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2-2023年语文预测卷含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2-2023年语文预测卷含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2-2023年语文预测卷含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2-2023年语文预测卷含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2-2023年语文预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高职单招2022-2023年语文预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弥乱国粹泊来品入不敷出

B.伺候斐声煞风景得鱼忘筌

C.日晷陨落挖墙脚纵横捭阖

D.萦回撺掇黑黢黢入目三分

2.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B.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C.过去“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如今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

D.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是柳宗元所写的系列游记“永州八记”之一。

B.《醉翁亭记》是唐代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语就是出自本篇。

C.孙犁是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芦花荡》《荷花淀》是他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

D.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其长篇小说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的是()A.从中国人民感到自己落后、被人欺凌之日起,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反抗。

B.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D.昭君墓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6.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猝不及防(突然)游目骋怀(放开)

峥嵘(艰难崎岖)彤管(红)B.浅尝辄止(就)煊赫一时(声势很盛)溯(顺水流的方向)

弥望(满)

C.熙熙攘攘(和乐的样子)有史可稽(考核)自诩(夸耀)怏怏(不满意的神情)

D.自顾不暇(空闲)残羹冷炙(炽热)惝恍(不清楚)偃卧(仰面倒下)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B.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C.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D.3月5号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

8.下列各句中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人们常常用它向外看,欣赏外面的风景或者专盯别人的毛病,很少有人把它【翻转】过来向内看自己,用心之光向心中看,用智慧之光观照自己的心灵。

B.军报文章称,中国直升机逐步形成从1吨级到13吨级多平台系列机型的产品构架,创造出中国【以致】世界直升机发展史上多个第一。

C.几位海外留学生的加入,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大为增强,我们正可以【因人成事】,做一番大事业。

D.最近一篇名为”一位父亲给梦鸽女士的一封信”的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该文并没有谈【耸人听闻】的”李某某案件”,而专门剖析了梦鸽女士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

9.下列句子中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他(运动员)喜欢施加于自己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紧张感,_______因为这种紧张感,_______他不能获胜,_______会给人以胜利在望的感觉。_______这种乐趣保留在运动员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自得其乐。(改编自《奥林匹克精神》)

A.但是虽然也而且B.而且即使也但C.而且虽然也但D.但是即使也而且

10.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李老汉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儒学时儒家的学说,由孔子所创立,(薪火相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填空题(10题)11.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歌以咏志。(《观沧海》曹操)

1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4.采菊东篱下,

。(《饮酒》陶渊明)

15.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17.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8.“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餍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所描写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是()。

19.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0.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三、基础知识及应用(5题)21.下列词语字形书写和画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活炭韬光养晦

冗(rǒng)长

恪(kè)尽职守

B.谐奏咄咄逼人

怆(chuàng)然怙恶不悛(qǔn)

C.威慑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藩离按图索骥荒谬(niù)返璞(pú)归真

2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闪闪的红星》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影片,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一直脍炙人口,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B.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大陆观光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

C.今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出现60年罕见旱情,湖泊干枯、河流断流、农田开裂,灾区人民心急如焚。

D.骇人听闻的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警示我们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道德和法律的教育。

23.将(1)一(4)句填在括号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这风,不大不小,不徐不疾,就像一双软绵绵的小手,抚摸着你的脸庞和额头,(),一起飞散到九霄天里去。(1)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泓春水(2)轻轻的,柔柔的(3)使你感到舒心适意,飘飘欲仙(4)和着这妩媚温馨的天籁之风A.(2)(3)(1)(4)B.(2)(4)(1)(3)C.(3)(1)(4)(2)D.(3)(2)(1)(4)

24.选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比喻)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引用)

25.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渡假步履蹒跚鲁莽(máng)风餐露(lù)宿

B.棉絮湮没人才蝉蜕(duì)五脏六腑(fǔ)

C.点掇月色蒙胧合拢(lóng)心有灵犀(xī)

