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周
24少年闰土2
课题课时安排
1.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
品”等词语。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重点
1.关注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我”内心世界的变化。
重点难点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学会仿写。
难点
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
第1课时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小小少年》,请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了
一位怎样的少年。
教学过程2.今天,我们也将认识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纪
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他就是一一少年闰土。(板书课题:少年闰土)注意“闰”
的读音,学生齐读课题,读准课题。
3.出示课件,介绍鲁迅。
课件出示:
作家名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发表了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主将。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
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读顺课文。
2.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情况。
课件出示:
一望无际家景郑重供品祭器讲究盼望厨房
毡帽项圈刺猬伶俐经历潮汛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
(3)齐读词语。
(4)同桌间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3.读了课文,少年闰士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吧。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自读要求: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
圈画重点词句,思考:闰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①预设关键词:聪明活泼、机智能干、见多识广。
②追问:你是从哪些语段中感受到闰土的这一性格特
点的呢?
4.请再次默读课文,用“_________”画出体现少年
闰土性格特点的相关语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初识闰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我”与闰土初次见面时,闰
土的模样如何?
(1)快速阅读,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
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学生交流汇报。
①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结合图片,便对闰
土的形象一目了然。
预设1:从他那“紫色的圆脸”可以看出闰土长年生
活在海边,这是被风吹日晒的结果。
预设2:从他“戴一顶小毡帽”可以得知他是个穷苦
人家的孩子,因为那时候的穷人都戴这种帽子。
②追问:课文中接着写闰土“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
项圈”,从这里又能看出什么呢?
指导:明晃晃:“晃”是多音字,在这里读huing,
指光亮闪烁。
③请同学们继续朗读,找出答案。
④学生交流汇报。
“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
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件出示:
1.文中对闰土的性格特点是怎样描写的?
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自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思考并归纳其特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1:从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述。
预设2:闰土是一个健康天真、活泼可爱、机智勇敢
的少年。
追问: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位少年,表达了作者
对闰土怎样的感情呢?
预设:对闰土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仿写练笔
1.认清生字的形,描红、临写生字,互相提醒易错的
部位。
2.仿照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位
同学或老师的外貌。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少年闰土》,大家还记
得闰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还有哪些描
写人物的方法?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再识闺士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教材中第一幅插图:
(2)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片。
(3)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比较与自己描述的异同。
(4)引导背诵,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
沙地,都种着__的西瓜,其间有一个——的少年,项
带_手捏一柄_向一匹猫尽力的刺去。那猿却
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小结:第1自然段采用了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要
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步回
忆,依次叙述,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借鉴运用。
(5)小练笔:照片定格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请
同学们从自己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吧。
(6)同桌间交流、评议,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品读第6〜17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思考:闰
士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2)结合相关语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士向“我”
讲述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课件出示:
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
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秋谷,看鸟雀来吃
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
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鸽,蓝背……
学生交流概括:
预设:下大雪了,在沙地里捕捉各种鸟。
教师引导:______(什么地方)______(干什么)?
(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
预设:雪地捕鸟。
追问:你能用相同的方法概括出其他几件事吗?
预设:海边拾贝,瓜地刺猗,沙地观鱼。
(3)结合语段,回答问题。
①从“扫出空地、支起大竹匾、撒下秋谷、一拉”等
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什么?(闰土经验十分丰富。)
②这些鸟你见过哪几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闰
士见多识广。)
③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其他的鸟雀。)
3.闰土向“我”讲述自己的海边生活时,你能想象他
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吗?
(1)学生朗读想象。
课件出示: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
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
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①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议。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
③各小组赛读:选出2人朗读人物对话,大家共同讨
论、研究,该怎么读?
④师范读,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读出轻快、热情、自豪、喜悦的语气。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3)交流感悟:作者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
貌等方面细致地刻画出一位机智勇敢、活泼可爱、见多识
广的少年形象。
追问:通过课文的学习,你喜欢闰土这样的少年吗?
