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答案】D
【详解】
①氯化钱分解产生N2和HCI,气体在试管口降温后又化合生成NH4cl甚至会堵塞,试管发
生危险,所以方案①错误;
②浓氨水遇到氧化钙后,溶液中的水与CaO反应生成Ca(0H)2而消耗,反应同时放热使混
合物温度升高,得到的CaOH)?可以降低N&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都会促使氨水挥发生
成氨气,因此方案②正确;
③2NH4(:l+Ca(C)H)产3=CaC1+ZN%个+2%。,但是制备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
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因此方案③错误;
④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可以得到氨气,方案④正确。
综上所述,不能制取氨气的是①③,应当选D。
【点睛】
与②相似,利用NaOH固体或碱石灰也可以制备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明矶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D.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
【答案】D
【详解】
A.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晶体硅可用于制造晶体管及太阳能电池,A错误;
B.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对人会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
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明帆具有净水作用但无强氧化性,因此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杀
菌,C错误;
D.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穿透力强,因此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离子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
AMg2+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证明有Mg2+
BFe3+取样,滴加硫氟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F&+
CSO2-取样,滴加氯化钠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有SO?一
44
DK+取样,用伯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黄色火焰,证明有K+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不
能证明有镁离子,可能有铝离子,故A错误;
B.铁离子与硫鼠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氟化铁,取样,滴加硫氟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
变红,证明有铁离子,故B正确;
C.氯化银、碳酸钢、亚硫酸钏和硫酸钏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氯化钢溶液,观察到白
色沉淀,不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可能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C错
、口
1■天;
D.取样,用柏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钻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有钾离子,故D错
误;
故选Bo
4.下列实验中,固体不含溶解的是()
A.氧化铝与足量的稀盐酸混合B.过氧化钠与足量水混合
C.氢氧化铝与足量的氨水混合D.木炭与足量浓硫酸共热
【答案】C
【详解】
A.氧化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完全溶解,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可完全溶解,故B错误;
C.氢氧化铝与氨水不反应,固体不能溶解,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木炭与足量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可
完全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5.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如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XYz
ANaNaOHNaHCO3
U
BCuCuSO4”C(OH)2
C“。3AIO2-AI(OH)3
DSiSiO2昭。3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碳
酸氢钠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钠,故A错误;
B.铜能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
但氢氧化铜不能直接生成金属铜,故B错误;
C.氧化铝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偏铝酸根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氢氧
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铝,故c正确;
D.硅在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
故D错误;
故选Co
6.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HCIO—?feWHCIB.Fe—Fe,0C.S—D.S—Fe,S
高温23点燃3A23
【答案】A
【详解】
A.HCI。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I和A正确;
B.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C\和七,B不正确;
C.S在中点燃,只能生成5。2,不能生成C不正确;
D.S与Fe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D不正确;
故选A。
将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的混合
7.51.2gCuNON2O4,N02)
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和NaN"两种
盐溶液,其中NaN()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OH的浓度为
A.2mol/LB.1.8mol/LC.2.4mol/LD.3.6mol/L
【答案】A
【详解】
试题分析:n(Cu)=51.2g+64g/mol=0.8mol,由于Cu是+2价的金属,所以Cu失去电子的物
质的量是n(e)=0.8molx2=1.6mol;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变为氮的氧化物(含
。、、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这些气体恰好能被溶液完
N&O4NO2)500mLNaOH
全吸收,生成NaNC»2和NaN%两种盐溶液,在NaNC^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与硝酸
