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_第1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_第2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_第3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_第4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10页共15页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教学过程旧课复习:1、电动机常用的种类及作用;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主要组成及各局部的作用。课引入:在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展大修和小修维护保养时,可能需要对电动机进展拆装,假设拆卸方法不正确,有可能损坏电动机的零部件,不仅使修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会为今后电动机正常运行留下后遗症。因此,为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对三相异步电动机进展维护保养的力气,首先要正确把握电动机的拆卸和装配技术。正课内容:课题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一、电动机拆卸工具的生疏拉具:用于拆卸皮带和轴承〔又称拉轴器〕、活扳手、呆扳手、锤子、紫铜棒〔用来传递力气,可以避开直接敲击而造成轴或轴承等金属外表的损伤〕、旋具、刷1、拆装前预备工作必需断开电源,撤除电动机与外部电源的连接线,并标好电源线在接线盒的相序标记,以免安装电动机时搞错相序。检查拆卸电动机的专用工具是否齐全。〔3〕做好相应的标记和必要的数据记录。1〕、在皮带轮或联轴器的轴端做好定位标记,测量并记录联轴器或皮带轮与轴台间的距离。2〕、在电动机机座与端盖的接缝处做好标记3〕、在电动机的出轴方向及引出线在机座上的出口方向做好标记。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卸步骤:〔1〕、拆卸皮带轮或联轴器。1〕、在带轮〔或联轴器〕的轴伸端上做好在安装时的复原标记。2〕、将三爪拉马的丝杆尖端对准电动机轴端的中心,挂住备注:旧课复习;〔5分钟〕课引入:〔约5分钟〕通过提出电动机使用保养、维护的留意事项,要合理拆装电动机引入本次课。正课内容:〔约65分钟〕1、相关工具的介绍,为了解局部,依据生活的用途,简洁说明其用途。〔约5分钟〕2、拆卸〔约30分钟〕1〕、拆装前教学过程带轮〔或联轴器〕,使其受力均匀,把带轮〔或联轴器〕渐渐拉出。3〕、用适宜的工具将固定皮带轮〔或联轴器〕的销子拆下。〔2〕、拆风罩。用旋具将风罩四周的3颗螺钉拧下,用力将风罩往外一拔,风罩便脱离机壳。〔3〕、拆风扇1〕、取下转子轴端风扇上的定位销或螺钉。2〕、用锤子均匀小扣风扇四周。3〕、取下风扇。〔4〕、拆前端盖和后端盖螺钉1〕、拆卸后端盖三个螺钉;2〕、拆卸前端盖三个螺钉。〔5〕、拆卸后端盖1〕、用木锤敲打轴伸端,使后端盖脱离机座;2〕、当后端盖稍与机座脱开,即可把后端盖连同转子一起抬出机座。、拆卸前端盖1〕、用硬杂木条从后端伸入,顶住前端盖的内部敲打;2〕、取下前端盖。〔7〕、取后端盖:用木锤均匀敲打后端盖四周,即可取下。〔8〕、拆电动机轴承。选择适当的拉具,使拉具的脚爪紧扣在轴承内圈上,拉具的丝杆顶点对准转子轴的中心,缓慢均匀地扳动丝杆,轴承就会渐渐脱离转轴被拆卸下来。三、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安装流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组装挨次与拆卸相反。