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文昌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赠严生策勋序谢振定①严生为余典试江南所得士,性醇悫苦志于学,屡上春官不得意,辛酉下第后愿留都门,励业图再举。②既而念母綦切,常中夜不能寐。旦来告予曰:“钟铭归矣。钟铭之从事于学也,皆吾母冯孺人教也。钟铭八岁而孤,吾母年方二十有九,尽鬻嫁时衣饰,为钟铭择师而授之读。钟铭性最鲁,每塾归,吾母秉灯待,责复诵昼所受书,不成诵则立加鞭挞无少恕,已且涕泪交横曰:‘汝父以苦学遘疾,未遂志而殁。吾愿汝成汝父之志也。今胡乃若是!’及钟铭学为文时,归呈课艺,母视师所抹勒过甚,挞如前。是以钟铭少时望寝门则栗栗而惧,迄今思之,则依依有余慕也。今吾母年七十有六矣,往时官吏为请旌,母不许。钟铭未获寸进以奉母欢,又远离膝下,其何以自慊?兹归计决矣。”③余闻之,肃然曰:“贤哉母也!所谓慈母而兼严父之事者也。而生之性情真挚,抑又足尚焉。”古人得禄以养亲,则捧檄而色喜①,生之留,为其母也。然古人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②,则生之归,亦为其母也。生其无失乎赤子之心者耶!是心也,扩而充之,其用沛然。计更阅数年,例得为令,为令者有父母斯民之责,推此心而善用之,勿姑息以养慝,勿闻誉而自喜,以此列名循良,于太孺人苦心劝学之意,其庶可无负。生其益务汲古深思,以裕临民致用之资。即以尽菽水承欢之分,区区一第,乌足以溷其胸耶?④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几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注释:①捧檄:这里运用了为母出仕,博母欢心的典故。②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不因公务影响对父母的奉养。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因 B.而 C.以 D.乃2.概括第①段的内容。3.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母倾尽财力与精力,期盼严生能立志苦学。B.严母告诫严生要苦学不怠,继承亡父的遗志。C.严生学写文章有进步,但严母仍鞭挞责罚他。D.地方官吏向朝廷请求嘉奖严母,但被其拒绝。4.分析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得出“其庶可无负”这一结论的?5.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o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卖白菜莫言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它一直长得不旺,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不时有赶集的人从我们身边超过去。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终于挨到了集上。在我们旁边卖青萝卜的是一个高个子老头,母亲让我叫他七姥爷。听母亲说,是我姥姥村里人,同族同姓。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厌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大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大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没算错吧?”老太大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看到七姥爷的尖锐的目光在我的脸上戳了一下,然后就移开了”,暗示“我”的伎俩被识破了。B.老太太挑白菜的过程中,“蹲”“翻”“拽”“撇”一连串动作描写说明她是一个挑剔、爱占小便宜的人。C.老太太撕扯白菜帮子,母亲却没有阻止,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D.前文写我和母亲侍弄白菜,写出对劳动果实的珍爱,更为下文我对老太太的厌恶提供了情感缘由。2.文中画线两处对母亲的眼睛进行了描写,请你结合这两处描写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本文没有具体写“最坏的事情”的发生经过,请推测这一经过,并分析这样省略写的好处。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郭丹,字少卿。南阳穰郡人也。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慨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既至京师,常为都讲,诸儒咸敬重之。大司马严尤请丹,辞病不就。王莽又征之,遂与诸生逃于北地。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更始败,诸将悉归光武,并获封爵;丹独保平氏不下,为更始发丧,衰绖尽哀。建武二年,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太守杜诗请为功曹,丹荐乡人长者自代而去。诗乃叹曰:“昔明王兴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可谓至德。敕以丹事编署黄堂①,以为后法。”十三年,大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转使匈奴中郎将,迁左冯翊。永平三年,代李䜣为司徒。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相善。明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据,策免。五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七。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迁字子庐,沛国人也,初为渔阳太守,以智略安边,匈奴不敢入界。及在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尝谓曰:“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可余奉禄,以为后世业。”迁曰:“吾备位大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后世!”