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二轮复习28空间中的动点问题_第1页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28空间中的动点问题_第2页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28空间中的动点问题_第3页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28空间中的动点问题_第4页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28空间中的动点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体几何一空间中的动点问题

专题综述

空间中的动点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找出规

律,将动点问题转化为“定点”问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将立体几何的问题转

化为解析几何的问题等,目的是把问题回归到最本质的定义、定理或现有的结论中去.立体几

何中考查动点问题,往往题目难度较大,渗透化归与转化思想,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

较高.一般考查动点轨迹、动点的存在性、定值、范围、最值等问题,除了利用化动为定、

空间问题平面化等方法,在几何体中由动点的变化过程推理出结果以外,也可以通过建系,

坐标法构建函数,求得结果.

专题探究

巧用极端位置

探究1:坐标法解决动点问题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使几何元素的关系数量化,借助空间向量求解,省去中间繁琐的推

理过程.解题步骤与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一致,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动

点的位置关系,如在棱上或面内,转化为向量的关系,用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通过空间

向量的坐标运算表示出待求的量=若求最值或取值范围,转化为函数问题,但要注意自变

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坐标法用于解决动点的存在性问题、求最值、求范围问题.

说明:对于求最值、范围问题,也可以直接通过几何体中的某个变量,构建函数,求最值

或范围.

(2022湖北省宜昌市模拟)(多选)在正方体ABCD-A耳G。中,点。为

线段A。上一动点,则()

A.对任意的点Q,都有用DJ.CQ

B.三棱锥5—BCQ的体积为定值I/

C.当。为A。中点时,异面直线耳。与BC所成的角最小A

D.当。为中点时,直线用Q与平面BCC4所成的角最大

【审题视点】

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定点的定值、最值问题,正方体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选择用

坐标法解决.

【思维引导】

A8选项,可以用几何知识证明;CO选项,设出0点坐标,用坐标表示出异面直线成角

的余弦值或线面角的正弦值,求最值,得出。点位置.

【规范解析】

解:对于A:连接AC,CD,.

因为在正方体ABC。一44G2中,用。,平面AC?,

CQu平面ACR,

B.DVCQ,

故A正确;

对于B:

■平面ADD^//平面BCC.B,,

:.平面AOR4与平面8。。内的距离为正方体棱长a,

VV=2X2aa=6a,为定值'

B-BICQ=Q-BCBI

故3正确;

对于C:

以。为坐标原点,直线分别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

设正方体ABCD-ABCR的棱长为2,

i用一个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

—i并求出参数范围,即为函数定

2(x,0,2-%)(%e[0,2]),

i义域

则用(222),5(2,2,0),C(0,2,0).

因此4Q=(x—2,—2,—x),BC=(-2,0,0),G

设异面直线与。与BC所成的角为

\B,Q-BC\(27)

则cos0-|cos<BQBC〉卜6

|40悭「J2/—4X+8

当x=2时,cos。=0,

hr)?

转化为函数求最值,求出当

当xe[0,2)时,cos6=当

J2厂-4x+8f8l函数取最值时的x的值

一也

元=0时,

一2

故当。与A重合时,异面直线与。与BC所成的角最小,

故C不正确;

对于。:4Q=(x-2,-2,—x),

又加=(0,1,0)是平面BCGA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用。与平面BCGg所成的角为a,

则sina=cos<BXQ,m>=y——j-j—L=,==,

对V2X2-4X+8,2(X—lp+6

所以当x=l时,sina取得最大值巫而ae呜

3

因此a取得最大值,

即当。为A?中点时,直线用。与平面6CG5所成的角最大,

故。正确.

故选ABD

【探究总结】

典例1是一道典型的研究动点问题的多选题,难度中等,但能够反映出坐标法研究最值范

围问题的思路.建系=设坐标,写出参数范围=>根据向量运算构造函数=求最值.

(2021安徽省蚌埠市联考)已知圆柱0。底面半径为1,高为万,ABCD

是圆柱的一个轴截面,动点M从点B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到达点D,其距离最短时在侧面

留下的曲线「如图所示.将轴截面A8C。绕着轴逆时针旋转。(0<。<1)后,边8c

与曲线「相交于点P.

(1)求曲线「长度;

TT

(2)当。=—时,求点G到平面4小的距离;

2'

TT

(3)证明:不存在伙0<。<万),使得二面角0—45—P的大小为一.

