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西省晋城市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玉米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乙醇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需要合成ATP的酶发挥作用2.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双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A.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S型菌C.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3.下图为某一家人的族谱图,其中甲、乙、丙、丁及戊的血型未知。下列关于甲~戊所有可能的血型叙述(控制血型的基因为ⅠA、ⅠB、i,它们都是等位基因,A型的基因型为ⅠAⅠA或ⅠAi,B型的基因型为ⅠBⅠB或ⅠBi,O型的基因型为ii,AB型的基因型为ⅠAⅠB),其中叙述最准确的是()A.甲可能的血型为两种:O型、B型B.乙可能的血型为一种:O型C.丙可能的血型为一种:A型D.丁可能的血型为两种:O型、B型4.图是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调节激素定向运输至腺垂体B.②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具有传导动作电位及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C.③是腺垂体,只能接受下丘脑及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调节D.④是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5.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癌细胞的分裂次数并不是无限的C.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质很少或缺失 D.癌细胞保留了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6.如图为某人工鱼塘的主要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为相关鱼的能量同化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査值偏大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不能体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合理利用资源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会在鱼塘中呈现“J”型数量增长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d)/(a+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杂交水稻虽然性状优良,但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具有高产等优良特性会出现分离。由此,杂交作物的后代(杂种植物)无法保持同样的优良性状。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B基因,为探究其作用,进行了如下研究。(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紫外光或蓝光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这一特性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野生型水稻的B基因利用____________酶形成融合基因,转入到普通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B-GFP),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_。(1)将野生型水稻与转基因水稻进行杂交或自交,授粉1.5小时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胚中B基因的表达情况,请完成下表和问题。杂交组合♀B—GFP×♂野生型♀野生型×♂B—GFP♀B—GFP×♂B—GFP预期结果具荧光:无荧光=1:1_____________实际结果无荧光全部具荧光1/1具荧光根据结果可知只有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本/母本)的B基因表达,而出现了上述实验现象,并没有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的特征。(3)研究人员进一步检测授粉2.5小时后的受精卵,发现来自于母本的B基因也开始表达。由此推测,可能是来自于父本B基因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抑制)后期来自于母本中的该基因的表达,从而启动胚的发育。(4)研究人员设想:可以使野生型水稻(杂种植物)在未受精的情况下,诱发卵细胞中B基因表达,发育为胚。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图操作,请你根据技术操作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①卵原细胞经M技术处理后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分裂形成卵细胞。②精细胞参与了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卵细胞在未受精情况下发育为新个体,该育种方式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在没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况下,局部组织自发形成坏死斑的突变体,坏死斑的产生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反而会增强植株对病原菌抗性。(1)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在温室内种植,随着叶片发育逐渐出现病斑直至布满叶片,收获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2)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3)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和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起始密码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UU:异亮氨酸)(4)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___________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9.(10分)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测得某森林林冠层4种主要乔木的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如图所示。其中光补偿点是指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光照强度为39μmol·m-2·s-1时,石栎叶肉细胞消耗AD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的4种植物中,最耐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题目。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世界感染多人。(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A.这种病毒入侵细胞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由于没有核糖体,这种病毒无法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为几丁质;C.病毒的一分子遗传物质水解后可产生一个核苷,一个含氮碱基与一个磷酸基团;D.此病毒为单股正链RNA,但不依靠宿主细胞就无法复制,不常发生变异。(2)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为_____,这类病毒在入侵细胞时,蛋白质外壳_____(会/不会)进入细胞内;由于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病毒入侵细胞后可直接进行转录,省去_____的过程。(3)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会出现发热等症状,此时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并分析抗原,分泌淋巴因子,使_____转换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抗体并不会与其他病症(如钉宫病)的抗原结合,这体现了_________。某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并痊愈,此人在短时间内再次接触此病毒,他/她大概率_____(会/不会)再次感染,原因是_____。(4)研究人员紧急研发了病毒检测试剂盒,以此来检测病毒,检测此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使用_____法;研究人员发现,病毒的中间宿主为蝙蝠,某些情况下,病毒可在不同动物身体内翻译出基本相同的多肽链,这是因为_____。11.(15分)冰叶日中花是一种原产非洲的植物,长期逆境胁迫下,其光合作用能够从C3途径(卡尔文循环)可以变为CAM途径(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适宜条件下,冰叶日中花通过C3途径进行光合作用,白天气孔处于_________状态,CO2与_________结合进入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2)长期在高温、缺水、高盐等逆境胁迫下,冰叶日中花进行CAM途径,白天气孔关闭,CO2来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逆境胁迫下进行CAM途径的意义是_________。(3)图二是长期在两种条件下生长的冰叶日中花某一天的光合曲线图,表示C3和CAM光合途径分别是_________曲线与_________曲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详解】A、细胞呼吸与光照无关,故玉米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B、DNA复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供能,B正确;C、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C错误;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过程,故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需要合成ATP的酶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C。2、C【解析】
1、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英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2、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A错误;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B错误;C、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说明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控制其子代出现了相应的性状,DNA起遗传作用,能反驳上述观点,C正确;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不能反驳上述观点,D错误。故选C。3、C【解析】
