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生物-病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病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病毒的种类及其结构组成。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1.通过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总结来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结构和生活,养成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认同利用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2.通过对病毒的了解可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增强对病毒预防和治疗的意识。教学重点1.病毒的种类及其构成。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1.养成热爱科学、关注病毒的情感。2.对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教学方法讲述法、归纳法、自学法、观察法。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2.学生准备:查阅一些有关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播放视频---新闻回放(2003年非典施虐,手足口病盛行,H7N9大面积蔓延)观看、思考、回答通过新会回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板书:(一)病毒的结构和形态板书:(二)病毒的繁殖和种类(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展示课件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病毒的发现过程。进行情感教育,引导提问:病毒的发现过程说明病毒具有什么特征?分析得出:病毒特征——小,纳米计量,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见。用类比的方法讲析病毒的小。讲:这些病毒这么小,那么它们由哪些结构构成的呢?大屏幕展示:病毒结构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大屏幕展示:烟草花叶病毒、腺病毒,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比较三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从而得出:病毒病毒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小组活动:模型的制作(要求:1、用橡皮泥和铁丝尝试制作不同的病毒模型可参考课本P103病毒的模式图小组内通力合作,分工完成,)模型展示:明确病毒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组的模型,使学生认识到病毒的形态是多样的,但主要有球状、杆状、蝌蚪状。问:如此简单的结构病毒是怎样生活的呢?7、播放视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引导说出: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病毒的繁殖方式:自我复制8、提出疑问:通过以上的学习,你判断病毒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为什么?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引导:根据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病毒学生进行连线分类

问:病毒的种类很多,在生物圈的分布十分广泛,又营寄生生活,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呢?小组活动:开展以病毒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辩论要求:(1、先自主学习课本103至104页2、然后,各小组分为正反两方,就病毒的利与弊进行辩论。)播放视频列表比较情感教育:现在甲型H1N1流感比较严重,日常生活我们该如何对付并预防这种病呢?小结:病毒确实可引发许多疾病,所以人们一听到这两个字都害怕,实际上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清洁卫生的生活习惯,是可以预防的;同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已经发明和发现了许多科学的技术和手段来对付病毒。在科研过程中人们还发现了病毒的另一面,可以利用病毒的特点在科研项目中攻克难关,达到病为医用的目的。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病毒为我们服务,也许真有一天会成为人类的朋友的。学生自主完成模型学生仔细观察,体味繁殖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辩论赛了解科学史,感受科学家们的探究精神陪养学生成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比较,达到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病毒结构的认识视频的播放使知识更加形象、生动通过判断,学会将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小结引导回忆今天学习内容,教师补充板书回忆,回答通过回忆掌握知识巩固练习布置作业阅读课后资料,完成同步学习P31T1~4思考、回答阅读、练习最后评价评选出最右小组,和最佳个人,并发放腾飞卡,以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书设计第二章病毒一、病毒的结构和生活1.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2.生活:寄生二、病毒的种类(依寄生细胞不同分)1.动物病毒→动物细胞2.植物病毒→植物细胞3.噬菌体→细菌细胞三、病毒和人类的关系1.有害:引发疾病2.有益:帮助科研攻关、为人类服务

教后反思本课以知识抢答的形式,从目前正在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引入新课,联系社会热点,从一开始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后再通过层层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指导自学、设疑激趣、视频播放等,有序地开展教学,师生互动很好,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很活跃。在知识的最后,再次结合甲型H1N1流感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讨论和教育,提升知识的应用,很好地完成了“科学、技术、社会”三维目标的教学。在病毒发现史介绍教师还可进行情感教育,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探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经过多次的探索。学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埃博拉、禽流感、艾滋病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怎样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七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本届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本科中的“小资料”、“科学*技术*社会”。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不全面。效果分析本课以视频的形式,从不同的传染病入甲型H1N1流感引入新课,联系社会热点,从一开始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后再通过层层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指导自学、设疑激趣、视频播放等,有序地开展教学,师生互动很好,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很活跃。利用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化认识,通过视频使学生明确病毒的繁殖方式,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在知识的最后,再次结合甲型H1N1流感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讨论和教育,提升知识的应用,很好地完成了“科学、技术、社会”三维目标的教学。在病毒发现史介绍教师还可进行情感教育,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探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经过多次的探索。课运用音像媒体展示了病毒的结构及病毒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特征,较好地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通过展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特别是人类与病毒的关系,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了解了预防病毒病的一般常识,初步树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并进一步增强环保观点。通过阅读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不恰当运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课后反馈练习表明,本课达到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繁殖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病毒结构特征等重要概念,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是生物。当堂检测1.下列生物属于病毒的是()A.痢疾杆菌B.结核杆菌C.痢疾杆菌噬菌体D.大肠杆菌2.下列属于动物病毒的一组是()A.流行性感冒病毒、肝炎病毒

B.流行性感冒病毒、烟草花叶病毒C.烟草花叶病毒、口蹄疫病毒

D.痢疾杆菌噬菌体、艾滋病毒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的特点的是()A.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D.可以独立生活4.近年来,一种叫H7N9新亚型禽流感病毒,不仅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灾难,而且该病毒能使人致病、致死。各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已控制了H7N9的进一步蔓延。对此病毒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小,结构简单。B.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C.能使人致病D.属于动物病毒5.烧伤病人容易感染绿脓杆菌,引起化脓性炎症,可以用()控制A.绿脓杆菌噬菌体B.大肠杆菌噬菌体C.破伤风疫苗D.流感疫苗6.根据右图的漫画回答问题:(1)细菌的“话”正确吗?

。引起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

。(2)病毒没有

,只有

两部分组成。(3)下列描述中属于病毒特征的有

(填序号)。①没有细胞结构②分裂生殖③具有鞭毛④都营寄生生活●拓展延伸(链接生活,学以致用)病毒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繁殖,是在自身的遗传物质指导下,利用寄主细胞的物质和代谢机构,制造出新的病毒。可以用化学方法得到病毒的结晶体,它像一般的化学药品一样,可以放置很长时间,丝毫不表现生命现象。但是,一旦进入活细胞里,它可以快速繁殖。2013年春,禽流感在亚洲一些国家蔓延,我国也有部分地区发生了禽流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经研究发现导致此病的是禽流感病毒中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请结合本章所学的病毒生活特点知识分析:禽流感预防中为什么要及时处死并深埋病禽?。当堂检测本课以视频的形式,从不同的传染病入甲型H1N1流感引入新课,联系社会热点,从一开始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后再通过层层引导,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指导自学、设疑激趣、视频播放等,有序地开展教学,师生互动很好,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很活跃。利用动手制作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化认识,通过视频使学生明确病毒的繁殖方式,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在知识的最后,再次结合甲型H1N1流感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讨论和教育,提升知识的应用,很好地完成了“科学、技术、社会”三维目标的教学。在病毒发现史介绍教师还可进行情感教育,让同学们感受到科学的探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经过多次的探索。课运用音像媒体展示了病毒的结构及病毒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特征,较好地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通过展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特别是人类与病毒的关系,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了解了预防病毒病的一般常识,初步树立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并进一步增强环保观点。通过阅读课后的科学·技术·社会,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不恰当运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课后反馈练习表明,本课达到了教学目标课标分析

本章内容部分根据课标要求,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病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