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汇总-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1.gif)
![本学期汇总-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2.gif)
![本学期汇总-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3.gif)
![本学期汇总-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4.gif)
![本学期汇总-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15d6226e13788504c5b7fcfad1efabc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一、文常识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此书与《大
》、《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我们还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词语积累
1.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2.一词多义
⑴于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
而
1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
为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
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
3.词类活用
患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
4.古今异义
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
三、重点词语解释
1.鱼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
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5行道之人弗受(弗:不)
6.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
8.妻妾之奉(奉:侍奉)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
10.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
11.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1
12.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力口:益处)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的思想,天性)
15.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6.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17.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18.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
2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
四、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文中与“嗟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彳亍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之食。
五、重点句子默写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8.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不也是可以停止了的吗?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
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唐雎不辱使命
一、文常识
2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乱篇,分东
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册。为国别体史书。
二、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6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
三、词类活用
1.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2.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3.天下缰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
4.伏尸二人,潴血千里(伏、流均为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四、一词多义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动词,派遣)
2.安陵君因使唐雎便于秦。(动词,出使)
徒
1.亦免冠徒跣(动词,裸露)
2筵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夫
1.此庸未之怒也(读缶,名词,指成年男子)
2.天专诸之刺王僚也(读付,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力口,同)
五、古今异义
1.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
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2.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与难相对)
3.长跪而谢之(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4.岂本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成直线)
5.秦王色,(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3
六、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前一分句用"……也"表判断;后一分句用"非……也"表否定判断)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1.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先王受地")
2.休禳降于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休福于天降”)
七、重点词语解释
⑴不辱使命(辱没、辜负)⑵易安陵(交换)
⑶其守寡人(表示祈使语气)(答应)⑷大王力,口惠(给予恩惠)
⑸故不错意也(所以)(错同"措,放置")⑹因使唐雎便于秦(于是)(派)(1
⑺逆寡人者(抵触,不顺从)⑻非若是也(这样)
⑼里千里不敢易(即使)(10)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
(11)秦王怫然怒(愤怒的样子)(12)布衣之怒(平民)
⑬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M)以头抢地耳:碰,撞;
(15)庸天之怒(平庸无能的人)㈣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17)休褛:吉凶的征兆(18)秦王色饶(屈服)
(19)寡人谕矣(明白,懂得)园免冠徒跣(脚)
八、翻译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给予恩惠,用(贵国的)大面积的土地换(敝国)小面积的土地,很好;虽然这样,我从先王那里继承
了这块土地,(我)愿意意始终守住它,不敢拿它交换。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交换安陵),扩大他的领土,然而,安陵君违背我的意见,(这)不是小看我吗?
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换)面积为五百里的(土地)吗?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发,休裱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这三个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胆识的人啊。(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迸发出,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
将成为四个人了。
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
4
如果有能力有胆识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现在立刻)倒下两具尸体,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的人将
会因此而穿上丧服,今天的情况就是样。
9.泰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九、常考点
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答:《战国策》
2.泰王是怎样一个人?
答: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
答:从容镇定、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泰王吸取教训I,不要轻举妄动,
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
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
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一、注音
叱咄(chidud)俟(si)负箧曳屣(qie)(xi)皴裂(jUn)
媵人(ying)衾(qin)容臭(xiu)炸然(ye)瀛袍敝衣(yun)
二、文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家,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
体名,有赠序和书序之分,这是一篇赠序。
三、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四、古今异义
1.录毕,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表行走。
2.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4.右备容臭古义:气味,文中指香气今义:难闻的气味,与香相对
5.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五、一词多义
以
5
1.以衾拥覆(介词,用)
2.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3.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第一个"以",介词,因,以是,即"因此";第二个"以",介词,把)
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
从
1.尝趋百里外丛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介词,向)
2.当余之丛师也(动词,跟从)
足
1.以中有足乐者(副词,足以,足够)
2.足肤皴裂而不知(名词,脚)
至
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至U,到底)
若
1.烽然若神人(好像)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之
1.弗之怠(代词,抄书)
2.走之送(代词,它,指书)
3.当余之从师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解释为"的")
六、重点词解释
1.致:得至山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8.既加剧: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
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6
11.叱咄:训斥,呵责。
12.至:周到。
13提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弓|、提出。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落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等待。
17.穷冬:隆冬。
18蹶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舍,书馆。
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顺: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
26.缨:帽带。
27.烽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基袍敷衣:破旧的衣服。缄旧絮。敝,破。
31.略无慕艳意:量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
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辉然若神人。
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
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我求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间的前辈请教。
八、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揭示作者小时侯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姻理喳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锻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衣食简陋的句子:(1)编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T.其能体现作者求之"勤"的句子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21a能体现作者求"艰"的句子是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锻裂而不知。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瀛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
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3.写出有关"勤”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诗句:黑发不知勤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事例: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
勤成语:①囊萤映雪②悬梁刺股③凿壁偷光④韦编三绝⑤圆木警枕
勤的名人名言:
①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③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词四首知识点归纳
渔家傲•秋思
1.《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渔家傲•秋思》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以一“异”领起,描绘了“雁去衡阳"、"边声四
起"、"落日孤城"三个画面。分别写了雁去、边声、孤城、长烟,落日,渲染了西北边塞荒凉萧瑟气氛.下
阕先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最后以“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点明主旨,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想忧国的情怀。
8
3.重点字词
(1)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指西北边地。
(3)干嶂:崇山峻岭
(4)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考点归纳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⑶"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4)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5)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睡觉
(6)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7)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
生活的艰苦。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9)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雄浑沉郁,爸凉悲壮。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不眠、头生白发?
