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PAGE(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题目是从世界看中国,而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教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分布。针对人口多增长快,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在空间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东多西少,这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关系密切,让学生感悟到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人口观。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一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但是读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以及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些能力还是欠缺的,同时受学生年龄限制,人口方面的社会问题学生了解不多,所以本节课运用大量的图片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而难度较大的知识设计成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并且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从学生身边教起,将学生能感受到的人口问题融入课堂,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小明同学的两大疑惑为线索,第一个问题,“去西藏可行吗?”引出人口分布的学习,“为什么国家放开二孩的生育政策”引出人口增长的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领者,基于这一理论,本节课我设计了读图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环节来进行。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的人口知识,所以我尽量启发他们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中国人口增长的知识时,我启发学生运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的方法来分析中国人口的增长特点,所以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设计的另一个特点是将学生的生活融入课堂,例如,在本节课我从学生感受深刻的放学时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情景开始,对比西藏,看看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的差异,引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而人口的增长我从许多学生家庭的“到底生不生二胎”开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实在在的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困惑,更掌握了我国的生育政策随着人口增长的变化而适时地进行调整。四、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和资料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并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2.运用我国的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找出人口分界线,并简单分析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五、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六、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本节知识基本上都要从图表和资料中来获取,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认识我国的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的编写。八、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人口多的图片视频播放视频,并提醒同学注意视频中的图片内容观看视频,让学生感触到我们国家人口众多。通过观看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众多的人口做好铺垫。人口稠密的大国1、计算龙口和西藏的人口密度:给出学校放学时门口拥堵的交通图片,小明同学大胆提出去西藏,通过计算对比龙口和西藏的人口密度的差异。2、对比世界大国俄罗斯和美国的人口密度,可以看出中国的人口密度大,是世界平均的3倍1、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计算龙口和西藏的人口密度,分别是龙口765人/平方千米,西藏2.3人/平方千米,感受到两地人口密度差异大.2、我国的人口密度比美国、俄罗斯大得多,体会中国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家。1、从学生亲身感受到的交通拥堵开始学习人口,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动手计算,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深深体会了我国人口的东西差异。2、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对于我国的人口密度大感受深刻。人口分布特点1、读图思考:给出我国人口分布图,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读出三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总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2、让学生尝试划分人口分界线,出示人口分界线,从黑河到腾冲,让学生体会此线东西两侧的明显差异。1、认真阅读人口分布图,从图中读出ABC三地的人口密度,总结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2、学生观察人口分界线东西数据比例,体会人口分界线东西的差异之大。1、通过阅读三地的人口密度,让学生掌握阅读人口分布图方法;通过总结人口分布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2、通过介绍人口分界线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东西差异大,同时培养学生对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的敬仰之情。探究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1、温故知新:出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世界人口稠密区以及原因。2、合作探究:给出中国的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和工业中心分布图,教师给出探究的题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最后选出代表进行交流,然后老师总结。3、拓展延伸:小明还去西藏?将东部地区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到西部不可行,明确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所承载的人口数量不同。1、学生对照地图分析,人口稠密有自然条件也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2、学生四人一组,组长牵头,对照导学案,讨论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并将讨论结果由组长负责写到导学案上。3、学生思考通过人口迁移的形式解决人口分布不均到底行不行?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1、温故知新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方法来分析中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2、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这一知识难度较大,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体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3、前后呼应,解决上课开始小明要去西藏的问题,将知识活学活用,展开联想,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人口增长特点1、通过“小明就要当哥哥了”的事实,引出人口的增长。小组合作:给出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让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完成三个问题。教师总结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水平、医疗条件、战争等等。2、同位讨论:教师给出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说出人口众多的利与弊?1、阅读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从三个时间段分析我国人口增长特点以及原因。并将自己的答案写在导学案上。2、小组讨论,各抒己见。1、初一读过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所以这里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曲线图的能力。2、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人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人多有好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让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问题的方法。实行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成就:1、给出两组材料:一是20岁结婚生子和25岁结婚生子,一百年少生一代人;而是实行计划生育与不实行计划生育对比人均粮食与人均经费的数值差异,看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2、寻原因:为什么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明确我国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后,虽然人口的增长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是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教育等问题,所以从去年放开了二孩的生育政策。1、通过材料和数字,学生体会到计划生育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好处。2、学生观看视频,理解生育政策的变化,明确不同时期,根据人口增长的特点,国家颁布不同的人口政策。1、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明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的必要性。2、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解决许多学生的疑惑,因为许多学生的家庭面临要不要生育二孩的问题,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二孩的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小结本节课帮助小明同学解决到底去不去西藏和为什么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两大疑惑,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知识,提升了读图能力,并从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认识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跟随老师的板书内容,回顾本节课要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为体味了本节课满满的收获。