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必修1 教师教学用书_第1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必修1 教师教学用书_第2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必修1 教师教学用书_第3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必修1 教师教学用书_第4页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必修1 教师教学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说明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

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

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

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H的;内容分析从地位

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

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

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

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

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

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

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

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

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

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目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7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7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8

第二节离子反应....................................................21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2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33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8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43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5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5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61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65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缄..............................................68

科学家谈化学.................................................................85

唐有祺:展望化学之未来:挑战和机遇.................................85

徐光宪:今日化学何去何从?.........................................89

白春礼: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95

王夔:中学理科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106

宋心琦: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11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说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学科本身的规律,依据《普

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一、教科书设计思路

1.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

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

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

力。

2.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科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

发展的余地,使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科

书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

和智能的发展。

例如,教科书设计从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天性出发,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

造性和个性化,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鼓励学生提出个人创造性的意见,不处处强求统•的

“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反思能力、与人交流

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尊重事实、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不确

定性、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等等。

3.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

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也为学生适应

现代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

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选修模块教科书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教科书的合理

衔接,促进基础知识的深化,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力求反映现代化学发展的成就,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

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带有*号的习题,供学生

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除教科书外,在试用过程中,还将提供系列化的配套教学资源。

4.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科书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

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

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学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

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

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

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科书不仅提供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注意使学生了解

化学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如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

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

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关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地反映由于人类不恰当地运用

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

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科书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切感并学习实用性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际,从学科角度对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某些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学

生全面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6.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亲历性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因此力求增加其对学生的亲和力。例如,教科书

尽可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关心的具体问题引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索、思考

和研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

验的和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教科书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训练、过程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于一

体。例如,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版面设计做到人性化,力求活泼大方,美观优雅;

文字尽可能精炼流畅,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可读性;适当以图代文,以表格代文,以增大

信息容量:为体现选择性,教科书设置各种栏目供学生自学或复习之用,并为教师教学留有

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教科书的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具有重要作用。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山8个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

括2个模块,选修包括6个模块。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高中化学课程选修课程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

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学习内容主题包括“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

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等。教科书各章内容安排

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化学1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物质结构

化学2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元素周期律

2.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是必修课程的拓展

和延伸。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

深刻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科学素养,为具有不

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选修课程包括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所有学生至少应从中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3.教科书的体例结构

教科书按章节编排,简单结构如下页图所示:

4.关于栏目的几点说明

【实验】不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和学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

示,也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同时为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提供必要的引导或建议。

【科学探究】以探究为目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提供探究课题,创设

学习情境,呈现探究过程,体现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在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类型

的科学探究活动,涉及多种不同的科学探究过程,蕴涵了多种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适

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学与问】提出问题或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并

发现问题,学习提出问题。

【思考与交流】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通

过讨论、辩论等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

【科学视野】属于辅助教学内容的一些阅读资料,多为联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一些

内容。可拓展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资料卡片】数据资料、小常识等。

【科学史话】化学史料、化学发现等。

【实践活动】一些与社会课题相关的调查活动、研究和课外小实验等。例如,通过设

计一些研究方案,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社会调

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关注社会的情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提高

学生的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

等等。

【信息搜索】提供信息线索,如网址、书目等。

【习题】思考题、练习题(包括开放式习题和实践性题目等)。

三、使用教科书的建议

L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努力更新教育观念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的要求,化学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

准编写的,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的具体体现。使用新教科书,首先应

该从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开始,结合教科书领会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

要重新认识教科书。过去总是认为“教科书就是知识”,因此,教科书内容一般都是

定论、共识或公认的原理、定理等,而很少提及有争议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

具有绝对的权威性。随着新课程的发展,对教科书的认识也应有新的变化——“教科书是范

例”,也就是把教科书看作一种学习资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获得知识的学习案例或范

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引起学生分析、理解并进行反思、批判,最终帮助学生建构自己

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一过程中领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和研讨

的余地,而这种获取知识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还有很多事物需要重新认识,如对教师角色变化的认对师生关

系的重新定位,对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全面评价的认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步体

会。

2.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课改提供的自主创造空间

新课程带来了新教育。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除应更新教育观念外,还应努力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新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不仅应有广博的化学科学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

忖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例如,激励学生的技能、组织学生活动的技能、使用

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技能、社会活动的技能、开拓教学资源的技能、评价技能,等等。