D.静谧天涯海角羸(léi)弱忧心忡忡(chōng)

四、现代文阅读(5题)26.作者通过荷叶帽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2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字的分类中包含着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分类的依据是现象与事物的表象,这种分类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类方式。

B.象形的“初文”是汉字衍生的根基,作为义符,每个初文都能提示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汉字的大体意思,后来又被视为该类汉字的“部首”。

C.由“木”引申出“梅”“李”,进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体现了汉字归类通过感觉、联想、隐喻等方式进行系联的特征。

D.“役”字原不从“彳”,后来才以“彳”为义符,因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们看到“役”字就会产生从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联想。

28.下列对当下教育现实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漠视学生的好奇心,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好奇心。

B.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注重习惯和规矩等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思维的激发。

C.学生的学习带有被动性和强制性,好学是为了取悦他人,具有功利性色彩。

D.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天赋和潜能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

29.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30.对本文第⑤段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本段主要以描写和叙述为主来表现与传言不一样的木心。

B.通过木心的“笑”表现其作为艺术家平和的一面。

C.本段也展现了作者由担心到释然的心理过程。

D.送贝多芬四重奏CD的细节是为表现音乐的感染力之强。

五、阅读理解(5题)31.小说中多次气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32.《阿宠的春天》阅读原文:

阿宠出生不到半年,就被送到煤井下,从此过上了暗淡无光的日子。

阿别很心疼阿宠,每天喂它草料时,都忘不了给它多兑些苞谷。阿别说,阿宠呀,虽说你叫阿宠,可是没人真正宠你呀,你知道你到井下意味着啥吗?就是你到死都得呆在这八百米深处呀。

阿宠像能听懂阿别的话,它抬头看了看阿别,不吃了,把头别到了食槽的这一方,眼里含着泪。那根拴在它脖颈的绳子,被它拉得直直的,像个棍儿,支在它和食槽之间,再也弹不回来了。

阿别就明白,阿宠是上火了。

上火的阿宠,任阿别再喂它什么都不会去吃了。

阿别知道了阿宠的脾气,从此不和阿宠说这样败兴的话了,他换了一种语气,像哄孩子一样对阿宠说,阿宠呀,你多幸福呀,有我陪着你,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呀,我要能再活十年,到时我们一起走呵,走呵,就不再回来了。

阿宠听了这话,果真不再耍脾气了,把它毛茸茸的头贴在阿别怀里,不住地拱动,还伸出舌头,去舔阿别苍老的胸脯,阿宠是一匹雪青马,白色重,青色少,像圣软的青白绸缎,均匀地披在它的身上。由于这一身好辨认的皮毛,它的命运注定在井下一生劳作。

但是,阿宠却瞎了。

终日不见阳光,阿宠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阿别劝阿宠道,你别当回事呵,有眼没眼对你一样,你只负责拉车,我为你看路,我不会把你往坏道上领呀。阿宠唯有这一次没听阿别的,它躁动起来,嘶鸣起来。阿别的话音刚落,阿宠一个跳跃挣脱了缰绳,沿着它熟悉的巷道,一路狂奔。

阿宠毛了!阿宠不听话了!阿宠为自己的眼瞎痛苦了!矿工们放下手里的活儿,嘻嘻哈哈去追,他们追了一个巷道又一个巷道,阿宠却仿佛和他们赛跑一样,在晕黄的灯光下灵便地时隐时现。其实阿宠的眼睛早在两个月前就模模糊糊了。后面的人继续迫着,呼啦啦几十号矿工,都是身强体壮,有井下工作经验的,可是任谁也追不上阿宠,是五分钟后,阿宠自己停了下来。阿宠刚停下,矿工们就傻了眼了,在他们刚才干活儿的地方,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海浪拍打礁石,直滚到他们脚下。

塌方了!

