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_第1页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_第2页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_第3页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_第4页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贻俊教授临床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摘要】从精研古籍,有的放矢;辨证论治,灵活施用等等方面介绍了梁贻俊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经验,施用中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证灵活运用古方,师古而不泥于古。

【关键词】活血化瘀;血小板增多症;梁贻俊

活血化瘀法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治病的一个重要法则,梁贻俊教授在临床中尤擅长运用此法则治疗疑难病症,并常奏良效,梁贻俊教授称之为祛病治病的重要诀窍。笔者有幸侍诊学习,现将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经验介绍如下。

1精研古籍,有的放矢

梁教授精习《灵枢》、《素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其对活血化瘀法则的运用亦取法于内经所论,并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梁教授遵《内经》所论,如《素问·痹论篇》:“心痹者,脉不通”。《素问·五脏生成篇》:“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素问·调经论篇》:“孙脉血溢则经有留血”,《灵枢·经脉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有所堕坠,恶血留血”。据古人对瘀血的治疗所提出的“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与“血实宜决之”,认为古人在治疗中强调遵循疏通气血的原则。

2辨证论治,灵活施用

梁教授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法则治疗多种病证,但施用过程中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证选用不同方药,而非固守一方,灵活运用古方,师古而不泥于古。

辨瘀血部位,分而治之瘀血阻滞体内可致多种病证的发生,梁教授根据瘀阻部位的不同,分而治之。对体内症积以化瘀消症散结为主,而采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脉痹,以益气活血通脉为主,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胸痹则治以温通活血化瘀畅通心脉,方以栝蒌薤白半夏汤加活血化瘀之川芎、丹参、桃仁、红花等。

顽症痼疾,活血通络《素问·痹论》云:“病久人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灵枢·终始》亦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者,深内而久留之……”,《素问·调经论》曰:“病在血,调之络”。《难经·二十二难》曰:“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上述论述均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久病人络”的学术思想。叶天士提出“经主气,络主血”,并创立了辛味通络诸法。梁教授深刻领悟历代医家对“久病入络”的论述,并施用于临床,治疗顽症痼疾,每多从活血化瘀通络入手,于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甚至选用搜经剔络、破血逐瘀之虫类药物,如水蛭、蜇虫、僵蚕、地龙等以攻消顽瘀,常奏效验。如梁教授临床治疗一成人still病患者,用汤药治疗使其长期发热得以控制,疾病后期针对其四肢关节肿痛剧烈,活动困难,于方中加入乌蛇、水蛭、蜇虫、蜈蚣等破血逐瘀之品,终使肿消痛解,活动正常,疾病痊愈。

新瘀久瘀,各有侧重梁教授认为新瘀当急清之除之,且不可因循不敢用药,而贻误病机。久瘀则当缓缓消之、化之,症积辅以行气,瘀未化热当少佐温药以行之,瘀已化热当辅以清热之药;久虚气瘀之人应加黄芪益气化瘀。久瘀之实证,可活血与破血药同用,其量可大。瘀久之人,顽痰死血在体内,久致气血运行受阻,必兼他证,当合而治之。并提出瘀血虚实治疗原则:“通不伤正,补不留瘀,不论初久,均应散血,血散瘀祛,则邪无所依,难于留滞,故久病难成矣。”

祛瘀勿忘兼证瘀血之证常兼有他证,单纯活血祛瘀则难以奏效,所以梁教授也尤为重视兼证的治疗。气行则血行,因而因于气滞者则常配伍柴胡、枳壳、香附、木香、乌药、厚朴等;因于气虚者常配伍补气之人参、黄芪、白术等;兼有毒热时应加清热解毒之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羚羊粉等以利于化毒清热;寒凝血瘀则宜加入温经散寒之干姜、肉桂、附子、细辛等以使血得温则行而瘀得化;挟痰者则宜加入化痰之瓜蒌、半夏、苍术、南星等,以使浊痰得化,经脉得通;兼血虚者则宜养血化瘀,宜配伍阿胶、桂元肉、首乌、当归等,祛瘀而不伤正;兼有阴虚者则配伍玄参、麦冬、天冬、石斛、女贞子等以防化瘀伤阴。

无形之瘀的判断梁教授积多年之临证经验,对无形之瘀在临床上的表现归纳为:久病当思之可入络成瘀;临床见有燥渴,却非阴虚、热郁所致,当考虑与血瘀有关;喘咳病人经常法久治不效,当考虑是否与寒气瘀滞有关;腹满多为气滞所致,但如腹部饱满而坚、压痛明显当考虑瘀血;老年患者气血运行缓慢常可致瘀,补益治疗中常佐以活血化瘀之品,有瘀化瘀,无瘀者则可行补气药之滞。

综上所述仅为梁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方法之概述,其在临床中随证施治,多有变方,且具有佳效,仅加以举例,与同道共享。

3典型病案

患者,男性,37岁,初诊日期2006年9月6日。于2006年4月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增高PLT628×109/L,5月23日在医院查骨髓涂片结果提示血小板增多症。5月26日始服羟基脲,bid,量最多时/d,服药1个半月后查PLT190×109/L,7月17日自×109/L,7月22日查PLT218×109/L,遂服羟基脲/d,逐渐加量。于8月17日查PLT620×109/L,改服羟基脲/d,8月23日停服。4月16日查B超示脾肋间厚44mm,脾肋下30mm。刻下症:劳累后疲乏,纳可,二便调,舌暗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辨以肝火内郁,瘀血内阻,治以清肝活血,方以龙胆草10g,炒栀子25g,黄芩15g,柴胡10g,生地20g,车前子15g,当归10g,黄柏10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0g,水蛭8g,泽泻15g,三棱、莪术各10g,白芍15g为主加减。五诊时,已停服羟基脲40余天,服中药后每周查血小板,稳定在380×109/L以内,未出现停服羟基脲后的反跳现象。仍以上方为主加减。10月25日来诊时,查PLT升至400×109/L以上,并逐渐升高(500~600)×109/L,最高时为619×109/L,患者无特殊不适,查舌紫暗,舌边有瘀斑,舌下瘀络明显,苔黄腻,脉弦细。2007年1月中旬始,梁教授辨以血瘀内阻,兼有肝火内郁,治以活血化瘀,兼以清肝为主,方以抵挡汤为主,加减,方用:水蛭粉10g分冲,土鳖虫25g,生大黄15g、,桃仁20g,黄芪15g,牛膝20g,桂枝3g,夏枯草25g,红花15g,栀子6g,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至3月28日查血小板计数为328×109/L,继续以上方为主加减。4月11日血小板增至541×109/L守方继服,两周后复查血小板计数为400×109/L,继续服用上方,其后服药至8月中旬,血小板计数保持在(279~355)×109/L,继之间断服药,偶因感冒血小板计数升至400×109/L以上,至2008年初查血小板计数为380×109/L,每周服药3剂左右,患者无明显不适,舌暗红,瘀斑已消,黄腻苔已除。随访患者,已停服中药,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反复。

按:此例患者,梁教授初以清肝为主,佐以化瘀,病情得以控制,停服羟基脲亦未出现病情反复。虽有效验,但其后病情不稳定,梁教授认为久病不愈,恐为入络之疾,且患者有症积之表现,舌脉亦见瘀血之象,虽未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