“我”对闰土有着怎样的感情呢?(羡慕、喜欢、钦佩之
情。)
三、深读悟情,长忆闰土
夏日,海边拾贝的乐趣,令人陶醉;冬季,雪地捕鸟
的情趣,令人向往。这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更是令人
难忘。让我们拿起手中的书本,再次跟随闰士一起去感受
自由自在的海边生活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第6〜19自然段,勾画出你认为有趣的词
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2.思考:闰士向“我”讲述了四件事,他心里仅有这
四件事吗?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汇报交流: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他知道
的新鲜事很多很多。
4.引导学生品读第13〜18自然段,注意画横线的部
分,说说从中感受到“我”内心世界怎样的变化。
课件出示: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掩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
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
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文段中分别出现了四个“不知道”,“我”不知道的
事有哪些呢?四个“不知道”前均有一个程度词,”并、
也、素、所”分别表示怎样的含义呢?
预设1:“并”表示两件以上的事,"我”不仅不知道
看瓜要管的是推猪、刺猬、猗,而且不知道“猗”到底是
怎么一件东西。
预设2:“也”表示即使过去很长时间,现在还是不知
道。
预设3:“素”表示从来、一直,“我”一直都不知道
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预设4:“所”表示都,“我”和往常的朋友都不知道
闰土所知道的新鲜事。
(2)再次朗读课件中的三句话,交流“我”此时内心世
界的变化。
预设:表达了“我”对闰土在海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
羡慕、赞叹之情。
追问:当闰土在瓜地刺猗、海边拾贝、雪地捕鸟、沙
地观鱼时,“我”和往常的朋友们又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士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指导学习:“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的是
“我”和往常的朋友们如井底之蛙,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
由于整天关在院子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所以知识
贫乏。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当时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自
在生活的向往。
5.联系实际,表达运用。
课件出示:
当闰土在瓜地刺猗的时候,“我”正在__________(干什
么)
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正在__________(干什
么)
当闰士在海边拾贝的时候,“我”正在_________(干什
么)
当闰土在沙地观鱼的时候,“我”正在—一(干什
么)
预设:当闰土在瓜地刺猗的时候,“我"正在院子里
的藤椅上看星星。
当闰土在雪地捕鸟的时候,“我”正围坐在火炉旁读
书。
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我”在
干什么。
6.“我”能和闰土永远在一起吗?
(1)学生自读第19自然段。
(2)想象“我”与闰土依依惜别的场景。
预设1:“我”会对闰土说些什么?闰士又会对“我”
说些什么?
预设2:闰士送给''我"贝壳和鸟毛,“我”又会送什
么东西给他呢?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此刻,我们脑海中一定浮现出一个头戴毡帽,
颈戴银项圈,手捏钢叉,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
可是,你们知道吗?三十年后,“我”重返故乡,见到了
心心念念的闺土时,却早已物是人非,他成了一个脸色蜡
黄、麻木糊涂,仿佛木偶一般的老人,是什么让他变成这
样呢?赶快去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吧,你会得到想要
的答案。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课文中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见时的闰土、给“我”
讲新鲜事的闰土。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体现人物特
点的呢?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师总结:课文通过肖像、衣着的描写突出人物
的外貌特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人物
的个性特征。作者以一种回忆的方式叙述了一段儿时的往
事,表达了作者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闰土的怀念之
情。
雪地捕鸟
24少年闰土海边拾贝能干聪明
看瓜刺猗勇敢见多识广
看跳鱼儿
板书设计
“我”期望喜欢羡慕佩服向往难舍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周
25好的故事
2
课题课时安排
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
写“预告、烟草、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2.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难点: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
第1课时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别样风景引文章,故事内容触于心
1.出示课件。
(一组照片;播放优美的音乐)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别样的风景。这次观
赏从一条老街开始,老街上有一家历史悠久的小酒店,有
一间名叫“跨湖”的书院,有一座总有游客端着相机去拍
照的老房子。老街的出口是一座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
望见远处的亭子,传说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望见远处的大
海。出了老街向右转,宽阔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马路边,河
教学过程
上有桥,河边有塔,还有广袤的田野上那金色的海洋。
2.这条路线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山阴道。在鲁迅
先生的日记里,我找到这样一条记载:
课件出示:
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
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
3.我们刚才领略的就是鲁迅先生当年的行船路线,今
天,我们就一起感受先生在这条路线上所见的《好的故
事》。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识生字,解词方法学于心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顺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直接跳过。
