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2.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3.新疆的葡萄、瓜等比较甜,其主要原因是()

A.干旱缺水B.光周期现象C.温周期现象D.化肥用量低

4.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5.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6.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7.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在南坡上适宜栽种

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荫植物D.湿生植物()

8.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A.行为调节B.生理调节C.遗传调节D.食物调节

9.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10.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11.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12.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13.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

A.内环境B.外环境C.微环境D.区域环境

14.某一物种的个体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

A.多度B.密度C.频度D.优势度

15.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O2

16.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集群分布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17.暖流将()的动物带到较冷的地方。

A.喜冷性B.喜热性C.喜干性D.喜湿性

18.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呈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状,该种群年龄结构属于()。A.衰退型B.增长型C.稳定型D.混合型

19.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

20.雄性动物总是奋力攻击和赶走同类雄性进入其所在的动物群,这是()

A.竞争B.种内斗争C.捕食D.他感作用

21.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22.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A.温室效应加剧B.臭氧层破坏C.重金属污染D.水体富营养化

23.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24.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25.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可将环境分成()。

A.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类环境、生物环境和自然环境

C.土壤环境、水域环境和气体环境

D.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6.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27.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28.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29.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腐屑生物

30.红外线对生物的主要作用是()。A.热效应B.抑制生长C.延迟发育D.促进维生素D合成

31.一年生作物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氧B.湿度C.温度D.营养物质

32.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33.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34.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结果

35.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36.关于生物群落的描述,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有时也可狭义地指某一分类单元物种数目的总和

B.生物群落为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总和

C.每个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D.生物群落是任意物种的随意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个物种是通过长期历史发展和自然选择而保存下来的

37.水稻土属于()

A.潜育土B.泥炭土C.盐成土壤D.钙成土壤

38.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39.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A.微环境B.内环境C.生境D.区域环境

40.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41.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42.按照瑙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油松和马尾松等高大乔木均属于()

A.高位芽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隐芽植物

43.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B.2~3C.3~4D.5~6

44.我国解放后新增加的荒漠面积中,有95%是人为活动造成的,其中“贡献”最大的是()

A.过度放牧B.破坏森林C.过度农垦D.工矿开发

45.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表现在()。

A.由于温度的影响,蜗牛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

B.土壤富含石灰质,云杉的数量会增多

C.由于森林能够阻碍气流,所以能改变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

D.由于光的作用,高山上只生长着矮小的植物

46.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A.均匀分布B.随机分布C.集群分布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47.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48.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49.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复杂的是()

A.热带雨林B.荒漠C.农田D.苔原

50.诱捕昆虫时,经常应用()。

A.红光灯B.黄光灯C.黑光灯D.蓝光灯

二、填空题(20题)51.由于竞争,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在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的_______。

52.禁止使用氟里昂作为制冷剂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大气圈的______层。

53.甲乙两个群落均由两个树种组成,每个群落的树木总数都是1000株;甲群落中A树种为300株,B树种为700株;乙群落中A树种为20株,B树种为980株。则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______于乙群落。

54.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栖息在一定区域内______个体的集合。

55.现代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大区别,就是______的变化。

56.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南坡的水分不足以维持森林植物生活的需要时,就为________占据。

57.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温度、______和最高温度。

58.在大气上空的______能吸收过滤掉紫外辐射中最强的波段,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59.在种群的进化与适应过程中,两种最基本的生态对策是r对策和________。

60.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61.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______。

62.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

63.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64.种群均匀分布的模型为______。

65.我国对植物群落主要分为三级: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群丛。______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

66.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分为冷害和_______两种。

67.生态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又叫_____。

68.按干扰的来源,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69.在一定生育期内,高于生物零度的温度称为______。

70.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___________因子的适应。

三、判断题(10题)71.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72.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中间宽上下窄。()

A.正确B.错误

73.种群增长率的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A.正确B.错误

74.r对策生物种群的基本增长型通常是S型。()

75.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物质生产总称为次级生产。()

A.否B.是

76.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向微观和宏观发展。()

77.植物群落地上分层的主要原因是温度。[]

A.正确B.错误

78.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尤其是农作物的作用是直接作用。[]

A.正确B.错误

79.哺乳动物大多属于K对策生物。()

80.种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什么是生态型?根据其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可分哪几种类型?

