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序言1.1工程概况成都市恒锦旧城改造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顾客)于2021年7月委托我院对其拟建的锦江大道提升改造项目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该项目设计工作由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为对锦江大道按城市道路断面结构提升改造,同步实施排水、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网,完善路灯、交安等市政设施,提升绿化、景观及城市家居品质等。锦江大道为东西走向,道路西端接已建的永安桥(不含),东端接成龙大道。设计起点桩号K0+000m,设计终点桩号K6+140.684m,设计范围全长6140.684m,路面设计标高486.666~517.338m。设计道路红线宽40.0米,全线采用沥青路面。管线最大埋深按路面设计标高以下8.0m考虑,管线材质按混凝土考虑,采用明挖施工。道路设计指标见表1.1-1。道路设计指标表1.1-1道路等级起点坐标终点坐标设计行车速度(km)设计路线总长(m)红线宽度(m)城市主干道X=11040.011Y=20410.554X=11483.446Y=26209.503506140.68440.0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第3.0.1条,该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划分本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1.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1.2.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应针对工程特点和场地岩土条件,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1.2.2技术要求1、查明拟建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成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其对拟建场地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2、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3、查明特殊性岩土、河湖沟坑及暗浜的分布范围,调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分析评价其对设计与施工的影响;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提供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需要分析其对设计与施工的影响,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5、判定水、土对工程材料的腐蚀性;6、对场地和路基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7、对地基工程性质、围岩分级及稳定性、边坡稳定性等进行分析与评价;8、对设计与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建议和相关岩土参数;9、应查明沿线各区段的土基湿度状况,并提供划分路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10、查明附近符合路基填筑要求的土料,石料或卵石的有效储量、组成、物理力学性质及运距;11、对拟采用明挖施工方案的深埋管道,应提供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及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当采用顶管、定向钻敷设管道时,应提供相应工法设计、施工所需的参数;对于稳定性较差地层及可能产生流砂、管涌等地层,应提出预加固处理的建议。12、查明沿线建筑物位置、结构形式、基础埋深等,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13、未尽事宜按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及相关规范要求执行。1.3勘察工作依据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有:(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4)《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50585-2019;(5)《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6)《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JGJ/T84-2015;(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10)《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J220-2012;(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13)《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1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16)《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2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2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2018】37号文(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3)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质量管理的通知》(成建委【2014】427号)。(24)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顾客提供的《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方案平面图》、《锦江大道提升改造工程方案纵断面图》。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1.4.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第3.0.1条,该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划分本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根据拟建筑物性质,并遵循有关规范、规程要求,结合成都地区建筑经验,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原则布置工作量。1.4.2勘察方案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布置主要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设计单位信息,本项目桩号K0+000至K0+180范围为现状永安桥,不属于本次改造范围。本次勘察前及过程中管线布置方案未确定,故本次勘察主要沿道路中心线(桩号K0+180为勘察起点)布置勘探点,孔深按最大管线埋深(8.0m)进行钻探。