2.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
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萍藻荡漾解散退
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陡然凌乱
(2)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纠正读音。
预设:纠正“瞬间”“骤然”“瘦削”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语。
(4)区别“综”的形近字。
"综()
《踪()
棕()
(5)学习多音字。
'削XU©(瘦削)
-xiQO(削铅笔)
3.请学生默读课文,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
语。
课件出示:
膝踝(xike):骨头上的突起,指膝盖。
皱蹙(zhbucu):皱缩。
瘦削(shbuxue):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参差(c©ncl):不整齐。
澄碧(ch6ngbi):清而明净。
4.读课文,评价朗读情况。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出不足之处。
预设:
①”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这句话中的“倒影”读作
“ddoying”,不读"ddoying
②“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读时注意停顿,省略号停顿时间稍久一些。
③“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
夜……”一句要读出话已尽、音未了之感。
三、再探课文解疑惑,结构特点明于心
L师: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
一样的。请大家谈一谈,《好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第一
印象?
2.生回答,师相机点拨。
预设:
(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写得很美。写了乌柏、
野花的迷人,同时,也写得非常细腻。
(2)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篇很轻松休闲的文章。
(3)我感觉这篇文章非常具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
脑子会浮现相关画面。
(4)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看不懂。
(5)我感觉这篇文章很黑暗,重复出现“昏沉的夜二
3.师总结。
师:这篇文章以《好的故事》为题,读了课文,我们知道
了,''好的故事”实际上指什么?
生答:作者的梦。
师:作者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梦,
最后又回到了现实中“昏沉的夜二
(板书内容:现实梦境)
师:这种圆形结构的写作方式是我们第一次遇见,其实它
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某种结构方式非常像,还记得是什么
吗?
生答:首尾呼应。
4.小结。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
展开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这个美梦到底好在哪
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四、课后作业摹字帖,读写结合动于心
1.描红、临写本课字帖。
2.抄写本课词语。
3.课后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
(1)选字填空。
综踪棕
()迹()色()合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瘦削(xu©xiao)的他正在削(xu。xiao)
土豆。
2.请学生完成练习,师讲解答案。
3.导入新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题目《好
的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生答:梦),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探讨这是一场怎样的好梦,这是一个怎样的好故事。
二、品读课文寻美梦,景物意蕴现于心
L明确好故事的特点。
(1)在昏沉的夜里,“我”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在朦
胧中,“我”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美丽,优雅,有趣的故事。
课件出示语句:
课件出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2)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
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3)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2.体会好故事。
(1)生自由读写“好的故事”的部分,思考这故事
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并画出来,在旁边
写上感受。
课件出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
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A.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
生:这是本文的文眼,告诉我们这个好的故事里有许多美
的人和美的事,无穷无尽,说明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
①此处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错综起来的美的人与美的事比
喻为云锦、万颗奔星。
②云锦是非常美丽的云朵。(课件展示云锦图片)从
这里,你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对这“好的故事”的赞美与向往。
B.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
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
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
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
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
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生:两岸的“乌柏、新禾、野花”,我觉得代表新的事物;
“丛树和枯树”代表旧的事物,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
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而“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
裳,和尚,蓑笠,天,云,竹”,有一种惬意的田间生活
的样子。鲁迅当时生活的社会不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新
的生活。鲁迅通过这个梦表现了他对这种新的生活的热
爱。但是又在融合后却又退缩,说明遇到了阻力。
①此处描写的景物非常多,试着把它们圈出来。
乌柏、新禾、野花、丛树、枯树……
②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景物的象征意义非常丰
富,想一想,文中的这些景物有何特殊意义?