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后显宗因朝会问群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刘匡对曰:“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寝丘之封。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子孙困匮。”帝乃下南阳访求其嗣。长子宇,官至常山太守。少子济,赵相。(节选自《后汉书·郭丹传》)[注]①黄堂: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B.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C.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D.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男子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B.孤,旧时指年幼丧父母的孩子,和“鳏寡孤独”中的“孤”意思一样。“鳏寡孤独”今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C.衰绖,古代丧服,文中指穿着丧服。衰,同“缞”,丧服。缞,古代丧服,用麻布制成,披在胸前。绖,丧服中的麻带,系在腰间或头上。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大夫、士和庶人的死也有不同的表述:“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丹年轻时志向远大,学有所成。他曾经发出了不坐上使者的车,誓不出关的激昂之语;作为都讲,受到儒生们的敬重。B.郭丹忠于旧主,不事新君。当诸将都归附光武帝时,他独保平氏县城不被攻下,更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更始帝的忠心之情。C.郭丹荐贤举才,为官清正。他推荐乡里的长者范迁替代自己为官,作并州牧时,有“清平称”,在朝为官时“廉直公正”。D.郭丹家无遗产,后代蒙恩。汉显宗在朝会的时候问群臣,郭丹死后家境如何,刘匡的回答道出了实情,郭丹的后代得到了照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2)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寝丘之封。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意境深远,满溢爱国忧民之情,是一首豪放词作。B.“想当年”三字表明词人陷入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花遮柳护”四字极简洁地写出汴京宫苑之繁荣景象。C.下阕以设问开篇,显示出对军民深切的关注之情,而答案“膏锋锷”“填沟壑”中义蕴藏着对侵略者的控诉。D.“何日”一词透露了词人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希望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敌人。到那时,即可辞官而去,如仙人骑鹤归隐。2.这首词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请对此特点作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小人比而不周。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2)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5)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一剪梅》)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开年原有的美好期盼,我们仍然身处“黑天鹅”带来的挑战之中。战“疫”面前,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本该如期热闹起来的学校课堂,也被一场场网络直播课所替代。教育有着穿透阴霾的力量,那些身处摄像头之后的老师们,用热情与坚守为孩子们筑起了一方精神天地。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石家庄一中要求,上网课时学生穿校服、老师着正装,该学校做法引发网友热议,话题一度处于热搜榜中。该校高三年级主任称,这样能让学生提高专注度,同时增强荣誉感。也有网友表示,此举过于形式主义,大可不必。针对此举,你怎么看?材料二四川广元市民扎堆喝茶,不戴口罩,被紧急叫停;郑州一家胡辣汤门店前,消费者排队呈扎堆状态,有关部门介入后迅速整改;广州的餐饮商家“陶陶居”宣布正式接受堂食,商家营业半天后紧急闭门谢客;江西赣州,不戴口罩赶集的人摩肩接踵,受到媒体批评……疫情拐点尚未到来,一些人却摘下口罩,出门逛街、聚餐,一些企业铆足了劲想招揽顾客,如此麻痹大意、侥幸松懈令人忧心如焚。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严格防疫措施,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一些人蜗居在家久了,心里憋得慌,想出去逛一逛、好吃好喝一番,心情可以理解;早一点从“防疫状态”转入正常状态,也是所有人的共同期盼。但是……请选择以上材料之一,回答问题(1)结合材料一,针对学生在家上网课是否需要穿校服这一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和看法。(不少于150字)(2)结合材料二,请结合你的观点和看法,续写材料。(不少于150字)8.《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情商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情绪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近几年来,一些针对少年儿童的情商培训班十分火爆,引发人们关注。有人认为,情商培训班火爆表明家长的教育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不仅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人认为,培养情商的真正课堂是家庭,是社会而非一周去一两次的培训班。还有人认为,少年儿童情商教育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靠速成难以奏效。