这一课时,学生发现混合后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柴棒熄灭,学生在交流中提出,这种‘产生的气体能使火柴熄灭,这种气体不助燃烧,这种气体不是氧气。(笔者追问了一句,你们觉得这种气体会是什么气体呢?)马上有学生回答是二氧化碳气体,因为我在《十万个为什么》中看到过。科学家还告诉我们把这种气体导入石灰水中,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笔者为学生的精湛回答而拍手,如果没有及时追问,学生不会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笔者遗憾地告诉学生因为我们的实验室没有石灰水,所以这个检验我们无法完成,等到初中我们大家就能亲身体验了。

2

材料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探究的方向以及对探究过程体验的深

浅。教师运用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但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材料过多又缺乏典型性,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使课堂失控。如本校有一位教师上《磁铁的磁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各种磁铁,研究磁铁的磁性,老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圆饼形磁铁、柱形磁铁,还有回形针、大头针、硬币(新版1角、旧版1角、5角、1元等)、钢珠、小刀、铁粉等,结果学生一拿到材料,就玩兴大发,吸了这个吸那个,还拿磁铁去吸身边的材料。老师在上面千方百计的提醒,但学生始终安静不下来,造成课堂失控,致使探究活动与学习目标背道而驰。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和提供探究材料时,既要充足,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的机会,又要注意选择材料,使之具有结构性,以便较好的掌控课堂。在运用材料有效控制课堂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

如可采用分批分发材料,有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好胜性进行暗示:老师将给观察认真仔细的小组分发材料。学生就会在下面互相提醒,对老师的暗示作出反应:“我们仔细点。”“某某,你要认真观察,争取有更多的发现”、“慢点……”学生在有序且有效的探究活动中完成任务,这些材料本来就是打算发给学生的,结果用有限的材料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只是改变了分发的形式,这是老师实施的一个小策略。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双手离开材料,与材料脱离。在教学《月相》一课时,笔者适时地把学生制作的月相图贴到黑板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评价活动中来,让学生认真参与月相制作和分析原因中来,确保交流评价的有效性。

3利用“争辩”形成批判思维

在观察、描述中,将“争辩”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引入科学课堂,营造宽松活跃的探究氛围。争辩中,学生不再唯师命而从,他们可以实话实说,各抒己见,敢于否定自己认为不正确的观点和方案,学会取长补短,提高自评和互评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在教学《白醋和小苏打的变化》一课时,当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产生大量的气泡,学生对这气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知道这气体究竟是什么气体,于是笔者就让学生进一步进行观察。并问学生有什么新发现?

生1:集气瓶内小苏打还没有完全溶解完,还在冒气泡。

生2:这种气体是白色的。

生3:不对,这种气体是无色透明的,与空气没有什么不同。

生4:我赞成他的说法,在小苏打刚倒入白醋时,我们看到的气体是白色的,从白醋里冒出来到瓶中去了以后,变成无色的了。

师:通过咱们用眼睛观察,知道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我们可以用实验

利用指导把握探究重点

的方法来研究不明气体的特点。利用指导把握探究重点

然后我们师生通过把燃烧的火柴棒插入集气瓶中验证了这种气体能把燃烧的火柴熄灭,把它导向燃烧的蜡烛上面,蜡烛也熄灭了。这样是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气体的三大特点:无色透明、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学生通过观察辩论,用事实说服了别人,提升了自身,大家形成了共识。发现了规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产生大量气体,最终认识这种变化是一种能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

4

在学生探究前,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讨论实验的各种细节,讨论探究的方法,讨论探究的计划,选择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要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做法。学生如果长时间得不出实验的结果,学生对实验就会失去信心和兴趣。但如果教师过多的指导,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诱发学生浮躁态度的滋生。

如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教师在学生观察小蚂蚁后进行交流:

学生1说:小蚂蚁有八只脚

同组的生2说:不对……

师:看来,小组间同学出现分歧了,是不是在观察中碰到了困难?有什么困难呢?

生1:蚂蚁很小,看不清楚。

生3:蚂蚁还要爬来爬去,很难看清楚。

生4:把小蚂蚁放在水中的泡沫上观察或把蚂蚁放到水中的瓶盖里。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其他小组一起来想想办法。

生5:我们可以把蚂蚁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在学生观察小蚂蚁的过程中,教师细心观察,发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学生亲身感受后,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并提供材料(如水、昆虫盒、泡沫、瓶盖、放大镜等),让学生再进行观察,发现更多的细节。

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经历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再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方法,最后运用方法再次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方法与步骤,学生的思路更清晰了。教师的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

5利用评价培养探究习惯

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自信心的产生很多来自于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一些正面的评价更是不能缺少。在科学探究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多角度全方面的进行考虑,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有了进步的表现和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都应适时进行表扬,哪怕只是一点点。如能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的、能积极思考问题的、探究中能与同学友好协作的、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只要有某一方面值得表扬的,笔者绝不吝啬。

要让学生能主动探究并形成习惯,应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对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评价应重在探究的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在学生在亲自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要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反思、欣赏别人、了解自我的过程,达到授之于渔的目的。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探究的快乐,体验要成功的喜悦,使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