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_第1页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_第2页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_第3页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_第4页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第九单元溶液中考考点清单考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物质里,形成

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特征: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叫作

溶质

。(4)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

固体、

液体或气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

溶剂

,但溶液中只要有水,不管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定义举例吸热一些溶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的温度降低NH4NO3放热一些溶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升高NaOH、浓

H2SO4无明显变化多数溶质溶于水后,整个过程中溶液温度不变NaCl3.

乳化现象乳化是指加入乳化剂(如洗涤剂)后,乳浊液(如油与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大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流走。例如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特别提醒】乳化与溶解的不同点是分散的状

态不同,植物油能被洗洁精乳化成细小的油滴;植物油在汽油中溶解,分散在汽油中的是植物

油的分子。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

温度下,向一定量

溶剂里加入某种

溶质

,当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

判断方法看有无剩余溶质不溶解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溶液出现结晶现象,剩余溶液一定饱和。【特别提醒】如药品中本身混有不溶性杂质,溶解后剩余固体可能为杂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3.

相互转化(1)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大多数固体物质降低温度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增加溶剂蒸发溶剂冷却(2)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极少数固体物质降低温度增加溶剂升高温度增加溶质蒸发溶剂考点三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

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固体质量。四要素(一定温度、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100

g溶剂)②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温度越高,大多数物质溶解度越大,熟石灰等物质除外)(2)气体的溶解度①定义: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②影响因素内因:气体本身的性质和溶剂种类温度: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外因压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

贵州中考关于溶解度曲线的命题点分析:(高频考点)(1)点(如图1):解释:①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曲线的交点代表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②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这一温度下二者溶解度相同。如图1中t1℃时,A与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均为a

g。(2)线(如图2):解释:①溶解度曲线的趋势表现出该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如图2中A、B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②曲线越陡,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如图2中A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典型代表是硝酸钾,适用于降温结晶法得到晶体。而B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典型代表是氯化钠,适用于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3)面(如图3):解释:以溶解度曲线为

界限,曲线上方的部分代表该物质的过饱和

溶液,曲线下方的部分代表该物质的不饱和

溶液,曲线中的各点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重难点突破】溶解度曲线的涵义“两点、一比较、三质量”1.

两点:曲线上的点:表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该温度下饱和状态)两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数值相等一比较: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三质量:溶质质量最大(饱和)时等于溶解度S;溶剂质量为100 g,溶液质量为(100+S)g。【重难点突破】温度变化后,对溶液饱和与否、析出晶体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判断温度升高(上升型)物质: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下降型)物质:溶解度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溶

质质量分数减小。温度降低(上升型)物质: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变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下降型)物质: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

量分数均不变。【专题研究】:认真分析图4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习题。①Q点的含义:t3

℃时,甲的溶解度为80

gP点的含义:②t1

℃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丙、甲

。t2

℃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③t3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80

g

、溶剂质量

100

g

、溶液质量

180

g

。在t2

℃时,30

g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

饱和(“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70

g。④t

℃时,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

降温

增加溶质

的方法。t

℃时,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

升温

增加溶质

的方法。t

℃时,要使甲溶液中剩余的物质继续溶解,可采取

升温

增加溶剂

的方法。⑤t3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有

甲物质,无晶体析出的有

丙物质。⑥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

冷却结晶

的方法。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

恒温蒸发

的方法。若将甲物质从甲和少量丙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宜采用的提纯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A.溶质质量C.溶剂质量B.溶液质量D.溶质的质量分数⑦将t3

℃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

丙。

t2

℃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⑧将一定量t3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该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C

。【特别提醒】图5,将t2

℃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溶质质量的关系为甲=乙>丙。考点四溶质质量分数(高频考点)1.

溶质质量分数(1)定义: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溶液的稀浓可以根据颜色的深浅粗略地表示。溶液稀浓的定量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2)计算公式·100%S

+

100

g溶质质量·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所有溶液:溶质质量·100%=S饱和溶液:2.

溶液的稀释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浓溶液的浓度×浓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浓度×稀溶液的质量贵州三年中考命题点1.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1.(’14黔东南州8题2分)25℃时,取A、B、C、D四种纯净物各1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

4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表:物质ABCD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32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

)C.