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1、1.B2.介绍严生的身份、性格和立志苦学却屡试不中的经历,点明他的“留”是以图再举。3.C4.作者先根据古人得禄养亲和“不以三公易一日之养”,指出严生无论“留”与“归”都是为了母亲,进而得出“为其母”是一种赤子之心。再由严生的“赤子之心”推想:他以后中第为官,对父母百姓用此“赤子之心”,他必能做到两个“勿”,成为奉公守法的好官,而这正是严生母亲当年苦心劝学的初衷。所以说没有辜负太孺人苦心劝学的本意。5.交代写作的缘由,点明题意,再次对严生的行为进行鼓励。【解题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然后根据虚词的用法以及句中的位置进行选择。“性醇悫……苦志于学”,从文中来看,这句话的主语是“严生”,而这句话是对严生的评价,“性醇悫”意思是“本性淳厚诚笃”,“苦志于学”意思是“苦心求学”,这是对严生两方面的介绍,二者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选项中只有“而”可以表并列关系。A项,“因”意思是“于是”“趁机”“凭借”等,可以是连词、介词、副词,用在此处不合适。C项,“以”意思是“用,把,凭借”“来”“认为”,可以是介词、连词、动词,用在此处不合适。D项,“乃”意思是“于是”“竟然”等,可以是连词、副词等,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概括第①段的内容”,然后理解第一段的意思,再进行概括。“严生为余典试江南所得士,性醇悫而苦志于学,屡上春官不得意,辛酉下第后愿留都门,励业图再举”,这段话的主语是“严生”,第一个分句交代严生的身份,即作者主持江南考试所得士子;第二个分句“性醇悫而苦志于学”交代严生的性格和求学,第三个分句交代其求学之路不顺,最后两句表明严生落第后留的目的——图再举。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严生学写文章有进步,但严母仍鞭挞责罚他”错误,文中说的是“母视师所抹勒过甚,挞如前”,由此可知严母鞭挞责罚他是因为他所写文章错误过多,“抹勒”意思是“涂掉”。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得出‘其庶可无负’这一结论的”,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引文,理解该句的意思,再到文中圈出能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其庶可无负”意思是他应该不会辜负其母的一片苦心;结合上文来看,作者评价说“生之留,为其母也……则生之归,亦为其母也。生其无失乎赤子之心者耶!是心也,扩而充之,其用沛然。计更阅数年,例得为令,为令者有父母斯民之责,推此心而善用之,勿姑息以养慝,勿闻誉而自喜,以此列名循良,于太孺人苦心劝学之意”,作者认为严生“留”和“归”都是为了母亲,可谓一片赤子之心;作者接着推测这种赤子之心“扩而充之”,如果为官,会将对母亲的一片心思用到百姓身上,一定能成为“循良”,而这是严生母亲教育严生的初衷,所以作者认为严生不会辜负母亲的劝学本意。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然后理解第四段的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几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生行矣,吾无以张之,遂次其语以赠别”交代写作的缘由,即严生马上要走了,作者记下上面的话作为赠别;“赠别”二字点明题中“赠严生策勋序”的“赠”字;“归时称觥萱堂,持此颂太孺人前,其庶几欣然眉翥,谓荣于绰楔之锡也”意思是说严生归家后在母亲面前举杯祝寿,其母定会欣然开怀,以此表明对严生归家行为的鼓励。【题目点拨】参考译文:严生是我在江南主持考试时候考中的士子,性格淳厚诚笃并苦心求学,多次参加礼部考试而不中,辛酉年落第后愿意留在京都,以图再举。不久因想念母亲,常常夜半不能入眠。早晨来告诉我:“我要回去了。我致力于求学,都是我的母亲冯孺人教导的。我八岁失去父亲,我的母亲年方二十九,卖掉出嫁时候的衣服饰品,替我选择老师来教授我读书。我禀性最是鲁钝,每次从学堂归来,我的母亲都是拿着烛火等候,要求我再诵读白天所学的书,不能成诵就马上加以鞭打,不会有一点点的宽恕,之后自己又是涕泪纵横说:‘你的父亲因为苦学而遭遇疾病,没有实现志向就死掉了。我希望你能够成就你父亲的志向。现在怎么竟然像这样!’等到我学习写文章的时候,回去呈上所写的文章,母亲看到老师涂改太多,依然像之前那样鞭打我。因此我小的时候望着室门而惴惴不安,至今想起,仍是依依有思慕之意。现在我的母亲已经七十六了,之前官吏替她请求表彰,母亲不允许。我没有能够获得定点成就来承欢母亲膝下,又远离母亲无法奉养母亲,我内心如何能安?所以现在我决定回去了。”我听了之后,肃然起敬说:“您的母亲是贤母啊!兼有慈母和严父的能事。而你真挚的性情又是值得崇尚的啊。”古人得到俸禄来奉养双亲,就为奉养母亲而开心,你留下来,是为你的母亲。然而古人不因公务影响对父母的奉养,那么你归去,也是为你的母亲。你可以说是没有失去赤子之心啊!这种赤子之心,扩大开去令人感动啊。估计将来经历数年,按例得以为令,身为县令要把百姓当作父母奉养,将对母亲的心思推广开来,并好好用它,不会没有原则的蓄养奸邪,没有听到赞誉而沾沾自喜,凭借这个列于循良的官吏之中,对于太夫人的一片良苦用心可以说是没有辜负了。你应该致力于汲取古代的悠远深思,来使百姓的生活富足。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虽是微小之事,又怎能污秽你的心胸呢?你即将离开,我没有用来为你饯别的,于是记录上面的话来为你送别。你归家之后可以在母亲面情恭祝长寿,可以拿着这篇文章在太夫人面情诵读,她应该会欣然开怀,认为这个比获得表彰更为荣耀。2、1.B2.C3.D【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说法错误。程度变化,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故选B。2.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C项,“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法错误。范围扩大,《保卫黄河》仅在抗战时期是精神旗帜。故选C。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及图表,再仔细阅读各个选项,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说法错误。偷换概念,河流是自然遗产。