4

探究2:化动为定

点的位置在变化的过程中,有些量或位置关系是不变的,比如点到平面的距离不变,从而

使几何体的体积不变;动点与另外一定点的连线与某条直线始终垂直,与某个平面始终平

行.在证明体积为定值、证明位置关系时,要动中寻定,将动态的问题静态化:将动点转化

为定点,寻找动直线所在的确定平面,从而解决问题.

答题思路:

1.动点P到平面A3C的距离为定值:证明PQABC,动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即

为定点。到平面ABC的距离;

2.P为动点,为定点,证明PQLA8:证明PQ所在平面与垂直;

3.P为动点,。为定点,证明PQ|平面A8C:证明尸。所在平面与平面48c平行.

HM2(2021湖南省四校联考)在正三棱柱ABC—Agq中,A8=A4,=1,

D,E,F,G,分别为4。,40,偿,。6的中点,P是线段力尸上的一点.有下列三个结

论:①3尸1平面用EG;②^^工/^^③三棱锥^—耳^^的体积时定值,其中所有正确

结论的编号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审题视点】

求证关于动直线族的线面平行或线线垂直,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问题,要化动为定.

【思维引导】

证明动直线3P所在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证明定直线DG与动直线3尸所在平面垂直;

寻找过点P与平面4EG平行的直线,即得出点P到平面B]EG的距离.

【规范解析】

解:如图,

对于①,在正三棱柱ABC—A4G中,

D,E,F,Gr分别为ACAG,AApCG的中点,

:.EGDF,BDB}E,EGB、E=E,DFBD=D

平面BD/ll平面gEG,

线面平行,转化为面面平行

由3Pu平面BDF,得8P||平面gEG,故①正确;

对于②,

在正三棱柱ABC—AUG中,

平面ACGA,平面ABC,

平面ACG4「'平面ABC=AC

B£)u平面ABC,BDA.AC,

平面AC£4

:.BD工DG

DG±DF,DFBD=D

.•.£)G_L平面BOR异面直线垂直,转化为线面垂

.•.OG_L8P,故②正确;直

对于③,

平面8。厂H平面&EG,

DF|平面BgG

体积的定值问题,转化点到平

,产到平面BXEG的距离为定值,

面的距离是定值,即通过线面

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出动点到

而有SAB、EG为定值,故Vp-B'EG是定值,

平面距离为定值

故③正确.故选D

【探究总结】

立体几何证明中经常出现,求证关于动直线的线面平行与线线垂直问题,其思路是转化为

证明动直线所在的定平面与其他平面或直线的位置关系.关键是分析动点,动线或动面间的

联系,在移动变化的同时寻求规律.

(2021云南省曲靖市联考)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ABC-A4G为直三

棱柱,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CD^2AD,NAOC=60°,AA,=AC.

(1)证明:A,D,C,,与四点共面,且ACJ.OG;

(2)若A£>=1,点M是BC上一点,求四棱锥(.-"XW'的体积,并判

断点M到平面ADCe的距离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探究3:巧用极端位置

由于点位置连续变化,使研究的图形发生连续的变化,利用点的位置变化"极端"位置,避

开抽象及复杂的运算,得到结论.常见题型:

1.定值问题:几何体中存在动点,但所求结果是确定的,即随着动点位置的改变不会影响所

求的量,故可以考虑动点在极端位置的情况,优化解题过程.

2.范围问题:几何体中存在动点,结果会随着动点位置改变而改变,当动点从一侧极端位置

移动到令一个极端位置的过程中,所求量在增大、或减小、或先增后减、或先减后增,通过

求出极端位置处的值,及最值,从而得出范围;

3.探究问题:探究满足条件的点是否存在,也可以转化为求出范围,从而得出结论.

(2021湖南省株洲市模拟)在正四面体A—8QD中,E为棱的中

点,厂为直线30上的动点,则平面AEF与平面ACD夹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

是.

【审题视点】

本例可用极端位置法分析,也可以建系,用坐标法解决.

【思维引导】

借助极端位置分析,不难看出经过AB和A4CD底边中线的平面与平面ACO垂直,F点、

在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位置使平面AEF与经过AB和AACD底边中线的平面平行,

即平面AEFJ_平面AC。,此时两平面所成角为一,角最大;当尸点移动到无穷远时,

2

平面平面ABO,此时两平面所成角最小.