・改变师生关系,转变工作方式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

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应更加紧密地合作。

•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科书,不

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例如,教师应引导学生

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

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指导学

生收集和利用更加广泛的学习资源等。

•教学方法多样化、最优化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如讲授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问题解决法、自学法、归纳法、演绎法……例如,讲授法是教师

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教学任务的有效办法。探究法则最容易引起

学生的兴趣,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均应注意渗透启发式教学

的思想。

在使用新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忖制宜、因人制宜,根

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在一堂课中多种教

学方法可以结合或交替使用。一句话,就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实事求是地选择教学方法,

这也就是最优化的思想。

教科书中安排了许多实验、科学探究等活动,要认真组织和实施。教科书中的实验不

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目的是让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设学生实验。因此,

教师对教科书中的实验不仅要做、会做,还应该卜分有把握。对于实验室条件已具备、学生

能在课内完成、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而且比较安全的实验,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完成。教

师要努力去改进实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成功率更高。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既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又

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

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

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可以采取活动表现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实验评价、纸笔测

验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3.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走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单

维目标的老路。

例如,在备课时要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

度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备教学手段

及情景设计等。又如,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会学

习的技能;通过实验学会基本操作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研究的般方法,体验探

究过程并获得探究的乐趣;通过思考和问题讨论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联系其用途,了解化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4.全面了解教科书体系,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师应全面了解高中必修、选修课程的内容,了解各模块的知识结构以及知识间的相

互联系,了解各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科书的深广度,提高自己对教科书的

驾驭能力。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

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例如,根据课程

标准的要求,在化学1第二章,对于“胶体”,只涉及丁达尔效应,对于胶体的其他性质,

则不涉及。对于“离子反应”,只要求学生知道溶液中离子的来源(电解质的电离)、离子

反应发生的条件,对于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则不作要求。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

知道有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不要引入利用“双线桥”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常

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也仅限于教科书中的例子;不要引入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较复杂的

计算以及“单线桥”等内容。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能一下子达到

的。

5.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

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

手实践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

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

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建议教师在以下方面作出

努力,例如:

•精心设计新知识的引入方式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比较详尽的活动步骤

•准备活动所需的资料或材料

•创设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设计阅读提纲

•积极组织和参与交流讨论

•鼓励学生在课外思考和研究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运用自学、观察、推理、演绎等方法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与整理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6.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视野

教科书以多种形式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与生产、生活、健康、环境等紧密联系的内容,

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高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

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

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充分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关注化学应用的具体事例,关注发

生在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一些鲜活的事例,以使学生真正

认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

7.以教科书为基础,努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除此以外,充分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

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促进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仍然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渠道。因此,最经常、

最直接和最活跃的课程资源来自以教科书为主要媒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则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和拓展。关于这一点,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主要包括来自图书、报刊、音像、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在内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来自社区的

生产、生活的实践性课程资源;来自多种形式教学研究活动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性课程资源等。

在本书中,考虑到各地学校不同的条件,不仅提供了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活动建议

和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等。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儿亿人、儿代人的重大变革,是•件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健康

成长的好事,也是一个逐渐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课程改革这•伟大事业中,作为课程

改革主力军的您——教师,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真诚地希望您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勇于

探索,积极创造,努力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我们也真诚地希望您在

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爱护和培育这一新生事物,提出您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我们坚信经过

几年的试用和修改,当新的教科书中融入了广大教师的经验和心血时,教科书将逐渐丰富、

更加完善起来。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与广大教师一道,共同缔造一套新世纪的化学教科书,

共同成就教育改革大业。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本章说明

一、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储、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

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

1.地位和功能

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

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

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

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

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

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章,突出了化学

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

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内容结构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

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匕

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镭,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

匕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

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

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

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

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实验安全知识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化学实验离子的检验

基本方法

溶液的配制

化学实验

中的计量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

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

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三、课时建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课时

复习1课时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将“化学实验基础”专题的具体内容标准确定为:“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

实验技能。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

流。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

应用。”

虽然初中化学介绍了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高中新生

对化学实验还了解不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验基础和知识基础,本章对“化学实验基础”专题

所确定的上述5个内容标准没有全部涉及,只是在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基本的

实验知识和基本的操作。对课程标准中的所有实验要求,将在整个高中必修化学中贯穿,如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些实证

方法、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以及对实验科学方法的认识等。

1.本节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入手,主要提醒学生从实验室规则、安全措施和正确的

