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护理专业端脑_第1页
级护理专业端脑_第2页
级护理专业端脑_第3页
级护理专业端脑_第4页
级护理专业端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的要求掌握1.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各叶的主要沟和脑回。2.基底核的位置、组成。3.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4.第Ⅰ躯体运动区、第Ⅰ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的部位及其功能。5.大脑半球白质的总体情况。6.胼胝体的位置与联系概念。7.内囊的位置、构成、分部及各部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和临床意义。了解1.基底核的主要机能意义。2.大脑皮质结构的基本概念。3.边缘系统的概念及其机能意义。4.第五脑室的位置、交通。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课后练习1.解释海马结构、角回、侧脑室、纹状体、新纹状体、穹窿连合、书写中枢、边缘叶、边缘系统2.一侧端脑半球分几叶?各叶有何重要脑沟和回?3.说话中枢、书写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觉中枢各位于何处?4.端脑内有何神经核?5.侧脑室的位置、形态及交通怎样?6.端脑内有何纤维束?7.叙述内囊的位置、构成、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8.内囊损伤后有何表现?为什么?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第二节脑四、端脑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的外形和分叶大脑纵裂左大脑半球右大脑半球胼胝体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横裂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纵裂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每侧大脑半球分为三个面上外侧面内侧面底面上缘下缘三极:额极、枕极、颞极额极颞极枕极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背外侧面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

大脑半球的分叶顶叶颞叶枕叶额叶岛叶?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岛叶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额下回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内小叶顶外小叶颞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额下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上外侧面)1.中央沟

⑴中央前回2.中央前沟

⑵额上回3.额上沟

⑶额中回4.额下沟

⑷额下回1234⑴⑵⑶⑷

⑸中央后回5.中央后沟

⑹顶上小叶6.顶内沟

⑺顶下小叶⑻缘上回⑼角回56⑸⑹⑺⑻⑼7.外侧沟

⑽颞上回-颞横回8.颞上沟

⑾颞中回9.颞下沟

⑿颞下回789⑽⑾⑿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上外侧面额叶:三沟: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四回: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眶部、三角部、岛盖部)。顶叶:二沟:中央后沟、顶内沟。一回:中央后回。二小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枕叶:颞叶:三沟:颞上沟、颞中沟、颞下沟。四回:颞横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岛叶:两沟:岛中央沟、岛环状沟。两回:岛长回、岛短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半球内侧面的主要结构胼胝体

1234终板穹窿透明隔扣带回1.嘴2.膝3.干4.压部分为四部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顶枕沟枕叶距状沟楔叶舌回大脑半球内侧面、底面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内侧面)

⑴中央旁小叶1.顶枕沟

⑵楔叶2.距状沟

⑶舌回3.胼胝体沟-4.海马沟

⑷扣带回5.扣带沟-6.缘支⑴123456⑵⑶⑷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内侧面四沟:距状沟、扣带沟、胼胝体沟、顶枕沟。二叶:中央旁小叶:前半、后半。边缘叶:三回;楔回、舌回、扣带回。

边缘叶: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及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下面)

⑴枕颞外侧回5.枕颞沟

⑵枕颞内侧回6.侧副沟

⑶海马旁回123456⑴⑵⑶⑷1.嗅球2.嗅束3.嗅三角4.前穿质-⑷钩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斜角带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海马结构

1.海马

2.齿状回12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海马、齿状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的底面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眶沟、眶回。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海马旁回(钩)、齿状回、海马。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边缘叶由环绕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结构组成。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额叶的功能: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顶叶的功能: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有关。枕叶的功能:与视觉的整合有关颞叶的功能:与听觉、语言和记忆功能有关。边缘叶的功能:与内脏活动有关。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密切有关。右侧大脑半球与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时空概念有关。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Brodmann定位法大脑皮质功能定位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第一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第一躯体感觉区2.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上在上下在下后黄斑前周边3.视觉区视觉区一侧视区接受双眼同侧半视网膜来的冲动,损伤一侧可导致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距状沟周围皮质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4.听觉区接受内侧膝状体来的纤维位于颞横回听觉区每侧听区接受来自两耳的冲动一侧听区受损,不致全聋5.平衡觉区:中央后回下端6.嗅觉区: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其附近7.味觉区:中央后回下部8.内脏运动中枢:边缘叶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9.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损伤-运动性失语症

