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22-酸
碱指示剂(含解析)
一、单选题
1.(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
理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醐变红,能使酚献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2.(2021•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3.(2021•甘肃甘南•统考中考真题)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B.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D.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4.(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关于实验的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雪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雪碧显酸性
B.测定溶液pH时,应使用干燥的pH试纸,否则一定会造成实验误差
C.过滤时若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则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
D.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棍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5.(2020.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
蕊溶液变蓝的是
A.H+、Ba2\NO;、CO3-B.Ca2\K\NO;、Cl-
C.Na+、Ba2\OH、SO:D.Na\Ba2\OH、Cl
6.(2020・甘肃・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思琥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区别02和N2
B.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CO和CO?
C.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织物和棉织物
D.用酚酗溶液区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二、填空题
7.(2020・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水是生命的源泉。为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目前不
少自来水用氯气(C12)作为消毒剂,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表示氢原子
OO+7―Q+Cb。表示氧原子
ABCDQ表示氯原子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物质代号)。
(2)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色,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
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利用此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M
(3)2020年5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来自东京大学的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用光来分解水,产生氢气和
氧气的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请你写出该条件下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
8.(2021•甘肃甘南•统考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实验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
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试卷第2页,共6页
实蛤m实险iv
(i)实验I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2)实验n中,向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变红的是(填"a”或"b”)。
(3)实验川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为碳酸盐,试剂X的名称是»
(4)实验W中,①、②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科学探究题
9.(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
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甲同学观察到实验2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乙
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
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
钠与稀盐酸(填“发生”或“不发生”)化学反应。
(3)小亮同学由实验2联想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I、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溶液,观
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
发生了化学反应。
II、为了验证CO?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晓霞同学设计了实验4图示实验方
案,当观察到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Ilk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同学们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
10.(2022.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竹麻通过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浸
泡以及打浆、抄纸等步骤可制得纸张。某兴趣小组模拟古代造纸技术,他们将一定量的
生石灰、K2cCh用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澄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请你
参与他们的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KOH;猜想二:含有KOH、;猜想三:KOH、Ca(OH)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猜想二不正确
2、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许______溶液—猜想三正确
【交流反思】
(1)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含有KOH、Ca(OH)2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同学对废水做如
下处理(见下图)。C烧杯中出现现象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11.(2020.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台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
液,实验员说该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溶液作了如下探究:
试卷第4页,共6页
【提出猜想】猜想I:是NaOH溶液
猜想H:是Na2c03溶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已知白色沉淀M不溶于稀硝酸)
(1)通过操作①,兴趣小组的同学确认该溶液呈碱性,则X溶液是。
(2)综合分析操作②和操作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你认为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Y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由此你认为
(选填“猜想I”或“猜想n”)正确。
【反思交流】(3)大家认为该溶液还可能是o
(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有关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
12.(2020・甘肃•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献溶液,此时溶液呈
_____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2sCU;
猜想二:
猜想三:可能是Na2SO4和NaOH
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理由_____。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
甲同学方案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二成立
管中滴加BaCL溶液,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
乙同学方案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成立
管中加入_____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
丙同学方案—猜想二成立
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
老师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o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B倒入废液缸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醐变红,能使酚髓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
盐,错误;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
碳属于无机物,错误;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具有良好导电性,错误。
故选A«
2.D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
错误;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KC/Oj,故选项推
理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反应,故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
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不属于中和反
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能使石
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答案为:D。
3.A
【分析】根据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
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镂态氮肥
