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实录】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生物-【课堂实录】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生物-【课堂实录】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生物-【课堂实录】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生物-【课堂实录】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章导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节导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生答师提示〕1: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般是液体环境2:.图1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直接生活在水环境中,并与水环境直接进行物和气体交换3:图2中是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直接与血浆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而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过渡:组成我们躯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新授: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后者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组成。2.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图示进行分析)(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教师绘图讲解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互相转化的示意图4.引导学生思考:各种细胞生活的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毛细血管壁细胞在血浆和组织液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在淋巴和组织液中;5.引导学生构建三者相互转换的模型(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画)6.小组交流:不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偶尔一次用铁锨长时间劳动,手上容易起“水泡”。(1)你知道“水泡”内的液体是什么吗?(2)时间长了,“水泡”就会逐渐消失,“水泡”中的液体到哪里去了?提示:时间长了,过多的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还有一部分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引导学生研究“资料分析”,分析血浆的化学组成成分,并对三种细胞外液的成分进行比较:(1)血液运输的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水,蛋白质,无机盐等(2)相似性:成分含量相近;(3)区别: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分组探讨:任选其中一种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些过程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探究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1)含义: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浓度(摩尔浓度)大,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对水的吸引力就大,反之渗透压就低。(2)影响因素:无机盐,蛋白质含量(3)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2.酸碱度:人的血浆pH值为7.35—7.45酸碱平衡靠缓冲物质维持,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4.小组交流维持渗透压的离子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是经过哪些途径进入内环境的?Na+和Cl-等离子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探究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根据问题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在与外界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过程中参与的系统,导出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总结:学情分析学生初中学过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和血液等相关知识,以此知识为引子,导入本节知识——细胞生活的环境,通过引导自学分析课本解决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看交流表达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效果分析1.课堂设计细胞外液为主线,分析各阶段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引领学生思考探究,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基本能力。合作解疑设计好问题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多媒体课件使用详略得当,既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容量优势,又兼顾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高效掌控,二者相得益彰。3.课堂节奏紧凑,一环紧扣一环,导入自然,展开顺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要的内容深入思维体系,没有生搬硬套的错觉。并设计拓展性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本节的任务是理解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测评练习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2、内环境中不含()A血红蛋白B尿素C葡萄糖D二氧化碳3、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4.人体占体液总量比例最多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组织液5.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通过的磷脂分子层()A2层B3层C4层D6层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02、血红蛋白、H+B.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0课后反思一)成功之处:回看这一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多种手段相结合,实现三维目标。2.这节课以细胞外液为主线,思路清晰,课堂提问和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自学探究,及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不仅寻求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合作意识,培养了自己的合作能力。4.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将“多媒体”仅仅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尽量精简,较好地发挥了“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功效,没有把自己变成“影片”的播放者或解说员。5.用“多媒体”展示设置的问题、课堂练习,有效的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