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文字版_第1页
成语故事文字版_第2页
成语故事文字版_第3页
成语故事文字版_第4页
成语故事文字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语故事文字版成语故事文字版成语故事文字版1

老生常谈的故事:

【成语】:老生常谈

【拼音】:lǎoshēngchángtán

【解释】: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

【成语故事】:

故事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十五岁时,已熟读《周易》,通晓占卜术,渐渐有了小名气。日子一久,传到吏部尚书何晏、侍中尚书邓飓耳里。

这天,正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两个大官吃饱喝足后,闹着无聊,便派人把管辂召来替他们占卜。管辂早就听说这两人是曹操侄孙曹爽的心腹,倚仗权势,胡作非为,名声很不好。他考虑了一会几,想趁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灭灭他们的威风。何虽一见管辂,就大声嚷道:”听说你的占卜很灵验,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机会升官发财。另外,这几天晚上我还梦见苍蝇总是叮在鼻子上,这是什么预兆?”管辂想了一想,说:“从前周公忠厚正直,辅助周成王建国立业,国泰民安;现在你的职位比周公还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惧伯你的人却很多,这恐怕不是好预兆。你的梦按照卜术来测,也是个凶相阿!”管辂接着又说:“要想逢凶化吉,消灾避难,只有多效仿周公等大圣贤们,发善心,行善事。”邓飓一旁听了,很不以为然,连连摇头说:“这都是些老生常谈,没什么意思。”何宴脸上铁青,一语不发。管辂见了,哈哈一笑:“虽说是老生常谈的话,却不能加以轻视啊!”不久,新年到了,传来消息说何宴、邓辂与曹爽一起因谋反而遭诛杀。管辂知道后,连声说:“老生常谈的话,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难怪有如此下场啊!”

半部论语的故事:

【成语】:半部论语

【拼音】:bànbùlúnyǔ

【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髀肉复生的故事:

【成语】:髀肉复生

【拼音】:bìròufùshēng

【解释】: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故事】:

“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不能再有所作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先左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您的话,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

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大腿),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怎么啦?您是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心事?”

刘备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实说吧。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一晃就是五年,闲居安逸,用不着骑马,髀上的肉复长,又肥又松。一想起时光过得这么快,人都快老了,复兴汉室的功业一点也没有建成,因此心里非常难受。”

儿童成语故事摘抄:

卜昼卜夜的故事:

【成语】:卜昼卜夜

【拼音】:bǔzhòubǔyè

【解释】: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成语故事】:

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御寇杀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边的,因此不能在陈国安身立足,便投奔齐国。齐桓公很恭敬地接待敬仲,拜他为“卿”。敬仲谦虚地说:“我是投奔贵国的客人,蒙您收留,让我在这里舒舒服服地住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怎敢高居卿位,让人笑我不知足呢!”齐桓公觉得他很懂道理,便改聘为“工正”,请他担任管理各种工匠的职务。但是对他的待遇,仍不同于一般官员。齐桓公经常找他谈天、游玩。

这段故事,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记载。同时,它还记载着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齐桓公到敬仲家里去,敬仲拿出酒来招待他,桓公喝得很高兴,直到天快黑了,还叫点灯,要继续喝。敬仲婉言劝止,说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我只准备白天陪您玩,却没有打算继续到夜晚,恕我不敢久留您!)”

由于这段故事,后来形容游宴无度,不计时间,从白昼到黑夜,又从黑夜到白昼,连续不休地玩乐,就叫“卜昼卜夜”。

不可救药的故事:

【成语】:不可救药

【拼音】:bùkějiùyào

【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

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骄奢淫逸,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当时有位忠臣叫凡伯,常冒死劝谏,但厉王根本不听。那些厉王宠信的奸臣们都嘲笑凡伯。凡伯眼看着国势日衰,内心十分焦急,于是写了一首诗警告这帮人。大意如下:不是我老了,才说这些话,忧患没到来时还可防止;假若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燃旺了的火焰,就没法救了。果然,不久以后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冲进王宫,把周厉王赶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周厉王在那儿呆了十四年,直到死去。

不可救药:人或事物坏到不能挽救的地步。《诗经·大雅》:多将(火高)(火高),不可救药。

车载斗量的故事:

【成语】:车载斗量

【拼音】:chēzàidǒuliáng

【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成语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

自关羽败走麦城不久,即被吴国擒获杀害。刘备和关羽亲同手足,噩耗传来悲痛万分。他当即带领7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取吴国。消息传到吴国,孙权十分惊慌。他召集大臣商议,决定派赵咨去魏国求援。孙权对赵咨说:魏国傲慢,你要有礼有节!魏文帝见赵咨故意问:孙权看书吗?赵咨答得很有礼貌,没有让主人占到便宜。魏文帝又问:像你这样的人才,吴国有几个?赵咨说:比我聪明的人多得要用车载斗量!

