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结构规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_第1页
高层钢结构规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_第2页
高层钢结构规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_第3页
高层钢结构规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_第4页
高层钢结构规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总则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的设计,应祖训现行国家标准《建设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的有关规定。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有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之分别符合有关规定。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有不同的形式,其框架局部承受钢框架外,必要时也可承受钢管混凝土柱〔或钢骨混凝土柱〕和钢梁的组合框架;钢框架必要时可下部楼层用钢骨混凝土柱和尚不六层用钢柱,混凝土核心筒必要时可作为钢骨混凝土构造。此外,周边钢框架必要时可设置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为双重体系时,其最大适用高度不宜超过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造抗震设计标准BG50011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抗震墙〕构造最大用高度和钢框架-支撑构造最大适用高度二者的平均值。单重体系时,不宜超过GB50011对抗震墙构造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的抗震设计等级,钢框架局部和混凝土核心筒局部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GB500116.1.28.1.3的规定。和的一半。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钢框架—局部按刚度安排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应小于构造总剪力的大系数,到达不小于构造底部地震剪力的20%和最大楼层剪力1.515%。弹性极限变形很小,约为1/3000,在到达极限变形时,钢筋混凝房屋的安全,因而有必要对钢框架承受的地震力作更严格的要求,使其能适应强震时的大变形且保有肯定的安全度。当钢框架局部按刚度计算安排逇最大楼层地震剪力小于10%-土核心筒的墙体应担当100%的构造总剪力,钢框架局部按刚度4%。构造形式之一,有施工便利的优点,我国有宽阔的非地震区和6度设防区,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构造形式,对100m以下高度的房屋可适当降低设计要求,但此时框架局部仍宜用肯定的承载储藏。-项或多项措施,以提高钢框架的剪力分担率:1〕框架柱的间距不宜过大,混凝土核心筒尺寸应合理;2〕承受钢骨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柱的组合框架;3〕周边被刚框架用支撑加强。设计说明,当框架柱距不大于6m左右时,双重体系要求不难满足。构造布置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建筑平面的外形宜简洁规章一。钢框架-150m时,宜设置伸臂

SRC架相连。效地提高局部的剪力分担率。

架相连,能有-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柱应至少延长至地下室一层,框架柱竖向荷载应直接传至根底。刚框架局部承受支撑时,二级及以上抗震等级宜承受偏心支撑和耗能支撑。支撑在竖向应连续布置,在地下局部应延长至根底。-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中,混凝土核心筒为主要抗侧构造,应依据具体状况实行有效措施,保证核心筒的延性。-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的楼盖,应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整体性。跨度大的楼面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连梁上。构造分析和计算-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在风荷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弹性分析的荷载和荷载效应组合,应按以下规定执行:GB50009规定取值。当露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其不利分布。风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构造荷载规定》GB50009100重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承受。150m且有以下状况之一时,宜进展风洞试验;平面外形不规章或立面外形简单;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四周地形和环境简单;了解其群体效应的相互影响。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附加偏心距可按下式计算:e0.05Li i式中e—第i层质心偏心距,各楼偏移方向一样;iL i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总长度。i钢框架—尼比不应大于0.045,也可按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墙体局部和钢框架局部在构造总变形中多占的比例折算为等效阻尼比。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0.8~1.0.凝土构件及钢管混凝土柱的刚度可按以下方法确定;钢骨混凝土梁,柱及钢管混凝土柱截面的轴向刚度、抗弯度和抗剪刚度,才可实行钢骨或钢管局部的刚度与钢筋混凝土局部的刚度之和,即:EAEAc c

