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机械运动教案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一起看看七班级机械运动教案!欢迎查阅!
七班级机械运动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推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老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同学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同学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学问。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仔细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学问。
板书:“其次章简洁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同学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四周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老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转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3,争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同学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讨论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依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学问,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由于他们在讨论乘客的运动状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转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转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老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老师追问:在甲图中假如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假如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状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由于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转变
老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同学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老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状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洁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试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假如没有节拍器,可由同学读秒表)。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头,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转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试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行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老师叙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很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结本节学问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P2—4,练习1、2、3、4。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同学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简单的例题,造成同学学习上的困难。
七班级机械运动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阅历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试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别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洁的测量学问,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熟悉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进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量值.
【教学预备】
老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同学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
一、课件导入
【展现课件】展现几个好玩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推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精确 的推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需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识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同学熟悉到感觉不行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同学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看,发觉: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熟悉到感觉不行靠,要想获得精确 结果,应当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试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需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学校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同学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
【温馨提示】要留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7×10-5×106μm=70μ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熟悉,并能精确 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精确 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并沟通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
1mm=10-3m
1μm=10-6m1nm=10-9m
思索回答:
①中同学身高大约15.7
dm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看刻度尺
【展现实物】
【指出】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看下图刻度尺(或同学常用的刻度尺)的形状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假如磨损,要从一个清楚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看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熬炼同学观看力量.)
依据生活阅历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看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试验】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试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消失的问题,老师准时订正,引导同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留意思索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留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留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留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依据实际状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精确 值,0.5mm是估量值.
(4)正确读取估量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量值为零,
记录时也不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1.3cm,估量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cm,不能读作1.3cm.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正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小组内争论沟通,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争论沟通,深化熟悉,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争论沟通: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精确 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答案:A;B;2.20cm(或22.0m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别方法
3.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计时工具
【学问拓展】
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方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别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常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洁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同学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才智,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进展历程。)
思索沟通: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精确 值是5.0cm;估量值是0.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答案:5.00;1.6
争论沟通:先找一段松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外形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同学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试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试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试验】组织同学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试验,对暴露消失的问题,老师准时订正.
阅读“学问加油站”,熟识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关心,在“学问加油站”的基础上,熟识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正确进行读数.
【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mins.
答案:3min38.3s
争论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匀称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肯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假如不等,是由于什么缘由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推断)同学阅读思索课本P14“误差”,沟通争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试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开的,而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思索沟通: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个读数187.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187.6㎜;②187.5㎜;③187.8㎜;⑤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当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争论发言,梳理本节学问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老师巡察、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4.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h=60min1min=60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分:是否可以避开
七班级机械运动教案3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洁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学问结构】
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一、热身训练:
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
4.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
二、典型例题: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肯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状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肯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肯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试验室做了探究试验.试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S/m汽车A0.10.20.30.4
汽彻B0.20.40.81.2
运动时间t/s汽车A1234
汽车B0.5123
(1)试依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依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
(2)依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
三、课堂巩固:
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2.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人说路旁的树在向后退,他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的;他又说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是静止的,他又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
3.某人5分钟步行通过的路程是0.9千米,则此人步行时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合_____________千米/时。若以这样的速度行走半小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米的路程。
4.下面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2)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我们在观看百米赛跑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纳上述第_________种方法,而裁判员认为,到达终点化时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采纳上述第________种方法.若要比较滑翔机与赛车运动的快慢,则需采纳上述第__________种方法比较便利.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少的物体,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D.运动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多的物体,速度越大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前2秒的平均速度是6米/秒,后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则该物体在6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米/秒B.3.75米/秒C.4米/秒D.4.5米/秒
7.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A.abB.bcC.bdD.ad
8.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米,其中江面正桥长1577米。一列
长300米的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分钟,求:⑴这列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⑵以这个速度行驶,通过整个铁路桥要多长时间?
四、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肯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2021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四周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依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火炬肯定静止B.甲火炬肯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肯定静止D.乙火炬肯定向左运动
3.A、B两辆车各自作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为3:2,当它们各自运动时间之比为3:4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A.9:8B.2:1C.8:9D.1:2新课标第一网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时间的物理量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5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5m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小华仍在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
A.小明先到终点B.小华先到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D.条件不足,无法推断
6.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淌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状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7.人正常行走的速度最接近()
A.1米/秒B.5米/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税务师备考计划试题及答案
- 明确目标:珠宝鉴定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省考公务员重要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企业界推行全面合同管理改革
- 2025企业合作伙伴合作合同范本示例
- 2025临时工劳务合同模板
- 2025茶叶产品代理合作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学院设备采购合同+(机械类)
- 2025茶叶种植管理合同 合作协议
- 高三二调物理试题及答案
-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
- 浙江省杭州市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天然气站租赁合同
- 2024年贵州贵州乌江煤层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公开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 DL∕T 5161.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8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2024年)桥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及答案(修正版)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