车载斗量,形容人或物数量多到要用车装,用斗量。

不知所云的故事:

【成语】:不知所云

【拼音】:bùzhīsuǒyún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成语故事】:

不知所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言语紊乱、空泛。

这个成语来源于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公元225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孟获,他七次俘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终于心悦诚服地归顺蜀汉。

南方平定之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决定出师伐魏。临行前,他给刘禅写了一份《出师表》,提出东汉后期上层统治集团任人唯亲而致倾颓的历史教训,规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最后,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表达他恳切、激动的心情。

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诸葛亮便亲率浩浩荡荡的大军,向汉中前线进发。后主刘禅率领百官一直把他们送出成都城外十里远。

儿童成语故事精选:

分道扬镳的故事:

【成语】:分道扬镳

【拼音】:fēndàoyángbiāo

【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元志是当时的洛阳令,他很有才识,看不起那些无能的官僚。

一天,他乘车在街上出巡。百姓见这前呼后拥的威势,都纷纷回避。正巧,前面又声势浩大地走来一队人马。原来,为首的是大官僚李彪。按理,元志官小,要给李彪让路。可元志偏不肯让,把路堵住。

事情闹到孝文面前。李彪请皇帝评判。孝文帝笑道:还是分道扬镳吧!

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前行。分道扬镳即提起ma勒口驱马前进,指分路而行。比喻志趣不同,各走各的道路。

发愤忘食的故事:

【成语】:发愤忘食

【拼音】:fāfènwàngshí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来到楚国叶县。县官沈诸梁间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回答不上来。后来子路把沈诸梁的问题告诉给孔子,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态度是'发愤忘食'(发愤求学,连饭都忘记了吃),明白了一个道理就会高兴得忘记忧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这个成语形容勤奋好学,忘我工作。

东窗事发的故事:

【成语】:东窗事发

【拼音】:dōngchuāngshìfā

【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

【成语故事】:

民间传说,宋代大奸臣秦桧为了投降金朝,在家里和老婆王氏密谋定计,准备害死民族英雄岳飞。后来秦侩死了,没过多久儿子也死了。王氏请来道士为丈夫和儿子招魂。道士在作法事时,看见她儿子和丈夫戴着枷锁,正在地狱里受苦受罪。秦桧还叫道士带话给王氏说:东窗事发矣!(当初在东窗下面密谋陷害岳飞的事情败露了)。这个成语比喻密谋败露,罪案发作。

大器晚成的故事:

【成语】:大器晚成

【拼音】:dàqìwǎnchéng

【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的`人,从小就喜欢舞枪弄刀,不喜欢读书,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拜师学习。崔琰很聪明,再加上他学习很刻苦,后来成为一个能文能舞的人。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不爱说话,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所以有许多人都瞧不起他,说他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崔琰却说:才能大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露出来,等崔林年纪再大些,他肯定能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在魏文帝时做了司空,并被封为安阳侯。这个成语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名较晚。成语故事文字版2

1。鱼目混珠

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注释]珠:珍珠。

[提示]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2。杯弓蛇影

西晋时,一个叫乐广的人请一位朋友来家里喝酒,朋友看见酒杯里有条蛇在游动,回家就病了。乐广知道后,又把这人请来,让他坐在原来的位置,告诉他那条蛇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的倒影。朋友如释重负,病也很快好了。

[提示]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惊恐和担忧。

3。不寒而栗

西汉时,有个叫义纵的官员,性格残暴,心肠毒辣。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下令加重对关在当地监狱里的两百多个犯人的处罚。那些犯人的亲友来探监,都被他抓了起来。后来,他还觉得不够,就将犯人和他们的亲友全部杀死。老百姓知道了都浑身打颤,十分害怕。

[注释]栗:发抖。

[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愚公移山

传说,古代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走路很不方便。他决心带领全家挖掉这两座大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这山却不会再长高了,终有一天会被挖平的。”

[提示]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5。鹬蚌相争

一只大河蚌躺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张开贝壳,一只鹬鸟闪电一般扑过来,长长的嘴像剑一样刺入贝壳。河蚌立即关紧贝壳,把鹬鸟的长嘴夹住了。在他们互不相让地争斗时,一位渔翁恰巧路过,很轻松地把它们俩都捉住了。

[注释]鹬:鹬鸟。

[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6。凿壁偷光

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注释]壁:墙壁。

[提示]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7。贪小失大

齐国的达子带兵同燕国作战,他请求齐王犒劳军队,齐王不答应。交战以后,齐国大败,达子战死,齐王也逃到外地。燕国军队进入齐国的都城后,争着抢取齐王的财物。人们认为齐王是“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提示]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

8。道听途说

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9。邯郸学步

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注释]邯郸:地名,在河北省。

[提示]比喻学人的长处没学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东西也丢了。

10。刻舟求剑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你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注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成语故事文字版3

【曾子杀彘(zhì)】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夫人哄儿子说:“你先在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夫人就劝阻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成语“曾子杀彘”,现在常用来强调教育儿童要讲究诚信,言行一致。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