操作方法等方面重视安全问题。并通过让学生讨论一些实际问题而加深对安全的认识。

2.初中化学已经介绍了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洗涤、天平的使用等基本操

作,也介绍了过滤、蒸发等分离方法。本节选择“粗盐的提纯”实验,其目的是:(1)学

生已经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在此,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既可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降低实

验的难度,逐步深入;(2)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包含着较多的分离操作,而且过滤是所有分

离方法中最常用的,有必要让学生掌握;(3)粗盐经溶解、过滤后所得的滤液并不只是NaCl

的溶液,仍然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需要进一步检验并除去。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一实验进一

步介绍离子检验的方法。

3.蒸储的操作在初中只介绍了简易的方法,在此进一步介绍实验室较正规的操作方法,

比初中有所提高。而且本节最后介绍了萃取这•新的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

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步提高。

本节教学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本节教学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馈、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

计。

教学建议如下:

1.强调实验室规则,严格规范实验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一课时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实

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实验安全教育可以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如当酒精灯内酒精小于酒精

灯容积的1/3时,用于加热可能会发生什么后果?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或向燃

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会造成什么后果?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不加碎瓷片或沸石会造

成什么后果?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操作应该规范,应该仔细检查安全措施,确保

实验的安全和成功。

可利用教科书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了解的情况进行讨论,

加深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教学中要强调实验的规范,让学生掌握实验程序: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一实验药品与

装置f实验操作步骤f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做好预习,熟悉实验的内容,制定

实验的方案,了解安全操作事项,检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实验时要认真观察与记录、分析

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要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取得成功的保

证。

2.通过复习粗盐的提纯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级中学,有的学校实验条件较好,有的学校实验条件可能较差,

因此学生的实验水平参差不齐。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

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3.多采用演示、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实验的体验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科书中,不区分演示实验

和学生实验,提倡教师多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

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分阶段讲解实验

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可减少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做好以F几方面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示范和调控作用。

・切实做好实验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教师应预先做实验,保证实验成功;其次

要把实验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在黑板上写清楚;再是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

•加强对学生实验的全面指导

实验开始时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实验的目的向学生讲清实验的内容和要

求,强化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及时做好实验的评价

实验完成后教师应作简要的总结,评价学生实验完成的情况。

・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

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和操作,教师可先演示。演示实验是教学双方协调活动的­一种实

验方式,在根据一般要求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意:

・操作规范

学生实验技能的形成,往往从模仿教师的行为开始,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丝不

苟地按规范化的要求操作,起好示范作用。力求做到玻璃仪器透明洁净,试剂、装置排放井

然有序,介绍仪器名称、实验原理清晰、简捷,实验操作准确、熟练,实验速度快慢适当等。

・现象清晰

为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应选择那些反应时有明显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物

质溶解、热量变化、发光发热、燃烧爆炸(应保证安全)等鲜明现象的实验;尽可能使用大

型仪器,使演示实验的整个装置位于全体学生的视野范围内;借用白色或黑色纸屏衬托,或

作空白对比;如果是试管、烧杯等简单仪器内的反应,教师可作巡回演示;一些难以直接看

清的实验,可采用投影放大等方法。

・力求成功

实验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演示实验前教师要亲自动手实验,有把握才进教室。对一

些难做的实验,要设法改进,能很好地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实验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要

努力减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

4.通过比较和归纳,使学生学会选择物质检验和分离的方法

过滤所得的食盐溶液中仍含有S(V、Ca2+、Mg2+等离子,除去这些离子,试剂的选择

是难点,要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溶解性表选择试剂。说明检验的试剂与除离子的试剂有所不

同,应尽量具有单一性,因此需要加以比较和选择;为了确定某一离子的存在,还要设法排

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在学生学习了过滤、蒸发、蒸储、萃取等物质分离方法后,要帮助学生

比较和归纳,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要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质分离的事

例进行分析和应用。

二、活动建议

【实验1-1]

建议安排一节课复习粗盐的提纯。实验前教师先准备好学生的实验报告,格式参考•:

实验名称f实验目的f实验药品与装置f实验操作步骤f实验结果处理,把教材中的操作步

骤和实验现象作为实验报告内容。报告中可用讨论形式复习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要点。

操作步骤的填写内容可以参考下表:

步骤现象

(1)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盛有约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

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显浑浊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不溶物留在滤纸匕液体渗过滤纸,