在组装前应清洗电动机内部的灰尘,清洗轴承并加足润滑油。1、在转轴上装上轴承、后端盖。可先安装后端盖一侧轴承、后端盖,再安装另一侧轴承用木棒均匀敲打后端盖四周,即可装上。安装轴承的具体方法:用紫铜棒将轴承压入轴颈,要留意的预备工作,用提问要有哪些预备工作,要学生去想象,依据学生的答复系统的讲解。〔约8分钟〕2〕、拆卸局部:利用实物边拆边讲解,和学生共同体会整个拆卸过程。〔约22分钟〕3、安装局部。利用实物边讲解边组装,让学生观看,并找局部教学过程使轴承内圈受力均匀,切勿总是敲击一边,或敲轴承外圈。学生亲自2、安装转子,将转子渐渐移入定子中。1〕、用手托住转子渐渐移入,以免损伤转子外表。2〕3、安装后端盖。1〕、用木棒均匀棒打后端盖四周;2〕、用木棒留神敲打后端盖三个耳朵,使螺丝孔对准标记。3〕、用螺栓固定后端盖4、安装前端盖。1〕、用木棒均匀敲打前端盖四周,并调整至对准标记。调整方法同安装后端盖。2〕、用螺栓固定前端盖。5、安装风扇和风罩。1〕、用木锤敲打风扇;2〕安装风扇固定销;3〕、安装风罩。6、安装皮带轮或联轴器。1〕、安装皮带轮〔或联轴器〕固定销;2〕、安装皮带轮〔或联轴器〕。四、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操作留意事项。1、拆卸带轮或轴承时,要留意使用拉具。2、电动机解体前,要做好记号,以便组装。3、端盖螺钉的松动与紧固必需按对角线上下左右依次旋动。4、不能用锤子直接敲打电动机的任何部位,只能用紫铜棒在垫好木块后再敲击或直接用木锤敲打。5、抽出转子或安装转子时动作要留神,一边送一边接,不行擦伤定子绕组。6、电动机转配后,要检查转子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阻现象。动手组装。〔约25分钟〕4、通过电动机的拆装过程,提问学生电动机的安装要留意哪些事项?通过学生的答复在总结出留意事项。(约10分钟)教学过程小结:通过本次课,加深对学生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了解,学习了三相异步电动机拆卸方法和步骤。把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安装和维护时要留意的事项。课后作业:1、稳固性阅读,教材P8192内容。2、简洁表达三相异步电动机拆卸方法和步骤。3、装配维修后的电动机时要留意哪些问题?小结: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稳固学问点。〔5分钟〕课后作业:稳固练习本次课所讲学问。〔5〕扩展阅读: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一、实训目的:1、把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2、娴熟把握电机绕组拆卸、绕组绕制及电机装配过程3、把握电机绕组端子确定、绝缘电阻测试、空载运行电流测试等方法。4、把握万用表、摇表、钳形电流表的使用。二、实训任务〔内容〕小型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工艺相关工具及仪表的使用〔兆欧表、万用表、转速表、钳形电流表〕简洁故障的检查与修理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开担忧全事故的发生2、把握工艺过程的动作要领,并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文明生产、杜绝乱拆、乱放、不讲清洁的坏习惯三、仪器和设备:万用表、兆殴表、钳形电流表、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撬棍、拉具、厚木板、划线板、绕线机、竹签、沙带、铜线、绝缘材料等五、工作原理:电动机的拆装过程【1】、电动机的拆卸在拆卸前,应预备好各种工具,作好拆卸前记录和检查工作,在线头、端盖、刷握等处做好标记,以便于修复后的装配。