誓激情,浓重思乡,兼而有之。
(11)眄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的句子是塞邙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二
(12)词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薨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的文家、书法家、画家,为"唐_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的代表人。
2.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写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词人渴望报效
醛的豪情壮志。
3.重点字词
聊:姑且,暂且。
黄:黄犬。
苍:苍鹰
千骑:形容随从之多。赭:一人一马。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了。
胸胆尚开张: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
9
微霜:稍白。
会:定将。
天狼:星名。这里借指自西北进扰的西夏军队。
4.考点归纳
⑴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
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能从"实质”上说对,即可
给满分)。
⑵“江城子”是这首词的醴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⑶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
心。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
1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6)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7)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8)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狂;突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9)"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都用典故;“遣冯唐”表达了作者希望的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外敌,为国力功的
决心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运用典故的作用)
通过“挽、望、射”这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
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天狼”代指西夏军队,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朝廷、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
(11)"亲射虎,看孙郎”表达了此人什么意思和情感?
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
(12)词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戌边抗敌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曰遣冯唐。
(13)词中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里,射天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南宋(朝代)豪放派词人。破阵子,词牌名
2.重点字词
(1)赋:写作
(2)八百里:牛
(3)八百里分麾下炙:分牛肉给部下享用
10
(4)翻:奏
(5)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6)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7)沙场:战场
(8)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一一样。
(9)霹雳:特别响的雷声
(10)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
(11)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的大事。
3.考点归纳
(1)上阕写军营中的生活,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五件事情;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写了骑快马、
挽强弓、收失地、留美名,最后回到"可怜白发生”的现实中,词作有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作收抗敌救国、建功
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2)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3)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5)最能体现壮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表现作者政治远大理想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表现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8)忖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抒发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I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弓嬴
(10)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分)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运用比喻;从视觉、听觉角度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2)请分析"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的表达效果。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可怜"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由“雄壮"转为"悲壮",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
愤。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1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14)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从题材上写出了军营中的勇猛、雄健的生活情景;语言风格上壮丽而不"纤巧”,情感上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
志,所以叫做“赋壮词”.
满江红
1.《满江红》,作者秋瑾,字睿卿,近代革命烈士,中国女权和女倡导者
2.重点字词
⑴拭:擦
11
(2)徒:空,徒然
(3)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⑷类:属类,范围。
(5)青衫湿:指因感叹无知音而落泪。
3.上阙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下阙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内心充满担心和
忧虑,真实地反映一个革命者刚踏上征途的思想状况。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外国入侵国土,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5.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弓!用典故,抒发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滔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6.洞人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国家的危难处境的句子是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厂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文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轨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史
苴
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一鼓作气(名词作动词,击鼓)
3.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向下)
三、一词多义
故:
1.故逐之(连词,所以)
2.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其
1.公问其故(代词,那样做)
2.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
3具乡人曰(代词,他的,指曹刿)
加
1.弗敢力.口也(动词,虚夸,夸大)
2.万钟于我何力口焉(名词,益处)
之
1.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
2.公与之乘(代词,指曹刿)
12
3.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
4.公将鼓之(助词,无义)
5.故克之(他们,指齐师)
以
1.何以战(介词,用,凭,靠)
2.必以分人(介词,把)
3.?、以信(介词,按照)
从
民弗丛也(动词,听从)
战则请丛(动词,跟随)
信
1.必以信(名词,实情)
2.小信未孚(名词,信用)
四、古今异义词
1.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2.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空隙)
3肉食者鄙(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4.小大之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5例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
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1.何以战(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
2.战于长勺(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
五、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闻焉(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7.弗敢寺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13
8.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9.必以信(信:实情)
10神弗福也(神:赐福,保佑)
11.战则请丛(从:跟随)
12.俱有伏焉(伏:埋伏)
六、重点语句翻译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7.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彳皮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1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一类的东西,我从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1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七、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
W.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14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弱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弱,未能远谋.