中N的化合价相同,所以产生NaNC^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就是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
n(NaNO2)x2=1.6mol,n(NaNC)2)=0.8mol.n(NaOH)=n(NaNO2)+n(NaNO3)=
0.8mol+0.2mol=lmol,所以c(NaOH)=lmol+0.5L=2mol/L,选项是A。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B.不用浓硝酸与铜屑反应来制取硝酸铜,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C.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
D.锌与稀硝酸反应得不到氢气,说明稀硝酸能使锌钝化
【答案】A
【详解】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避光保存,说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A正确;
B.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污染环境,通常利用硝酸与氧化铜反应取硝酸铜,与浓
硝酸挥发性无关,故B错误;
C.铁与硝酸反应首先生成硝酸铁,溶液呈浅绿色由过量的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
致,故C错误;
D.硝酸为氧化性酸,与锌反应不能生成氢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等,与钝化无关,故D错
误;故选A。
9.在15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150mL,能放出乙1.681_(标准状况)。同时铁
和氧化铁均无剩余。向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未见颜色变化,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而
且使Fez+完全转化成Fe(0H)2,共消耗3moi/L的NaOH溶液200mL,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
量浓度是()
A.1.5mol/LB.2.5mol/LC.2mol/LD.3mol/L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将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向溶液中滴入硫氟化钾溶
液,未见颜色变化,说明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向该溶液中加入NaOH中和过量的硫酸,而
且使铁完全转化成氢氧化亚铁,产生溶液中溶质为Na2s0/根据硫酸根守恒可知
n(H2so3=n(Na2so根据钠离子守恒n(NaOH)=2n(Na2so小故n(H2so/=1/2n(NaOH)=
V2x3mol/Lx0.2L=0.3mol,故c(H2SO4)=n(H2SO4)4-V=0.3mol4-0.15L=2mol/L,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的知识。
10.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O2、。2、N&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4没有发
现体积变化。通过足量Na2%后,体积变为30mL,则该气体可能为()
A.C%为20mL,N%为30mLB.N%为40mL,0?为1°mL
C.C%为30mL,0为20mLD.CO2为40mL,02为l°mL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有50mL某气体,可能含有C%、%、N%中的一种或几种,将其通过浓H2sOq
没有发现体积变化,说明不含有N&;通过足量Na2%后,体积变为30mL,说明含有C02
气体,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0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有2体积的C%
发生反应,气体的体积会减少1体积,则反应减少的气体的体积是50mL-30mL=20mL,则
含有CO2的体积是40mL,反应产生的。2体积是20mL,还有10mL的02,故选项D正确。
考点: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与性质的知识。
11.某混合物X由Na?。、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校兴趣小组以两
条途径分别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H.士z馨I*醯色溶液
曲勤:B6gx呼汇—体过iH潸.吟皿固体
激荃b:15.6gX周塔咨6.4g叫瞥「监色溶液
m17」l.92g固体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II可知X中一定存在Si。?
B.无法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
C.1.92g固体成分为Cu
D.15.6g混合物X中m(Fe2O3):m(Cu)=1:1
【答案】B
【解析】
途径a:15.6gX和过量盐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是铜离子的颜色,但是金属Cu和盐酸
不反应,所以一定含有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三价铁离子可以和金属铜反应,二氧化
硅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4.92g固体和氢氧化钠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3.0g,所以该固体
为二氧化硅,质量为3.0g,涉及的反应有:Fe2O3+6H+=2Fe3++3H2O;Cu+2Fe3+=2Fe2++Cu2+,
SiO2+2NaOH=Na2SiO3+H2O,又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结合途径b可知
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4g,固体质量减少15.6g-6.4g=9.2g,固体中一定还
有氧化钠,其质量为9.2g,
A.由以上分析可知X中一定存在Si%,故A正确;
B.15.6gX和足量水反应,固体质量变为6.4g,只有氧化钠与水反应,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Na2O,故B错误;
C.Cu与NaOH不反应,1.92g固体只含Cu,故C正确;
D.设氧化铁的物质的量是X,金属铜的物质的量是y,由Fe2O3+6H+=2Fe3++3H2。、
Cu+2Fe3+=2Fe2++Cu2+得出:Fe2O3~2Fe3+~Cu,则160x+64y=6.4,64y-64x=1.92,解得
x=0.02mol,y=0.05mol,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0.02molxl60g/mol=3.2g,金属铜的质量为
0.05molx64g/mol=3.2g,则原混合物中m(Fe2O3):m(Cu)=1:1,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成分推断及有关化学反应的简单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和计
算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掌握检验未知物的采用方法,能够根据反应现象判
断存在的物质,注意合理分析题中数据,根据题中数据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铜和氧化铁的
质量,难度中等.
