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历年真题汇总附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历年真题汇总附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历年真题汇总附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历年真题汇总附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历年真题汇总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历年真题汇总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日出》的作者是

A.老舍B.田汉C.丁西林D.曹禺

2.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

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3.《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的意思是()A.A.参加国之一B.三个国家中的一个C.三个国都中的一个D.国都的三分之一

4.提出诗歌要讲求“三美”的是()

A.郭沫若B.鲁迅C.胡适D.闻一多

5.

11

钱钟书《论快乐》提出,“快乐”是()。

6.下列作品中属于律诗的是()

A.杜牧《清明》B.王维《山居秋暝》C.李白《行路难》(其一)D.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

7.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遥岑远目;

B.献愁供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问舍

8.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酋()

A.七言绝句B.七言律诗C.七言歌行D.近体诗9.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叫做A.A.间接抒情B.直接抒情C.寓情于景D.借景抒情

10.《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A.武姜B.郑武公C.郑庄公D.共叔段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B.乐府诗C.田园诗D.边塞诗

1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13.《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A.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14.本文得出了怎么样的反天命历史观,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忘身B.民本思想C.关心天下百事D.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15.下列句子中,“而”字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的是()A.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D.字而幼孩,遂而鸡豚。16.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A.明月、江水、秋花B.江水、明月、清风C.清风、黄花、梧桐D.清风、明月、芦荻

17.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A.李清照B.欧阳修C.柳永D.苏轼

18.提倡“诗主性情,不贵奇巧”的诗人是()

A.吴伟业B.王士稹C.顾炎武D.袁枚

19.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

A.兵强则士勇。

B.既来之,则安之。

C.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D.若是,则与吾业者。

20.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A.A.政治家B.诗文作家C.思想家D.教育家二、填空题(10题)21.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__________。

22.《白氏长庆集》的作者是_________。

23.《管晏列传》是__二人的合传。

24.__________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5.李白《蜀道难》:“___,不如早还家。”

26.茅盾第一部小说《_________》

27.“晓来准染霜林醉,_________。”

28.《红楼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为背景,以__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为主要线索。

29.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杂剧作家是___________。

30.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三、判断题(5题)31.《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32.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3.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34.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35.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从这段文字看,贾政为什么要训斥宝玉?37.(三)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7~29题: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孳:

天:

爪:

离:38.这首诗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五、现代文阅读(3题)39.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0.(二)阅读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文章的通病就不外两种,不知选择和不知安排。第一步是选择,斯蒂芬生说:文学是“剪裁的艺术”。剪裁就是选择的消极方面。有选择就必有排弃,有割爱。在兴酣采烈时,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所想到的意思样样都好,尤其是费过苦心得来的,要把它一笔勾销,似未免可惜。所以割爱大是难事,它需要客观的冷静,尤其需要谨严的自我批评。不知选择大半由于思想的懒惰和虚荣心所生的错觉。遇到一个题目来,不肯朝深一层处想,只浮光掠影地凑合一些实在是肤浅陈腐而自以为新奇的意思,就把它们和盘托出。我常看大学生的论文,把一个题目所有的话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每一点都约略提及,可是没有一点说得透彻,甚至前后重复或自相矛盾。如果有几个人同做一个题目,说的话和那话说出来的形式都大半彼此相同,看起来只觉得“天下老鸦一般黑”。这种文章如何能说服读者或感动读者?这里我们可以再就用兵打比譬,用兵制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在艺术和在自然一样,最有效的方式常是最经济的方式,浪费不仅是亏损而且也是伤害,与其用有限的力量于十件事上而不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得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做文章也是如此。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你想把它说完,只晃得你愚蠢;你没有理由可说人人都说的话,除非你比旁人说得好,而这却不是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所能办到的。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读者看到.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印象,不由得他不受说服和感动。这就是选择,这就是攻坚破锐;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1.你是如何理解“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这句话的?

六、作文(1题)42.以“知识与经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D

2.B在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来之译为:使他们归顺(来)

3.D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同“三”。

4.D

5.C

6.B

7.C

8.C

9.A

10.D

11.D

12.D

13.C

14.A

15.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出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而”是转折连词,可是,但是。

[错误防范]2008年就考过这句话的下半句“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中“而”的意思,二句中的“而”用法相同,都是表示转折。

16.B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17.D

18.C解析:本题考查作家的思想主张,考生平时应多注重积累、识记。

19.BA项“则”是“就”的意思,表示因果关系;C、D项“则”表示假设关系。

20.B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作家生平事迹的了解。考生在了解侯方域生平事迹时,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只要记住侯方域是诗文作家,生活的时代是明末清初即可。

21.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22.自居易

23.管仲和晏婴管仲和晏婴

24.李白

25.锦城虽云乐锦城虽云乐

26.幻灭

27.总是离人泪

28.贾、史、王、薛;宝玉、黛玉

29.马致远

30.江月何年初照人

31.N

32.Y

33.Y

34.Y

35.Y36.因为宝玉讨厌贾雨村这类贪赃枉法的“禄蠹”,他不愿走仕途道路。37.孳:繁殖得多。

天:自然生长的规律。

爪:用指甲抓破。

离:被破坏。38.这首诗在艺术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结构上以.“月夜”贯穿全诗,这首诗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月夜下达官贵人、守边战士和沦陷区的遗民的不同表现,从而表达了不同主体对待收复中原态度的差异。诗中将朝廷对恢复的态度与战士、遗民对恢复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出朝廷和戎政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