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
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做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至!I)
5.暮寝而思之(暮:.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三、一词多义
朝
1.朝服衣冠(名词,读zhao早晨)
2.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读ch台。,朝廷)
3.能皆朝于齐(动词,读ch台o,朝拜)
孰
1.我熟与城北徐公美(代词,怎么)
2孰视之(形容词,通"熟",仔细)
上
1.受上赏(形容词,上等的)
2.上书谏寡人者(动词,呈上,上交)
下
1.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形容词,等级低的)
2.乃下令(动词,颁布,发布)
而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并列连词)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顺接连词)
15
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助词,的)
2.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代词,指徐公)
4.暮寝而思之(代词,指这件事)
于
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对,向)
2.皆以美于徐公(介词,比)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介词,在)
四、古今异义
1.明目徐公(古义次日,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2.能面剌寡人之过者(古义: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偏爰今义:自私)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侍从今义:方位词,左和右)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皆以美于徐公""以"后省略了“我"。
3.倒装句
⑴"忌不自信"正确语序是"忌不信自"(宾语前置)。
⑵"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正确语序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六、重点词语
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接受。
谏(ji台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修长,这里指身高。
映(yi)丽光艳美丽。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私动词,偏爱
窥(kui)镜照镜子。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乃于是,就
甚极了及赶得上,比得上。旦日明日,第二天。期(ji)年满一年
孰,通"熟"(shO),仔细。朝朝廷见拜见。蔽,受蒙蔽
间进:偶然进谏,间,偶然。闻:使……听到的意思。
面刺,当面指责。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谏。
七、句子翻译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16
译: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然后再问他的妾侍:“我与徐公比谁更美?”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宫廷里的侍女、侍卫没有谁不偏爰大王,朝廷的百官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王。
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从这件事看,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9.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10.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语句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出师表
一、文常识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邂的奏章(表:是古代一种文
体,是臣子给皇帝的上书,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崩殂(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
3.盖追先帝殊遇(殊遇:优待,厚遇)
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5.以光先帝遗德(华:发扬光大)
6.恢弓女志士之气(恢弘:发扬扩展)
7同脸失义(弓I喻:称引,譬喻)(义:道理)
8.陟罚臧百,不宜异同(陟:提升)(臧百:赞扬和批评)
1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B锋.显示,表明)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i陛下(简通"拣",选拔)(遗给予)
13.悉以冷之(弯:都咨:询问)
14.必能裨补阚漏(阙通"缺",缺点、疏漏)
1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
17
1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17.猥自枉居(屈: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8.遂讦先帝以驱驰(遂于是)(讦答应)(驱驰奔走效劳)
20.夙夜忧叹,恐托付不双(夙夜早晚)(双实现)
22.原竭攀锣,攫除奸凶(麻:希望)(攫除铲除)
2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怠慢、疏忽)
25以彰其智(彰:公布)(智:过失)
26.省理善道,察纳雅言。(冷理:询问雅:正确)
27.临表洋零C弟:眼泪)(零:落下)
28.性行淑华(淑善良均公正)
29.斟酌损溢(损:除去)(春兴办,增加)
三、一词多义
1.遗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陛下(动词,给予)
②深追先帝遗伊)诏(遗留下的)
2.所以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介词,用)
②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文中表示原因)
3.益
①有所广葭(名词,益处)②至于斟酌损承(动词,增加)
4以
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连词,)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③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以致)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5.效
①不双,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
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
6行
①性行淑均(名词,品行)
②必能使行阿口睦(名词,指军队)
③然后施行(动词,做,执行)
7道
18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名词,路途)
以咨政善道(名词,道理)
8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
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
四、古今异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指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义:指品质恶劣、不道德)
2临表津零6弟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指十分憎恨)
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义:扩大。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5遂许先帝以理(造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策马快跑)
6陟罚臧百(百古义:批评。今义:否定)
五、词类活用
1.优劣得所(侈多:形容词用做名词,德才高的人和德才低的人)
2.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3.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4.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5.深入不韦.(韦:名词用作动词,生长草木)
6.攘除好攻(好的: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六、特殊句式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也表判断)
2.不求闻达于诸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不求于诸侯闻达")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4.受任于败军之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败军之际受任")
5.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七、理解性默写: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
3.|表明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周。
4.文中劝谏后主广开纳谏之门、鼓舞士气的句子是: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入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9
7.《出师表》中的成语: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三顾茅庐
8.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9.里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国家的兴亡为重:
10收中写出为汉兴隆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
10.本文的名句: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工作申请书范本
- 电子竞技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 法律尽职调查委托协议书范本
- 光伏合作开发协议书范本
- 新产品研发合作协议书范本
- 肖像权授权许可协议书范本
- 电竞产业网络游戏的新兴增长点
- 国际货物运输合同范文
-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及在各行业的实际应用
-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教育推广的挑战与对策
-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件
- 活动板房防风加固专项方案
- 羊水栓塞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餐饮服务保障措施、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案
- 钢筋工工艺与实习(第二版)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完整版课件最全幻灯片(最新)课件电子教案幻灯片
- 物业保洁及餐饮服务项目方案
- (新版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 TCETA 001-2021 演艺灯具型号命名规则
- c语言期末机考(大连理工大学题库)
- 煤矿从业人员考试题库全答案(word版)
- 2019年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