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K0+036.347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K0+036.347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K0+036.347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K0+036.347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K0+036.347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K0+036.347小桥(详细勘察阶段)PAGE1-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K0+036.347小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前言(一)任务依据(二)工程概况拟建金龙路与长沙路连接道路工程位于番禺区大龙街沙涌村,项目用地大部分属于沙涌村内珠江钢管公司的工业用地。本项目位于现状珠江钢管“三旧”改造项目的北侧,珠江钢管厂房南侧,东与规划金龙路相接,西起长沙路。拟建K0+036.347处新建1孔13米跨预应力钢筋砼简支空心板梁桥,设计荷载:公路-Ⅱ级。拟建道路地理位置图见图1:图1:拟建道路地理位置图拟建桥梁属小桥,其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岩土条件复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三)勘察阶段、目的、任务及要求1、勘察阶段、目的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根据设计文件中所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提供工程地质详细勘察资料。2、勘察任务及要求1)查明拟建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成因、发展趋势等;2)查明场地岩土体地质年代、成因、结构及其工程性质;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和地表水的补排关系,提供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需要分析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4)判定水和土对工程材料的腐蚀性;5)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的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特别是软土、液化砂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为设计提供必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参数;6)提供拟建场区的场地类别、地基土类型、地震基本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等。如抗震设防烈度在7度以上时,应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分析,对饱和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进行判别和评估;7)对采用的桥梁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8)查明基础拟选持力层分布规律,提供桩基设计参数,分析沉(成)桩可能性及评价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9)对设计与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建议和相关岩土参数。(四)勘察执行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2010)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9)《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D63-2007)1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1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12)《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2011)14)《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1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98)1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五)勘察方案布置1、工作方法本次勘察采用野外钻探、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室内试验等综合方法。钻探采用回旋钻进和干钻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工艺,泥浆作循环液,全岩段取芯。现场原位试验(标贯、动探)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钻孔位置及孔口标高由测量工程师现场采用全站仪测放,场地坐标系统为广州城建坐标系,高程系统为广州城建高程系。本次勘察在软土和粘性土层中采取原状土样、在砂类土层中采取扰动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软土采用连续压入法薄壁取土器采取,粘性土层采用重锤少击法厚壁取土器采取,砂样采用取砂器采取,取土样质量等级为Ⅰ~Ⅱ级(砂土样Ⅳ级)。取样后及时封存、运输、送试验室。2工作布置原则1)钻孔布置桥梁孔沿桥梁两端布置,布置钻孔3个(编号ZK1~ZK3)(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孔深控制原则本次勘察钻孔均为取土样孔。终孔要求:钻入稳定强风化岩不小于15m,孔深不小于45m。(六)勘察工作方法1)钻孔放样本次勘察现场采用RTK进行钻孔坐标和高程测放,由测量工程师根据设计提供的平面图标示的坐标及控制点:大4234(X=8615.3380;Y=54610.0830,H=6.770)、大4251(X=8648.787;Y=54884.1540,H=6.650)、大4208(X=8321.5190;Y=54830.9610,H=6.700)三点进行实地测放(坐标系统为广州城建坐标系、广州城建高程系)。2)钻探与取样本次采用XY-1型钻机,钻探方法采用回转式全岩芯钻探,以套管或泥浆护壁工艺,在预定深度进行取样或原位试验;软土采用连续压入法薄壁取土器采取,粘性土层采用重锤少击法厚壁取土器采取,砂样采用取砂器采取,取土样质量等级为Ⅰ~Ⅱ级(砂土样Ⅳ级)。同一土层取样一般不少于6~8组,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3)原位测试全部钻孔均进行原位测试试验。