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4NO3溶液的pH=4,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选项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B、钱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降低肥效,NH4NO3不能
与熟石灰混合使用,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NH4NO3溶液的pH=4,显酸性,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选项说法正确;故
不符合题意;
D、某NENCh溶液的pH=4,显酸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红色,选项说法正确;故不符合
答案第1页,共6页
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
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详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雪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雪碧显酸性,
故A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应
使用干燥的pH试纸,否则一定会造成实验误差,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或
碱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若溶液显中性,不影响
测定结果,故B不正确;
C、过滤时若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
滤液浑浊,故C正确;
D、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木棍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中的氢元素
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D正确。故选B。
5.D
【详解】A、H+、CO*-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
能大量共存,且含有大量H+的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选项A错误;
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可以共存,但溶液中不存在可使石蕊变蓝的
OH',选项B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钢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并且存在0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选
项D正确。故选D。
6.D
【详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故A方法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不同,可以
鉴别,故B方法正确。
C、羊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燃烧羊毛织物有烧焦羽毛
答案第2页,共6页
气味,燃烧棉织物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以采用燃烧法鉴别,故C方法正确;
D、稀硫酸显酸性,而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都不能使酚醐试液变色,无法鉴别,故D方法错
误。
故选D。
7.B红AgNO、+HCl=AgCll+HNO32H2O^^2H2T+02T
光1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水由
H、0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填:B;
(2)由图可知,C是HC1,C的水溶液是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J+HNO:;
(3)水在催化剂和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催化剂
2H,02H2T+02?o
光
8.(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不再显碱性
(2)a
(3)澄清石灰水
(4)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04)3+3H2O
【解析】⑴
酚献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溶液不再显碱性,所以红色褪去,故填: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不再
显碱性。
(2)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故选:a。
(3)
碳酸盐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剂X的名称是澄清石灰水,故
填:澄清石灰水。
(4)
答案第3页,共6页
稀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硫酸和氧化铁生成硫酸铁和水,现象为固体溶解,溶液
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稀硫酸和氧化铁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
(S04)3+3H2O,故填: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04)
3+3H2OO
9.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酚醐溶液发生CaCb或BaCh(其他合理答案也
可)CaCL+Na2co3=CaCO、J+2NaCl或BaCb+Na2co3=2NaCl+BaCO31锥形瓶中的
气球变大密封保存
【详解】(1)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实验1的试管中可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氧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醐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
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酰溶液变色,因此该实验方案为:先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滴入几滴酚献溶液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
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3)I、氧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氯化领溶液不反应,
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领白色沉淀,因此王敏同学从实验
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或氯化钢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b+Na2co3=2NaCl+CaCO3(或BaCh+Na2co3=2NaCl+BaCC)31,证
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II、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锥
形瓶内的气球变大,此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III、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可知,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得出
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密封保存。
10.K2c无明显现象K2c03产生白色沉
淀Ca(OH)2+K2CO3=CaCO,;+2KOH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分析】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03用足量的水溶解,生石灰会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
钙,之后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据此回答。
【详解】猜想假设:溶质的成分可能包括生成的氢氧化钾和没有反应完的碳酸钾。
设计实验: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论说明猜想二不正确,则溶质
中不含碳酸钾,那么加入稀盐酸后不会看到气泡产生,故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答案第4页,共6页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结论说明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中含
有氢氧化钙,要验证氢氧化钙的存在,一般加入的试剂与氢氧化钙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故可
以选择加入碳酸钾溶液等可溶性碳酸盐,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反思:(1)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
式为Ca(OH):+K2co3=CaCC)3J+2K0H。
(2)A烧杯中含有的溶质为KOH、Ca(OH)2,B烧杯中加入酚醐后溶液遇碱变红,C烧
杯中加入稀硫酸会与KOH、Ca(OH)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红色会逐渐变淡,当溶
液由红色完全变为无色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11.酚酸试液Na2cO3+H2sOa=Na2sO4+CO2T+H2OBa(OH)2猜想HNaOH溶
液发生了变质硫酸钠和氢氧化钢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醐遇碱变
红Na2so4+Ba(OH)2=BaSOQ+2NaOH
【详解】(1)酚献与碱性溶液变红,故填:酚献试液。
(2)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Na2CO3+H2SO4=Na2SO4+CO2t+H2O,硫酸钠和氢氧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是碱溶液呈碱性酚酰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饲料级维生素 D3(胆钙化醇)全球前8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份额(by QYResearch)
- 采油工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 桩基施工在道路建设中的综合应用
- 商贸流通业创新推动城市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 道家思想与高职学生心态平衡的关系分析
- 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 图像与文本结合在科普英语教学中的多模态应用
- 供应链协同机制对物流成本降低的影响
- 高等医学院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角色与能力提升
- 消防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 高速铁路钢轨打磨关键技术研究
- 红色记忆PPT-刘伯承元帅
- 酸碱中和加药量自动计算
- 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课件
- 景区商户管理制度
- AVR自动电压调节器
- 生物制药技术与工程课件
- 医用氧气使用检查及记录表
- 室外消防栓点检记录表
- 中职《机械基础》V带传动电子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