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_第1页
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_第2页
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_第3页
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_第4页
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

【摘要】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是内在的道德品质,内化的心理效应包括过程和结果效应。探析道德规范内化的心理效应,以求其正面效应。

【关键词】道德规范内化心理效应

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内化的心理效应包括过程和结果效应。过程效应是指在道德规范内化过程中引起的个体心理反应,包括同化、顺应、失调和斥拒效应。同化效应是指个体道德认知结构吸收新的道德规范,并纳入个体道德认知结构中。效应中并非所有的道德规范都能纳入个体道德认识结构中,个体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外在的道德规范,经过个体认知结构的整理、分析、组合、转换,形成整体和一般性的道德认知结构。

顺应效应是个体与道德规范相互作用过程中道德规范对个体的改变,使个体认知结构符合道德规范的性质。原有的认知结构,只能同化那些与产生旧认知结构的环境基本相同或变化不大的道德规范,当道德规范发生变化时,认知结构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同化就不能取得成功。这就迫使个体运用自我调节的能力进行结构更新,变旧的结构为新的结构,以新的动作方式进行同化活动。

这时,个体必须响应道德规范,才能同化道德规范,否则会遭到道德规范的抵抗。顺应是个体改变旧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变化的道德规范过程。改变旧的认知结构不是抛弃旧的认知结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是对旧的认知结构的扬弃,是把旧的认知结构整合到新的结构中,成为新的结构一个组成都分。在这个过程中,认知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不断地由同化到顺应,再由顺应到新的同化,经历不断地量变到质变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同化与顺应的更替过程,就是个体认知结构不断发展的过程。

失调是同化或顺应的前奏或先期心理反应。连接新的道德规范,连接着个体心理结构,是个体道德认知结构与新的道德规范之间的必然、有效的反应。必然是因为道德规范不可能“纯粹自然”地或完全无意识地注入旧的道德认知结构中;旧的道德认知结构也不可能对外在的道德规范长驱直入而死水不惊。有效是因为新的道德规范成为个体的道德认知结构中有效的成分,促使道德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个体的心理失调是必要的,只有引起心理失调,才能打破个体道德认知结构的“静止”状态,在动态中形成新的结构。

拒效应是指在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中引起个体强烈的排斥反应,使道德规范游离于个体道德认知结构以外。排斥效应是个体道德认知结构的“自我保护”效应,这种效应的直接动因,来自个体道德认知结构与外在道德规范之间的水火不容。其心理效应,不是道德规范内化的主要反应,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和群体中,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客观存在。

结果效应是指个体道德认知结构同化某种道德规范,使个体道德认知结构产生某些变化,它的出现会在新的同化过程中影响着过程效应。对于结果效应可以依照社会价值体系进行价值判断,结果效应分正、负、零和混合效应。正效应是指外在的道德规范作用于旧的道德认知结构,使个体产生和预期期望一致、合乎社会价值需求的变化。其变化有利于道德规范的代表性、先进性和个体道德认知结构的包容力和应变力;有利于个体道德认知结构内化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负效应是指外在的道德规范作用于旧的道德认知结构,使个体产生与预期期望相反、背离社会价值需求的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主观、客观和传播媒介。零效应是指道德规范不能为个体认知结构所内化和对个体道德认知结构本身产生影响。尽管道德规范存在着,但个体道德认知结构对此没有反应,产生不了内化效果。混合效应是指道德规范内化产生的综合结果,是正、负效应的叠加,在道德规范内化过程中,混合效应是常见的心理效应。

追求道德规范内化的正效应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认知结构,将先引发个体内在的心理矛盾认知失调,只有失调才能引起个体道德认知结构的震动,能在旧的道德认知结构中产生心理效应。失调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追求协调是个体生活的目标,每个人都处在心理失调和追求协调的过程中,失调是必然的,协调是或然的,旧的失调消除了,新的失调就会产生,失调令人焦虑不安,使人处在心理更替过程中,人才能向上。在道德领域,个体道德认知结构的失调,是个体道德认知结构受到外在道德规范的影响,使道德认知结构与新的道德规范之间产生矛盾,通过消除矛盾,获得新的道德认知结构,符合社会需求。

从认知失调和道德规范内化的关系分析发现,二者间存在着二重关系。

一是认知失调是道德规范内化的前提,没有失调和矛盾,个体道德认知结构便不会发生变化。矛盾的产生:新的道德规范与旧的道德认知结构在方向上和水平上是否一致。有四种情况:同向同层,即新的道德规范与旧的认知结构之间在方向上、层次上都一致;同向异层,即新的道德规范与旧道德认知结构在方向上一致,在层次上存在位差,新的道德规范要求较高,旧的道德认知结构在高度上存在一定差距,便产生了位差矛盾;异向同层,即新的道德规范与旧的道德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方向上本质的差异,这一规范符合旧的道德认知结构的心理层次,矛盾在本质上是对立的;异向异层,即新的道德规范与旧的道德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方向性的本质差异和心理层次的差异,有了综合、对立、位差矛盾,就有了道德规范的内化。

二是内化是消除认知失调的必要途径。消除心理矛盾的途径:摒弃外来影响,对新的道德规范在主观上视而不见,以求心理平衡,便产生道德规范内化过程中“斥拒效应”,内化结果是零效应或负效应;咀嚼消化,吸收新的道德规范,填充旧的道德认知,在量、质上发生变化,达到心理平衡。内化起着接受矛盾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我们要确立科学的道德教育观。推进道德教育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力求科学化,避免形式化。不能在教育对象内部产生心理矛盾,更谈不上内化及效果,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