表述和原文不一致,应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既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也是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故选D。3、1.C2.第一处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面对贫穷的坚强。因为不能让孩子在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而深深自责,但她并没有哭,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不屈不挠,执着坚强。第二处表现了母亲讲究诚信、自尊自爱、正直善良的高尚人格。母亲哭红了的眼睛说明她在人前丧失了诚信与尊严的痛苦。3.经过:指“我”多算老太太一毛钱的事情被发现,老太太退回白菜,要回钱,并揭穿、责备了“我”。或者“我”偷算一毛钱的事被七姥爷揭发,母亲把卖白菜的钱退给老太太,被老太太责备。好处:①隐去故事的部分情节,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可读性;②略写过程,详写结果,突出了结果的教育意义,凸显了任何情况下都要诚实待人的主旨。③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C项,“说明母亲是一个懦弱的人”判断失误。母亲没有阻止老太太,是因为母亲想要做成买卖,把白菜卖出去。是善良、坚强、倔强和信守承诺,而不是懦弱。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一般要先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找出关于该人物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是母亲的愧疚,本来说好白菜留着过年,最后却不行,母亲“没有哭”,也不许“我”哭,还说“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可见母亲的坚强;母亲“眼睛红红的”是因为她“丢了脸”,蒙受了屈辱,母亲感觉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而母亲所受的屈辱是由“我”带来的,是因为“我”故意多算了别人的钱,不讲诚信造成的,这就反映出母亲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并概括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作品结构上的特征;然后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及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分点整理作答。本题解答时可先结合上下文推测出略写的内容,然后再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从上文来看,老太太买菜时的挑剔及剥白菜的言行反映出她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不会甘心上当受骗,而“我”对老太太的行为是不满的,文中也暗示出“我”在算钱的时候做了手脚。“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则表明卖掉的白菜又被退回来了。再结合下文母亲的话,就可推测出,略去的内容应是老太太发现被多收了一毛钱,不仅退回了白菜要回了钱,而且揭穿指责了“我”。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内容,从叙述的角度来看,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老太太与母亲的交涉是“我”不在场时发生的,略写符合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认知特点的,并且也体现了本文突出的做人要诚实的主题。另外,文章安排有详有略,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更能吸引读者。好处可以从情节详略取舍、第一人称视角、强化主旨、留白的艺术表现力四个角度分析。【题目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4、5.C6.B7.C4.(5)(郭丹)暗中逃离,穿着破衣,走小路,历经艰险,找到并拜见更始帝的妻子和儿子,奉还符节,然后回到乡里。(5)从前孙叔敖辅助楚王,马不喂粮食,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他的子孙竟然只接受寝丘这样贫瘠土地的封赏。【解题分析】【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子意思为:更始二年(64年),三公举荐郭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让他持符节回南阳,在安集接受投靠的人。郭丹自离家共十二年,果然乘高车出关,实现了他入关时的誓言。A项,“征为谏议大夫”的主语是朝廷,不是“贤能”,“贤能”属上句,与“丹”构成宾补关系。B项,“出关”属上句,“乘高车出关”连动短语,不可分割。D项,“三公”属下句连动短语的主语。故选C。6.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鳏寡孤独”中的“孤”指幼年丧父的孩子。故选B。7.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C项,“他推荐乡里的长者范迁替代自己为官”错误,范迁并不是乡里长者。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郭丹)暗中逃离,穿着破衣,走小路,历经艰险,找到并拜见更始帝的妻子和儿女,奉还符节,然后回到乡里。关键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衣;“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妻子”,古今异义词,妻子和儿女。(6)从前孙叔敖辅助楚王,马不喂粮食,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他的子孙竟然只接受寝丘这样贫瘠土地的封赏。关键词:“相”,动词,辅佐;“秣”,喂养;“衣”,动词,穿。【题目点拨】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学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5.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6.