12.图是利用二氧化硅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曷)
A.由反应②③说明Si。2属于两性氧化物
B.由反应④说明酸性,H2SiO3>H2CO3
C.硅胶吸水后,经干燥可以重复再生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C
【详解】
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和强碱反应,反应方程式为5。2+22(^=g2$曲3+%。;但也
能和特殊的酸氢氟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SiO2+4HF=SiF4t+2H2O,二氧化硅只是能和特殊
酸反应,和其它酸不反应,和酸的反应没有普遍性,所以不能说明其具有两性,A错误;
B.高温下Si。?能与Na2cO3固体反应生成NazSiC^和CO?,不是在常温下进行,且不是在水
溶液中进行,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B错误;
C.硅胶吸附水后,可通过热脱附方式将水份除去重复使用,C正确;
D.图中二氧化硅与氯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反应,硅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硅酸的分
解、硅酸的生成,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时,注重物质的性质及化学与生活,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注意虽然二
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它能和特殊的酸(氢氟酸)反应。
13.在1L溶液中含有Fe(NC>3)3和H2s0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mo卜I和1.5mol-L-i,
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mol
B.反应后产生13.441.也(标准状况)
C.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D.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mol
【答案】D
【分析】
硝酸铁和硫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摩尔和1.5摩尔,铁的物质的量为39.坊6=0.7mol,氧
化性比较,硝酸氧化性最强,先反应,然后铁离子反应,最后氢离子反应。
Fe+4H++NC)3-=Fe3++NO+2H2。
1411
0.62.40.60.6
Fe+2Fe3+=3Fe2+
123
0.10.20.3
铁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溶液中存在0.6mol铁离子,0.3摩尔亚铁离子。
【详解】
A.反应后溶液中铁离子为0.6mol,错误,不选A;
B.没有产生氢气,错误,不选B;
C.先硝酸反应,错误,不选C;
D.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和为0.9mol,正确,选D。
答案选D。
14.将112g的Mg-Cu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假定产
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根据题
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和
A.0.3molNO20,3molNO
B.0.2molN%和0.1mol
C.0.6molNO
。小。和°.。小。
D.0.1molNO,0.2012050124
【答案】D
【分析】
向Mg-Cu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产生21.4g沉淀
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m(OH-)为21.4g—11.2g=10.2g,物质的量为
10.2g
=0.6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g的Mg-Cu提供的电子为0.6mol,据此
17gmol
分析;
【详解】
A.生成0.3molNO2和03mol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3molx(5-4)+0.3molx(5-2)=1.2
mol,得失电子不相等,A错误;
生成和元素获得电子为
B.0.2molNO?0.1molN2O4,N0.2molx(5—4)+0.1molx2x(5—4)=
0.4mol,得失电子不相等,B错误;
C.生成0.6mol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6molx(5—2)=1.8mol,C错误;
生成。、和元素获得电子为
D.0.1molN0.2molNO20.05molN2O4,N0.1molx(5-2)+0.2
molx(5—4)+0.05molx2x(5—4)=0.6mol,得失电子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15.ale。2气体通过足量Na?。?所得的气体与bLNO相混和时,可得到cL气体(相同状
况),以下表达式中错误的是
A.若aVb,贝ijc>0.5(a+b)B.若a>b,贝!Jc=0.5(a+b)
C.若@=1),贝I]c=0.5(a+b)D.若2<1),贝!]cV0.5(a+b)
【答案】D
【解析】
【详解】
首先发生反应:可知生成氧气体积为与混合
2Na2O2+2CO2=2Na2CO3+O2,0.5aL,bLNO
又发生反应:二者恰好反应时解得则
O2+2NO=2NO2,0.5a:b=l:2,a=b,
A、若a<b,则NO有剩余,由Oz+2NC)=2NO2可知气体体积减少0.5aL,故得到气体体
积等于NO的体积,则©=>即c>Q5(a+b),A正确;
B、若a>b,则外有剩余,由O2+2NO=2NC)2可知气体体积减少为参加反应氧气的体积,
即气体体积减少为0.5bL,故得到气体体积为c=(0.5aL+bL-0.5bL)=0.5(a+b),B正
确;
C、若a=b,则此时生成NO2体积c=2X0.5a=b=0.5(a+b),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
答案选D。