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

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思考分析:仅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的固体仍然是不纯的食盐,因为从海水晒制

的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h、MgCk及一些硫酸盐,这

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

溶解性得出。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酸饭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k溶液来检验硫酸

盐。但饮盐除BaSO,外,还有BaCO,等,BaSO」不溶于稀盐酸,BaCO,等溶于稀盐酸。所以,

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

酸盐。同理,可用Na2c0:,溶液检验CaCk,用NaOH溶液检验MgCL

【实验1-2]

与粗盐的提纯实验同一课时内完成。在进行物质检验时,•般先对试样的外观进行观

察,确定其颜色、状态、气味等,然后准备试样进行检验。当试样是固体时,一般应将固体

试样溶解,观察溶解后溶液的颜色、在溶解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有无沉淀生成以及沉淀的

颜色等。如需要加鉴别试剂检验时,应从溶液中取出一小部分,再滴加几滴试剂进行检验,

观察现象。

检验硫酸根离子所用的试剂是BaCk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

再加BaCL溶液,也可先加BaCk溶液、再加酸。

实验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k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0产存在;若先加

BaCk溶液、再加酸,应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05。

【实验1-3]

实验室制取蒸储水的目的是通过蒸储除去水中的杂质。所以,本实验的设计是,先检

验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然后将自来水蒸锵,再检验所得的蒸储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若蒸

储后的水中检验不出氯离子,则说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已通过蒸储除去。

由于【实验1-1]、【实验1-2]只介绍了SO/的检验(讨论了Ca"、Mg”的检验),

在做此实验前应先讨论实验的目的、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和蒸储装置特点,再进行实验。实验

中各步的现象可参照下表:

实验现象

(1)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加AgNO?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2)蒸储,制蒸编水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储水。

(3)检验蒸镭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加AgNOs溶液和稀硝酸,蒸解水中无沉淀。

【实验1-4]

实验前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专用仪器——分液漏斗;讲清加萃取剂、用力

振荡、分液前打开玻璃塞、分液时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

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

浅或接近无色。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

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

人体有益的。可见,要视杂质性质及含量来评价其是否有害或在人类活动中是否有利用的价

值。化学中除杂,主要是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影响某物质的利用价值,如在化学反应中杂质的

存在可能会引起一些副反应,或反应中杂质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催化剂中毒,等等。

【思考与交流1】

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

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

①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起存放;

②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

③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

④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

⑤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

⑧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

⑨有加热和洗气(或气体吸收)装置的实验要防止液体倒吸;

⑩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中。

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时,要让学生畅开思路,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思考与交流2】

金是一种很不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所以从

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

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利用物质物理性质不同进

行分离的方法。如果铁屑和沙混合,根据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

铁屑分离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讨论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分离等。

【思考与交流3】

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CaCL、MgCk及一些硫酸盐,根据资料卡片和【实验1-2]得

出,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NazCOa、NaOH、BaCk,它们之间发生的反应有:

杂质加入的试剂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BaCbBaCL+NazSO^BaSO,I+2NaCl

MgChNaOHHgCL+2NaOH=Mg(OH)U+2NaCl

CaCl2Na2cO3CaCL+Na2C03=CaC031+2NaCl

为了使杂质能除得比较干净,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试剂过量则又出现原杂质被除去

却可能引入新杂质的问题。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

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k、NaOH、Na2cO3、HC1»加Na£Os时可除去过

量的BaCL,最后加HC1可除去过量的NazCOs和中和过量的NaOH,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

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溶液。

四、习题参考

1.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

将豆腐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

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2.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洗涤剂等除去,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中萃取出

来而除去。

3.提示:纯碱的主要成分是Na2Q,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s,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

CO”陶瓷是由黏土烧制而成,不含有C(V;玻璃是用石灰石、纯碱和二氧化硅等原料熔炼

而成,在熔炼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玻璃中不存在碳酸盐。

4.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溶液时,生成的沉

淀不一定是BaSOi,也可能是BaC03,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

振荡。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若沉淀减少,

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

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比较方便。在农业上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也

必须了解溶液浓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反应物的浓度大了或小了都不行。

在高中化学的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

本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设计以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这样一方面突出重点知识,

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就必须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肉

眼看不到、现代称量工具难以称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这个词对学生

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

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不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而是提出6.02XIO*个水分子或A1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正好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或A1的相