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7.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参考译文:郭丹字少卿,南阳穰郡人。父亲郭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廉名。郭丹七岁成了孤儿,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他,为他卖衣装,买产业。后来从师于长安,买符节进函谷关,于是感慨而叹道:“我不坐使者车,誓不出关。”到了京师之后,常担任都讲,儒者们都敬重他。大司马严尤征请郭丹,郭丹推辞有病不去。王莽又征他,他与诸生逃往北地。更始二年(64年),三公举荐郭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让他持符节回南阳,在安集接受投靠的人。郭丹自离家共十二年,果然乘高车出关,实现了他入关时的誓言。更始帝刘玄失败后,诸将都归附光武,并获分封爵位:郭丹独保平氏县城不下,为更始发丧,穿丧服以尽哀思。建武二年(66年),就潜逃而去,身穿破旧走小路,爬山涉险,寻找拜见更始帝的妻子和儿子,奉还符节符信,然后回到乡里。太守杜诗请他担任功曹,郭丹举荐乡里人德高望重的人替代,自己就离开了。杜诗叹道“:昔日明君兴隆教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自代,可说是至德。命令以郭丹事迹编署在太守厅堂,以为后人楷模。”建武十三年(77年),大司马吴汉把他召来举为高才,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的美称。后来改任匈奴中郎将,又升为左冯翊。永平三年(60年),代李诉为司技,在朝廉直公正,与候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并与他们交好。第二年,因核查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依据,皇土以策书将其免职。五年(66年),在家去世。年八十七岁。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范迁,字子庐,沛国人。原先做过渔阳太守,由于他富有智慧和谋略,使国家的边境得到安宁,匈奴不敢侵扰边境。等到处于拥有宅院数亩,田地不足一顷,又让给子侄们。他的妻子曾经对他说:“你有四个儿子,却没有立锥之地,你可以把所得的俸禄积存起来,作为后代的产业。”范迁说:“我身为朝廷大臣,却为自己蓄积财产,谋求私利,拿什么给后世的人看呢!”在司徒的官位上任职四年,家中没有一点存粮。后来,显宗在朝会上问大臣:“郭丹的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宗正刘匡回答道:“从前孙叔教辅助楚王,马不喂粮食,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他的子孙竟然只接受寝丘这样贫瘠土地的封赏。郭丹在朝外积任州郡长官,在朝内担任三公要职,但是家里没有任何遗产,子孙贫困。”皇上于是交付南阳郡探访寻求郭丹的后代子孙。长子郭宇,官至常山太守,小儿子郭济,担任赵相。5、1.D2.这首词以时间为序,从“想当年”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到而今”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牛灵涂炭的情景,“何日”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到“却归来”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层次分明。【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学生在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关键字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特色,然后逐个选项浏览,比对原文,看是否有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感情概括不准等错误。D项,“如仙人骑鹤归隐”错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三句是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实在无法宁静。不过,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故句子并无归隐之意。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把握全诗内容,分析诗句与上下句的行文关系,把握时间空间或逻辑线索、分析结构特点等,并分析这样结构的好处。考生容易把握全词以时间为序,开篇“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是写现在登黄鹤楼所见之景;“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回想曾经汴京宫苑之繁荣,与上句对比,凸显昔盛今衰,山河破败之叹。“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又写现实战乱中,江山萧条,民众流离之悲。“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抒发光复中原的壮怀,想象胜利后的欢悦。全词虚实结合,哀乐互换,叹江山破败、民众悲惨;表达肃清敌寇的壮志和得胜的快乐。【题目点拨】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度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6、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喻于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解题分析】【分析】【题目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劫、苇、凌、鲲。【题目点拨】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例文1]我认为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上网课,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校对网络教学的一种安排,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习的。