两岸的“乌相、新禾、野花”代表新的事物,''丛树
和枯树”代表旧的事物,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新
旧交替的现象。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
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
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
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
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生:第7自然段里的“茅屋、狗、塔、村女、云”与第5
自然段相照应,同样也是描写了那种美好平静的田园生
活。我发现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河中的倒影,而且倒影会
不断延伸,不断变化。
①此段描写了与前文相同的景物,也出现了前文没有的
色彩,试分析意蕴。
“一丈红”,他先把它比喻成“缕缕的胭脂水”,然
后又把它比喻成“红锦带”,“一丈红”立于枯柳下,看
似瘦削无力,但也是新力量的出现,思想上的升华。
②文章描写的景物为何都是写的倒影?
一是鲁迅先生坐在船上,这些景物是他在水面上看
到的;二是河水中的倒影是变化的,而不是生活中的一
成不变,这样描写景物是动态的、变化的。即新思想可
能会被旧势力粉碎,但如水中的倒影一样,当水面风平
浪静时,又会重现景物,不会消失。
3.小结。
师:这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反复强调的:这是一个''好
的故事”,一个“好的梦”,用文中的话讲就是一一
生: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内容)
现实w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三、品析夜景探昏沉,执着追求立于心
1.揭示现实。
过渡:虽然我们还没明白这个梦到底好在哪里,但是
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放一放。我们知道这个梦最终醒了,
而我们课文第3〜9自然段写的是梦中的世界,而开头和
结尾是现实中的世界,现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昏沉的夜。
(板书:暗的夜)
(板书内容)
暗的夜
现实w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2.理解昏沉的夜。
我们知道这个好的梦就是作者在这个昏沉的夜晚做
的,那么这个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鲁迅此时的心情是怎
样的?或者说他写这篇文章时内心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画出相关的语句加以品析。
课件出示:
1.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
2.鲁迅先生在这个夜里是怎样的心情?
3.学生交流。
A.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生:我觉得当时的现实是喧嚣的、混乱的,而且缺乏正能
量,阻碍了鲁迅先生的理想的实现。
(1)请用两个词概括这个昏沉的夜。
(喧嚣、混乱)(板书:喧嚣、混乱)
(板书内容)
暗的夜
喧嚣、混乱
现实M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2)请注意这个句子的后边是冒号,冒号有什么作
用?(解释说明。冒号一般有两种作用,用在前边是提示
下文,用在后边是总结上文。也就是说最后一句“昏沉的
夜”是对全段的总结,所以这两句话对发现夜的特点很有
意义。)
(3)此时作者在干什么呢?(抽烟,说明他有点惆
怅的感觉,抽烟是因为心中有愁绪。)
(板书内容)
暗的夜
喧嚣、混乱、惆怅
现实;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4)作者为什么感到惆怅呢?(梦想与现实的冲突
使他惆怅。作者还是有些心烦意乱的,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说明他的内心是烦乱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说明周围是
嘈杂的。)
(5)补充写作时间。
文末是二月二十四日,其实应该是一月二十八日,因
为这篇文章首发于二月九号的《语丝》。一月二十八,这
一天是正月初五,农村习俗这一天在请财神,别人都热热
闹闹地放爆竹,只有他是孤独的、寂寞的、单调的、沉闷
的、冷寂的。
(6)我们用这些词来概括夜的特点和先生那时的情
感,这是现实世界的;还记得梦境中的情景吗?