矿工们证住了,愣愣地盯着战栗不已的阿宠,心哆嗦了。忽然有人大喊,阿宠呀,你如亲爹娘呵。家里还有老小呢,不然这会儿我们就成煤下鬼了!这话是阿别喊出的,阿别老泪纵横,他的话,让巷道里顿时叹息四起。

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死亡。没有粮食了,没有水了,阿宠也没草料了,更没有苞谷了。可是细心的阿别发现,巷道里有空气,因为他们并没感到窒息,却不知风从哪里来。

阿别吩咐矿工们找风源,有了风源就可能找到出口。

五个人开始行动了,阿别没让所有人一起行动,他想让大家保存体力,他们在井下还不知要呆多少天呢。有人往外打手机,但是信号不好。阿别就让所有人都把手机关了,节省电源,只留一部精良的随时与外面联络。子夜时分,一个叫阿炯的矿工终于和救援队伍联系上了。外面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确定方位,让他们坚持住。这话就是说,活命还很渺茫。

大家在巷道里坐了下来,阿宠也趴下了,阿别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它。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找风源的人一出去就迷路了,到了晚上才摸回来。他们告诉阿别,这是一个老巷道,一时摸不清它通向哪里,如果当时阿宠把他们引向别处,一定会比这儿好找到出口。

阿别一听不高兴了,把头扭过去,不理说话的人,却把阿宠搂得更紧了。

夜晚来临,人们相继睡去,可是睡下不久,就都激灵醒来,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一晃,两天过去,救援没有进展,希望像撕破的纸屑,一点点飘落。许多人饿晕了,支撑不住了,已经有人把目光一次次集聚在阿宠身上,阿别明白大家怎样想的,但是那是他拼老命也不会让他们做的。人们理解阿别的心思,没人率先行动,这让阿别很是慰藉。可是到了第五天,人们实在熬不下去了,眼冒金花,奄奄一息。阿别与阿宠商量,他说,阿宠呀,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死去吗?阿宠没有回答,它也饿得虚脱了几次,没有力气回应主人的话了。翌日清晨,饥饿如恶魔又一次降临。矿工们只剩下活命的欲望了。有一个人忍无可忍,手握尖刀爬到阿宠身旁,他面目狰狞,满眼贪光,可是他很快发现,不用他再费劲了,阿宠已为他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

在一个煤坑边,阿宠的一条腿搭在坑沿上,嘴巴上有粘粘的未干的血痕,显然是阿宠自己咬断了大动脉,而像个小喷泉,汨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地向上盘旋。

那边,阿别的泪,把耳朵都灌满了。

(选自《天池》2010年第7期)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33.文中画线句是用怎样的描写方式写风的?这里写风有什么作用?

34.大量失血会引起人体极度缺氧,从而导致休克及主要器官停止活动。医生们可以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蛋白质溶液暂时维持病人的血压,使心脏跳动,但这些并不能提供人体必需的氧。输血虽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其不利条件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用血必须与受血者的血型一致,验血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其次,输血易引起病毒感染,甚至艾滋病传染;第三,备用血液的有效期只有28~42天。由于上述原因,血库的血液总是供不应求;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威胁,志愿献血者的队伍日益萎缩。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血液替代品的研制。这种血液替代品既不会传染疾病,也没有血型匹配的问题;而且从理论上说,它的保存期可长达一年之久。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件探其困难的事。在研制血液替代品的进程中,科学家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如何提取和分离每个细胞中所含的2.8亿个血红蛋白分子。因为当血红蛋白分子从一层保护性细胞膜内分离出来之后,输入人体时往往会通过血管壁滲透到周围的组织细胞中,除非用遗传或化学方法改变它们的性质,否则这些分子几乎对体内任何器官都会产生毒性损害。为克服这一难关,科学家采取了种种方法。最近,美国诺思菲尔德实验室的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和无数挫败后,研制出一种廉价、充足、可靠的血红蛋白替代品一一“多血红素”。他们从过期的血液中分离出红细胞,从中提取血红蛋白分子并设法将其联成称为“聚合体”的长链,长链的结构可使这些血红蛋白群难以通过血管壁。最后的步骤则是提纯和装瓶,使它长久保存。目前,这种“多血红素”己经获准在人体进行试验,一旦通过最后测试,“多血红素”制品可望尽早面世。下列对第一段画线的“上述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备用血液的有效期非常短。

