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PAGE《铁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1.1教学内容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在高三总复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提高其复习的效率与效果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探讨的课题。铁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很有代表性,探索这一内容的复习方法对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主要包括:Fe2+、Fe3+离子的性质、互相转化及检验,Fe2+、Fe3+离子的性质在反应原理中的考查及含铁水处理剂的研究,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这三个知识点的载体作用,通过对知识的复习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1.2设计意图(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将“巩固知识”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2)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铁的位置、结构、性质→铁化合物的性质、转化、用途→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方法)→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形式)→科学地探索未知世界(思维态度)(3)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被动局面。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提供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纠错、把舵。【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课题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多媒体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Fe3+、和Fe2+、的性质,根据其性质对Fe3+、和Fe2+、检验、除杂。2、能根据性质设计实验测定Fe3+、和Fe2+的百分含量。3、根据高铁酸盐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书写有关方程式。学生齐读目的让学生牢记于心本节课的目标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并让学生清楚直到两条转化关系线:一条横向同价态,通过酸碱反应实现,另一条纵向不同价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思考·交流一】小组讨论课堂探究一:(Fe2+、Fe3+的性质)速力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补铁剂,主要成份是硫酸亚铁,如何检验速力菲中的Fe2+?如何检验Fe2+已部分被氧化?如何测定速力菲中铁元素的百分含量,有哪些方法?设计意图1、把知识情境化和问题化,既复习了Fe3+、Fe2+离子的检验,同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2、由定性到定量的提升,高考题考查的角度既有定性的检验,也有定量或半定量的检验与测定,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常见的定量检测方法:气体法、滴定法和沉淀法(稳定的沉淀)。以此情景设计实验来测定铁元素的含量,既复习了铁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系,也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师生共同总结Fe2+的检验、检验Fe2+部分氧化的实验设计测Fe2+的百分含量,总结测定物质百分含量的方法【思考·交流二】小组讨论【课堂探究二】Fe2+、Fe3+的性质在反应原理中的应用1、与向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CaCO3能否溶解吗?请说明原因。氢氧化物Fe3+Fe2+Cu2+开始沉淀的PH1.97.04.7沉淀完全的PH3.29.06.72、如何除去CuCl2溶液中Fe3+、和Fe2+?3、如何实现Fe2+-e-=Fe3+?不加氧化剂,有什么途径能实现Fe2+-e-=Fe3+?跟踪训练【迁移应用】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Ix≥a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有Fe3+、有Cl2IIa>x≥b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有Fe3+、无Cl2IIIb>x>0无明显变化无Fe3+、无Cl2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1)用KSCN溶液检验出Fe3+的现象是_______。(2)I中,Fe2+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_____。(3)由II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___性。序号电压/V阳极现象检验阳极产物IVa>x≥c无明显变化有Cl2Vc>x≥b无明显变化无Cl2(4)II中虽未检测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mol/L。②与II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1、盐类水解的应用,Fe3+很容易水解并且水解程酸性,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的相互促进,让学生从本质认识了反应的原理,把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有机的结合起来。2、复习除去溶液Fe3+、、Fe2+离子的基本方法。先氧化Fe2+离子,再通过调溶液的PH除去Fe3+、,同时也复习了调PH如何选择试剂,控制PH的范围。3、通过电解手段也可以将Fe2+转化为Fe3+。通过电解让学生看到了阳离子可能向阳极移动,Fe2+离子移动到阳极去放电,让学生从反应的本质认识放电,不能认为阳离子只向阴极移动。4、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与反应的条件有关,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并不是绝对的。I2能否氧化Fe2+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等条件有关。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反复研究【思考·交流三】小组讨论【课堂探究三】铁的性质在反应原理中的应用请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能氧化、杀菌、脱色、除臭的新型高效水处理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6,有强的氧化性,从而非常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菌和病毒。高铁酸盐除了具有优异的氧化漂白、优良的杀菌作用以外,它还迅速有效地去除淤泥中的臭味物质。高铁酸盐除臭主要是氧化掉诸如硫化氢(H2S)、氨气(NH3)等恶臭物质,将其转化为安全无味的物质。由于高铁酸盐在整个PH值范围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因而对于淤泥除臭处理是较为理想的方法。1.根据以上资料,提炼总结高铁酸钠(Na2FeO4)可以净水的原因:2.请根据以上资料,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铁为工作电极,通过电解NaOH溶液(12mol·L-1)制备高铁酸钠,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在10.00mL质量分数为8%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5.5g氢氧化钠和0.70g硫酸铁,可制备浓度为0.01mol/L的高铁酸钠。高铁酸钠除去氨气知识主线: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应用能力主线:科学地探索未知世界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中所给的信息,结合自己以有的知识,书写陌生情景下的方程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接收、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用到的方法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作业课下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学情分析经过高三一轮复习学生们已掌握了基础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中结合基础知识设计问题、习题,有意识的训练学生们的能力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熟练掌握Fe2+、Fe3+离子的性质、互相转化及检验,Fe2+、Fe3+离子的性质在反应原理中的考查及含铁水处理剂的研究,同时在复习中,学生进一步熟练离子检验的基本操作,以及掌握测定物质百分含量的基本方法,在答题规范及其严密的思维逻辑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的夯实基础,提高了能力。教材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在高三总复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提高其复习的效率与效果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探讨的课题。铁及其化合物这一内容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很有代表性,探索这一内容的复习方法对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主要包括:Fe2+、Fe3+离子的性质、互相转化及检验,Fe2+、Fe3+离子的性质在反应原理中的考查及含铁水处理剂的研究,在复习中,要充分发挥这三个知识点的载体作用,通过对知识的复习来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能力。测评练习1、(2016年全国II卷28题)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4)丙组同学取10ml0.1mol·L-1KI溶液,加入6mL0.1mol·L-1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2.(2015年北京)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3++2I-2Fe2++I2”反应中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1)待实验I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的反应达到。(2)iii是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中造成的影响。

(3)i和ii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作极。

②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

①转化原是。

②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I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II中,还原性:Fe2+>I-,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课后反思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进一步提高,但是二轮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的提高学生们的能力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但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问题提高能力。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探究解题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