16.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取的是
A.FeCI3B.H2SiO3C.Fe(OH)3D.FeCI2
【答案】B
【详解】
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金属氯化物,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
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为L点燃2FeCL,FeCL可以由Fe与Cl:直接化合得到,故
A错误;
B.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二氧化硅和水不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Si%,故B正确;
。、反应产生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Fe(OH)r2%0Fe9H
能通过化合反应产生故错误;
4Fe(OH)2+O2+2H2O=4Fe(OH)3,Fe(OH)3,C
D.Fe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可由化合反应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17.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和0.1mol/L。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
是()mol/L
A.0.15B.0.225C.0.35D.0.45
【答案】B
【分析】
铜屑投入HNO,和匕5。4的混合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实质为硫酸提供氢离子硝酸根离子具有强
氧化性继续反应,反应实质为:3CU+8H++2NO3-=3CU2++2NOt+3%0,根据反应的量来确定
消耗的铜以及生成气体的量,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分析判断。
【详解】
反应实质为:3Cu+8H++2NC)3-=3CU2++2NOt+3H2。,1.92g铜粉物质的量
1.92g
=―7=0.03mol,100mL混合溶液中,HN%和灯。”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
64g/mol324
和O.lmol/L,所含氢离子物质的量=0.1LX0.4moi/L+0.1LX0.1mol/LX2=0.06mol,根据反应
离子方程式可以知道铜剩余,根据氢离子物质的量计算生成铜离子物质的量为8H+~3CU2+,
3
得到铜离子物质的量为0.06molX-=0.0225moL所得溶液中C112+物质的量浓度为
O
0.0225mo/
————=0.225mol/L,
U•Il—i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8.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T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
体甲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c(H)=0.1mol•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HSOB.气体甲中SO与H的体积比为4:1
2422
C.反应中共消耗97.5gZn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Zn和浓硫酸发生:Zn+2H2sO4(浓)nZnSOa+S。2个+%。,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浓度减
小,
稀硫酸与Zn发生:Zn+%SJ(稀)=ZnSC)4+H2个,则生成的气体为SO2和的“混合物,根
据反应的有关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计算。
【详解】
33.6L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k;~~=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22AL/molr
1
-xlLx0.1mol/L=0.05mol,
参加反应的n(H2sop=0.1Lxl8.5mol/L-0.05mol=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
渐减小,
设反应生成xmolSO?,ymolH2,
Zn+2H2SO4(浓)=ZnSOq+SO2个+%0
x2xx
/
Zn+H2SO4(稀)=ZnSO4+H2T
yyy
x+y=1.5
2x+y=1.8
解之得x=0.3,y=1.2
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和1.2mol的氢气。
A.由以上计算可知,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0"故A正确;
B.气体A为SO2和也的混合物,且V(S02):V(H2)=1:4,故B错误;
C.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3mol+1.2mol)x65g/mol=97.5g,故C正确;
D.在反应Zn+2HzSQ,(浓)=ZnSC>4+SC)2个+%。中,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
0.6mol,反应Zn+%SQ,(稀)nZnSOq+H2个中,生成1.2mol氢气转移电子2.4mol,所以反
应中共转移3moi电子,故D正确。
故选Bo
【点睛】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和稀硫酸
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计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
键。
19.当氨气与氧气一起通过灼热的柏丝网时,在导出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
A.NH4NO3B.H20C.N2D.N02
【答案】C
【详解】
Pt
在伯丝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氨气的催化氧化:4NH+50-4NO+6HO,NO遇到O?