本次勘察工布置勘探点75个,纵向间距约55.10m~100.00m,横向间距约13.0m~22.4m,勘探点深度16.1~16.5m,其中17个勘探点位于I级阶地范围,选取其1/3(6孔),进行对比钻探。实际施工中受场地地形等影响,对部分勘探点位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位置满足规范要求。后期管线布置及纵断面确定后,根据需要可采取补充勘察或施工勘察,完善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勘探点钻孔采用XY-1A型钻机植物胶护壁、双重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回旋钻进。对比钻孔采用SH-30型钻机对杂填土、卵石层进行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在钻探取样进行鉴别的同时,采取多种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以综合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取水7组、土样8组进行分析。1.4.3钻探根据有关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本着安全、经济的原则,钻探采用5台XY-1A型钻机及2台SH-30型钻进。勘探点钻孔均采用XY-1A型钻机钻进,采用植物胶和套管护壁施工工艺,并采取原状土样、砂样及泥岩样进行室内试验。对比钻孔采用SH-30型钻机钻进,采用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对杂填土、卵石层进行连续测试,以定量评价卵石层密实度和均匀性。钻探工艺及原位测试能满足有关规范及勘察技术要求。1.4.4原位测试及波速测试在钻探取样进行鉴别的同时,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标准贯入(N)等原位测试,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和标准贯入(N)采用自动落锤装置标准,并按规范要求记录锤击数。1.4.5取样及室内试验(1)取岩土试样①土试样:采取土样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基的均匀性和代表性确定,在原地面或路面设计标高以下1.5m和软土地区原地面或路面设计标高以下3.0m深度范围内,取土间距宜为0.5m,上述深度以下的取土间距可适当放宽。但须保证每一地层取样数量不少于6件。②岩石试样:根据不同风化程度,每地质分层内,取样数量不少于6组岩石取样数量。若遇破碎带应加做或用其它方法测定。岩石主要进行常规物理试验及单轴抗压强度(天然)试验。③砂样:一般地段结合标准贯入试验采取扰动砂样进行颗粒分析,必要时可用取砂器采取原状砂样测定孔隙比和相对密度。④水样:本工程7件,总量不应少于750ml,其中一瓶为250~300ml,进行侵蚀性CO2分析,应立即加入2~3g大理石粉(并注明)。(2)室内试验①常规土工试验:室内试验操作及成果分析必须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等。一般粘性土(原状土、包括原状粉土)试验项目:比重、天然含水量、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剪试验。粉土增作颗粒分析,并提供粘粒含量百分率ρc。硬塑黏土加作胀缩试验。②砂样(扰动土,包括扰动粉土)试验项目:颗粒分析(包括砂土、粉土的级配、特征粒径),并提供粘粒含量百分率ρc。③击实试验(重型):扰动土样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每件重量25kg。④岩石试验项目:岩石主要检测其密度、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指标。⑤水和土样腐蚀性试验项目:A水样:PH值、酸度、碱度、游离CO2、侵蚀性CO2、矿化度、硬度、溶解氧、Na+、K+、Mg2+、Ca2+、NH4+、Cl-、SO42-、HCO3-、NO3-、CO32-、OH-。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条进行,并判断其腐蚀性。B土样根据实际情况,每一地质单元的每一土层,取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土的腐蚀试验和评价。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12.3条进行,并判断其腐蚀性。1.5勘察点的测放根据顾客和设计提供的拟建建筑总平面图为依据,采用成都市平面坐标系,高程为85国家高程系。现场测放钻孔时,采用中海达F16型RTK测量仪进行勘探点测放,在锦江大道上引用控制点TP1(X=211391.590 ,Y=226132.713,H=514.700)及TP2(X=211135.419,Y=225881.649,H=506.210)施放勘探点。所供使用的图件精度均能满足勘探点的测放要求,测放钻孔精度满足规范要求。钻孔具体位置及高程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6勘察作业完成工作量根据顾客对工程进度的总体安排,我院于2021年7月10日至2021年7月19日进场钻探,因场地原因Z16、Z19、Z20、Z27、Z36钻孔暂无条件施工,本次共完成76个钻孔(含6对比孔)的野外工作,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6。工作量统计表表1.6项目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备注测放点测放勘探点个75钻探XY-1A泥浆护壁回旋孔孔/米70孔/1141.10米SH-30冲击钻孔米/孔69.2米/6孔取样、测试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米/孔60.0米/6孔标准贯入试验(N)次39原状土样组45敞口薄壁取土器取土扰动样组6岩样组12水样腐蚀性分析组7土样腐蚀性分析组82场地地理、交通及气象水文条件拟建项目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永安桥与成龙大道之间,为现状锦江大道道路,交通十分方便。图2拟建场地交通位置图据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该场地属大陆季风型气候,其气候特征如下:(1)气温:年平均气温16.2°C,极端最高气温39.30°C,极端最低气温-5.9°C,昼夜温差最大12°C;(2)降雨量:降水量丰富,雨季集中在7~9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911~941mm,最大日降雨量207.50mm,最大时降雨量28.1mm;(3)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025.5mm;(4)积雪量:最大积雪厚度40mm。(5)潮湿系数0.97,多年年均相对湿度82%;(6)风向、风速: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4.8m/s,瞬间极大风速为27.4m/s,全年主导风向为NNE风,出现频率为11%。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处于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见图3.1)。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他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为稳定区。图3.1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总体而言,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属相对稳定地块。