(美丽,幽雅,有趣的好梦。)文章将现实世界和想
象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梦境的美好,故事的
美好。
(7)男生朗读“昏沉的夜”部分,感受夜的黑暗;
女生朗读“好的故事”部分,领悟故事的美好。通过鲜明
的对比,体会“好的故事
B.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
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
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预设:美梦醒了,又回到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大石”
具有象征意义,指旧势力,鲁迅先生“好的故事”正受到
黑暗社会的迫害。
(1)试着想一想,“好的故事”在当时社会具体指什
么?(《新生》《新青年》等。)
(2)这些“好的故事”遇到了那些阻碍呢?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课件出示:
•《新生》流产1907年
•《新青年》解体1922年
•兄弟失和1923年
•婚姻和爱情1925年
(3)结合背景,同学们应该有了更深的感受:这个
梦最终醒了,梦想的境界消失了,又回到了黑暗的现实中
来。我们可以概括《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于黑暗
中守望光明,结果却依然黑暗。请大家仿照这个句子,再
说几句话。(于迷茫中寻求阳光,却依然迷茫。于冷寂中
寻找温暖,却依然冷寂。于沉闷中寻求生动,却依然沉闷。)
(4)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现实的世界是让人绝望的,
梦想的世界是充满希望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仿写:(于
绝望中呼唤希望,却依然绝望。)
(5)但是文章就这样结束了吗?在这一种清冷、惆
怅、孤独、寂寞、绝望的感觉中结束了吗?(没有,鲁迅
先生要追回“好的故事二)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
完成他,留下他。
预设:虽然刚一融合的新旧事物很快退缩,美好的梦
境总是一次次被打碎,但是作者并没有放弃,还是要追回、
完成、留下这篇“好的故事
(1)明知是绝望,但仍然要和绝望抗争,北京大学
汪晖教授称之为:反抗绝望。
(2)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一说鲁迅先生
流露在《好的故事》中的哲学。(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
的人生追求。)
(板书内容)
暗的夜
喧嚣、混乱、惆怅
人生信仰
执着追求
现实w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生齐读,读出作者美好的人
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课件出示: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四、拓展延伸多问题,推荐阅读
1.课上到这个地方,大家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得
到解决?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请大家再交流一下。
预设:
生:鲁迅先生是充满怅惘和失望的,可为什么他在文章的
最后还要呼唤希望?
生:我想问:面对旧社会的黑暗,鲁迅先生内心到底有没
有希望?
生:文章多次提到《初学记》,其中有什么寓意?
2.推荐阅读。
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课后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继
续读读鲁迅先生的其他著作,如《野草》《呐喊》,你一定
能找到答案的。
25.好的故事
现实---昏沉的夜
乌柏、野花……
好的故事梦境天、云……美好的向往和憧憬
一丈红、大红花...
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周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
课题课时安排
1.理解运用“囱囹吞枣、恍然大悟”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给文段加上小标题,品悟关键语
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3.学习通过具体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4.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感受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的崇高品质。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给文段加上小标题,品悟关键词句。
2.学习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重点难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感受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
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
一、悲壮之景展眼前,未成曲调情先染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1.(出示课件:人们送别鲁迅先生场面的图片;播放
悲伤的纯音乐)
教学过程师: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
跳动。一时间,成千上万的人们失声痛哭,纷纷前来见他
最后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他以
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
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
板书:鲁迅先生(提醒学生注意“迅”的笔顺)
2.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伯父?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先生,
能如此受人爱戴?今天,我们就同本文作者,鲁迅先生的
侄女一一周晔,一起走近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琅琅书声初感知,怀念之情文句藏
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借助资料等理解不懂的词
语。
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尝试给每
件事加个小标题。
2.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
吊唁囱囤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老师随机点拨理解词语的
方法。
(1)“吊唁”:出示祭奠图片加以理解。(课件出示追
悼会图片)。
(2)''囱囤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结合自
身生活实际进行理解。
(3)“饱经风霜”: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车夫饱经风霜
的样子,感受文中车夫生活的艰辛。
课件出示:
吊唁: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
囱囹吞枣:囱圈: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
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
象,弄错了事实。
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
一下子明白过来。
饱经风霜: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
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3.拟小标题。
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呢?