变为NO2,NO?和H?。反应生成HNO3,HNO,和NH3反应可以生成NH4NO3,故选C。
2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Na2cOyC中盛有Na?SiO3溶液,则C中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
酸性:H2CO3>H2SiO3
B.若A为浓盐酸,B为KMnO,,C中盛石蕊试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C.若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C中盛有Na2s溶液,则C中溶液变浑浊
D.装置D起干燥气体作用
【答案】C
【详解】
A.浓盐酸挥发的HCI在C中也能与NazSiOs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无法判断H2CO3的
酸性一定比也5。3强,故A错误:
B.A为浓盐酸,B为KMnO”则反应生成的氯气通入C中,CI2与水反应生成HCI和
HCIO,其中HCIO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则C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后褪色,故B错
误;
C.A为较浓硫酸,B为Na2sO3固体,两者反应生成的SO2气体通入C中,因SO2有氧化
性,则与C中Na2s溶液反应有淡黄色S生成,可观察到C中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仪器D为球形干燥管,则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o
21.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只可能含有NH4+、Na+、Mg2+、Ba2+、Fe3+、C「、Br\「、CO32\
S“2-中的几种,且浓度均为O.lmolL-i。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无明显现象。
②取少量溶液,滴加少许新制氯水,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③取少量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将此溶液分为
两等份,第一份加热,有气体放出;第二份溶液中加入Na2c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
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肯定含有的阳离子是N"+、Ba2+
B.肯定含有的阴离子是「、CP,Br-
C.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Fe3+、CO32\SO42-
D.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Na+
【答案】D
【详解】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至溶液呈酸性,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溶液中不含有CO2;
3
②取少量溶液,滴加少许新制氯水,再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因
Fe3+与I-不能共存,故不含Fe3+;
③取少量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说明原溶液中
不含有Mg2+,将此溶液分为两等份,第一份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此溶液中含有
NH3.H2O,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第二份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含有Ba2+,因Baz+与S。?-不能大量共存,故原溶液中不含有SO-;
44
通过实验确定的离子有:Baz+、NH+、卜,根据离子浓度均为O.lmolL-i结合电荷守恒可知
4
阴离子中一定含有a、Br-,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Na+,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
高中阶段对于Na+的检验,常见方法有:①根据焰色反应确定,若颜色反应火焰为黄色,
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元素;②可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分析。
22.lOmLNO,C。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后,气体的体积变为6mL(相同状况),则
NO和CO2的体积比为()
A.1:1B.2:1C.3:2D.1:2
【答案】D
【分析】
发生反应有:①222。2+82==吸2co3+J,②2NO+O2==2NC)2,问题的关键在于NO与氧气
反应存在着三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恰好反应,一种情况是NO过量,另一。2种情况可能
是过量,据此讨论计算。
【详解】
发生反应有:①222。2+2(:。2=222(:。3+。2,(2)2NO+O2=2NO2,
假设参加反应的CO2为xmL,NO为ymL,则x+y=加,
ICO+2Na0=2NaCO+0…①
222232
2mL1mL
2N0+0=2N0…②
22
2mL1mL2mL
ymL1.
—xmL
2
⑴当反应②恰好反应时,即当y=x时(此时x、y都等于5),生成的NO2的体积为5mL,不
符合题意,所以选项A错误;
(2)当y>x时,N0有过量,。2反应完,此时反应掉的N0为xmL,则剩余的N。为(ymL-
xmL),生成的NO2气体为xmL,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为N。和NJ,其体积和
为:(ymL-xmL)+xmL=ymL,故y=6mL即NO体积6mL结合x+y=10,x=4ml,则CO2为4
mL,故NO和C%的体积比为6mI:4ml=3:2,故B错误,C正确;
yxy
(3)当y<x时,N。不足,过量,此时反应掉的。2为弓mL,剩余的02为(,mL-]mL),
生成的NO2气体为ymL.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为和N2,其体积和为:
(—mL--^-mL)+ymL=-mL+-^-mL=5mL,这与题意“气体体积缩小为6mL”不符合,这表明如
果y<x,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所以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c。
23.下列有关S和SO,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3
B.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澳常用SO作氧化剂
2
C.将so通入Ba(NO)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232
D.SO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和高镒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2
【答案】C
【详解】
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也只能生成S。2,A不正确;
B.空气吹出法提取海水中的澳,常用SO作还原剂,将溪还原为易溶于水的氢澳酸而富
2
集,B不正确;
C.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
为硫酸,因此,将S。,通入Ba(NO)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钢,c正确;
D.SO具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其能使高锌酸钾酸性溶液褪色不是因
2
为其有漂白性,而是因为其有还原性,D不正确。
综上所述,有关S和S。的叙述正确的是C。
2
24.A是一种正盐,D相对分子质量比C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
是强碱时都有如图转化关系。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
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国三国工国工回吧回
A.D生成E的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当X是强碱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C.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
D.当X是强碱时,E是HIM。?