对原子质量相等,因此用6.02X10益个分子或原子作为1mol来衡量宏观物质中所含的粒子

数目就卜分方便。然后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从而降低了解

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涵义的坡度。

在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之前,先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

理解概念和对概念进行应用,并了解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好处,以及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的区别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的介绍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然后总结出配制

步骤的要点,有利于学生掌握。

本节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

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建议如下:

1.从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积极性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分子、原子与原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

学反应,而原子或分子都很小,我们肉眼不可能观察到,更不可能个•个地进行称量。怎

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

反应呢?这就需要确定一种物理量。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以“物质的量”作为化学计

量的基本物理量,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数目为6.02X10"个。此时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

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恰好等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样使用起来就十分方便。

当物质的量小于0.1mol或大于1000mol时,正像小于0.1m或大于1000m一样,需要

采用“摩”的倍数单位。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

要强调“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理解,也不能

压缩为“物质量”,否则就改变了原有的意义。同时要与“物质的质量”区分开来。

还要说明“摩”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要将两者混淆起来,如''某物质的物质的

量是多少”不要说成“某物质它的摩尔数是多少”。

应该强调,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即原子、分子、离子等,使用摩

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如写成2moiII、1mol

Hz、1.5molNaOH、1molOH■和1molH等。

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克/摩或千克/摩(g/mol或

kg/mol)等。摩尔质量以克/摩为单位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相等。对于某一纯净物来说,它的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而物质的质量则随着物质的物质

的量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1molO2的质量是32g,2molO2的质量是64g,但的摩

尔质量并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还是32g/mob

3.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不同点是:前者的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

后者的溶质用质量表示;前者的单位是mol•!?,后者是质量之比,单位为1;两者的最大

区别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相同质

量分数、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因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粒

子数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用质量来表示不太方便,所以有必要引入物质的量浓度。

4.做好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要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之一。

教学中要介绍容量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及为什么转移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为什么要用水

将烧杯洗涤数次,并将洗涤液倒入容量瓶中;容量瓶中溶液接近瓶颈刻度时为什么要改用胶

头滴管加水等。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可归纳为:计算、称量、溶解、洗液、定

容、摇匀等。

5.运用量方程,使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通过简单的量方程,使学生建立物质的量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计

算。但应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不要强化计算。

二、活动建议

【实验1-5]

(1)选用配制NaCl溶液,是因为NaCl价廉。配制100mL,也是考虑所配的NaCl溶

液用处不大,减少浪费。目前有的学校条件比较好,配备了分析天平,可用分析天平来称量。

若用托盘天平,可向学生简单说明感量问题即可。此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配制溶液的方

法和技能。

(2)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3)学生实验后可进行一些误差分析。

三、问题交流

【学与问1】

24.5gH2soi的物质的量是0.25mol,1.50molNa2c0s的质量是159g.教师可以再

编一些类似的题进行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训练。

【学与问2】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的内壁上还

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储水洗涤烧杯,容量瓶中的溶质就会减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

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低。为了减少溶质的损失,应用蒸储水洗涤烧杯2〜

3次,并将洗涤后的溶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

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的溶质比称量

时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5.85go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

盘天平的感量为0.1g,所以不能称出5.85g固体。如要比较准确地配制100mL1.00mol/L

NaCl溶液,应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分析天平的精度比托盘天平高。

【思考与交流】

1.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

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匕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

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

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

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将5mL浓硫酸稀释为20mL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II2S04的物质

量相等。这是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60,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所以两种

溶液中H2s04的物质的量相等。(讨论:如果从这20mL稀硫酸中取出5mL,与原5mL浓

硫酸相比,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同?为什么?)

四、习题参考

1.14mL(建议学生分步计算,学会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的应用)

2.5.56mmol/L,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l000mmol)

3.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

容量瓶内的溶质减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教学资源

1.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

(1)实验安全

•防止火灾

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所以,对易燃物:①必

须妥善保管,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易燃品、强氧化剂、钾、钠、钙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

管;②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乙醛、汽油等应防止蒸气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

火源;③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仪器选用,如蒸储时要用冷凝器等;④易

燃物质用后若有剩余,决不能随意丢弃,如残留的金属钠应用乙醇处理,白磷应放在冷水中

浸泡等。

另外,实验室必须配备各种灭火器材(酸碱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粉末灭火器、

沙子、石棉布、水桶等)并装有消防龙头。实验室电器要经常检修,防止电火花、短路、超

负载等引发火灾。

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