1)标准贯入试验: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参数,以及风化基岩的风化程度,针对冲积(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粉细砂)、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基岩(全、强风化花岗岩)等地层,残积土、基岩风化层鉴别的标贯参考指标为:N≤30击,残积土;N=30~50击,基岩全风化;N>50击,基岩强风化,当锤击数大于50击或反弹时,可终止试验,记录实测贯入深度;2)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参数,评定地层的均匀性,针对人工填土(杂填土)、强风化岩。4)岩土试验土工试验:粘性土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天然容重、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压缩、直接快剪试验、渗透及有机质等,砂类土主要进行颗粒分析,土工试验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执行。5)水、土质分析水、土样进行常规及侵蚀性含量分析。水的测试项目包括:PH值、酸度、碱度、硬度、溶解氧、游离CO2、侵蚀性CO2、矿化度、Ca2+、Mg2+、K+、Na+、NH4+、Fe2+、Fe3+、Cl-、SO42-、HCO3-、CO32-、NO3-、OH-等。(七)完成工作量我院接受任务后,于2017年04月22日起派1台XY-1型工程钻机进场勘探施工,至2017年04月29日完成野外勘探工作,共完成钻孔3个。本次勘察所取土、水试样室内分析试验委托“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完成。采用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岩土测试等综合方法进行勘察,所完成的工作量及采取的勘探方法详见表1.1及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实物工作量及勘察方法表表1.1项目工作量勘察方法钻探钻探总量145.70m/3孔采用XY-1型钻机钻进,以套管、泥浆护壁。标准贯入试验31次采用63.5kg的穿心锤,76cm的自由落距,记录连续贯入30cm的锤击数。重型动力触探2.7延米采用63.5kg的穿心锤,76cm的自由落距,记录连续贯入10cm的锤击数。超重型动力触探0.9延米采用120kg的穿心锤,100cm的自由落距,记录连续贯入10cm的锤击数。采取砂土样28件粘性土采用锤击法厚壁取土器进行采取、软土采用快速静压法薄壁取土器采取、砂土采用取砂器采取。采取水样3组钻孔中地下水采用活塞式取水器取水,地表水直接采取。采取土腐样2件直接包取地表土。水位观测3孔/次用测绳量取。孔位测放3孔/点采用RTK定位。岩芯彩色照片3孔用三星照相机现场拍照。二、区域地质概况(一)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特征拟建道路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龙街,番禺区珠江钢管“三旧”改造项目的北侧,珠江钢管厂房南侧,东与规划金龙路相接,西起长沙路。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场地地势平坦,地面钻孔标高多介于6.95~7.65m,相差约0.70m。(二)气候与水文条件勘察场地位于番禺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潮湿,四季草木长青,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广州市地处低纬,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其分布为南高北低,各地平均气温差别不大,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6℃,极端最低气温0.0℃(2007年2月11日和2009年12月23日)。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2~28.7℃,极端最高气温39.4℃,出现在广州(2004年6月30日);广州市年降水量在1612~1909mm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1725.9mm(2001-2010),地区分布为北多南少,丘陵多于平原。广州市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雨量的80%以上,其中前汛期(4~6月)占年雨量的40%~50%,后汛期(7~9月)占年雨量的30~4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少雨季节,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0%左右。广州市降水量虽然丰沛,但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气象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低温阴雨和强对流天气等。(三)区域构造及地层岩性广州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单元),粤北、粤东北-粤中拗陷带(二级单元),粤中拗陷(三级单元)的中部。印支运动使晚古生代地层发生过渡型褶皱,并发育了走向断裂。场地处于三水断陷盆地东延部分,构造线方向以北西向为主,由中生界白垩系构成的东西向比较宽阔的褶皱。拟建场地附近构造主要为广三断裂、北亭断裂,距离较远,可不考虑断裂构造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场地基本稳定,宜于修建道路。根据《1:5万区域地质图(广州市幅)》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主要为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冲积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下伏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风化带组成。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场地沿线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冲积层(Q4al)、残积层(Qel)及基岩风化层(γ53)。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顺序描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el)杂填土层(地层编号1):褐红色、灰黄色,松散~稍压实,稍湿,主要由砂粒及少量建筑垃圾(混凝土碎块、红砖碎块)回填,硬杂物约占5%~30%。各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2.10~2.30m,平均厚度2.20m,层顶标高6.95~7.65m(裸露地表)。