【规范解析】

解:由正左图____.

饭5%芨母而吊心,的吊冠,

则在正四面体中OB,平面ACD,

E为中点,G为0C的中点,\结合几何知识,两平面成角的

EG0B,故EG_L平面ACOi变化过程,即动点从一个极端

连接AG,并延长AG交CD于点”,j位置变化到另一极端位置时,

连接HE,并延长交8。于点尸,i夹角大小的增减情况

则过点AE,G的平面交直线BD于点F.

则平面平面4CD

即平面AEF与平面ACD的夹角的正弦值为1,

了支灰板羸而施蓟葩拓至首瓦BZ5而至躬萩i旃丑短节;:在极端位置处取"最值",直接

i求出点该处时的夹角的正弦

平面AEF与平面ACD的夹角逐渐减小,

i值,即为范围区间的一个端点

即当点尸在无穷远处时,看作七下|BD,

如下右图

故平面AEF与平面AC。的夹角即为平面AEFt与平面ACD的夹角,

求出其正弦值为它.

3

综上可知:面AE五与面AC。的夹角的正弦值的取值范围为

【探究总结】

借助极端位置解决典例3中的问题,首先利用几何知识,明确点在移动的过程中,所求量

的变化情况,若在极端位置处取“最值”,问题就简化为求出极端位置处的值.

(2021浙江省杭州市高三模拟)高为1的正三棱锥P-ABC的底面边长为

a,二面角P-AB-C与二面角A—P3-C之和记为。,则在。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中,。的变化情况是()

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专题升华

几何体中研究动点问题往往难度较大,开放性强,技巧性高.总体思路是:用几何知识,经

过逻辑推理,证明位置关系或求出表示出所求量;或者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

代数化,用空间向量研究动点问题,省去了繁杂的推理环节,但计算量较大.解决动点问题

的策略不局限与上述方法,常用的的方法还有:运用条件直接推算,借助条件将几何体还

原到长方体中去;构造函数,数形结合;还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解决,如化折为

直、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解决.但只要我们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并灵活加以应用,不仅

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还可以得到简捷巧妙的解法.

【答案详解】

变式训练1

【解答】解:(1)「在侧面展开图中为8D的长,其中AB=AD=乃,

曲线『的长为J5肛

TT

(2)当。=一时,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

则有4(0,-1,0)、B(O,1,O)、G(—1,0,%),

_____-TT

・•.AB=(0,2,0)、AP=(-1,1,-).OCX=(-1,0,^)

n-AB=2y=0

设平面ABP的法向量为〃=(x,y,z),则<冗

n•AP=-x+yH——z=0

2

取2=2得〃=(肛0,2),

所以点G到平面PAB的距离为d=l<9C,'n|=.

hlJ储+4

(3)假设存在满足要求的e(o<e<乃),

在(2)的坐标系中,p(-sinacosae),

AP=(-sine,cose+i,e),

设平面ABP的法向量为m=(芭,y,Z]),则

2y=0

<八八,

-%1sine+y(cose+l)+6Z]=0

取再=1得加=(1,0,sn'),

0

又平面ABD的法向量为4=(1,0,0),

由二面角O—AB—P的大小为2TT,

4

则|cos(m,k)\=-------==>sin。=0.

sirrO2

1+丁

TT

sin6<e(0<e<一),.・.0<。<4时,均有sin6<6,与上式矛盾.

2

TT

所以不存在仇0<6<万)使得二面角O—AB-P的大小为一.

4

变式训练2

【解答】(1)证明:因为ABC—44G为直三棱柱,

・•・所以/,且6解,

又四边形ABC。为平行四边形,

BC//AD,RBC^AD,

:.ID(\H,且AD。必,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A,D,Cj,B|四点共面;

.4.4],

又A41,平面ABCD,ACu平面ABCD,

ABCDII4f1,

A5CO四边形AACCj为正方形,连接A&交A。于E,

在AAQC中,CD=2AD,ADCGO.

由余弦定理得।-",,,

•.、il〃,所以IC-10',

AD1AC,

又A41_L平面ABCD,ADu平面ABCD,AAt1AD,

AC,"u平面4ACC「ACA4(=A,

ADJ•平面AAC£,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