1、拆卸步骤:〔由外到内挨次地拆卸〕1、撤除电动机的全部引线。2、拆卸此带轮或联轴器,先将皮带轮或联轴器上的固定螺丝钉或销子松脱或取下,再用专用工具“拉马”转动丝杠,把皮带轮或联轴器渐渐拉出。3、拆卸风扇或风罩。拆卸皮带轮后,就可把风罩卸下来。然后取下风扇上定位螺栓,用锤子小扣扇四周,旋卸下来或从轴上顺槽拔出,卸下风扇。4、拆卸轴承盖和端盖。一般小型电动机都只拆风扇一侧的端盖。5、抽出转子。对于鼠笼式转子,可直接从定子腔中抽出即可。2、留意拆装标准件的标准:全纹六角头螺栓用扳手螺钉〔十字槽〕用起子要求:观看对应部件的名称;定子绕组的连接形式;前后端部的外形;引线连接形式;绝缘材料的放置等【2】、定子绕组的绕制及嵌放1、绕制线圈1〕作绕线模。绕模是由芯板和上下夹板组成,定子线圈是在绕线模上绕制而成的。2〕线圈绕制。小型三相异发电动机承受的散嵌式线圈都是在绕线机上利用线模绕制的。线圈示意图绕线前预备a认真检查电磁线牌号、规格、绝缘厚度公差是否符号规定。b检查绕线机运行状况是否良好,要放好绕线模,调好计圈器。〔2〕绕线过程a.在绕线模上放好卡紧布带,将引线排在右手边,然后由右边向左边开头绕线。b.用毛毡浸石蜡的压板将电磁线夹紧,绕线时拉力要适当,导线排列要整齐,避开穿插混乱,匝数要准确。同时,必需保护导线的绝缘不受损坏。c.检查线圈尺寸、匝数,两个直线边用布带扎紧,以免松散。2、嵌线线圈绕完以后,开头嵌线工作,嵌线就是依据绕组设计要求把一个个线圈嵌放进定子槽 内,组成整个绕组。所以嵌线工序是整个嵌制绕组中最重要的一环嵌线工艺流程是:预备绝缘材料→放置槽绝缘→嵌线→封槽口→端部整形。1〕绝缘的选用电动机的绝缘是打算电动机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需正确地选用和放置绝缘材料。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分为槽绝缘、相绝缘〔层间绝缘这里不需要〕。槽绝缘用于槽内,是绕组与铁芯之间的绝缘。相绝缘又称端部绝缘,用于绕组端部两个绕组之间的绝缘。3)层间绝缘是用于双层绕组上下之间的绝缘。绝缘材料是依据电动机的绝缘等级和电压等级来选择主绝缘材料,并配以适当的补强材料,以保护主绝缘材料不受机械损伤。常用的补强材料有青壳纸,主绝缘材料有聚脂薄膜、漆布等。选用绝缘材料时,主绝缘材料和引出线,套管、绑线、浸渍漆等应为同一绝缘等级的,彼此配套使用。2〕槽绝缘的裁剪与放置依据电动机的绝缘等级,选择好适宜的绝缘材料后,再依据具体需要对绝缘材料进展剪裁和放置。槽绝缘的长度依据电动机容量而定。太长了,增加线圈直线局部的长度,既铺张绝缘材料和导线,又易造成端盖损伤导线的故障;太短了,绕组与铁芯的安全距离不够,使得端部相绝缘很难与槽绝缘连接,造成嵌放端部相绝缘的困难。工艺要点:考虑到定子槽两端绝缘最简洁损坏,一般将伸出铁芯槽外局部的绝缘材料尺寸加倍折回,使槽外局部成为双层,以增加槽口绝缘。槽绝缘纸的构造形式:3〕嵌线工具在嵌线过程中,必需有专用工具,才能保证嵌线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常用的工具有:棰〔木棰和小铁锤〕、划线板〔理线板〕、压线板、剪刀、夹咀钳等等。理线板〔1〕用途有二种:一是嵌线圈时把导线划进铁芯槽;二是用来整理已嵌进槽中的导线。理线板可用毛竹或层压塑料板在砂轮上自己磨削制作。3〕嵌线工艺嵌线工艺的关键是保证绕组的位置和次序正确、绝缘良好。为使线圈依据正确的位置和次序嵌入定子槽内,嵌线前须弄清楚电机的极数、线圈节距、绕组型式和接线方法等。并检查槽绝缘放置是否合格,槽内是否清洁,要防止铁屑、油污、灰尘等物粘在绝缘材料和导线上,以保证嵌线质量。①嵌线的理论分析:相带挨次列出各相所属槽号。见表。