【答案】B
【分析】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且观察C是由B+Y玲C,D是由C+YfD,可
知C和D含有的元素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一个。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中学化学中很
容易想到是NO,N0?或者是SO2和Sd等,推知丫一定是。2,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
还是强碱时都有以下转换关系:AJLBJLC-LD^E'且A是正盐,很容易想到
N&+的正盐。再根据当X是强酸时,A、B、C、D、E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强酸则要想到
是HCI、H2sO,、HNO3,再根据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由
N1+的性质与碱反应生产N&,则可推出;当X是强碱时E是HN。,;当X是强酸时,E
是%$。4,综上推出A的离子中含有N%+离子,且含有S元素,可推出A为(NH4)2S»
【详解】
A.当D为SO?时,E为H2sO.SO3与水化合成也5。4,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D为
NO2时,E为HNO3,N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当X是强碱时,B为N%,(:为NO,D为NO?,E为HNC>3:当X是强酸时,B为
H2S,C为SO?,D为SO?,E是H2so4,B不正确;
C.当X是强酸时,B为H2S,C为S%,D为SO?,E是H2s0.C正确;
D.当X是强碱时,B为N%,C为N。,D为N%,E为HN%,D正确;
故选Co
25.由MgO、A12O3>SiO2,Fe203组成的混合粉末。现取一份该混合粉末试样进行实验,
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得到沉淀X和滤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组成看,其成分皆是碱性氧化物
B.沉淀X的成分是Si%
C.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Fe3+、H*
D.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全部溶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的盐酸,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
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二氧化硅不反应。A、氧化镁和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
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错误,不选A;B、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沉淀X为
二氧化硅,正确,选B;C、溶液Y中含有镁离子,铁离子,氢离子和铝离子,错误,不选
C;D、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能溶
解,其他沉淀不溶解,错误,不选D。
考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实验题
26.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设计实验模拟工业生产。
I.用消石灰和氯化镀固体制备N&
做石灰
BCDEF
(1)N%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中的一(填字母代号),制备N%的化学方程式为_。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N%,选择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按气流方
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n.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少量硝酸。
(3)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预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
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由此可知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
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B中试剂为NaOH溶液的作用是
(5)控制氨气和氧气的比例是制备硝酸的关键。
①当比例不合适时,A中不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还伴有白烟。白烟的化学式心。
②欲使氨气尽可能完全转化为硝酸,理论上n(N%):n(NO)的最佳比例为
【答案】A2NH4CI+Ca(OH)2=^=CaCI2+2NH3t+2H2Oc玲dfffefi放热
傕化剂
4NHo+50<="-4NO+6H,O水吸收尾气(NO、NO,)NH,NO,1:2
【详解】
(l)用消石灰和氯化镂固体制备N%属于固固加热类型,发生装置应选择图中的A,制
备N%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I+Ca(OH)2=^=CaCU+ZN”个+2%。。
(2)欲收集一瓶干燥的N%,需要用碱石灰干燥,选择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
装置好cldlf玲e^i
(3)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预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
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由此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的
八小》工口3傕化剂
化学方程式是H4NH+50,4NO4-6H,O
32A2
(4)B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氨气所以选用水,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尾气(N0.