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淤泥质土层(地层编号2-1):灰褐色、灰黑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腥臭味,韧性及干强度低,切面稍光泽,含少量砂粒,局部相变为薄层淤泥。各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4.00~10.10m,平均厚度7.20m,层顶标高-1.85~5.45m(埋深2.10~9.50m)。粉质粘土层(地层编号2-2):灰黄色,湿,可塑,主要成分为粉、粘粒,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切面较光泽。仅ZK2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50m,层顶标高0.65m(埋深7.00m)。粉细砂层(地层编号2-3):灰色、灰白色,饱和,松散,颗粒成分为石英、长石,分选性好,级配差,粒间充填少量粘粒。于ZK1~ZK3共3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2.40~4.00m,平均厚度3.03m,层顶标高-5.85~-5.05m(埋深12.00~13.50m)。3、第四系残积层(Qel)砂质粘性土层(地层编号3):灰白色、褐红色,可塑~硬塑,土质不均,韧性及干强度低,切面较粗糙,含较多石英颗粒,为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各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2.90~6.30m,平均厚度4.57m,层顶标高-9.05~-7.87m(埋深15.10~16.00m)。4、基岩风化带(γ53)基岩为花岗岩,本次揭露全、强风化岩带:全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4-1):褐黄色、灰黄色,原岩结构及构造已破坏,岩石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砂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各钻孔均有揭露,揭露厚度5.10~7.20m,平均厚度5.80m,层顶标高-15.35~-10.77m(埋深18.00~22.30m)。强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4-2-1):褐黄色,原岩结构及构造大部破坏,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夹碎块状,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于ZK1~ZK3共3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7.70~10.50m,平均厚度9.17m,层顶标高-20.45~-17.85m(埋深25.20~27.40m)。强风化花岗岩(地层编号4-2-2):斑白色、灰绿色夹褐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部分矿物成分已变色,岩石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面呈褐黄色,岩芯碎块状、短柱状,夹少量中风化岩块,锤击易碎、声闷。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于ZK1~ZK3共3个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10.00~15.60m,平均厚度13.37m,层顶标高-28.47~-27.15m(埋深34.80~35.70m)。土岩层分布规律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1、取土及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共采取砂土样28件、水样2组、土腐蚀性样2件,委托“国土资源部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及水、土腐蚀性分析。其试验结果详见:土工试验报告、水质分析报告、土中易溶盐分析报告”。根据试验结果,道路沿线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见表3.1及附表3。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3.1层号及土层名称天然含水量ω(%)容重γKN/m3孔隙比e液性指数IL压缩模量Es(MPa)直接快剪统计个数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Φ(度)2-1淤泥质土55.416.21.5141.222.406.62.972-2粉质粘土38.417.81.1110.564.8024.119.313砂质粘性土24.418.40.8020.315.1218.722.764-1全风化岩22.819.00.7080.175.9220.225.664-2-1强风化岩17.819.40.610<06.9124.330.26注:表中物理指标取平均值,力学指标取标准值;统计不足6件时均为平均值。2、原位测试为了解场地内各地层的力学强度及均匀性,本次勘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1次、重型动力触探试验2.7m、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0.9m,其测试结果统计表详见(表3.2)及附表4:标准贯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各地层标准贯入(动力触探)试验统计表表3.2地层编号岩土名称范围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击)变异系数标准值(击)试验次数实测校正1杂填土(N63.5)2~63.81.10.2913.43.3202-1淤泥质土1~21.30.50.3800.90.872-2粉质粘土7/////12-3粉细砂6~97.51.00.1406.65.063砂质粘性土15~2518.6////54-1全风化花岗岩41~5950.06.60.13344.531.264-2-1强风化花岗岩72~8780.36.40.08075.052.564-2-1强风化花岗岩(N63.5)47~6052.75.20.09848.917.874-2-2强风化花岗岩(N120)48~7763.39.00.14357.727.79注:上表统计中N63.5为重型动力触探试验、N120为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三)地震效应1、场区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6.0.12条的规定,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桥梁为一般设防类(C类)。2、建筑抗震地段类别根据钻探揭露,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第4.1.1条规定,沿线广泛分布淤泥质土、且局部分布液化砂土,场地地段类别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3、场地土类型本次对ZK1、ZK2共2个代表性钻孔进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进行估算(详见下表3.3),根据计算结果可知,结合本工程的场地地质情况,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相关规定,场地浅部土的类型综合判定为软弱土。