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米、豆”两个生字。(2)练习生活实际,积累“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等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长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开火车的游戏读词语。2、词语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开火车分段读课文。这几个同学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很好。你知道端午粽是什么意思吗?生:端午节吃粽子师:对,端午节吃粽子。一到端午节,外婆就会包好一大锅粽子,等我们回去吃。那你知道粽子如何包啊?三、播放视频:包粽子的过程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四、读中识字,读中感悟1、粽子是用什么包成的?生:箬竹叶(1)出示字片:来一起读一下这一句。生读句子。指导读好长句子,出示句中带有小斜线的句子字片,指导语意停顿,指名读,齐读。(2)抓住“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进行词语训练:观察发现,仿照来说一些类似的词语。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吗?板书:色(3)出示图片,认识“米”字,指导写好米字。学生观察分析,师范写,生练习写。2、师:外婆包的粽子煮熟了,外婆掀开锅盖了,啊,闻到清香味了。出示字片读句子。齐读,指名读。板书:香3、师:粽子的香味太诱人了,赶紧扒开一个尝一尝。出示句子,指导读好句子。板书:味4、再齐读第二段。5、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花样还多呢!自读第三段,画出粽子有哪些花样?学生回答。出示字片,认识“肉”“豆”,指导写好豆字。出示图片了解粽子的花样多的特点,再读好课文。板书:花样多猜字谜游戏,识记“间、分”6、指名读第四段,不光我们尝到了外婆包的美味的粽子,外婆还让我们带了一些给邻居吃。再一起读一下这段话,感受分享的快乐。出示图片,认识“带”。7、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读第五段。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认识“知、据、念”,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几个生字。(猜字谜、加一加、找朋友等)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学生说说。出示图片,了解我国的其他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氛。六、课后了解1、你还想知道其他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事吗?2、你想知道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吗?板书设计:10、
端午粽
色香味花样多纪念屈原《端午粽》学情分析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感悟文本时尽量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理解。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读好长句子有一定困难,不过通过前面《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我不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而是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对屈原不熟悉,因此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去了解一下屈原。《端午粽》效果分析今天,老师执教了《端午粽》一课,我感受颇深。她的课没有过多的花哨,训练扎实,下面我就说说听了这节课的一些感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魏老师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一开始设计了开火车读词语,分段朗读课文的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很多,魏老师在识字教学上形象逼真,教法多样。从图片导入到创设情境学生字,多种形式识字,例如指导孩子们运用象形字的特点识记了生字,运用了加一加,猜字谜,组词等方法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指导孩子朗读也是学法清楚,一步步训练,扎实有效,朗读的形式多样,齐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等,孩子们读完总会得到魏老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的话语,因此朗读的热情很高。整堂课结构紧凑,魏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关注点,学生积极性高,真的是一堂高质量的示范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端午粽>教材分析《端午粽》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小散文,作者是现代作家屠再华。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每年的端午时节,外婆总会给我们煮粽子吃的事情。在作者的记忆里,外婆的粽子色、香、味俱全,而且花样多。小小的粽子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浓浓爱意,而且外婆还教会"我们"和邻居共同分享。小小的粽子,浓浓的亲情,那绵绵的香气始终飘荡在作者的童年记忆里。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棕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一上教材中提出“注意标点的停顿”,这是朗读注意停顿的最基本要求。一下开始提出“读好长句子的停顿”,也就是除了标点停顿,还要学习语意停顿。虽然第一次提出“注意读好长句子”的要求是在第三单元第10课《端午粽》和第11课《彩虹》的课后练习中,但在第一单元课文学习时,就已经有机渗透。如,第1课《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句子:“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假如没有句中的语意停顿,是不能读好这句话的,所以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适度开展读好长句子停顿的练习。教学初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同时我力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即: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评测练习照样子,说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端午粽》课后反思《端午粽》是一篇小散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每年的端午时节,外婆总会给我们煮粽子吃的事情。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一、读中识字为了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学习课文的同时,引导孩子们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学会自主识字的方法。在学习“米、肉、带”等字运用象形字的特点,图文结合识记生字,“间、分”采用猜字谜的方法,“知、据、念”则让孩子们自由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让孩子充分体验着识字的乐趣,使得课堂充满低年级的童趣。开火车读词语,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二、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感受爱,学会分享,学会感恩,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我用小斜线把长句子断开,指导孩子们朗读好长句子,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有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齐读等,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感受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整堂课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诵读能力有生成、有提高,较好地达到了各项教学目标。但是不足之处也应引起重视,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完善。例如,组织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因为带一年级的孩子,总怕他们听不明白,说话慢,语言不够精炼。一年级的孩子习惯还在养成阶段,课堂纪律还有待提高等等。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端午粽》课标分析《端午粽》是一篇小散文,课文写的是作者回忆每年的端午时节,外婆总会给我们煮粽子吃的事情。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棕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识字写字目标:让孩子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孩子们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学会自主识字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HYPERLINK"/Speci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