B.用血必须与受血者的血型一致,验血也浪费了宝贵时间。

C.验血易引起病毒感染,甚至艾滋病传染。

D.注射生理盐水或蛋白质溶液暂时维持病人的血压,使心脏跳动,但这些并不能提供人体所必需的氧。

35.一盆兰花季明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兰花有的己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半晌,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雜。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一百块。”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出于酬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B.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C.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好花没有卖到好价钱。

D.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三万块,坡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

E.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兰花是行文线索,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六、写作(1题)36.人生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最起码的准绳。守住底线,才能让你在面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时,正确抉择;守住底线,方能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步人更高的境界。中学生在作业考试、运动竞技、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结交朋友等方面都应明辨是非,坚守底线。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作文。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CA舶来品;B蜚声;D入木三分

2.D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3.B

4.D

5.C无《儒林外史》,应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6.CA峥嵘(高峻、突出),B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水而行),D残羹冷炙(烤肉、剩饭)

7.BA项两面对一面,“强弱”对应“提高”;C项“再不好”应改为“有多不好”,与前后一致;D缺少动词,应改为“开展学雷锋活动”。

8.A设置了一个实词,一个虚词,两个成语。比较符合四川高考试题模式。观照:显示;反映。用在此处恰当B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联系上下文是讲范围的扩大,因此用”乃至”。C因人成事:依靠他人办成事情,一般含讽刺意味,感情色彩不当。D耸人听闻:故意说大话,使人听了很震惊,事情不存在或被夸大,显然不合乎语境。

9.B第一个空前后明显为并列关系,故填而且;第二个空后面为假设关系,填即使;第三个空与前一个空为关联词即使……也……;第四个空有最后“只是自得其乐”可知为转折关系。

10.C

11.一时多少豪杰

12.若出其中,幸甚至哉

13.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

14.悠然见南山

1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7.沉舟侧畔千帆过

18.林黛玉

19.何枝可依

20.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21.AB项,“谐奏”应改为“协奏”,“怙恶不悛”的“悛”应读作(quān);C项,“暇不掩瑜”应改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的“唾”应读作(tuò);D项,“藩离”应改为“藩篱”,“荒谬”的“谬”应读作(miù)。

22.B

23.A本段文字主要讲的是“风的独特感受”,作者是按照由外到内,情感再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安排句序的。“风像小手抚摸脸庞——轻轻的、柔柔的一一内心舒畅一一化作一泓春水一一和着春风——飞到九霄”。

24.CC项中的“仿佛”是一种联想,本句中没有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所以不是比喻。

25.DA项,“鲁莽”的“莽”应读作(mǎng),“渡假”应改成“度假”;B项,“蝉蜕”的“蜕”应读作(tuì);C项,“合拢”的“拢”应读作(lǒng),“点掇”应改成“点缀”。

26.儿童自有其独特感情及兴趣,他们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童趣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尊重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

27.C

28.B

29.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30.D

31.作者如此安排:一是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两处写出了老安得知兰花很值钱时内心很震惊。两处写出了老安内心列画家的愤怒,写出了老安内心的懊悔;二是讽刺了当今日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兰是与前文老安的真与善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效果。

32.①动作、神态描写。“手握尖刀”“面目狰狩,满眼贪光”表现了那个人的凶残和贪婪。②对比、衬托。那个人和阿宠形成列比,凸显了阿宠的善良和无私。③细节描写(或比喻)。“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地向上盘旋。”借对血液流淌的细节描写,突出阿宠的普照无私,加强了对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