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详解】A型(IAIA和IAi)和A型(IAIA和IAi)的子代可能为A型(IAIA和IAi)或O型(ii),丙和丁的后代为AB型,说明丙只能为A型(IAIA和IAi),不能为O型,而丁可能为B型(IBIB和IBi)或AB型(IAIB),不可能是O型。乙为A型(IAIA和IAi)或O型(ii),其儿子为A型,只要甲不是IBIB以及甲和乙不同时是O型或甲是IBi同时乙是O型,甲其它情况的血型均可以和乙生出A型儿子,所以甲可能的血型是A型、B型、O型和AB型,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②表示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③表示腺垂体、④表示神经垂体。【详解】A、据图分析,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调节激素的运输是不定向的,但是可以定向的作用于腺垂体,A错误;B、据图分析,②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束,具有传导动作电位及分泌激素的双重功能,B正确;C、③是腺垂体,可以接受下丘脑、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的激素等的调节,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及生长激素是由③腺垂体分泌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和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知道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垂体是最重要的内分泌腺,还需明确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5、B【解析】
癌细胞是构成癌症的最小的一个单位。一般癌细胞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细胞核上,可能细胞核比普通的正常细胞要大很多,而且形态不规则,可能含有丰富的染色质,所以染色的时候会表现出颜色深浅不一。癌细胞由于基因发生改变,粘连蛋白减少或缺少,容易在组织间转移。癌变可看成细胞的异常分化。另外癌细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无限增殖的特性,正常的细胞不可能出现无限增殖。有很多因素可以诱发癌症,如化学致癌因子主要有苯、四氯化碳、焦油、黄曲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有机物;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生物致癌物:如病毒、寄生虫及慢性炎症刺激等。【详解】A、癌细胞的基因发生改变,细胞失去控制,可看成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A正确;B、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分裂次数是无限的,B错误;C、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质很少或缺失,因此容易转移,C正确;D、癌细胞保留了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如能分裂、能呼吸、能合成蛋白质等等,D正确。故选B。【点睛】熟记癌细胞的原因及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B【解析】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3、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的比值。【详解】A、用标志重捕法调査鱼种甲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小鱼不能被捕捞,进而导致调査值偏小,A错误;B、鱼种乙中不同个体在鱼塘不同水层觅食,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C、若除去鱼种乙和增加投放饲料,则鱼种甲的食物非常充足,但是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因此鱼种甲在鱼塘中将呈现“S”型数量增长,C错误;D、据图分析,鱼种甲和鱼种乙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c),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限制酶)DNA连接基因重组具荧光:无荧光=3:1父本基因的分离促进有丝胚乳未受精情况下卵细胞发育成胚,保护野生型水稻(杂种植物)优良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解析】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NA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而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则是平末端。1.DNA连接酶将两个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详解】(1)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与野生型水稻的B基因利用DNA连接酶形成融合基因,转入到普通水稻获得转基因水稻(B-GFP)。这过程中标记基因、目的基因与受体细胞内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只有来自父本的B基因表达。♀B-GFP×♂B-GFP杂交,即Bb×Bb,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_∶bb=3∶1,表现型为具荧光∶无荧光=3∶1,而实际结果是具荧光∶无荧光=1∶1,说明上述实验并没有表现出基因分离定律的特征。(3)由(1)题的分析可知,授粉1.5小时后,来自父本的B基因表达,而来自于母本的B基因在授粉2.5小时后开始表达,由此推测,可能是来自于父本B基因的表达促进后期来自于母本中的该基因的表达,从而启动胚的发育。(4)①对题图分析可知,卵原细胞经M技术处理后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卵细胞。②对题图分析可知,精细胞与两个极核形成胚乳。卵细胞在未受精情况下发育为新个体,不经过有性繁殖,保护了野生型水稻(杂种植物)优良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点睛】识记基因工程中限制酶和连接酶的作用及其特点,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表达进行解答便可。8、诱变稳定遗传正、反交1对隐性基因野生型植株非模板链的G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变为UAA,翻译提前终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逆转录引物A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解析】
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1)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稳定遗传。(2)若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性别无关,因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3)图中的序列为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序列,因此是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题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非模板链的G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谷氨酸)变为UAA(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4)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引物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从图中可知,突变体的P1、P2、P3表达量均明显提高,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A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点睛】本题以图形和文字信息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理解和应用,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9、将ADP和Pi合成ATP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青冈青冈的光补偿点较低,更适应弱光环境【解析】
据题干和题图分析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时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饱和点以后影响各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实验设计应遵循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详解】(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反应阶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氧气和[H];二是将ADP和Pi合成ATP。(2)光照强度为39μmol•m-2•s-1是石栎幼苗叶片的光补偿点,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消耗ADP(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3)对比4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可知,青冈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最低,最适合在较弱的光照环境中生长,在4种植物中最适合在较弱的光照环境中生长。【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识图识表能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0、ABCDRNA会RNA-DNA-RNAB淋巴细胞抗体具有特异性不会痊愈者体内产生了抗体,短时间内不会感染分子杂交(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解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专性寄生的生物,需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2019-nCoV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其传播,而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抗原与抗体结合。【详解】(1)A、这种病毒的外壳为膜蛋白,与生物膜系统无关,A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无法自主合成蛋白质,其包膜组成为糖蛋白,B错误;C、2019-nCoV的遗传物质为RNA,一分子RNA初步水解可形成4种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可形成核糖、含氮碱基(A、U、G、C)和磷酸,R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台河职业学院《口腔和牙齿美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桌面出版与印刷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兴市洑东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中日比较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食品生物技术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曲式作品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三次强化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西安石油大学《数学学科知识与能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市苏家屯区2024-2025学年数学五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发展心理学第五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 广东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招考聘用员额制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带详解
- 华文版书法五年级下册 第10课 走之旁 教案
- 人类巴氏小体的观测
- 跨越架搭设、拆除施工技术方案
- IEC603645523电线电缆载流量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
- 幼儿认识警察ppt
-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proteus仿真
- 初中数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地铁16号线风阀设备操作手册
- 麦格米特与福尼斯高速焊接对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