3.2地形地貌拟建项目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永安桥与成龙大道之间,为现状锦江大道道路。沿线途径两个地貌单元,分别为岷江水系I级阶地和Ⅲ级阶地。Z17#钻孔以西地段为I级阶地,地形平缓开阔,勘察期间场地孔口绝对高程为480.96m~484.37m,高差3.41m;Z18#钻孔以东地段为Ⅲ级阶地,地形有一定起伏,勘察期间场地孔口绝对高程为487.94m~516.56m,高差28.62m,场地地形坡度大于5°,为坡地场地。3.3地层岩性根据现场钻探鉴别,在钻孔深度范围内,I级阶地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Ⅲ级阶地所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现详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杂填土①1:色杂,松散~稍密,稍湿~湿,以回填卵石为主,混黏性土、粉土、细砂。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填筑时间大于5年。该层主要在场地I级阶地区域分布,层厚1.10m~5.50m。素填土①2:褐灰、褐黄色,稍湿~湿;以黏性土为主,混岩块、卵石。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植物根系等。填筑时间大于5年。该层主要在场地Ⅲ级阶地区域分布,层厚0.50m~6.80m。3.3.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土②1:褐灰色,稍密~中密,湿。含铁锰质、氧化铁和少许云母碎片。该层夹粉质黏土或粉细砂条带。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m~3.60m。细砂③1:青灰色,湿~很湿,松散状;以长石、石英颗粒为主,含少量云母粉和暗色矿物,局部混有少量卵石及圆砾,仅局部地段分布,主要分布于卵石层顶板上,层厚0.90~3.30m。中砂③2:青灰色,湿~饱和,;以长石、石英颗粒为主,含少量云母粉和暗色矿物,局部混有少量卵石及圆砾。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层厚1.60~2.40m。卵石④:青灰色为主,褐黄色次之,湿~饱和;以花岗岩、石英岩、硅质岩等岩浆岩为主,多呈亚圆形,微风化状态,粒径一般为2~15cm,大者可达20cm以上,隙间充填中砂、圆砾等。卵石层顶板埋深为2.80m~7.50m,标高476.31m~479.59m。据N120动探试验,卵石层密实度可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及密实四个亚层:④1松散卵石:卵石粒径以2~5cm为主,含量约50~55%。冲击钻进很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3.6击/dm。④2稍密卵石:卵石粒径以5~8cm为主,含量约55~60%。冲击钻进较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5.5击/dm。④3中密卵石:卵石粒径以7~12cm为主,含量约60~70%。冲击钻进较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7.7击/dm。④4密实卵石:卵石粒径以8~15cm为主,含量约70%以上。冲击钻进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12.0击/dm。3.3.3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黏土⑤1:褐黄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具胀缩性,切面稍有光滑。该层Ⅲ级阶地区域内绝大部分地段分布,厚度0.9m~12.6m。含卵石黏土⑤2:黄褐色,局部孔段下部褐红色,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及钙质结核,卵砾石含量约20~40%,卵石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等组成,中等风化,个别强风化,粒径大部分2~6cm,磨圆度较好。该层Ⅲ级阶地区域内绝大部分地段分布,厚度0.6m~7.9m。部分钻孔未揭穿。3.3.4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eq\o\ac(○,6):砖红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黏土矿物,产状近水平。泥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岩质软,为软岩,具明显的干裂性,节理裂隙稍发育。泥岩顶板起伏较大,最小埋深0.5m,部分钻孔范围内未揭见。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3个亚层:全风化泥岩eq\o\ac(○,6)1: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风化呈土状,质地软弱,布局含少量岩块,粒径1~3cm。分布较连续,厚度0.5m~6.3m。强风化泥岩eq\o\ac(○,6)2: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发育,结构面不清晰,岩芯破碎,呈短柱状、薄饼状、碎块状。岩芯柱长5~12cm,岩块块径一般3~5cm。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破碎,遇水易崩解。岩体较破碎,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V级,岩石质量差。岩芯采取率约80~90%。RQD值约:15~40%。分布较连续,厚度0.9m~5.3m。中风化泥岩eq\o\ac(○,6)3:组织结构部分破坏,岩芯以长柱状为主,偶有短柱状,岩体结构基本完整,构造层理清晰,发育少量溶蚀孔洞。岩质软,部分岩石被节理、裂隙分割,呈块状。锤击声清脆,有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岩芯长度一般12~25cm,最长约40cm,本次勘察未揭穿。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基本等级为Ⅳ级,岩芯采取率约85~95%。RQD值约:70~80%。本次钻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以上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3.4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土体的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行划分的。通过采用室内岩土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综合评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对获取的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得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3.4.1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取素填土样10件、粉土样6件、黏土样15件、含卵石黏土样6件、全风化泥岩样8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结果见附录《土样检测报告》,其统计结果见表3.4.1-1。