根据预习情况,学生反馈。
预设:沉重悼念、趣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
放焰火、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4.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文中的
一句话来概括。
预设: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过渡:是呀,鲁迅先生那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
少的品质如花朵一般灿烂地开放着。让我们一起进入课
文,看看这朵人格之花是如何绽放美丽的。
三、品词析句探内涵,伯父品质骤然现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一一沉痛悼念。思考:“我”
为什么惊异?
2.讨论。
(1)“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
(2)“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
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
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
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
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4)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什么原因呢?
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过渡: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让
我们跟随作者的回忆,去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二)学习作者回忆的五件事。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体现伯父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
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A.预设: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生:我觉得这些句子很有意思,鼻子还能碰扁。“四周黑
洞洞的”肯定象征着什么,“碰壁”也不只是指碰着墙壁,
应该是指当时黑暗的社会,这是讽刺意味极强的句子。
(1)这个句子写出了鲁迅先生说话时怎样的风格?
(风趣幽默)(板书:风趣幽默)
(2)鲁迅先生用这样幽默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四周
黑洞洞”的,还经常“碰壁”,这是什么意思?(“四周黑
洞洞”指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碰壁”指的是革命者受
到了恶势力的抨击和迫害。一如既往的讽刺性语言,让我
们不禁感叹当时社会的黑暗。)
(3)请学生再一次朗读“笑谈碰壁”,读出鲁迅先生
的风趣幽默,体会当时社会的黑暗。
B.预设: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
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
那么严肃。
生:这一句与“燃放焰火”时伯父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此时的伯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1)鲁迅先生在''燃放焰火"时是怎样的表情?(那
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
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
(2)鲁迅先生在帮助车夫后又是怎样的表情呢?(变
得那么严肃。)
(3)因为他看到焰火下的明亮,感受到家庭的和谐,所
以眼中带着笑意,脸上充满了笑容。当他看到当时黑暗的
社会对下层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时,又是充满憎恨的。所
以,伯父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憎分明。)(板
书:爱憎分明)
(4)文章一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圈出文段中的“清清楚楚”)(因为作者对伯
父的神情记忆特别深刻,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伯父鲁迅先
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5)请男生齐读第16自然段,女生齐读第25自然
段,对比体会伯父的爱憎分明。
(6)鲁迅先生在为车夫包扎时,文章运用了几个连
续的动词,请学生找出来,并体会。(“扶、蹲、半跪、拿、
夹出、洗、敷、扎”,从中体会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关
切、怜爱、同情,再一次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
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生:这句话体现了伯父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品
质。
(1)他自己生病,他并不在乎,但一位女佣生病了,
他却多加关心,你从这里读出了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
人?(关心他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课件出示第27自然段,师引读,读出对鲁迅先生的
敬佩之情。
课件出示: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
(2)引读:
天色阴暗的黄昏,鲁迅先生亲自为受伤的车夫上药,
并掏出自己的钱帮助车夫渡过难关。(生读:的确,伯父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月色渐浓的深夜,鲁迅先生依然拖着病体写文章,不
顾自己接连不断地咳嗽,却关心着家里的女佣。(生读: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
想得多。)
四周黑洞洞的社会,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不在乎
自己的功名利禄,一心只为拯救穷苦人们。(生读:的确,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
多。)
(三)总结文章结构关系。
师:正是因为鲁迅先生风趣幽默,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
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在他离世之时,才会有这么多的
人前来吊唁,失声痛哭。
所以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后文的结果。文章前后是什
么关系?(因果关系)
四、读读写写意深长,为国为民万古扬
1.师:如果你也在送别鲁迅先生的行列中,你想说些
什么呢?
