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1.下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初的漫画《科举时代之能人》。该漫画的寓意是()A.科举制度难以适应时代要求B.清末新政推动了科举的创新C.传统士人崇尚“天朝上国”观念D.思想文化专制受到国人抨击2.1901年,张之洞和刘坤一在联名奏折中强调,“非育才不能图治,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所不足”。这表明他们主张()A.兴办学堂,实行义务教育B.改革科举,派送学生出国C.设外务部,编练新式军队D.裁撤官吏,引进西式人才3.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A.表明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B.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说明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D.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4.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清政府此举()A.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B.保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D.适应了选官制度变革的要求5.外务部在选人方面,先是沿用经由总理衙门章京考试而选拔的旧人。1906年后,改用奏调之法。从此进入外务部的新人在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不再是科举正途出身,而更多是从驻外群体、外语人才中调用。上述材料表明()A.科举制被废除B.政府重视外交人才C.外务部引进实用人才D.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6.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参照外国文官考试制度,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组织的考试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才能授予实官,而廷试又是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的。由此可见,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A.渗透了“中体西用”思想B.适应了开展维新变法的需要C.拓展了科举制的实施范围D.体现了政府对留学的奖励政策7.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的机关,掌管考试权。无论大小官吏都必须经过考试……必须是考试合格的人,才算有效。……纠察权,专管监督政府官员……的事。”这一思想()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8.(2023重庆南开中学期中)下图是民国二十年颁布的一张甄别证书。下列有关这张证书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证书颁布于北洋政府时期B.是文官考试后颁发的证书C.女性不具备被甄别的资格D.甄别有利于行政的连续性9.民国时期实行公务员甄别,规定:审查成绩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书,可任用公务员;但凡剥夺公权尚未复权者、亏欠公款尚未清结者、曾因赃私处罚有案者、吸食鸦片或代用品者,均不得任为公务员。这表明民国时期()A.公务员甄别只关注政绩B.甄别合格的官员都具有实际才能C.公务员考核注重德才兼备D.科举制度依然存在10.从1931年举办的第一届公务员高等考试开始,国民党中央就要求考试院在各类考试中,根据各门考试性质的不同,在考试的不同阶段中加试“党义”。这一措施旨在()A.维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B.促进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C.保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D.提高公务员行政管理效能11.民国时期文官考试时,试卷之弥封、弥封号册之固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及发给、试卷之点收及封送、弥封之拆去及对号、应试人之总成绩审查、及格人之榜示及公布,都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之下进行。这一举措()A.强化了监察权力B.有利于公平公正C.提高了官员素质D.杜绝了腐败行为12.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前提是()A.坚持党管干部原则B.扩大录用规模和范围C.加强民主法制建设D.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3.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明确提出省级以上党政机关必须有三分之一的职位用于招考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此后,基层工作经历逐渐成为考公务员的一道“门槛”。这一举措有利于()A.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B.扩大公务员考录的范围C.贯彻平等竞争的原则D.优化基层公务员的选拔14.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A.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B.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15.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畯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A.学堂选官制度尚未建立B.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C.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D.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16.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开学,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第二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舆地、政治专门讲堂。学堂的兴办()A.体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C.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嬗变D.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17.下表反映了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这反映了晚清()年份文件主要内容1901年《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3年《约束鼓励游学生章程》在日本国家大学堂及程度相当之官设学堂,三年毕业,得有学士文凭者,给以翰林出身;在日本国家大学院五年毕业,得有博士文凭者,除给以翰林出身外,并予以翰林升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被废除C.新旧选官方式的并存D.考试制度与甄别制度相结合18.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厘定各种考试制度,以救选举制度之穷。”他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提出:“凡候选及任命官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乃可。”由此可见,孙中山()A.将文官选拔制度推行到了全国B.延续了科举考试制度传统C.建立了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D.形成了近代文官选任思想19.北洋政府时期,铨叙局掌管全国荐任以上文官的任免,直属国务总理。而事实上文官的任免权在大总统手中,文官任命状也均由大总统署名盖印;文官惩戒由大总统掌管,一切文官惩处都由大总统凭个人好恶核定执行。这些规定()A.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B.利于保持行政工作的稳定性C.表明文官运作机制仍待完善D.推动民国初期政治的民主化20.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它反映了()刘仲谦,年38岁,男性,河南省开封县公民,应甲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中华民国叁拾陆年叁月日A.文官选拔制度比较规范B.选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C.官员文化素质相对落后D.地方自治制度较为发达21.从中央组织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3月18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A.严惩腐败原则B.甄别审查机制C.党管干部原则D.干部任用改革2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国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更加复杂,原来的“国家干部”缺乏科学分类,出现大量外行管内行的现象,用人缺乏法治,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这说明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原因是()A.旧有干部制度的废除B.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C.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D.提高政府效能的选择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既要负责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又要管理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政府工作变得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强烈不满,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1855年,英国首相面对强大的压力,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首相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官制度最先在英国确立。——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材料二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惩戒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旧时一种选官制度,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等。1933年颁布《公务员退休法》,1947年《公务员退休法》提高了公务员退休薪资待遇。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的公务员制度成了国民党的工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请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作出评价。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1)甄录试为笔试,考国文、历史、地理、笔算4门。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但中学以上毕业或有与中学以上学校毕业相当的资格的,可免甄录试,直接参加初试。(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分为主科和副科。主科为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共7门。副科在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中自选1门。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大试落第者,由文官高等委员会决定补习时间,经由国务总理通知,各该长官责令照期补习,期满再试。至于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考试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共6门。此外,各官署得斟酌情形将该署所掌事务加入一、二科目,但须于考试期1个月以前登报公布。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围绕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参考答案1.A 2.B 3.C 4.D 5.D 6.D 7.D 8.D 9.C 10.A 11.B 12.A 13.A 14.C 15.D 16.C 17.C 18.D 19.C 20.A 21.C 22.B23.(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职能的变化;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2)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公务员,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国家机构的正常运作;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突出党性,一党专政,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用人唯亲,导致政治腐败。24.论题:北洋政府的选官制度吸取了以前选官制度的优点。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