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周敦颐诗话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莲的不同名称爱莲说文体学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捕蛇者说》。何为“说”?周敦颐画像爱莲说:说说我喜欢君子美德的事情走近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因世居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通书》。周敦颐非常博学,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赏“莲花”之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jìn)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jìng)植(zhí)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予(yú)谓菊,花之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

)!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yí)乎众矣!爱莲说周敦(dūn)颐(yí)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只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多只沾染(污秽)洗水波艳丽疏通文意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名词作动词,横生藤蔓名词作动词,旁生枝茎形容词作动词,远播靠近赏玩更加竖立耸立的样子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少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应当疏通文意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就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啊。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是有很多人了。字词检测·古今异义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今义:栽种·一词多义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之爱(

)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之·词类活用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文言句式“之”

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也

1.助词,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4.代词友人惭,下车引之托物言志:赋予物人格化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情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环境体态香气风度品格品读莲意洁身自好庄重质朴通达正直正直坦荡声名远播独立高洁自尊自爱作者说水中的陆地上的花,可爱的很多,但是,他为什么“独爱莲”呢?莲有哪些可爱之处?

话“君子”之德

周敦颐从二十岁开始入仕做官,在他升任南昌知府后,得了一场大病,朋友潘兴嗣来看他,只见他面黄肌瘦,身体尚未恢复。他的夫人和两个儿子,穿着打扮完全像贫民百姓,使潘兴嗣大吃一惊,更使他大吃一惊的是家中空空如也,只有一个破烂柜子,里装的仅是少得可怜的油盐酱醋,猪牛羊肉一点也没有。全部家当还不足一百银锭,难怪他的病还未完全治愈。对此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莲花君子,托物言志助读材料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通常是把“梅、兰、竹、菊”称为“花中四君子”,因为它们的花朵色淡香清,且多生于幽僻之处,因此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陶渊明时间人生经历公元365年(出生)九岁丧父,母妹三人在外祖父家生活公元393年(29岁)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不堪受人轻视后辞职)公元400年(36岁)到荆州做属吏(405年3月深感官场黑暗辞职)公元405年(41岁)任彭泽县令(任期81天不为五斗米折腰辞职)公元427年(63岁)贫病交迫中去世探究一:菊为什么被称为“隐逸者”?助读材料一晋代的陶渊明因不满官场,辞官归隐田园,诗人种菊,食菊,赏菊,颂菊。菊,不与桃李争辉,不与群芳斗艳,酷爱霜秋,独居深山野外;陶渊明,不慕名利,不羡繁华,归隐田园,独守清高操守。陶渊明超凡脱俗的人格和菊的品性是相似,陶渊明写菊花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成为众口传诵的名句,菊因陶渊明而成为隐士的象征。探究一:菊为什么被称为“隐逸者”?志向高洁隐居避世助读材料二周敦颐时间人生经历公元1017年(出生)五岁丧父,父逝三年后投奔舅舅郑向公元1036年(20岁)因舅舅的举荐当上了朝廷将作监的主簿(开启了仕途之路)历任洪州分宁县主簿、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桂阳与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广南东路转运官、知南康军(生平最大官职,军是是宋代县以上的行政区域,相当于一个府或州)、提点本路刑狱等(均有治绩)公元1072年(56岁)不幸染病,辞官归隐定居在庐山莲花峰下。公元1073年(57岁)病死于庐山濂溪书堂,(生前在此定居讲学,一代理学大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世俗同流不合污”

■牡丹花开时节,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白居易在

《买花》一诗中这样写:探究二:牡丹为什么被称为“富贵者”?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贪慕富贵追逐名利助读材料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志向高洁隐居避世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正衬反衬惜厌莲花——君子菊花——隐逸者牡丹——富贵者爱周敦颐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态度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作者欣赏菊,但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以求不染尘埃;慨叹世人追捧牡丹,鄙弃这种追名逐利之风;作者自己愿意像莲一样,在污浊的尘世中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正衬反衬历史上,周敦颐虽然为官三十余载,但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爱莲说》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菊像(

),也不愿像牡丹(

),而是要像莲(

)。他独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