生结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自由交流。
2.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借鉴本文通过具体的事情写一
个人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一篇小短文,可以
写自己的父母、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同学、朋友。
3.推荐学生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1.谈《水浒传》
2.救助车夫
板书设计
3.关心女佣
教学反思
小学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使用人拟授课时间第周
27*有的人
1
课题——纪念鲁迅有感课时安排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目标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
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
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重点难点难点
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
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们知道这是
谁写的吗?(鲁迅)
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
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83年
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
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
教学过程
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
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
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
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
典诗篇《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板书课题)生齐读
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
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
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
心里感慨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此诗自发表
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
(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
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
听出了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
语调、情感等。
2.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找
出文中的诗句,用“_______”画出来。
(2)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两种人的?请找出相应的诗
句,用“______”画出来。
3.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读出作者对这两
种人的爱与憎。
4.指名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其他学生
评议。
(三)再读诗歌。
1.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说一说从中读出
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
1.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2.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3.男女生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2.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3.学生初读,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所
蕴含的情感。
4.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
小组合作议一议。
L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可以说说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内容,可以品评诗
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点评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谈谈
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等等。
预设1:诗的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
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后感触最深的
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
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
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
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
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
的深厚感情。
预设2:采用对比手法,每一小节一反一正的对比,
使正反两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
用。
预设3:诗歌赞颂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伟
大精神。
2.解析诗中重、难点词句。
(1)对词语的理解。
①“有的人”分别指哪些人呢?联系所学和实际生活,
说一说,两个“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呢?
预设:前一种人指坏人,如:小偷、强盗、骗子。后
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军人、警察、科学家。
教师指导: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派,他们虽然“活
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
行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
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
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骑"字组词吗?
预设:跨坐,兼跨两边的意思。骑马、骑手、骑术、
骑兵。
⑤“骑''字在诗中运用得很巧妙,你能说说其中的含
义吗?
指导:“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
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
⑥“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
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形象
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小组交
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2)对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设疑:这两种人分别指谁?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
案。
预设1: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预设2: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
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
永驻人间。
小结: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
就会事半功倍。
课件出示: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预设1: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蛮横的
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预设2:“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派的外强中干、
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预设3: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
马”,“俯下身子”把鲁迅先生的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
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课件出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预设: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教师补充: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
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
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
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课件出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
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预设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
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
预设2:反动派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
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
动派恶贯满盈,又表现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预设3:“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
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
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预设4:“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
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
不朽的精神的热烈歌颂。
3.教师引导,深入内容:
(1)同学们对两类人物已有了自己鲜明的认识,让
我们用一些词语送给这两种人。
预设1:前一种人是''行尸走肉”;
预设2:后一种人是“人民英雄”;
预设3:后一种人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值得人
们尊敬。
(2)人们对这两种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也请同学们用
词语来概括。(请各小组就某一方面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关键词:唾弃、憎恨、踩踏(前一种人);尊敬、
拥戴、敬佩(后一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工地食堂配餐合同(2024年)
- 建筑工程2024年度爬架出租合同
- 二零二四年文化艺术品展览合同(含展品保险及展览地点)
- 完整版武汉市房屋租赁合同
- 管理制度宣贯与执行
- 班主任工作计划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 无尘车间5s管理报告
- 2024年度云游戏平台服务器租赁及带宽服务协议2篇
- 2024年应届毕业生入职培训计划制定与执行
- 2024年度二手房屋贷款合同(含利率)3篇
- 2024年度品牌方与带货主播合作推广特定商品的合同范本
- 《精装修成品保护》课件
- 小学合唱团活动评估与改进方案
- 妇产科课件-早产临床防治指南(2024)解读
- 专利实施独占合同范例
- 2024光伏发电项目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2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 2024护理个人年终总结
- 人文与历史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2024版抗菌药物DDD值速查表
- 猜想04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易错必刷30题10种题型专项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