82.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83.生物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84.简述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及其原因。

85.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五、论述题(5题)86.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7.论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

88.试述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89.试述南北坡的生境特点及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90.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91.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选择的共同结果

参考答案

1.B

2.B解析:原生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需要一个缓慢的生态环境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的次生裸地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是植物繁殖体,演替系列的进程比较快,故选B。

3.C

4.C

5.B

6.B

7.B

8.A解析:自疏现象是指植物生长一般会限制在一定密度下,超过此限制就会自动死亡,这是行为调节,故选A。

9.B

10.C

11.A

12.A

13.A

14.D

15.C

16.D

17.B

18.B

19.B

20.B

21.A

22.A

23.D

24.C

25.D

26.D

27.D

28.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29.B

30.A

31.C解析:春化指植物必须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所以春化阶段主导因素是温度。

32.D

33.B

34.B

35.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36.D

37.A

38.C

39.B

40.D

41.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42.A

43.D

44.A

45.D

46.D

47.C

48.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49.A

50.C解析:黑光灯放射的是紫外线,昆虫对紫外线有趋光性,以此诱捕昆虫,故选C。

51.自然稀疏自然稀疏

52.臭氧臭氧

53.高(或大)高(或大)

54.同种生物同种生物

55.眼界眼界

56.草原

57.最适温度

58.臭氧层臭氧层

59.K对策

60.环境容量环境容量

61.太阳(或太阳辐射)太阳(或太阳辐射)

62.旱季与雨季旱季与雨季

63.负

64.正二项分布

65.高级单位——植被型

66.冻害

67.实际出生率实际出生率

68.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69.活动温度活动温度

70.【正确答案】:

温度

71.Y

72.A

73.B

74.N

75.Y

76.Y

77.B

78.B

79.Y

80.A

81.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82.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83.(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间相互影响;(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有动态特征;(5)有一定的分布范围。(1)由不同物种组成,物种间相互影响;(2)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有动态特征;(5)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84.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某些物质尤其是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从低营养级生物到高营养级生物传递,使处于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这些物质的浓度极为显著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其原因是,生物摄取的食物及能量,有大约50%消耗在呼吸代谢过程中,那么,既不在呼吸过程中被代谢掉,也不易被排除体外的任何一种物质将会浓集在有机体组织中。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这些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大,最终停留在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体内。

85.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86.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三个阶段。①裸地形成。没有植物生长的地面称为裸地,它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裸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类:地形、气候、动物牧食和人类活动。裸地的共同特征是环境条件比较极端,或者潮湿,或者干燥,常常盐渍化程度严重,等等。原生裸地的条件比次生裸地更为严酷,一般群落形成的速度比次生裸地缓慢。②物种传播。群落形成过程中物种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物种向群落内的扩散过程。物种扩散有被动扩散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植物主要以被动形式扩散,主要依靠风力传播。被动扩散的动力还有水、人和动物的活动。有些植物的繁殖体具有钩、刺、芒、黏液,可以依附在动物体上传播。有的则种皮坚硬或是浆果,靠动物吞食后到处扩散。主动扩散一般针对动物而言。为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动物总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向新的区域扩散,如飞行和洄游。有些植物的繁殖体也能进行主动扩散,有些植物则依靠根茎向外蔓延。③物种定居。生物扩散到一个新区后,定居成功的可能性和扩散距离及对新区域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最迅速定居成功的是扩散力很强、对环境条件忍受幅度大的物种。先锋物种有开拓新区的能力。在原生裸地最初形成的只能是地衣群落。而在次生裸地,一般最早形成苔藓群落或杂草群落。随先锋植物进入新区的还有昆虫、螨类等开拓性动物。

87.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演替发育过程的主要特征是结构趋于复杂和有序多样性增加功能完善以及稳定性增加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量流动。幼年期的生态系统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则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接近于1净生产量减小。(2)群落结构。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均匀性趋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和营养结构的复杂化是生物种间联系盘根错节、种间竞争激烈的反映并由此导致生态位分化物种的生活史复杂化食物网复杂化。(3)营养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演替发育过程的主要特征是结构趋于复杂和有序,多样性增加,功能完善以及稳定性增加,具体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量流动。幼年期的生态系统,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则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接近于1,净生产量减小。(2)群落结构。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均匀性趋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和营养结构的复杂化,是生物种间联系盘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