25℃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D>A>B>CD.四杯溶液中各加入25℃的40g水后,四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不饱和溶液【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A、B、D烧杯中均有未溶解的溶质,因此A、B、D杯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C中全部溶解,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A错误;其中在此温度下,40g水中溶解A、B、C、D的溶质质量分别为7

g、8

g、10g、6g,显然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错误;此温度下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应为C,C错误;D选项中又各加入25℃的40g水后,原来未溶解的均能溶解,因此,此时得到的四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为不饱和溶液,D正确。2.(’14毕节5题3分)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6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100 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

g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采用降温的方法可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解析】6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此温度下在100

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60

g,A错误;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甲、乙两种物质的此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B正确;20℃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下面,C错误;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D错误。命题点2.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14黔东南11(4)题2分]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变化都与水相关。(4)40 ℃时,将50克KNO3充分溶于100克水中,形成KNO3溶液的质量是

1克50,若将溶液降温到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4。%【解析】(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

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63.9 g硝酸钾才能达到饱和状态,此刻将50

g硝酸钾加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150

g;而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所以降温后形成的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此刻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24%。31.6

g

+

100

g31.6

g2.(’14黔西南州14题6分)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33.8g放入125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

g。计算: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

8.8

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求有计算过程)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2HCl══2NaCl+H2O+CO2↑(1分)106x117y448.8g44

8.8

g解得x=21.2

g44

8.8

gy=23.4

g(1分)117

=

y106

=

x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3.4g+(33.8g-21.2g)

=36

g150

g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4%。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6

g

×100%

=24%常考类型剖析类型一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是贵州中考的必考点,一般结合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题。其考查的知识点有:①判断溶液中溶质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判断溶液是否饱和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③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④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含义;⑤根据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溶液中溶质的结晶方法;⑥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例1.(’14连云港)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A正确;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如果不是饱和溶液则不一定相等,B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较小,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正确;若要将组成在

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等方法,D正确。变式练习.(’14重庆A改编)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20406080溶解度/gNaCl35.736.036.637.338.4KNO313.331.663.9110169(1)若要比较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

温度。(2)20℃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KNO3

(答案补充:硝酸钾)

溶液。(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

℃~20

℃20

℃~40

℃40

℃~60

℃60

℃~80

℃(

B

)【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要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可知该温度下,1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可知该温度下,1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故20℃时,各取氯化钠、硝酸钾固体3.5g分别加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硝酸钾溶液。(3)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硝酸钾和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即是判断该范围中溶解度的数值是否存在相等的可能,经分析可知在20~40℃时这两种物质存在溶解度相同的可能。类型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贵州中考的必考点,近年来多结合化学方程式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也会出现根据标签计算溶液的质量,但以前者考查为主。例2.(’14陕西)小宇用配制的10%的CuSO4溶液测定一瓶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如图是配制CuSO4溶液的操作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ecbad

(填序号)。(2)取NaOH溶液25

g,向其中加入10%的

CuSO4溶液40g时恰好完全反应。计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CuSO4+2NaOH

══

Cu(OH)2↓+Na2SO416040g×10%80xx=2g=8%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160

40

g

×10%80

=x25

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

g

×100%【解析】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是先用药匙取药品称量,再将固体药品转移至烧杯中,然后加水搅拌使其溶解,最后装瓶贴标签。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ecbad。实验突破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1.

仪器的选用及各仪器的作用(考查3次)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主要仪器的作用:①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固体或液体溶质的溶解速率;②量筒的作用是量取液体的体积,选取量筒时量程要比量取液体的体积

略大;量筒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容器。2.

操作步骤(考查2次)(1)以固体作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步骤:a.计算: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水的体积(按水的密度1g/cm3换算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用量筒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溶解:将固体倒入烧杯中,将量取的水倒入烧杯中,用

玻璃棒不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

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2)用浓溶液稀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其中计算时注意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原理,再依据物理公式“密度=”求得浓溶液的体积及水的体积。质量体积注意事项:固体为溶质时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且左右两盘上要垫上相同的纸片;称量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时要放在烧杯中称量;4.

实验误差分析(考查1次)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a.天平使用不正确(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用到游码);b.量取溶液时

仰视

读数;c.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