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表3.4.1-1岩土名称统计项目天然含水率W(%)密度ρ0(g/cm3)孔隙比e液限(%)塑限ω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1-2(MPa-1)压缩模量Es(MPa)抗剪强度粘粒含量(%)黏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度)素填土统计次数1010101010101010101010/最大值29.61.980.91138.622.416.20.720.4957.014316.3/最小值24.81.830.75229.819.410.40.310.2503.851912.5/平均值27.41.890.84034.320.413.80.500.3715.1329.514.5/标准差1.910.050.0652.230.911.760.1320.0780.9787.621.23/变异系数0.070.030.0770.070.040.130.2640.2100.1910.260.08/统计修正系数/////////0.8490.950/标准值/////////2513.8/粉土统计次数666666666666最大值30.41.940.91430.220.89.41.090.3638.392718.418.3最小值25.31.820.76227.319.38.00.750.2105.271516.314.7平均值28.41.890.83829.020.18.90.930.2746.8921.017.216.9标准差1.960.040.0531.130.640.550.1260.0531.1204.380.801.38变异系数0.070.020.0630.040.030.060.1350.1930.1630.210.050.08统计修正系数/////////0.8280.961/标准值/////////1716.5/黏土统计次数1515151515151515151515/最大值25.62.080.76243.923.820.10.200.24111.3610421.3/最小值20.81.960.59137.720.417.10.010.1407.314915.6/平均值23.22.020.67740.121.718.40.080.1859.2672.518.4/标准差1.370.040.0471.831.000.910.0530.0321.34616.801.71/变异系数0.060.020.0690.050.050.050.6630.1730.1450.230.09/统计修正系数/////////0.8930.957/标准值/////////6517.6/含卵石黏土统计次数66666666666/最大值25.02.040.78542.222.819.40.190.28310.577020.3/最小值21.51.910.64937.520.117.20.010.1566.313715.8/平均值23.21.980.70639.521.418.10.100.2168.1853.017.9/标准差1.190.050.0541.680.960.840.0690.0451.52114.071.59/变异系数0.050.030.0760.040.040.050.6900.2080.1860.270.09/统计修正系数/////////0.7800.927/标准值/////////4116.6/全风化泥岩统计次数88888888888/最大值26.92.050.82043.323.120.20.230.31410.538121.3/最小值21.71.890.64338.520.817.60.020.1565.733516.8/平均值24.01.970.73840.221.618.60.130.2297.9654.819.1/标准差1.650.050.0621.660.840.900.0810.0571.66016.531.50/变异系数0.070.030.0840.040.040.050.6230.2490.2090.300.08/统计修正系数/////////0.7960.967/标准值/////////4418.1/本次勘察场地内取强风化、中风化泥岩各6组作岩石试验,统计成果见表3.4.1-2岩石试验指标统计表3.4.1-2岩石名称指标天然水量ω0(%)天然密度g/cm3颗粒密度ρs(g/cm3)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强风化泥岩试样数6666最大值14.112.312.761.94最小值9.542.182.740.82平均值11.432.242.751.17标准差1.660.030.010.41变异系数0.150.010.000.35修正系数///0.710标准值///0.80中风化泥岩试样数6666最大值8.262.512.767.50最小值3.952.352.734.56平均值6.252.432.745.83标准差1.750.050.011.22变异系数0.280.020.000.21修正系数///0.827标准值///4.8为满足道路路基设计和施工要求,本次取2组素填土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其统计数据见表3.4.1-3。重型击实试验统计表表3.4.1.3岩土名称项目最优含水量(%)最大干密度(g/cm3)素填土试样数22最大值14.01.90最小值11.71.84平均值12.91.87本次勘察对场地内取砂样4件、含卵石黏土样8件、粉土样6件进行颗粒分析试验,试验成果见表3.4.1-3。颗粒分析试验成果表表3.4.1-4土体名称统计数颗粒粒径组成(单位mm)颗粒级配质量百分比(%)>2020~22~0.50.5~0.250.25~0.0750.075~0.050.05~0.005<0.005粉土6//0.1-4.20.3-6.39.7-2010.4-22.941.8-55.514.7-18.3细砂2/0.3-1.64.0-6.210.5-15.966.2-75.17.9-12.0//中砂20.9-3.18.3-12.543.2-50.619.5-37.99.7-14.3//含卵石黏土829.5~36.41.8-7.20.3-3.00.7-6.80.3-2.953.9-61.5//根据勘察场地地形、地貌及附近资料,野外初步判定场地内黏土具膨胀性,故采取9件土样进行室内膨胀土试验,以评价其胀缩性,试验结果见表3.4.1-5。膨胀土试验成果表表3.4.1-5项目指标值土层名称自由膨胀率δef(%)50kPa下膨胀率δepi(%)膨胀力Pe(kPa)收缩系数λs黏土样本数9999最大值581.060.30.47最小值420.442.50.38平均值51.60.752.40.42标准差5.270.217.330.03变异系数0.100.300.140.07修正系数0.9360.8120.9120.955标准值480.647.80.40据土工试验成果,本场地黏土自由膨胀率为42%~58%,平均值大于40%,且小于65%,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第4.3.4条判断,本场地黏土具弱膨胀潜势。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第10.1.2条,成都地区膨胀土的湿度系数Ψw取0.89,大气影响深度da为3m,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m。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第5.2.7条确定膨胀土地基变形量按胀缩变形量计算,根据5.2.14条按胀缩变形公式计算:Ses=ψes(δepi+λsi△ωi)hi选取26#、37#、69#钻孔进行计算,计算成果见表3.4.1-6。膨胀土地基的胀缩变形量计算表表3.4.1-6钻孔编号计算深度(m)湿度系数Ψw地基胀缩变形量Sc(mm)地基胀缩等级26#3.00.8924.53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综合判定膨胀土地基的胀缩等级为Ⅰ级。37#3.00.8925.5469#3.00.8923.873.4.2标准贯入试验(N)本次勘察对素填土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7次,粉土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6次,细砂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6次,黏土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8次,含卵石黏土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6次,全风化泥岩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6次,其试验统计结果见表3.4.2。