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表3.3钻孔位置ZK1ZK2覆盖层厚度(m)>50.2>50.420m以上覆盖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m/s)134.42134.25场地土类型软弱土软弱土备注:根据相邻场地工程经验,场区各土层剪切波速取值如下:1杂填土取140m/s、2-1淤泥质土取105m/s2-2粉质粘土取170m/s、2-3粉细砂取150m/s、3砂质粘性土取230m/s、4-1全风化花岗岩取360m/s、4-2-1强风化花岗岩取450m/s。4、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场地岩土层分布情况及2个钻孔场地剪切波速估算结果,其等效剪切波速值vse在134.25m/s~134.42m/s,根据计算结果、测试钻孔揭露覆盖层为>5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相关规定,建筑场地类别综合划分为Ⅲ类。5、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勘察场地位于广州番禺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附录A,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6、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勘察场地位于广州番禺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附录A.0.17条,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7、场地设计特征周期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第5.1.4条规定,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8、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分析1)场地处于7度地震设防区,本次勘察20m深度范围内,未发现粉土,揭露的饱和砂土为2-3层粉细砂,其地质年代为Q4,初判为液化,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4.3.3条,通过标准贯入试验按公式(4.3.4)进一步判别。(4.3.4)式中: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6击;ds-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ds-地下水位(m);c-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2)液化等级: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第4.3.4条,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按公式(4.3.4)确定,并按表4.3.4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4.3.5)式中:IlE─液化指数;n─20m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Ncri─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d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wi─i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3)场地液化等级判别:根据以上所列计算公式,对饱和砂土的液化判别及场地液化指数IlE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详见附表5。经判定,经判定,沿线内2-3层粉细砂在发生7度地震时可产生液化。2-3层粉细砂液化指数为6.03~12.25,具中等液化潜势,综合判定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4)液化土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及防治措施:场地饱和砂土在7度地震作用时具有中等液化趋势,液化时地面变形较明显,易产生喷水、冒砂现象,对桩基侧摩阻力降低,其桩侧摩阻力、土抗力(地基系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须按液化抵抗系数Ce予以折减,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表4.3.9规定,本场地折减系数α建议取1/3。(四)水文地质1、地表水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长沙涌内地表水,涌宽约10~12m,水深约1.0~1.5m,主要为附近厂房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所排放,水量一般。2、地下水1)地下水位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浅,初见水位埋深1.80~2.00m(标高4.95~5.85m)、稳定水位埋深2.10~2.30m(标高4.65~5.55m),由于勘察外业作业时间较短,实测的稳定水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根据对周边场地地下水位的调查及走访,结合地区经验,本场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约1.5~2.0m。具体见附表1:“钻孔主要数据一览表”。2)地下水类型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含水层的空隙性质)不同可分为第四系土层中的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场地淤泥质土具富水性,但不透水;粉质粘土层含水量贫乏,为相对隔水层。第四系孔隙水(上层滞水、孔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土层不均匀,渗透系数属中等透水层,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的垂直渗透补给,天然水力坡度不大,其排泄方式主要通过向上的大气蒸发、地表渗流排泄,常随地表水的水位变化而变化;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细砂层中,分布范围较广,有一定的水量和连通性,补给充裕,水量较丰富,是本场地的主要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通过生活用水、上部土层渗透及附近河涌地表水及的补给,其排泄方式主要通过地层下渗、径流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基岩裂隙之中,含水层无明确界限,埋深和层厚很不稳定,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性质(包括裂隙的闭合程度、形式、规模、充填物质,以及裂隙的组合形式、密度等)岩石风化程度等,风化程度越高、裂隙充填程度越大,渗透系数则越小,基岩裂隙水为承压水,富水性较好。