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

损伤-失写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损伤-感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损伤-失读症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2、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3、视觉区(距状沟周围皮质)4、听觉区(颞横回)5、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说话中枢)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嗅觉区---梨状前区、杏仁周区味觉区---岛盖皮质岛叶皮质平衡觉区---颞上回前部内脏活动的皮质区---边缘叶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三)端脑的内部结构灰质白质腔隙大脑皮质基底核联络纤维投射纤维联合纤维侧脑室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1.基底核1256尾状核1豆状核2屏状核5杏仁核61261345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1.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纹状体新纹状体壳苍白球旧纹状体头、体、尾1261345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概念豆状核和尾状核合称为纹状体分部新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壳旧纹状体豆状核的苍白球参与构成锥体外系纹状体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2.侧脑室前角后角下角中央部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侧脑室四部一孔:室间孔一丛:侧脑室脉络丛前角(额叶)后角(枕叶)下角(颞叶)中央部(顶叶)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侧脑室位置大脑半球内延至各叶形态呈C形分部中央部---顶叶内前角---额叶内后角---枕叶下角---颞叶交通经室间孔----第三脑室结构脉络丛功能产生、引流脑脊液阻塞脑积水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3.大脑皮质原皮质(海马、齿状回)旧皮质(嗅脑)新皮质(除原、旧皮质以外的大脑皮质部分)原皮质和旧皮质为3层结构,新皮质基本为6层结构。从发生的角度,将大脑皮质分为:依据皮质各部细胞的纤维构筑,将全部皮质分为若干区,现在广为采用的是Brodmann分区,共分为52区。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半球的髓质2.连合纤维1.联络纤维3.投射纤维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半球的髓质1.联络纤维①钩束②上纵束③下纵束④扣带联系同侧半球各部的纤维主要有:①②③④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胼胝体压部体膝嘴前连合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胼胝体前连合穹窿和穹窿连合胼胝体前连合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2.连合纤维枕钳额钳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穹窿穹窿连合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穹隆及穹隆连合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3.投射纤维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3.投射纤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大部分经过内囊。内囊:脑水平切面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前肢后肢膝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

定义;位于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额桥束前肢(豆尾间)丘脑前辐射内囊分部内囊膝------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内囊后肢(豆丘间)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豆状核后部。听辐射---豆状核下部内囊损伤:三偏综征: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内囊整体观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通过内囊的纤维束内囊前肢额桥束丘脑前辐射内囊膝皮质核束内囊后肢豆丘部豆状核后部豆状核下部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后辐射上肢躯干下肢视辐射枕桥束颞桥束听辐射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额桥束丘脑前辐射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皮质核束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视辐射听辐射皮质核束丘脑中央辐射皮质脊髓束额桥束丘脑前辐射顶枕颞桥束皮质红核束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通过内囊的纤维束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额桥束丘脑前辐射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皮质核束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豆丘部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后辐射顶桥束豆状核后部视辐射枕桥束豆状核下部听辐射颞桥束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及与其联系密切的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前核和中脑背盖的一些结构等共同组成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

课堂笔记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7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的外形一纵裂:大脑纵裂二半球:左半球右半球三缘:上缘、下缘、外缘。三面:上外侧面、内侧面、下面三极:颞极、枕极、额极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8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上外侧面额叶:三沟:中央前沟、额上沟、额下沟。四回: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顶叶:二沟:中央后沟、顶内沟。一回:中央后回。二小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枕叶:颞叶:三沟:颞上沟、颞中沟、颞下沟。四回:颞横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岛叶:两沟:岛中央沟、岛环状沟。两回:岛长回、岛短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69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内侧面四沟:距状沟、扣带沟、胼胝体沟、顶枕沟。二叶:中央旁小叶:前半、后半。边缘叶:三回;楔回、舌回、扣带回。

边缘叶: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及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0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端脑的底面嗅球、嗅束、嗅三角。前穿质、眶沟、眶回。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海马旁回(钩)、齿状回、海马。海马结构:海马+齿状回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1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1、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旁中央小叶前部)2、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3、视觉区(距状沟周围皮质)4、听觉区(颞横回)5、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说话中枢)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2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后部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嗅觉区---梨状前区、杏仁周区味觉区---岛盖皮质岛叶皮质平衡觉区---颞上回前部内脏活动的皮质区---边缘叶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3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概念豆状核和尾状核合称为纹状体分部新纹状体尾状核与豆状核壳旧纹状体豆状核的苍白球参与构成锥体外系纹状体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4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侧脑室位置大脑半球内延至各叶形态呈C形分部中央部---顶叶内前角---额叶内后角---枕叶下角---颞叶交通经室间孔----第三脑室结构脉络丛功能产生、引流脑脊液阻塞脑积水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5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内囊: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的“V”字形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中枢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构成形态分部内囊前肢(额部)豆尾部内囊膝内囊后肢(枕部)豆丘部丘脑豆状核部豆状核后部豆状核下部本文档共80页;当前第76页;编辑于星期二\18点35分通过内囊的纤维束1)内囊前肢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