标准贯入试验(N)结果统计表表3.4.2岩土名称次数范围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标准值(击)素填土77.0-10.08.321.1560.1397.46粉土65.0-7.26.080.7540.1245.46细砂65.8-7.66.780.6310.0936.25黏土810.8-15.313.431.4100.10512.48含卵石黏土2611.0-14.412.641.2820.10111.58全风化泥岩612.0-15.313.481.2930.09612.413.4.3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本次勘察选取6个钻孔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卵石密实度采用击数/10cm进行划分,其判别标准见表3.4.3-1,其N120动探击数统计见表3.4.3-2。动探曲线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卵石层N120密实度判别标准表3.4.3-1N120击数N120≤44<N120≤77<N120≤10N120>10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N120试验结果统计表表3.4.3-2项目孔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杂填土68.76.07.21.1770.1646.2松散卵石44.03.13.6稍密卵石67.05.56.10.6410.1055.6中密卵石510.07.79.2密实卵石523.712.013.73.5地表水及地下水3.5.1地表水府河:位于项目起点位置,在桩号K0+090附近于道路正交,现状为永安桥。府河河道宽约9.5m,水深1.0~3.0m,流速约2.0m/s。岸坡高度约8.0m,下部3.5m采用混凝土挡墙上部4.5m采用自然放坡,岸坡自然稳定。根据调查最高洪水位约480.00m。洗瓦堰:在桩号K1+142位置,以涵洞形式下穿锦江大道。调查涵洞宽度约10.0m,水深约1.0m,流速约1.5m/s。根据调查最高洪水位约482.00m。潘家沟:在桩号K3+570位置,以涵洞形式下穿锦江大道。调查涵洞宽度约2.5m,水深约0.2~0.5m,流速约0.5m/s。根据调查最高洪水位约487.00m。南三支渠:在桩号K4+760位置,以涵洞形式下穿锦江大道。调查涵洞宽度约4.0m,水深约0.1~0.2m,流速约0.3m/s。根据调查最高洪水位约499.00m。红庙子排洪渠:在桩号K5+700位置,以涵洞形式下穿锦江大道。调查涵洞宽度约2.4m,水深约0.5m,流速约1.0m/s。根据调查最高洪水位约503.00m。根据调查沿线相对低洼段(K2+370至K2+430)在2018年暴雨时,因地表水汇聚,淹没场地。上述河流、沟渠洪水位是根据资料、现场初步调查取得,设计单位应以水务部门洪水水位资料进行相应设计工作。3.5.2地下水场地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别描述如下: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水量不大,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量一般较小,无统一的地下水位,以蒸发或逐渐向下渗透到潜水中的方式排泄,雨季水量增加,干旱季节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本次勘察未揭见上层滞水。第四系孔隙潜水(I级阶段区域):砂、卵石为其主要含水层,年变化幅度为1.0~3.0m。勘察期间属丰水期,在钻孔内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6.0~7.4m,稳定水位标高为474.95~475.49m。根据该区的水文地质资料,该场地年最高潜水位标高在480.00m左右。根据场地周边的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内卵石层渗透系数K≈25m/d,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为强透水层。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泥岩裂隙中,该地下水各地段富水性不一,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面充填特征控制,总体上看,裂隙水水量较小。本次钻孔内未揭见基岩裂隙水。3.6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采取地下水2组、地表水5组进行水质分析,并采取素填土、粉土、黏土、含卵石黏土、全风化泥岩进行腐蚀性分析,水、土腐蚀性测试报告详见附录3,结果评定见表3.6。水、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评价表表3.6项目实测值评价标准腐蚀等级备注结论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L)57.0~166.0<300微环境类型为Ⅱ类微Mg2+(mg/L)10.0~21.1<2000微总矿化度(mg/L)552.9~554.8<20000微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SO42-(mg/kg)45.20~126.80<450微环境类型为Ⅱ类微Mg2+(mg/kg)12.30~25.20<3000微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1~7.7>6.5微强透水层微侵蚀性CO2(mg/L)1.1~5.4<15微HCO3-(mmol/L)2.01~3.61>1.0微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PH值7.19~7.58>5.0微弱透水层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水C1-(mg/L)17.6~49.2<100微干湿交替微土C1-(mg/kg)17.95~62.15<250微弱透水层微测试结果表明:在场地条件未发生相应改变时,现阶段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本项目不含钢结构,因此土对钢结构的腐蚀性暂不做评价。4场地地震效应4.1、地震动参数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4.2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别及抗液化措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貌单元为岷江Ⅰ级阶地区域,分布粉土的粘粒含量为14.9%~18.3%,均大于10%,可判为不液化土;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本场地分布中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对单层厚度大于1.0m的细砂层进行液化判别,地下水位按最高水位480.00m考虑,其判别结果见表4.2。标准贯入(N)试验液化判别表4.2孔号土名标贯深度ds(m)地下水位dw(m)土层厚度di(m)实测击数N′(击)粘粒含量ρ0(%)击数临界值Ncr(击)击数基准值N0(击)是否液化液化指数IlE液化等级Z6细砂3.251.61.57.03.07.167液化0.17轻微Z10细砂3.651.11.88.03.07.947不液化Z13细砂3.452.01.46.03.07.107液化1.08轻微Z17-1细砂3.454.11.48.03.05.747不液化Z17-2细砂6.354.11.97.03.08.387液化1.42轻微试验表明:场地分布细砂为轻微液化土。