3)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地下水的补给: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径流补给,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以侧向径流补给为次。大气降水补给受降雨季节支配,由于年内降雨分配不均,不同季节的蒸发度、湿度不同,渗入补给量随季节而变化,雨季成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期。第四系孔隙水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水位及水量随降雨量变化明显,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为上部第四系孔隙水越流补给或区外地表水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拟建场地的强风化层,透水性相对较好,地下水由高水头向低水头以潜流的方式缓慢向低处排泄。3、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期间在ZK1、ZK2钻孔中各取1组地下水样及长沙涌取1组地表水样进行简易水质分析,其结果见表3.4。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层渗透类型为A类。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02-2011)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综合判定:场地环境水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环境水质分析成果及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表3.4水的类型取水位置PH值矿物成分含量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Ca2+(mg/L)Mg2+(mg/L)Cl-(mg/L)SO42-(mg/L)HCO-3总矿化度侵蚀性CO2Ⅱ类环境A/B类干湿交替长期浸水地下水ZK17.054.5411.0644.3141.314.02330.763.45微微/微微微ZK26.954.9111.5443.9640.834.11333.844.67微微/微微微地表水长沙涌6.754.1110.3342.8930.743.99311.954.46微微/微微微4、地表土的腐蚀性勘察期间于ZK1、ZK2钻孔内各取1件地下水位以上地表土进行土中易溶盐分析,其结果见表3.5。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02-2011)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标准综合判定:判定场地环境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地表土易溶盐分析成果及建筑材料腐蚀性判定表表3.5编号PH值HCO3-(mg/kg土)Cl-(mg/kg土)SO42-(mg/kg土)Ca2+(mg/kg土)Mg2+(mg/kg土)对砼结构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腐蚀性对钢结构的腐蚀性ZK16.818238425813微微微ZK26.918439445814微微微水、土对建筑材料的防腐蚀应符合《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有关规定。(五)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评价1、不良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调绘及勘察钻探,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地震效应,场区处于地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分布的2-3层粉细砂在发生7度地震时可产生液化。场地广泛分布淤泥质土,呈饱和、流塑状态,为软基路段。在震动作用下,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后,强度将显著降低,从而使软弱地基产生附加沉降,影响路基和桥梁结构物稳定。2、特殊性岩土评价1)特殊性岩土杂填土:分布范围广,厚度2.10~2.30m,松散~稍压实,土质极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不均一,且土体松散,土体之间空隙空洞多,渗透性较大,具中等透水性。软土:本次勘察揭露到的软土为淤泥质土,分布广泛,具有含水量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在无支护状态下难以自稳,易触变。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固结沉降,工程性质极差。根据波速经验可知:场地淤泥质土层剪切波速大于90m/s,根据《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规定可不考虑软土震陷。残积土和风化岩:本次揭露的基岩为花岗岩,其残积土为砂质粘性土,分布广泛,呈可塑~硬塑,压缩性高~中等;全风化岩呈坚硬土状,压缩性中等~低;强风化岩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压缩性低,工程性质较好,但其均具有亲水矿物,水稳性差,浸水易软化等特点。2)特殊性岩土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杂填土:为新近堆填,未完成自重固结,应充分考虑填土自重固结或上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地面沉降以及由于填土的厚度不均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为减小人工填土层的后期沉降,可对填土层进行压实处理。因注意本层硬杂物含量对设计和施工的不利影响。软土: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固结沉降,工程性质极差,在钻冲孔桩施工时易产生塌孔、缩径等事故,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施工影响较大,因此,在设计、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残积土和风化岩层:分布广泛,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易引起漏浆,桩基础桩底易软化,造成承载力降低或桥梁桩基础不均匀沉降。