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讲义(李海峰)_第1页
糖尿病讲义(李海峰)_第2页
糖尿病讲义(李海峰)_第3页
糖尿病讲义(李海峰)_第4页
糖尿病讲义(李海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代谢性疾病。1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伴随人类历史进展的全过程。早在7000年前古埃及莎草纸文献已有记载,在古中国《黄帝内经》有“消渴症”描述。

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近年来直线上升,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称为“第三杀手”!3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二、糖尿病的流行特点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发病隐袭不可治愈性4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一)发病率高1患者人数(亿)32.521.50.501.201.351.752.393.00在发达国家上升45%,在发展中国家上升200%1994年1997年2000年2010年2025年糖尿病患病率呈全球性增加,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WHO20015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中国糖尿病流行情况3.50%3.00%2.50%2.00%1.50%1.00%0.50%0.00%0.67%2.51%3.21%患病率(%)1980年1994年1996年15年上升约4-5倍,现有糖尿病患者3千万,发病率约5-6%,IGT约3-4千万。这其中,超过95%以上的患者为2型糖尿病6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惊人的数字!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已达8%左右,亦即每12个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按IDF的估算,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01万,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患者2767人,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患者115人7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二)致死致残率高

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8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各类严重疾病的患病率比较3倍17倍5-7倍25倍心脑血管疾病失明尿毒症截肢在美国,糖尿病肾病占尿毒症病人的25%,占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位。9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三)发病隐袭

糖尿病的确诊状况

10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四)医疗费用高

美国1997年人均的医疗花费Source:ADA.EconomicConsequencesofDiabetesMellitusintheUSin1997,DiabetesCare,Feb1998p.296-30911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五)不可治愈性糖尿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终身病,然而又是一种可治、可防的疾病。1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它类型糖尿病仅占0.7%。经济发达程度和个人收入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中心城市和发达地区患病率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近年20岁以下的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表型特点: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在24kg/m2左右,腰围:男>85cm、女>80cm者常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13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三、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14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1999年WHO糖尿病分型标准(病因分型)

1型糖尿病(细胞损伤,通常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

免疫介导性特发性

2型糖尿病(以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伴胰岛素抵抗为主要致病机制)

其他特殊类型(继发性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15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1.胰岛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2.胰岛素作用低下的遗传缺陷3.内分泌系统疾病4.胰腺外分泌部疾病5.感染6.药物或化学物质7.某些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8.伴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16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才发现或才被诊断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怀孕前已经诊断者称糖尿病合并妊娠。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为1型和2型糖尿病,占95~98%,故一般讲的糖尿病就指这两种类型.17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2型所占比例5%~10%90%~95%

病因

自身免疫 遗传+环境

发病年龄 年轻 成年发病肥胖 少见多见家族史 无有临床症状 明显 不明显漏诊率低高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 减少或相对增加胰岛素作用 不变 明显减弱酮症 常见 少见18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糖尿病诊断的三个步骤一、判断有无糖尿病;二、对糖尿病进行分型;三、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症19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1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糖代谢分类糖代谢分类WHO1999(mmol/L)FBG2hPBFG正常血糖(NGR)<6.1<7.8空腹血糖受损(IFG)6.1~<7.0<7.8糖耐量减低(IGT)<7.07.8~<11.1糖尿病(DM)≥7.0≥11.120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指一天中任意时间血糖)或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注: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血糖以明确诊断。21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WHO血糖指标图示糖尿病IFG正常糖耐量IGT空腹血糖(mmol/L)

7.06.175gOGTT2小时血糖值(mmol/L)7.811.12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四、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3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病因的三个基本因素24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五、临床表现

25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26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糖尿病并发症患病率0%5%10%15%20%25%30%35%40%糖尿病肾病足损害神经病变坏疽MAU蛋白尿心梗/脑卒中27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

葡萄糖利用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旺盛

血糖升高消瘦、乏力、生长迟缓

大量葡萄糖尿中排出

渗透性利尿多食、易饥

多尿渗透压升高

口渴、多饮

28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六、实验室检查29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2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一)尿糖测定

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多为阳性。但尿糖定性与肾糖阈值有关,当血糖超过8.8~9.9mmol/L时出现尿糖阳性,因此早期、轻型患者尿糖可阴性,或仅餐后阳性,而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肾糖阈值提高,即使血糖很高,尿糖也可阴性。所以尿糖只能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不能用于糖尿病确诊。30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二)血糖测定

血糖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一般指血浆血糖。血糖是确诊糖尿病的唯一指标和判断糖尿病疗效最直接的指标。血糖按测定时间不同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FPG为3.9~6.1mmol/L,若FPG多次<6.1mmol/L,可认为无糖尿病。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若多次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可排除糖尿病。31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三)葡萄糖耐量试验

对于空腹或餐后血糖高于正常但又未达到诊断标准,怀疑糖尿病者可做此试验进行确诊或排除。目前多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采用75克葡萄糖口服或食用100g馒头。2小时后测血糖。糖尿病患者OGTT2h血糖>11.1mmol/L,正常人2h血糖<7.8mmol/L,介于7.8~11.1mmol/L者为糖耐量低减(IGT)。3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四)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