根据现场情况,该道路设计时应根据道路等级决定是否采取抗液化措施。4.3软弱土震陷本工程场地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本场地在局部范围内分布有杂填土、素填土、细砂、中砂属软土。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5.7.11条文说明,本场地各软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可不考虑场地软土的震陷影响。4.4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钻探及各项测试、计算结果表明:在7度地震烈度下,场地分布的饱和细砂属可液化土层,液化等级轻微。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Vse=180~240m/s,场地覆盖层厚度3~50m,属中软场地土,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0.45s,属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建议结构加强或地基处理等抗液化措施。5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5.1建筑物性质及建筑环境评价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为对锦江大道提升改造按城市道路断面结构提升改造,同步实施排水、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网,完善路灯、交安等市政设施,提升绿化、景观及城市家居品质等。锦江大道为东西走向,道路西端接已建的永安桥(不含),东端接成龙大道。设计起点桩号K0+000m,设计终点桩号K6+140.684m,设计范围全长6140.684m,路面设计标高486.666~517.338m。设计道路红线宽40.0米,全线采用沥青路面。管线最大埋深按路面设计标高以下8.0m考虑,管线材质按混凝土考虑,采用明挖施工。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Ⅰ阶地区域(桩号K0+000至K1+520左右),场地地势平缓,地形开阔;地貌单元为岷江水系Ⅲ级阶地区(桩号K1+520至K6+1+140),场地地势有一定起伏,地形较开阔;道路交通便利,现状道路车流量极大,道路内已有管线极多,建筑环境一般,可进行建设道路及管线。5.2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5.2.1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本场地无断裂活动迹象,除存在砂土液化外,无断裂活动迹象,稳定性较好,无活动断层、泥石流、滑坡及崩塌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5.2.2特殊性岩土本场地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和膨胀性土。人工填土包括杂填土和素填土。其中杂填土以回填卵石为主,混黏性土、粉土、细砂,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素填土:褐灰、褐黄色,稍湿~湿;以黏性土为主,混岩块、卵石,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植物根系等。人工填土对基坑开挖后坑壁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同时作为路基土应清除表层含有机质、杂物,并检测合格后使用。场地内分布黏土属于膨胀土,具弱膨胀潜势,地基胀缩等级综合判定为Ⅰ级。场地内分布含卵石黏土中黏土属于膨胀土,具弱膨胀潜势,其膨胀性与黏土相同,地基胀缩等级综合判定为Ⅰ级。5.2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本场地无断裂活动迹象,除存在分布软弱土(人工填土)、可液化砂土外,无断裂活动迹象,稳定性较好,无活动断层、泥石流、滑坡及崩塌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除道路沿线已有管线较多、地铁线路下穿道路,未发现其他埋藏的暗河、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5.3各土层工程地质评价杂填土:以卵石为主,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应清理表层杂质、压实并检测合格后可作为路基与管线持力层。素填土:以黏性土为主,混岩块、卵石,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植物根系等。应清理表层杂质、压实并检测合格后可作为路基与管线持力层。粉土:该层场区内局部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低,承载力偏低,可作为路基和管道持力层或下卧层。细砂:该层场区内局部地段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且为轻微液化土,采取适当抗液化措施后,可作为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中砂:该层场区内局部地段分布,物理力学性质一般,承载力一般,可作为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卵石:场地内连续分布,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较好,是良好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黏土:分布较连续,具胀缩性,承载力较好,可作为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含卵石黏土:分布较连续,具胀缩性,承载力较好,可作为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泥岩:局部地段分布,承载力较好,可作为的路基和管道持力层和下卧层。5.4路基均匀性评价根据拟建道路情况,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剖面图,本工程的地基土均匀性呈现以下特点:场地内上部人工填土层厚薄不均,粉土及细砂分布不连续,局部地段缺失,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较差;各地基土层层面坡度以及工程性质的差异性造成的地基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道路、管道基础设计应考虑地基基础的不均匀变形问题。5.5路基土干湿类型评价根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第4.2.1条规定,路基土干湿类型判别见下表5.5-1。路基土的干湿类型判定表表5.5-1土名平均稠度(Wc)土基干湿类型素填土0.441过湿黏土0.943潮湿全风化泥岩0.823潮湿道路区土的干湿类型为潮湿、过湿类型,设计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其湿度状况或适当提高路基回弹模量,使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5.6道路工程5.6.1道路沿线病害调查经调查,道路沿线现状路面局部存在的裂缝、破损,部分进行了修补。主要原因为因场地周边建设,超载、超重车辆反复通行碾压。道路沿线未发现路面出现较大的凹陷、沉降,现状路基基本稳定。