四、岩土设计参数建议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等相关规范,场地内各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如表4.1及桩基设计参数4.2。各岩土层主要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表4.1地层名称状态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a0](kPa)天然密度ρ(g/cm3)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MPa)基底摩擦系数(μi)直接快剪水泥搅拌桩桩侧土的摩阻力特征值qsa(kPa)凝聚力C(kPa)内摩擦角Φ(°)1杂填土松散-稍压实/1.75*3.0//*8*10/2-1淤泥质土流塑501.632.40//6.62.982-2粉质粘土可塑1601.794.80*220.2524.119.382-3粉细砂松散801.80/*100.25/*18103砂质粘性土可塑-硬塑2101.855.12*260.2518.722.7/4-1全风化花岗岩坚硬土状3201.915.92*600.4020.225.6/4-2-1强风化花岗岩半岩半土状4502.05*8.5*1300.4524.330.2/4-2-2强风化花岗岩块状、短柱状7002.50*9.5*1600.50*32*36/桩基设计参数议值表表4.2地层名称状态抗拔系数渗透系数K(m/d)钻孔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ik(kPa)桩端处土的承载力标准值qrk(kPa)土、岩的地基水平抗力系数m(C0)KN/m4备注(负摩阻力K0tgφ’)1杂填土松散-稍压实0.5*2.030//取0.302-2淤泥质土流塑0.5*0.00115/3500取0.252-2粉质粘土可塑0.7*0.0150/6000/2-3粉细砂松散0.5*5.018/4200取0.253砂质粘性土可塑-硬塑0.7*0.155/10000/4-1全风化花岗岩坚硬土状0.7*0.585/27000/4-2-1强风化花岗岩半岩半土状0.7*1.5110370035000/4-2-2强风化花岗岩块状、短柱状0.7*1.0180400042000/注:1)带*为经验值。五、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一)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绘及勘察钻探结果,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有活动性断裂、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主要的不良地质作用主要为地震效应,场地饱和砂土层在7度地震作用时具有中等液化潜势;未揭露古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埋藏物,道路沿线场地基本稳定,但场地广泛分布软土(淤泥质土),局部分布液化土层,对软土、液化土进行有效工程处理后适宜本工程建设。(二)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评价道路沿线地貌属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貌简单,沿线揭露的地层为杂填土(1)、淤泥质土(2-1)、粉质粘土(2-2)、粉细砂(2-3)、残积砂质粘性土(3)、全风化花岗岩(4-1)、强风化花岗岩(4-2)。本场地岩土种类多,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工程特性差异明显,场地广泛分布软土,局部分布液化土,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上部第四系地基土层稳定性差,下部强风化岩较稳定。(三)地基土性能评价1、杂填土(1),均有分布,厚度不均匀,松散~稍压实,成分极不均匀,承载力低,压缩性高,不能作为拟建桥梁桩基础持力层。2、淤泥质土(2-1):广泛分布,厚度不均匀,流塑,为场地内软土层,具有承载力低、高压缩性、高灵敏度、抗剪能力差等特点,工程力学性质极差,不能作为拟建桥梁桩基础持力层。3、粉质粘土(2-2):场地呈透镜体分布,可塑,承载力中等,压缩性高,工程性质较好,不能作为拟建桥梁桩基础持力层。4、粉细砂(2-3):分布较广泛,松散,工程力学性质差,一定动水压力作用下易产生管涌、流砂或涌砂现象,不能作为拟建桥梁桩基础持力层。5、砂质粘性土(3):广泛分布,可塑~硬塑,承载力中等,压缩性高~中等,工程性质较好,不能作为拟建桥梁桩基础持力层。6、全风化花岗岩(4-1):广泛分布,呈坚硬土状、砂土状,承载力一般,压缩性中等~低,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或地基处理持力层。7、强风化花岗岩(4-2-1):广泛分布,呈半岩半土状,承载力一般,压缩性低,工程性质较好,不宜作为拟建桥梁桩基础持力层。8、强风化花岗岩(4-2-2):广泛分布,连续,呈碎块状、短柱状,风化不均,夹少量中风化岩,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拟建桥梁桩基础持力层。(四)桥梁工程分析评价1)K0+036.347小桥桩基持力层选择场地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貌简单,地势较平坦,拟建小桥跨越长沙涌,上部覆盖层主为第四系人工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粉细砂层,其承载力均不能满足桥梁上部荷载要求,下伏基岩为花岗岩风化带,本次未揭露中、微风化岩,4-2-2强风化岩层顶埋深34.80~35.70m,层位稳定,埋藏较深,强度较高,工程性质较好,拟建桥梁建议采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以4-2-2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按摩擦桩设计。2)桩型的选择拟建桥梁为跨越长沙涌,桥梁工程对桩基要求较高,结合场地地层分布、性状及施工条件,建议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具体施工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本桥梁基础建议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建议根据上部荷载确定桩径大小,桩径约1.00~1.50m,按摩擦桩进行设计,以4-2-2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基础持力层,桩端应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2D(D为直径),具体桩长须按设计要求确定。