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回味课程改革第一是“新”
1.教材新
翻开中学的音乐教材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新的音乐教材已大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材,它不仅仅包括有音乐,还囊括了舞蹈、美术、书法、建筑、科学等几乎全部艺术和非艺术门类。新教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这是音乐教材吗?内容上涉及音乐的很少,用这样的教材怎么去上音乐课?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渐渐体会到这正是新教材重要特点之一,即将学问作为隐线,把包括歌曲、发声练习、基础学问、综合训练和观赏等内容整合在一个单元里。少了同学的眼里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学问,取而代之的是生动好玩的音乐活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老师在音乐活动中穿插各种生动、形象、好玩的音乐嬉戏,可以到达乐教乐学的目的。同学也可以从中感受音乐、探究音乐和制造音乐。但全部这一切的前提是肯定要把音乐作为主线,围绕音乐进行设计。每一个音乐嬉戏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音乐学问点。老师在备课时心里得明白学问的“隐线不能隐”,教学中还要以音乐学问、技能作为手段,有打算、有目的的去设计教学环节和音乐嬉戏等活动,引导同学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把握学问进而进一步挖掘音乐的内涵。
2.观念新
那么新课改到底要改什么呢?我的理解是,首先是要改的就是我们音乐老师对音乐教学的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同学把握肯定的音乐学问和技能,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对音乐学问、技能的学习。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肯定的强迫性,简单使同学产生厌烦心理,进而拉开了同学和音乐之间的距离,致使同学丢失了学习音乐的热忱和信念。新课改则试图转变这一旧有观念,着力培育同学的一种音愿意识、音乐思维、音乐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奇妙地拉近同学与音乐的距离,使同学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渐渐地喜爱音乐。
3.教法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而这与现代教学论相悖。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当是老师与同学、教材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多向信息传递,而讲授法只是师生间的单向信息传递,不能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教学是种精湛的艺术,即老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进而进行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老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把同学作为教育的主体,通过各种手段使同学懂得“乐学”与“会学”?例如:在《流水》这一节课中,我以古琴曲为引子,听辩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古琴。为激发同学对古琴的熟悉古琴和爱好,课前我做了大量的预备,设法找有关古琴的各种资料,设计能引起同学爱好的问题,以“高山流水”的'故事为开端,再伴着古琴曲《流水》进行深化的讲解,鼓舞他们畅所欲言,允许同学有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同学学得兴奋、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快乐,教学自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巨大限制,大大开阔了同学的音乐视野,使同学耳闻目睹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如同身临其境。易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同学的审美力量,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活”
1.气氛活
开心的心情是产生学习爱好的重要因素。假如一堂音乐课能给同学制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开心的状态下学习,课堂教学的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首先,老师语言的魅力影响着课堂的气氛与教学,幽默的语言可以使音乐课“动”起来,可以让同学“活”起来。其次,鼓舞性的语言可以增添同学的自信念,缓解课堂气氛。再者,综合同学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同学年龄特征动身,组织音乐的“动”。好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年龄特征,把具有“动”的特征的音乐施教于这些好动时期的青少年。通过身体律动调动同学全身心地参加,真正把音乐听唱进去。比方,在学习《载歌载舞黄土情》一节时,为了让同学加深对安塞腰鼓的熟悉,我让同学用桌子代替大鼓,用拍手代替大镲,亲身体会了“路鼓”、“换鼓点”和“四步三望”等鼓点的不同,继而拿它与我们开封的盘鼓鼓点作比较,分析其差异。同学心情高涨,爱好很浓,这比单纯地让同学被动地坐着听讲要好得多,通过身体动作的参加可以促使同学更加专注,由于他们要紧跟着节奏的改变随机思索,反应如何去做好,也更简单理解和记忆基本学问点。
2.设计活
激发同学学习情趣、情境,关键在于细心设计音乐活动。梅里尔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中对教学设计的界定是:“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老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同学主动参加的音乐活动,把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使同学主动参加、主动体验、主动表现、主动制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注意创设激发同学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情境。比方:《美丽的民歌》一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同学对本课的民歌熟识程度如何”,“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消失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简单引起同学的爱好”等等。这些问题想清晰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有的放矢。所以我在讲授劳动号子时,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通过“搬钢琴”,亲自去体会并总结出劳动号子的作用和特点,这样做使课堂情趣顿生,同学们心情高涨,欢声笑语不断,教学也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内容活
《新课标》中有明确的建议“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肯定比例”。也就是说,老师在紧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最近由教育部主导的“京剧进课堂”试验以及我们开封市提倡的“豫剧进课堂”等活动,就是学校自主进行课程开发和对音乐课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的一次大胆尝试,其效果如今下结论为时尚早,但单就活动本身而言,其示范性和导向作用明显是值得确定的。让同学了解民族音乐,喜爱民族音乐继而继承民族音乐,使他们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由于教材是“死”的,同学是“活”的,所以,老师的教学也应当是敏捷的,不能让“依纲靠本”的大帽子束缚了我们探究音乐教学的“手脚”。
制造性的运用教材,融入其他学科学问。必需熟悉到音乐是一门多元文化,它自身就综合了其他许多学科的学问。因此肯定要把音乐作为大音乐来熟悉,要努力扩展学问面,培育同学多角度鉴赏音乐的力量,了解音乐背后所凝聚的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学问,特殊是理科学问中不断探究的精神有助于制造意识的培育,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会促使同学从新的角度看待熟识的问题。因此,音乐课绝不能就音乐学音乐,而应把它看成是借助音乐教学传承音乐文化的过程。
“教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