路面改造时,建议清除现状路面后,对现状路基进行相关检测(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若检测合格可采用现状路基作为改造道路路基;若局部检测不满足要求,可考虑进行碾压夯实或局部换填并检测合格后作为改造道路路基。5.6.2场地不良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经调查,沿线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人工填土、液化土(细砂)、膨胀土(黏土)。建设场地的人工填土层,场地内均有分布。绝大部分地段为原路基及下卧层,因钻孔位置位于道路绿化中,表层0.5~1.0m含植物根系等。道路改造时,清除表层0.5~1.0m杂质,检测合格后作为路基持力层。细砂层在I级阶地区域局部地段分布,属轻微液化土,采取适当抗液化措施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和下卧层。处理措施可采用地基处理、结构加强等。黏土层、含卵石黏土在Ⅲ级阶地区域绝大部分地段分布,属弱膨胀性土。设计时应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相关规定执行。膨胀性黏土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可对其掺和石灰、水泥等,掺和比应由试验确定。5.6.3路基工程地质评价根据道路设计标高,K0+000~K1+560段、K1+880~K2+240段、K2+570~K6+140段设计路面与现状道路标高基本一致。设计标高土层为杂填土、素填土、原路基土。建议以检测合格现原路基土作为改造道路路基;杂填土、素填土清除含杂质的0.5~1.0m表层,以检测合格的杂填土、素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K1+560~K1+880m段设计路面标低于现状路面0.0~3.8m,设计标高土层为素填土、黏土。建议以检测合格的素填土或者黏土作为路基持力层。K2+240~K2+570m段设计路面标高于现状路面0.0~3.5m,现状土层为素填土、原路基土,建议素填土含杂质的0.5~1.0m表层,采用素土、改良后的膨胀性黏土或级配良好的砾类土分层碾压夯实回填,以检测合格的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路基土为轻微膨胀性黏土、含卵石黏土时,设计时应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相关规定执行。5.6.4道路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现状边坡:K1+580~K2+360段右侧土质边坡,坡高约4.0~8.0m,坡比约1:2.0~1:4.0,边坡自然稳定。K1+660~K1+740段左侧土质边坡,坡高约2.0~5.0m,下部2.0m采用混凝土护脚墙,上部为自然放坡,边坡自然稳定。该边坡为呈孤立的土丘状。K5+020~K5+400段左侧、右侧土质边坡,坡高约1.0~10.0m,下部1.0~5.5m采用浆砌条石护脚墙,上部为自然放坡,边坡自然稳定。道路修建形成边坡:K1+560~K1+880m段挖方0.0-3.8m,左侧为现状绿地。其中K1+660~K1+740段现状边坡高度5.0m,开挖后边坡高度约8.0m,可根据实际情况削坡,亦可设置护脚墙护坡或桩板墙支护。其余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放缓坡,亦可设置护脚墙护坡。K1+560~K1+880m段挖方0.0-3.8m,右侧考虑现状边坡高度5.0m左右,总边坡高度达8.0m左右,为土质边坡。现状为现状绿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放缓坡,亦可设置护脚墙护坡或桩板墙支护。K1+560~K1+880m段填方边坡高度3.5m,左侧红线外为已建58同城项目场地绿地,可沟通相关权属单位,采用放缓坡与绿地顺接,亦可采用挡墙、桩板墙进行支挡;右侧为现状绿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放缓坡,亦可采用挡墙、桩板墙进行支挡。边坡设计时宜结合周边环境、景观绿化综合考虑;采用挡墙、桩板墙等支护方案,应进行专项勘察与设计。5.6.3区域渗水对路基影响评价及响应海绵城市相关要求区域渗水对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大气降水,这类水主要通过冲刷面层或渗入路基结构,从而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造成危害;第二类是降落到路基边坡和路面上汇集到路基的水,这类水可能使路基土体遭受浸泡,增加土体含水量而降低路基强度;第三类是路基基地通过毛细现象上升至路床的地下水,这类水可以降低路床土体强度,软化路面下承基础,从而造成路基路面的损坏。因此在设计施工中建议充分吸取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自然条件和成都市建设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因地制宜的优化设计,有效吸纳和利用降雨渗水,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协调共存的绿色发展道路。5.7管道工程5.7.1管道工程地质评价本次勘察前及过程中管线布置方案未确定,暂按管线最大埋深路面设计标高以下8.0m,采用明挖施工进行评价。管道埋置深度以下土层为中砂、卵石、黏土、含卵石黏土、泥岩,是管道良好持力层或下卧层,但应避免对其的人为扰动及受水浸泡。5.7.2管道工程基坑稳定性评价及支护建议管线明挖施工,拟建管道开挖至地面下8.0m,K0+000~K1+530(I级阶地)组成基坑土体主要为人工填土、粉土、细砂及卵石;K0+000~K1+530(Ⅲ级阶地)基坑土体主要为人工填土、黏土、含卵石黏土、全风化、强风化泥岩。整体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较大,开挖后基坑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应采取支护措施。本工程周边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为现状道路范围内开挖基坑,地下管线、地铁、涵洞较多,周边存在现状边坡。支护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市政设施、现状边坡、管线施工等的安全。结合本场地实际条件,建议采用排桩、排桩+支撑进行支护,确保基坑及人员安全。后期管线布置及纵断面确定后,应结合周边环境、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综合确定基坑支护形式。对深度较浅、具备放坡条件的地段,可采用放坡、网喷、土钉墙等支护方案。对不具备放坡条件的地段,根据周边地质情况、环境情况以及基坑深度,采用排桩或排桩+支撑的支护方案。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暂定为一级,基坑支护方案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专门设计与施工。设计应考虑膨胀土的水平膨力对基坑的影响。施工前应详细查明场地周边市政设施、边坡情况。5.7.4管道基坑工程降排水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K0+000~K1+530段(I级阶地)地下水主要为卵石层中孔隙潜水,其渗透性较好,丰水期基坑涌水量较大,基础施工时应进行专项降水设计,建议采取管井降水措施。上层滞水局部分布,且规律性差。施工时遇见,可采用明排法处理。施工应作好完善的截排水措施,及时疏排大气降水、地表水,并在周边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卵石层渗透系数K=25.0m/d左右考虑。道路沿线分布地下管网、地铁等,降水井施工应严格控制含砂量,防止基坑地面及周边管网的不均匀沉降。K0+000~K1+530(Ⅲ级阶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局部分布,且规律性差。