通过回顾要点,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和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学情分析通过初一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但是读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以及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这些能力还是欠缺的,同时受学生年龄限制,人口方面的社会问题学生了解不多,所以本节课运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而难度较大的知识设计成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同时上课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设计的问题也是层层递进,有力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并且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从学生身边教起,特别是现在的热点问题“到底要不要生二胎?”,将学生能感受到的人口问题融入课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解在身边,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效果分析通过播放短片视频,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时感受我国人口之多,然后给出放学时学校门口交通堵塞图片,从学生身边导入新课,学生由此对本课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了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为接下来的课程的进行展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按照世界人口学习的思路,首先进行了人口分布的学习,通过学校门口拥堵的交通,小明提出去西藏吧?让学生计算这两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感受到我国地区人口密度差异之大。然后通过阅读我国人口分布图,感受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接着又给出中国的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一步步阅读地图,根据老师设计的探究步骤和探究问题,认识到了人口的分布不仅受到了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样从学生身边感受到的地理事物开始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人口的增长,我从放开二孩的生育政策引入,研究我国人口的增长,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人口增长图,感受我国在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速度的差异,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之大,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然而由于人口增长曲线速度太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问题,所以国家又提出放开二孩的生育政策,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价值观。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师生通过小结回顾本节重点,归纳规律,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让学生明确要坚持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快速发展,祖国的明天才能更加繁荣昌盛。(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教材分析本单元的题目是从世界看中国,而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教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分布。教材给出了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加快,人即使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众多虽然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但是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在空间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教材给出中国人口分布图,图中反映出中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人口东多西少,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关系密切,让学生感悟到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仅仅围绕人地关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二节《人口》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1、上图中是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短缺 B.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C.16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增加 D.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减少2、读我国2000年到2010年人口数据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0~15岁人口比重最大 B.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C.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D.人口总量开始减少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回答3~4题。3.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是:()A.福建、台湾B.北京、上海C.湖北、湖南D.西藏、青海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人口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中国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27%,女性占48.73%,城乡人口接近持平。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数逐年增加。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5~7题。5.下列关于目前我国人口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镇人口多于乡村B.男性人口多于女性C.人口总数正逐渐减少D.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6.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人口统计报告。报告显示: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口数逐年增加。根据这一趋势,预测未来我国将会出现的人口问题是:()①社会劳动力缺乏②劳动力素质低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④经济发展下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西北多,东南少B.北方多,南方少C.西部多,东部少D.东部多,西部少8.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1)阅读上图可知,旧中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战争、疾病等原因,人口增长。(2)新中国成立时(1949年),我国人口为亿,2010年我国人口为亿。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呈上升。(3)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目前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依然较大,其主要原因是。(4)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众多的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从总体上看,本节课识记的内容不多,知识不是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知识只能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媒介和工具。培养学生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掌握地理问题的探究思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是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合作探究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我重点放在读图分析上,我给出学生大量的地图,让学生读图分析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外给出一些的数据,强化对我国人口众多的认识和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理解。如:在分析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对照中国人口分布图,归纳出人口分布的大致特点是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然后再认真读图发现具体的分布是东部稠密西部稀疏,归纳出分布特点之后,作为初二的学生还应该让他们学会分析形成原因,这时我又给出了中国地形图、降水量图和工业城市分布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原因。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组织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针对问题去思考、然后想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也比较好。本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由学生感受很深的交通拥堵问题,展开人口分布的学习,体会到我国人口稠密,并且各地人口密度差异很大。通过对热点问题“要不要生二胎?”展开人口增长的学习,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不足之处: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另外个别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节奏等等。(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人口》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关于“中国的人口”一节承载以下2条内容。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二、课标解读(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托法培训讲义
- 审计机关财务审计培训
- 《各税种的会计核算》课件
- 受戒与破戒的冲突与和谐
- 社区护士家庭访视的沟通唐莹教授护患沟通护患关系护士培训
- 《员工培训教材范本》课件
- 员工培训前须知
- 蚌埠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第二学期4月月考化学答案
-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智慧养老智能家居项目功能架构设计智慧养老技术概论
- 雷沃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活动方案
- 风电相关书籍18
- 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手册
- GIS安装施工方案
- 矿区基本情况(简介)
- 最新办公楼物业交接表格资料
- 钳工教学中钻孔方法的改进探究
- 水轮机结构介绍(经典)
- 高处作业基本知识高处不胜寒安全不能忘
- 南苑校区集团考核自评报告
- 浅谈智能化工程总包管理及智能化工程深化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