NO2)。
(5)①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氨气和硝酸能反
应生成硝酸钱,化学方程式:2N0+0=2N0,3N0+H0=2HN0,+N0,NH+HNO=NHNO,故答案
22223343
为:NHNO
催化剂
②由4岭嗑辐层4N0+6H0,4N0+30+2H0=4HN0可得:NH+20=HN0+H0,贝ij原料氨
22
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为1:2。
27.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棉花
品红溶液
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可以浸上NaOH溶液,其作用是,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
灯。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
a.水b.酸性KMnO,溶液c.饱和NaHSC^溶液d.浓澳水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卜LT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
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
的硫酸剩余。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2H2sOq浓)+CH=CuSO,+Z^O+S。2个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c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分析】
⑴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2)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碱液吸收;
⑶关闭旋塞K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导致B中气体压强
增大,导致水加入长颈漏斗中;B装置的作用起缓冲作用,所以B中液体不能吸收二氧化
硫;
⑷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Cu反应而稀硫酸和Cu不反应。
【详解】
⑴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H/SQ(浓)CuSQ+2Hze+SQ个;
⑵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碱液吸收,则NaOH溶液
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B装置的作用起缓冲作用,所以B中液体不能吸收二氧化硫;
a.二氧化硫气体是酸性氧化物,易溶于水,故a错误;
b.酸性KMnQ,溶液能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吸收二氧化硫,故b错误;
C.饱和NaHS5溶液和二氧化硫不反应且抑制二氧化硫溶解,故c正确;
d.浓漠水能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吸收二氧化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⑷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由此得出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
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点睛】
本题考查浓硫酸和SC»2的性质,其中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加热条件下能溶解Cu,但稀硫酸
与Cu不反应,这是解题的关键,而还原产物SO?既是酸性氧化物,还有还原性、漂白性,
特别是多余的S02会污染环境,实验操作的安全也是易忽视的知识点。
28.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
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1,若化合物X为NH4HCO3,NH4HCO3发
生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部分产物和Na?。?反应得到。2,使N%和混
合催化氧化,装置4中可以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中应装入—。若取消装置3,在装置4
中会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的化学式是
催化剂_
【答案】4NH、+5O、"」4NO+6HQ放热NH,HCO「NH&个+C0,个+H,。2N0+
O2=2NO2浓HzS%NH4NO3
【分析】
(1)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
(2)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能继续释放维持反应进行的热量。
(3)若化合物X为NH4HCO3,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则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二氧
化碳和水能与反应得到。2,使N&和。2混合催化氧化,装置4中可以观察到有红
棕色气体生成,红棕色气体由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
(4)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中应装入去除氨气的物质。若取消装置
3,在装置4中会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应为氨气与硝酸反应的产物。
【详解】
(1)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4N%+5O2耍幺1\10+6%0。答案为:
4NH3+5O2^^^UNO+6H2O;
(2)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放热。答案为:放热;
△
(3)若化合物X为NH4HCO3,NH4HCO3发生分解反应,NHJICO3-NH3个+CC>2个十%0,
后续反应为:2m2。2+2凡0==4m011+02t,2Na2O2+2CO2==2Na2CO3+O2,
A
4NH3+5O,笺型4N0+6H,0,2NO+O,==2NO,。答案为:NH4HCO3-N$个+CC>2个+%。;
2NO+O2=2NO2;
(4)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中应装入去除氨气的物质,以应使用浓
H2SO4»若取消装置3,在装置4中会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则发生反应为
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C>3(白烟)。答案为:H2SO4;NH4NO3(,
【点睛】
氨的催化氧化温度在780~840℃,二氧化氮在150℃以上开始分解,至|650℃完全分解为一
氧化氮和氧气,所以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中无法生成二氧化氮。
29.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他们制备二氧化硫和氯气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Na2SO3+H2SO4=Na2SO4+H2O+SO2t
MnC^HCI(浓)筌MnCI^H^+CI^
⑴用来制取氯气的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数据结构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沪科新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教新版选修1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修6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度企业催告函模板制作合同3篇
- 个人与个人之间2024年度专利许可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农机零部件进口代理合同3篇
- 抵押物合同(2篇)
- 2025-2030年中国陶瓷电容器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山西国际能源集团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4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年仓储配送中心物业管理与优化升级合同3篇
- 2025届厦门高三1月质检期末联考数学答案
- 音乐作品录制许可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拉萨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开题报告:AIGC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重构研究
-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师德标兵个人主要事迹
- 连锁商务酒店述职报告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