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标、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3)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这位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和意义。【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达到初步的认知目的,而且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前提。加强小组合作,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启发。【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据中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1月20号到23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总理说:“郑和离开当时的大明王朝时,当时的皇帝永乐问他,你知道你的使命是什么?他讲了三个词forpeace,forfriendship,forhelptoresolveconflict。郑和是我们的老祖宗,他的精神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属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他的精神和传统,也是我们祖先的遗训,为了和平,为了友谊,为了解决冲突、或者说(解决)分歧。闻二、新课学习一、郑和下西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郑和下西洋”这一栏目1、郑和人物介绍(邮票)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展示“郑和下西洋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①西洋在哪里?②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学生回答: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2、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列表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时间1405——1433年次数先后7次规模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最多时候的船只200多艘。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交流物品/用途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等慷慨送礼,用于贸易。利用多媒体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时间、规模和所到过的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情况。从表格中哪些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旅?3、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学生分角色扮演重游郑和下西洋之路谈谈对郑和下西洋的感想?4、三宝井,三宝庙,为什么以三宝命名?苏禄王墓在中国说明了什么?5、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材料二:1492年底,哥伦布在海地北部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西班牙殖民者以海地为基地,进而征服牙买加、古巴和整个西印度群岛,他们“象穷凶极恶的豺狼闯进驯服的的羔羊中”那样,对印第安人“滥施暴行、肆意屠杀”。到16世纪40年代,海地岛上6万多印第安人仅剩下500人,而牙买加、古巴等地的几十万印第安人已被斩尽杀绝。西方探险家探险的目的?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谈谈对和平的理解6、设问:郑和成功实现远航,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结论:①物质前提: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②技术条件: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③个人因素:郑和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展示郑和图像,并结合课本对郑和的介绍,提问:我们应该学生郑和什么精神?答案提示: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品质,忠贞爱国和热爱和平的精神。二、戚继光抗倭1、背景提问:倭寇指什么?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多媒体展示倭寇图片)21·世纪*教育网教师讲解:当时明朝统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严重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我国的主权。www-2-1-cnjy-com2、戚继光人物介绍、抗战事迹介绍、军歌《凯歌》看视频。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3、戚继光与戚家军的抗倭经过多媒体展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并做适当演示,介绍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讨论: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有哪些原因?引导学生归纳:一、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二、戚继光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21*cnjy*com4、评价民族英雄戚继光多媒体展示戚继光的图片及诗句:“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设问: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有什么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注意价值观上的引导。教师小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抗击了外来侵略,保障了我国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更是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七子之歌》四、课堂总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交往明中后期——国势衰落——戚继光抗倭冲突五、课堂练习1、600多年前,为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B)21A南洋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印度D美洲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C)2-1-c-n-j-yA.明朝国威的树立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3、某电视剧组在拍摄电视剧《戚继光》时,为戚继光布置书房场景,其道具片段可能有(D)①书案上摆放着司马迁的《史记》②戚继光吟诵岳飞《满江红》③戚继光伏案翻阅《海国图志》④墙上挂有《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条幅【来源:21cnj*y.co*m】A①②③B①④③C②③④D①②④4、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C)A.沙俄侵略者B.英国殖民者C.日本倭寇D.荷兰殖民者5、“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至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赫然(空尽无物),杀人无数。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采九德《倭变事略》(1)倭寇开始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始于何时?元末明初。(2)明政府派谁到浙东抗倭?他组织的军队被称为什么军?戚继光,戚家军。(3)他抗倭的情况如何?是否可以被成为民族英雄?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了,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目的交往:郑和下西洋盛况条件明朝的对外关系意义倭寇的危害冲突:戚继光抗倭戚家军抗倭评价纪·教育·网】学情分析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开展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因为,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主要在初一年级展开,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表面上看是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过渡,实际,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在历史学习中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那么除了充分重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之外,还有很多资源可以充分利用,首先,是相关的书籍,还有很多电视剧的影响。认识困难要关注,历史意识巧渗透,设计活动解难点,提升方法很必要。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师生非常满意;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特别是课件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教材中提取知识点,并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多参与课堂,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分辩是非善恶,让学生感受历史,体验历史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即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搞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反同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交往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一时期,多民族国家的整体格局较前代更加巩固,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国仍然处于世界农耕文明的前列。反映到对外关系上,统治者秉承了汉唐王朝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特别是在明成祖时期,对外政策更加开放,在以德服人的基础上,恩威并施,开创了明朝对外交往的盛世局面。西方人东来,给明朝带来了很大冲击,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饱受侵扰,严重威胁到沿海地区民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为了保卫家园,一场反侵略战争在所难免。评测练习1、600多年前,为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A.南洋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印度D.美洲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A.明朝国威的树立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3、某电视剧组在拍摄电视剧《戚继光》时,为戚继光布置书房场景,其道具片段可能有()①书案上摆放着司马迁的《史记》②戚继光吟诵岳飞《满江红》③戚继光伏案翻阅《海国图志》④墙上挂有《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条幅A①②③B①④③C②③④D①②④4、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A.沙俄侵略者B.英国殖民者C.日本倭寇D.荷兰殖民者5、“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至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赫然(空尽无物),杀人无数。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采九德《倭变事略》(1)倭寇开始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始于何时?元末明初(2)明政府派谁到浙东抗倭?他组织的军队被称为什么军?戚继光,戚家军。(3)他抗倭的情况如何?是否可以被成为民族英雄?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了,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答案:BCDC教学反思本课主要讲述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