1相序U1W2V1U2W1VN1S1N2S21、213、143、415、165、617、187、819、209、1021、2211、1223、24工艺要点:a.为了防止嵌线时线圈发生错乱,习惯上把电动机空壳定子有出线孔的一侧放在右手侧。嵌线时,也应留意使全部线圈的引出线从定子腔的出线孔一侧引出。嵌线时,以出线盒为基准来确定第一槽位置。嵌线前先用右手把要嵌的线圈一条边捏扁,线圈边捏扁后放到槽口的槽绝缘中间,左手捏住线圈朝里插入槽内,应在槽口临时衬两张薄膜绝缘纸,以保护导线绝缘不被槽口擦伤,进槽后,取出薄膜绝缘纸,假设线圈边捏得好,一次就可以把大局部导线拉入槽内,剩下少数导线可用理线板划入槽内。导线进槽应按线圈的绕制挨次,不要使导线穿插错乱,槽内局部必需整齐平行,否则影响全部导线的嵌入,而且会造成导线间相擦而损伤绝缘。嵌线时,还要留意槽内绝缘是否偏移到一侧,防止露出的铁心与导线相碰,造成绕组通地故障。嵌好一个线圈的一条线圈边后,另一条线圈边暂行吊起来在下面垫一张纸,以免线圈边与铁壳相碰而擦伤绝缘。嵌好以后,再依次嵌入其它绕组,直到嵌完为止。在实际嵌线过程中,我们把最初安放的两个线圈称为起把线圈,要求隔槽放置。当嵌绕组的另一边时,我们称为覆槽。嵌线前,将绕组分三等U、W、V选好第一槽位置,嵌U相一只绕组的一条有效边,另一有效边临时不嵌,此过程简称为嵌U1槽。隔一槽,即在第三槽,嵌W相绕组的一条边,另一边W3槽。再隔一槽,即在第五槽,嵌V相绕组的一条边,即V5槽,然后将另一边覆24V524U72W94槽,嵌V116U138W1510槽,嵌V1712U1914W2116槽,嵌V23槽覆18槽,最终将开头两只起把线圈的另一条U120W322嵌线时须留意:绕组端部引线须放在一侧,同时边嵌线边放好相绝缘。3、封槽口嵌线完毕后,把高出槽口的绝缘材料齐槽口剪平,把线压实,穿入盖槽纸,从一端把槽楔作用:用来压住槽内导线,防止绝缘和导线松动。槽楔材料:一般用竹制成,也可用玻璃层布板做。竹槽楔应格外枯燥并用变压器油煮透。工艺要点:槽楔长度一般比槽绝缘短2~3mm,其端面呈梯3mm两端的棱角应当去掉。同槽绝缘接触的一面要光滑,以免在槽楔插入槽内时损坏槽绝缘4、放绕组端部隔相绝缘相间绝缘是使不同相的相邻两组线圈端部相互绝缘。为保证三相绕组间的绝缘,在线圈组〔极相组〕间必需隔一层隔相纸。。隔相纸的外形、尺寸依据线圈端部的外形大小而言,一般单层绕组隔相纸的外形近半圆环的一半。隔相纸垫好后,最好测量一次每相线圈或极相组的对地绝缘电阻,以及各相邻两组线圈间的绝缘电阻,以便准时觉察故障隐患,避开将来拆检的麻烦。5、后端部整形1、前端部用三个螺丝支撑〔不损伤绝缘〕2、撤除布袋3、后端部整形1〕用橡皮锤将端部向外敲打,成为喇叭状。喇叭口均匀,不防碍转子安装。2〕插入隔相纸工艺要点:喇叭口的大小要适宜,口过小影响通风散热,放入转子也困难;口过大,使端部与机壳太近,影响绝缘。留意点:喇叭口打成后要检查一下相间绝缘,假设在敲打中,绝缘裂开或位移,应予补修。4、捆扎后端部1〕捆扎带隔槽捆扎2〕捆扎带整理平坦、开放,分布均匀,与线圈根本垂直。6、前端部接线1、前端部整形同上2、按尾尾相接、首首相接的原则进展顺时针接线,最终留出6根引线接在出线盒的接线板上其中线头的连接承受绞接法。即直接把导线绞接在一起。要留意如下几点:a、将引线在绕组端部排列整齐;b、套好绝缘套管后,与端部绕组一起包扎。小型电机的全部接线可布置在端部绕组的外侧。c、在布置引线位置时,要考虑出线口位置3、转子安放、加装端盖、装机。二、装配后的检查1、主要内容1、机械检查:检查机械局部的装配质量1〕包括全部紧固螺钉是否拧紧2〕用手转动出轴,转子转动是否灵敏,无扫膛、无松动;轴承是否有杂声等。2、电气性能检查:1〕直流电阻三相平衡2〕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检测三相绕组每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和相间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