血中的葡萄糖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HbA1c。该指标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近3~4月内的血糖总体控制情况,该指标持续升高被认为是发生视网膜或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正常值为4~6%。(五)胰岛素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用于1型患者和2型患者的鉴别。(六)C肽及C肽释放试验

患者已经使用胰岛素使用。意义同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试验。33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七、治疗34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糖尿病治疗总策略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的原则重点宣传教育自我监测药物治疗体育锻炼饮食治疗35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糖尿病治疗达标的重要性

在慢性并发症发生之前,尽早开始加强治疗,可预防和延缓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即使已出现并发症的病人,亦可使并发症延缓发展,或停止发展.36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糖尿病控制目标

(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2002年)

理想尚可差血浆葡萄糖mmol/l空腹4.4~6.1≦7.0>7.0非空腹4.4~8.0≦10.0>10.0GHbA1C%<6.56.5~7.5>7.5血压mmHg<130/80>130/80~<140/90>140/90BMIKg/m2男<25<27≧27女<24<26≧26总胆固醇mmol/l<4.5≧4.5≧6.0HDL-Cmmol/l>1.11.1~0.9<0.9甘油三酯mmol/l<1.5<2.2≧2.2LDL-Cmmol/l<2.52.5~4.0>4.037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一)糖尿病宣教38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二)饮食治疗

饮食和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原则: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在膳食中脂肪占总热量10%,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占15~20%。39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3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三)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作用: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体重方法:锻炼累计>30分钟/天中等强度>2次/周,注意事项:

运动项目因人而异.注意调整进食及药物,以防低血糖.注意防护,避免损伤,特别是脚.40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四)口服降血糖治疗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轻中度的2型患者,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或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或与胰岛素合用。禁忌:孕妇、糖尿病急性紊乱、1型糖尿病以及晚期、有严重并发症的2型患者。41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口服协助胰岛素降糖药物磺脲类: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如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等;双胍类: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而促进葡萄糖利用。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糖类物质在肠道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如阿卡波糖等;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如曲格列酮等;餐时血糖调节剂: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起效快,消退快。如瑞格列奈等;4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部位肠道肝脏肌肉糖酐酶抑制剂磺脲类、瑞格列奈胰腺胰岛素分泌受损高血糖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糖摄取减少血糖43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磺酰脲类分类第一代磺酰脲类甲磺丁脲(Tolbutamide,860)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第二代磺酰脲类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格列齐特(Gliclazide,达美康、优达灵) 格列吡嗪(Glipizide,美吡哒、瑞易宁) 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 格列波脲(Glibornuride,克糖利)

第三代磺酰脲类格列美脲(Glimepiride,亚莫利)

44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二甲双胍降血糖作用机理

(Metformin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肌)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内糖异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减少肠道葡萄糖吸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纤溶作用,抑制纤溶激活物抑制物(PAI);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45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a-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并通过对餐后糖负荷的改善而改善空腹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46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Repaglinide)瑞格列奈与SU有以下区别与钾离子通道上分子量为36kDa蛋白亚基特异性结合不象SU类,如格列本脲与140kDa的SU受体结合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较SU迅速,在就餐时服用即可,不必在餐前半小时服单独应用于2型糖尿病,可使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HbA1c下降47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噻唑烷二酮临床作用直接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细胞功能显著降低内源性胰岛素的水平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48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联合方案

磺脲类双胍类

非磺脲类

噻唑烷二酮衍生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49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4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联合用药当单独使用某一药物不能达到目标时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a-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可联合使用各类口服药还可与胰岛素合用小剂量各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单一药物毒副作用

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50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0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五)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1型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无效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妊娠或分娩手术、创伤和严重感染严重慢性并发症

51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1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胰岛素的种类按作用时间和效应分类:普通(短效)胰岛素短效人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超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52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2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什么样的人应使用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有以下情况:—口服药后血糖控制不佳—有糖尿病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妊娠期—消瘦,体重在理想体的90%以下—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或反复出现酮症—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等应激状态

53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3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六)自我监测54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4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八、新技术,新进展,新观念55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5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胰岛素给药方式的进展

1.胰岛素笔式注射器2.胰岛素泵:闭环式和开环式。3.非注射的给药方式:喷射式、滴鼻胰岛素、吸入式胰岛素、口服胰岛素。56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6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胰岛素泵(insulinpump)

,又称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疗法(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infusionCSll)是目前最佳胰岛素治疗方式,是运用微电脑控制的螺旋泵持续、精确地向皮下输注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传呼机大小、微电脑控制的体外胰岛素泵。57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7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用胰岛素血糖不稳定带泵或强化治疗患者

每日监测4~7次血糖4次血糖: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睡前7次血糖:三餐前后、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2~3时血糖了解血糖变化曲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早餐午餐晚餐晚睡前58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8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糖尿病监测的进展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即时动态血糖监测手表式血糖监测记步器糖尿病血管病变监测糖尿病足底压力监测59本文档共68页;当前第59页;编辑于星期二\4点59分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90年代中期开发的一种连续、动态血糖测定和记录系统,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