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第5.3.3条,钻(冲)孔桩可按下式进行单桩承载力估算:摩擦桩:Ra=u∑qikli/2+Apqrqr=m0λ[[fao]+k2γ2(h-3)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无力容许值(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的差值作为荷载考虑;u—桩身周长(m);h—桩的埋置深度(m);Ap—桩端截面面积(m2),对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各土层的厚度(m),扩底部分不计;qik—与li对应的各土层桩侧摩阻力标准值(kPa),宜采用单桩摩阻力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建议按表4.1选用;qr—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kPa),hi—桩嵌入各岩层部分的厚度(m),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k2—容许承载力随深度的修正系数,建议取2.5;γ2—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λ—修正系数,建议取0.72,m0—清底系数,建议取0.80。3)成桩可行性及桩基施工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建议A成桩可行性分析:(1)钻(冲)孔灌注桩,该桩型适用性强,俗称为“万能桩”,该桩型适用范围广,能穿越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类复杂地层,能形成较大的单桩承载力,成桩质量较好,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物的优点;但造价高,施工期相对较长、施工技术管理要求高、施工产生的余泥较多,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2)场地周边交通便利,有利于预应力钻(冲)孔桩机械设备进入,场地地表层土质条件较好,能满足钻(冲)孔桩机的行走要求;(3)场地第四系淤泥质土、粉细砂层成桩易产生缩径、垮孔现场,须采取措施预防其影响,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粘度、钻速、冲程等参数,防止缩径、塌孔增加清孔难度。(4)强风化岩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采用钻(冲)孔桩基础可顺利进入本岩层,成桩稳定性较好。B施工措施建议:(1)选择好施工队伍,正式施工前组织试钻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与设备;加强施工管理。(2)成桩过程中建议先行试桩,以满足相关桩型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要求,保证成桩的质量。(3)桩基冲孔灌注桩施工时常会发生斜孔、钢筋笼上浮、桩底沉渣太厚和混凝土灌注质量达不到设计求等问题,施工前应做好预防措施,当上述现象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以免影响工程质量。(4)灌注桩施工应正确设置护筒,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孔的偏差及护筒高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及施工要求。(5)摩擦桩应按桩长与标高进行控制,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由于场地内存在软土、液化土,单桩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软土的负摩阻力的影响。(6)对不同地层冲击成孔的操作要求可参考有关施工规范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相关条款。(7)桩尖入持力层岩面后,终孔前落距不能太大,不能强烈冲击,防止桩底岩石裂隙的扩散而降低岩基强度,施工中应勤捞岩渣作鉴定,以保证桩端嵌岩深度。桩基施工完毕后,应按规范进行检测(抽芯、静载)。4)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建议(1)施工过程动力式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场地挖掘、装载、运输等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将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具体的降低噪音的措施,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尽量减少对居民休息和正常工作、经营的影响。(2)在钻(冲)孔桩基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建议采用大动力设备。此外钻(冲)孔桩基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应选择噪音小的设备,必要时采取隔音措施;为安全起见,建议对场地周边道路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泥浆、弃土以及形成的噪音对周边环境及河涌造成的污染等。5)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及施工的影响与建议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对于桩基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地下水对于土体参数的影响,这会对桩基承载力产生直接影响;第二是地下水与桩界面的张力对于摩擦力的影响,在成桩过程中需考虑对土体扰动所产生的对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桩与桩周土之间的摩阻力受影响,桩周土本身的抗剪强度也会受影响,大大降低侧摩阻力。地下水作用对桩基施工的影响较大,易造成孔壁崩塌等,桩基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对成桩质量的影响。6)特殊性岩土对桩基的不良影响场地的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杂填土、软土、残积土和风化岩。杂填土、软土层对桩基产生负摩阻力,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2~5.4.3条考虑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并验算其桩承载力。残积土及风化岩水稳性差,遇水易软化,钻(冲)孔灌注桩施工易引起漏浆,桩基础桩底易软化,造成承载力降低或桥梁桩基础不均匀沉降。(五)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勘察成果资料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附录J的规定,涉及土、石施工开挖问题,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如下:1)Ⅰ级松土:用铁锹挖,脚蹬一下到底的松散土层,机械能全部直接铲挖,普通装载机可满载;2)Ⅱ级普通土:部分用镐刨松,再用锹挖,脚蹬连蹬数次才能挖动的。挖掘机、带齿尖装载机可满载、普通装载机可直接铲挖,但不能满载;3)Ⅲ级硬土:必须用镐先全部松动后才能用锹挖,挖掘机、带齿尖口装载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