EAs sEIEIcc

EIssGAGAC C

GAS S式中EcEsEc

A——钢筋混泥土局部的轴向刚度;cA——钢骨〔或钢管〕局部的轴向刚度;sI——钢筋混凝土局部的抗弯刚度;cEI——钢骨〔或钢管〕局部的抗弯度ssGAC C平行的腹板局部面积;GA——钢骨〔或钢管〕局部的抗剪刚度,只计入腹板部S S分面积。无端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按一样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可按工形截面混凝土墙计算轴向和抗弯刚度,端柱中的钢墙的抗剪刚度可只计入腹板混凝土面积。考虑混凝土的开裂及徐变影响时,以及对于构造受力较大局部,在进展构造变形计算时,宜适当降低钢筋混凝土局部的抗弯刚度,降低系数可取0.6~0.8,但不得小于一样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的抗弯刚度。不明确当没有地下室或地下室顶板处不能作为嵌固端,而钢柱又承受埋入式柱脚时,钢柱的嵌固端取在根底定面对下1.5倍柱截面高度处。高度超过100m的钢框架—模拟施工过程计算。当局部构造先施工时,应考虑其独立承受外部荷载的力量并确保其稳定,或视其承载力量确定允许现行施工的楼层数。 高度超过100m的钢框架-虑混凝土后期徐变、收缩和不同材料构件压缩变形差的影响,并应实行相应措施进展措施进展调整。-混凝土混合构造设计规程》CECS230:2023第9章的条文说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构造层间位移限值,可承受钢筋混凝土构造的限值。构件设计二级及以上的钢框架梁柱连接,应承受考虑塑性铰外移的板等形式。弯平面的刚度比,宜符合传力要求。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以下规定:

NN CFT柱条文需与规程核对uNN /u RE式中N——轴压力设计值;N ——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0RE 0.8RE对0.750.75时0.800.750.80.钢管0.80.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公式计算;N Nu 1 e 0当时

N 0.9A0

f(1)c当时 N0

0.9Ac

f(1c

) Af0 a a

/(Af)c c式中N ——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0——钢管混凝土套箍系数——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C50时1.80;于C50可取1.00C50时可取f——钢管材料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af——钢管内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cA——钢管的横截面面积;aA——钢管内混凝土的横截面的面积;c——考虑长细比影响的轴必受承载力折减系数,按表1承受;9.5.5e条的规定计算。表9.5.4 管混凝土柱考虑长细比影响的轴心受压承载力折减系数I /D078.510.5121415.51719201.000.980.950.920.870.810.750.700.681圆形钢管混凝土柱考虑偏心影响的轴心手压承载力折减1系数e

,可按下式计算;当e/r0 c

1.55时e

11.85e0

/r)c当e/r0 c

1.55时e

0.4/(e0

/r)ce M /N0 2式中e0rcM2

——偏心距;——钢管内横截面的半径;——柱端弯矩设计值得较大者N——柱轴压力设计值无地震作用组合时VVu有地震作用组合时VV/u RE式中V——剪力设计值;V——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u 0.8.RE连接计算和构造措施楼面梁与钢框架柱可承受刚性连接,与混凝土核心筒体应的连接应承受铰接。【说明】钢框架应力较高,剪力墙应较低,二者模量不同,且混凝土存在收缩和徐变效应,钢框架与墙体之间存在沉降差异。楼面梁与构造型钢〔简称小钢柱〕或钢骨柱的连接应承受铰接,利于梁的定位。钢骨混凝土构件应符合以下构造措施:LT行,柱主筋宜在钢骨四角通过,避开在钢骨上穿孔。34 影响,对柱进展有限元分析。-如下:伸臂桁架宜贯穿混凝土核心筒,并宜在与伸臂桁架连接部以承受铰接连接,但也宜在柱内设置钢骨。加强层及其上下各一层的外框架,当承受钢骨混凝土柱度提高一度的要求确定。应适当增加加强层上、下板的刚度,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且不宜开较大洞口,楼板混泥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且应配置双向双排钢筋。载作用引起的对疲乏强度有影响的作用力。Efc cEfc c

900N/mm2以下时500N/mm2,900N/mm2900N/mm2.栓钉的常用直径是13~22mm。栓钉在梁轴线方向的最小7.5d600mm5d以上。栓钉到混凝土楼板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40mm。栓钉钉头上部钢筋以上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这是从防火要求考虑的。构造设计标准》承受的栓钉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源于美国J.W.FisherEFc cEEFc cEfc c

为我国的混凝土c强度设计值EFc c小于5000kg/cm2的试验数据几乎没有,大于9000kg/cm2EFc c最小钉距的建议大于GB50011—20235d,是由于日直径为19mm和钉距大于150mm推出试验得出的栓钉受剪承协力公式是适用的。压型钢板与框架连接处,宜符合以下规定:1在板端之间的梁翼缘上。2 压型钢板波槽与钢梁平行时,原则上应将翼缘切断。此种直接接触,因此也可以按实心等厚砼板时的栓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