施工时遇见,可采用明排法处理。施工应作好完善的截排水措施,及时疏排大气降水、地表水,并在周边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本场地地基土为膨胀性黏土、含卵石黏土时,设计应严格按照《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相关条款要求执行。基坑开挖应快速,严禁地表水浸泡和曝晒。被浸泡的软土应清除,封闭应及时。基坑降(排)水应由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专门设计与施工。5.8地下构筑物对道路建设的影响评价锦江大道沿线分布雨污水管、电力管、通信线、燃气管等;洗瓦堰、潘家沟、南三支渠、红庙子排洪渠下穿道路;地铁30号线沿桩号K0+000至K0+160后向北侧远离,地铁6号线在桩K1+000位置(金石路)下穿道路,在建地铁13号线在终点位置(成龙大道)下穿道路;拟建道路在桩号K4+750位置下穿成渝高铁,在桩号K4+870位置下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高速;锦阳大道以隧道形式在桩号K3+140附近下穿道路。施工前应详细查明沿线地下埋藏物。设计与施工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并编制相应保护方案,确保地铁、隧道、市政管线、高铁等构筑物的安全。同时收集周边规划资料,如规划跨越、穿越道路的地铁、隧道、市政管线,考虑接驳及后期施工的便捷性等问题。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大,周边距相临道路、管网、河渠较近,基础施工时会进行地下水管井降水,且有厚度较大的填土层分面,部分地段有膨胀性黏土分布,细砂层为可液化层,场地地质条件较差。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令2018年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和建办质【2018】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川建行规【2018】3号)关于印发《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工程施工可能造成下列工程风险,应做好有效的应对措施,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膨胀性土由于裂隙发育,遇水软化、失水收缩,在雨季基坑极易产生基坑边坡变变形失稳、地面沉降、开裂、地基承载力降低等。细砂层厚度较大,地震时可导致砂土液化而丧失承载力地层,同时,支护桩施工时会造成孔内砂层垮塌,如影响面较大时可造成周边地层沉降,影响周边既有建筑、管网、道路安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土层整体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较大,基坑变形或基坑失稳,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如道路、管网、地铁、相临建筑物等。地下水位位于开挖深度以上,施工时采取管井降水措施,会造成砂土流失,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基坑周边地面及管网的沉降。建设在未经处理的回填土上的污水管线等可能由于不均匀沉降而破损,造成环境污染风险。地下管网情况复杂、施工时存在破环地下管网风险,基坑失稳可导致周边重大管线(高压电线、大直径燃气管线、军缆)破坏。现状边坡为土质边坡,道路开挖、管线基坑开挖,可能导致现状边坡失稳。道路分布较多市政管线,施工进场前应注意排查,避免破坏。7天然建筑材料条、块石料场:场地分布泥岩强度不高,不宜开采作为条石、快石。本工程区及周边无条石、块石料场,需外购。砂砾料:K0+000~K1+530段(I级阶地)管线开挖存在少量砂砾料,可沿线纵向调运。若需求量大时,需外购。黏土料:项目道路、管线开挖素填土表层含植物根系及杂质,清除表层后加以利用。项目道路、管线开挖黏土属膨胀性土,可经处理后加以利用。项目道路、管线开挖全风化泥岩,可加以利用。钢材、水泥、沥青料:拟建工程区域范围未发现生产钢材、水泥、沥青的工厂,需外购。石灰、粉煤灰料:拟建工程区域范围未发现生产石灰、粉煤灰的工厂,需外购。施工用水:区内沿线居民区密布,存在河流、沟渠,取得相关个人、部门同意后,可加以利用。施工用水较为方便。取土及弃土场:开挖路基、管线基坑弃土,应选在地势宽阔处或地势低洼地段堆放,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造成水土流失,后期绿化可回收利用。可将开挖的素填土或黏土、卵石土,在满足工程指标时,用作填方区域的回填土料。8结论与建议8.1结论(1)本次勘察投入了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土工程试验等多种勘察方法和手段,勘察原始资料收集齐全,查明了拟建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投入和完成的工作量可满足《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及现行规程规范要求;提交的成果达到了“勘察技术要求”和合同委托要求。(2)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本场地无断裂活动迹象。沿线途径两个地貌单元,其中Z17#钻孔以西地段为I级阶地,地形平缓开阔;Z18#钻孔以东地段为Ⅲ级阶地,沿线场地地形有一定起伏,场地地形坡度大于5°,为坡地场地。除存在分布软弱土(人工填土)、可液化砂土外,无断裂活动迹象,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4-2025学年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出版中级考试模拟:2025版专业基础模拟试卷(含答案)
- 肠穿孔患者护理
- 2025年中考生物遗传规律深度解析与应用题专项试卷
- 透视2025年Msoffice考试焦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英语专业八级文学批评阅读理解经典案例与解析卷
- 2025年欧几里得竞赛(Euclid)解析几何与函数证明模拟试卷全析
- 大同市大同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重庆市渝中区中学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2025年长尾词专项训练)
- A-Level数学(PureMath1)2024-2025年模拟试卷:函数与三角函数难题解析
- 舜宇校招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纺羊绒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解读
- 【MOOC答案】《大学篮球(四)》(华中科技大学)章节作业期末慕课答案
- 2025年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专业试卷(真题)预测与解析
- 2026届新高考地理精准复习:海气相互作用
- 吉林省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四)英语试卷+答案
- 图像分割与目标检测结合的医学影像分析框架-洞察阐释
- 2024年新疆泽普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网络素养教育》课件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师职业技能测试卷: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试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