要求学生们上网课穿校服,第一能增强学生们上课的正式感,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第二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因为穿校服是学生身份的体现。同样老师上网课也要着正装,不能随意着装。所以在学生们上网课的这段时间,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一样,都是按着在校的要求和状态展开的,包括学生们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等。上网课,与在学校上课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学习地点由学校转换到了家里。而学生们上网课的学习效果,也超过了学校之前的预期。[例文2]但是,虽有多个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但零增长并不意味着零风险;尽管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还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样的形势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远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绝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谁无风暴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只有刹住松劲侥幸的苗头,坚决不让疫情抬头,才能早日迎来战胜疫情的兆头。待到疫情过去,大家想去哪里都可以,想每天聚在一起都可以,想顿顿吃火锅撸串也没问题。只是,还要再克制一段时日,静待春暖花开、防疫胜利、一切如常。【解题分析】【题目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作答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材料,全面审清题意。针对材料一,可以提出为了提高学生上网课的专注度,形成一种仪式感,对学生形成无形中的一种监督,以助学习这样的观点;也可以认为学习效率的提高,不是一件衣服决定的,关键还是要靠个人;也可以二者结合进行论述。合理组织语言作答,字数不少于150字。对于材料二,第一段是列出了一些对疫情麻痹大意、侥幸松懈的现象;第二段是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委婉理解”,而学生在续写的时候要抓住续写开头的一个词“但是”,即对第一段出现的这些现象的不认可、否定,围绕“不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撒欢之快,而令万千努力付诸东流”进行续写即可。【题目点拨】微写作成文注意事项:(1)全面审清题意。审清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重点、篇幅等。尤其重要的是弄清其涉及到的是哪方面的能力。(2)把握材料。微写作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常常是创设某种情景,让考生依情景作文;提供一个场景,让考生进行描述,抒发感情,或发表看法,提供一段寓言故事,让考生提炼观点加以论证;提供一幅或多幅漫画,按要求作文;摆出某种现象由此提出问题让考生写评论,谈看法?不论是何种形式,都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同时能跳出材料,领悟内涵,理解题外话,真正洞察材料所暗示的中心,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3)内容要精悍。微作文重在突出某一单项能力,因此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将某项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就要求内容要精悍。首先要有鲜明的灵魂,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切忌无中心、言不由衷的拼凑式;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给人明快清晰之感,避免“杂乱无章”;再次是语言精练,杜绝废话。8、第一问:“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合乎题意即可【解题分析】【分析】【题目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对内容繁多的文学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加以记忆。如红楼梦曲,《红楼梦》中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套曲,考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如《枉凝眉》,咏叹黛玉,命运悲苦,无情;《恨无常》咏叹元春,虽有荣华,无奈早逝;《分骨肉》咏叹探春,远嫁他乡;《乐中悲》咏叹湘云,生性豁达,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第一问:“阆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美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且宝玉的才学在大观园试才藻一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林黛玉性格特点;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9、【例文】情商培训需谨慎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火爆家长圈的高价情商培训班,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提出质疑,也有一些家长表示课程确有效果。情商真能“补”?情商课怎么上?教师是否有资质?“美其名曰培养人精,实际上是收爹妈‘智商税’。”“全都是套路,孩子的钱太好赚。”“情商确实能‘补’,但那个学校叫‘社会’。”很多网友发帖质疑情商培训班。一些孩子家长认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